2022龙应台《目送》感想.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917604 上传时间:2022-04-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龙应台《目送》感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2龙应台《目送》感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2龙应台《目送》感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2龙应台《目送》感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龙应台《目送》感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龙应台《目送》感想.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2龙应台目送感想 2022龙应台目送感想1她有一双温柔的眼,为人母,慈爱地注视孩子,为人子女,关怀地注视父母;她有一颗细致的心,感受大千世界极致细微之处,寻找常人不曾想到的生活大道;她有一支淡如水的笔,却一针见血道破世事百态。龙应台的文字就像上好的绿茶,初尝有其苦涩感,但回味浓醇,令口舌生津。第一次读她的书是在六年级,觉得内容着实生涩难懂,与我的生活相距甚远,于是便将它束之高阁,庋藏焉。直到这个寒假重新将它取出,细读后忽然觉得烟消云散,眼前豁然开朗,读至精彩处,还不住颔首以表赞同。所以,人对大义的理解能力与他的年龄、阅历成正比。全书里令人影响最深的一句恐怕就是“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

2、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著,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对其的理解是,每一代人都有他不同的思想,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就好像一条从宽阔的大道走进岔路。在大道上父母与孩子相濡以沫,互相扶持;一旦走到路口,父母、孩子就不得不选择最合适自己的那条路。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那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多陪陪父母,多分一些爱给他们,不要远远地望着他们的背影而心存愧疚。还有一篇令我感想较深的是狼来了。在很多人的传统观念里,狼是一种残忍而机警的动物,它们总是捕食温顺的小绵羊和可爱的小猪;在故事“狼来

3、了”中,狼群引得全村人手持锅碗瓢盆扛着锄头扁担欲杀之;更有父母从小告诫孩子“你再不听话,大灰狼就把你叼了去吃掉”云云。然而事实上,狼并非如此可恶。它们团结合作、共同进退、知恩图报、坚强执着、锲而不舍、和谐共生由此可见,人从小被教授的观念常常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不到特定的情况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为什么早教如此重要。目送共散文七十三篇,道尽子女与父母的牵绊,兄弟的携手共形,朋友的牵挂,在脆弱的边缘迷失,在失落的低谷徘徊。可以说读一本她的书,就是读一遍人生。全文约:896字,阅读时间:111秒。2022龙应台目送感想2对于龙应台的了解是由她的目送一文。后来才知道,目送是一本散文集。集子里,

4、满满的都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悟。其中龙应台将对亲人真挚、又很复杂的情感表达得十分真实。朱自清在背影中写道,因看到父亲为自己担心操劳的背影而油然而生的心酸;龙应台则写了两种背影。一种是目送父亲离开人世,另一种则是看着儿子慢慢长大。渐渐只能远望儿子高大的背影。*抒发的是一种不舍,却又不得不舍的心情。作者身为人子,身为人母,经历了大半辈子,回首往事,内心泛起点点涟漪。“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当作者倏地发现当年的小男孩已经长成大人、自己也无法随时随地的陪在儿子身边了,心里有几分落寞。全文的感情基调有些压抑,语言却十分真诚。如今我们也生活

5、在父母庇护的翅膀下。却未曾报答过什么,小时候我们总自顾自地一往直前,好像探险之路丝毫不艰险,我们去忘了回头看看保护着我们的父母。我们快要在社会中变得独立,在将来又会目送我们的孩子。或许真的像龙应台所说的那样,我们间的缘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中行渐远记得回头看看关心我们的人。这本集子里更有作者内心的独白由这个社会联想到的。对于任何事情的相信与不相信,都没有绝对的说法。说爱国、历史、文明、正义、理想、爱情、海枯石烂的永恒都让人不可相信,揭露出社会的黑暗面后话锋一转,提出:虽然我们改变不了过去,干可以控制未来。哪些我们不相信的东西其实有他自己的定律。使得*一下子明朗起来。作者经历了许多、想要教

6、会我们的是超脱的看待这个尘世。的确,有时候需要的是继续往前走,而有时,需要停下来。正如“相信与不相信之间,仿佛还有令人沉吟的深度。”这便是我们的生活:相信了便是这样,不相信便非得刨根问底,亲身试验。总之,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信心地做事,而不要拒绝困难、甚至拒绝生活这本书自始而终,像是人生的一个轮回。将人间酸甜苦辣一一尝遍。全文约:881字,阅读时间:110秒。2022龙应台目送感想3目送这本书,龙应台用平实的词汇描写出母亲同时也是女儿在面对亲情时的无奈,同时又敢于直面生活带来的无奈。虽然文字朴实无华,但近乎诗句的意景写意,道出了她的人生哲学,有点像论语,用对话而且只用对话,只不过龙应台将对话换成了

7、描写,平铺直叙的日常生活的描写。昨天有读者把龙应台与季羡林比较,我更提高到与孔子比较。另外,我觉得龙应台的文字不太适合男性阅读,文字太过细腻。我注意到发言的女性产生共鸣的比较多,而男性发言比较少而且感受不深,我觉得这是因为龙应台是女的,这是必然的,我感觉散文是不是会分性别。目送这篇*主要指的是龙送儿子的离别之情,而看似深情的自己与冷漠的儿子形成了对比,深情的“目送”没有换来不舍的“回头”,而作为女儿的她对待父母我个人认为要“更具人情味”得多,因此有了心理误差,我认为这是男女之间的“结构”不同所造成的。儿子可能更喜欢对外界的探索、冒险,他已经迫不及待地出去看世界。男人更决绝,女人则多愁善感。*描

8、写的龙应台就像现在被人诟病的“直升机妈妈”,整天徘徊在儿子的头顶,其中还涵盖中西之间的文化冲突,因此作为龙应台来说包容的不仅包括男女之间的差别、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差别外,而且还中西文化的差别,这就让龙作为跨国母亲付出更多努力。全文约:584字,阅读时间:73秒。2022龙应台目送感想4因为工作的关系,我需要去南昌出差几个月,临行那天母亲坚持要去车站送送我。傍晚的车站没什么人,我和母亲坐在候车室。“你一个人到那里要好好照顾自己,饭要按时吃,不要经常熬夜,一个人住要锁好门窗”母亲絮絮叨叨地叮嘱着,我如捣蒜般点头应付。上车后,我在靠窗的位置坐下,母亲在站台上与我告别,她有些吃力地挥着手臂,脸上满是担忧

9、。火车渐渐开动,母亲的身影也渐渐模糊,我猛然站起身,贴着窗户,想再多看母亲一眼。这一情景,让我想起了前不久读龙应台的目送。书里写到,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她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她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她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的文字总有一种特殊的魅力,仿佛是晒过阳光的那份温暖,又像是刺破帷幕的尖刀,她总能抓住最不经意的一瞬间,掀起读者阵阵感动。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父母的背影,看完目送我才幡然醒悟,似乎很久没有与母亲一起坐下来,聊聊天,谈谈现在的生活,也许久没有在一个温暖的午后,出去散散步,()看看风景。想起了曾经看到过的一篇*,里面母亲问儿子:“等你长大了,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上班,你还会记得我吗?”儿子说:“当然啦,我永远都会记得你!”母亲笑了,“只要你有出息,过得好,就算把我忘了我也不怪你!”每每读到这,鼻子总是酸酸的,每位母亲的一生都是在为子女操心,都在目送着我们渐渐远行。面对时间,面对背影,我们往往是无言以对,或许,人的一生,就是对生命、对亲情的目送吧!全文约:719字,阅读时间:89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生作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