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援鄂战“疫”的“最美男护”心得体会5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9340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学习援鄂战“疫”的“最美男护”心得体会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学习援鄂战“疫”的“最美男护”心得体会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学习援鄂战“疫”的“最美男护”心得体会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学习援鄂战“疫”的“最美男护”心得体会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学习援鄂战“疫”的“最美男护”心得体会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学习援鄂战“疫”的“最美男护”心得体会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学习援鄂战“疫”的“最美男护”心得体会5篇.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学习援鄂战“疫”的“最美男护”心得体会5篇 在江苏省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中,有四名来自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的男护士,受到舆论的特别关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关于学习援鄂战“疫”的“最美男护”心得体会5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学习援鄂战“疫”的“最美男护”心得体会【篇一】4月27日,记者来到郑智宙的家。前一天,郑智宙和其他三位男护一样,结束了从武汉返回南京后的14天隔离观察。同行的摄像记者建议他摘掉口罩面对镜头,郑智宙这才脱掉口罩,还从兜里掏出一张证明,上面盖着社区和医院的红章。早在年前,获知新冠肺炎疫情的信息后,中大医院就预先给医护人员做感染防控的专题培训。所以,当接到院里的援湖北倡议时

2、,郑智宙和同事们并未感到事发突然。“也没交什么请战书,护士长在微信群发了个召集倡议,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把名字发出来,像接龙一样。我反正不是第一个,但看到信息就接了上去。”郑智宙说,没激动也没害怕,就感觉自己该去前线做点什么。中大医院发出倡议时是2月1日,当晚个别医护人员还值了夜班,第二天就随江苏省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奔赴武汉了。四名男护中,有三名已晋升奶爸,只有顾德玉还单身。年前,顾德玉回了一趟安徽老家,烫了个时兴的发型。舅妈还给他介绍了个漂亮女孩相亲。本约好第二天见面,不凑巧的是,院里一个电话通知大家回南京集结,准备支援武汉,顾德玉没想太多,火速返回,相亲就此也没了下文。顾德玉发质比较硬,平时

3、都通过烫发软化,打理出造型。“打记事起就没剃过板寸,当时还纠结。但想到去武汉后,头发太长,每天要花太多时间清理,穿防护服戴帽子也不方便,甚至容易被病毒附着。”想来想去,顾德玉和三位同事最终还是决定剃板寸。过年期间,理发店都没开门,他们就请院领导和同事们帮忙“操刀”。剃头发、交接班因为走得匆忙,医护人员几乎没时间收拾个人物品。留守院里的同事便七手八脚地为他们整理行囊。郑智宙清晰记得,自己就从家拿了三件个人物品:身份证、手机、充电器。“院里给每人发了个行李箱,塞得鼓鼓囊囊的。等到武汉打开一看,好家伙,百宝箱一样,拖鞋、口罩、消毒洗手液甚至连指甲刀都有。”关于学习援鄂战“疫”的“最美男护”心得体会【

4、篇二】抵达武汉后,“板寸男团”一同被派往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在重症隔离病房里,四人每天要面对的是新冠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很多都伴有基础性疾病和复杂的并发症。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充当三个角色护士:观察病情变化,按医嘱给患者做治疗;护工:患者的日常作息饮食,大便小便、翻身拍背,所有细致入微的照料;保洁:顺带做好病房日常清洁工作。“网上流传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一个月花一万八雇保洁,这很真实。风险很高,确实很少有人愿意干。有的保洁一天就上四个小时班,早上来一趟就回去,人家也担心。”顾德玉说,他完全能理解,大家都有家人,自己能在病房里多担一份担子,就能让别人少冒一分风险。穿防护服的滋味不好受,而且一

5、穿就是四到六个小时。“那感觉,就像贴身穿着雨披,工作时好比在大雨里跑步,外面和里面都在下雨,透不过气来。”由于长时间闷热出汗,郑智宙的手、脚、大腿内侧都起了疹子。“刚到武汉时没经验,工作前水喝太多了,中间就容易出汗、想上厕所。后来进入病区前4个小时不吃东西、不喝水,不用上厕所,汗也少很多,加上再涂一点药,湿疹慢慢好了。”郑智宙和同事们想尽一切办法把宝贵的时间留给病患,有的医护人员甚至还随身准备了成人纸尿裤。高伟告诉记者,平日里给血管穿刺不戴手套,很顺手。但在武汉隔离病房,最少要戴三层橡胶手套,找血管就没那么清晰,生怕一针扎不进去。让高伟难忘的是,有病人嘱咐他说,你慢慢来我不怕疼,当心扎到自己。

6、在那种情况下还能考虑医护人员的困难,听到这话时高伟一时哽咽,竟说不出话来。对四位男护来说,他们不仅要负担患者的病情护理、饮食起居,更要给没有家属陪伴的患者予以心理抚慰。在顾德玉的印象里,他接手的一位病患胡女士,大年初一就被送医,因病情变化,辗转了好几家医院,家属已然联系不上。当时她戴着呼吸机,使用镇静药,无法正常交流。直到4月2日拔出插管,才能自主呼吸、说话。当时顾德玉就想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她家里人。“病历上找不到家属联系方式,胡女士一连报了3个她老伴的电话,都是错的,直到第4个才打通。一句话没说完,电话那头另一位老人早已泣不成声。”后来老人告诉顾德玉,自己两个月来第一次得知老伴的消息,他心里

7、非常挂念,但又怕接到噩耗,生怕是社区或是殡仪馆通知他去料理后事。顾德玉接手的另一位54岁男性病患,刚入院时呼吸困难,下床走几步就要大喘气,对医护人员也极不信任。“用南京话讲,比较夹生,要求很多,动不动发脾气,讲道理也不听。让他在房间里戴好口罩、关上门,他偏要对着干。”顾德玉说,面对性格急躁的病患,他们尽量少说多做。经过精心救治和护理,约三周后,这位患者康复了,出院时他想和“板寸男团”合影留念,并说了很多道歉和感谢的话。“我们在病房里拍了小视频,他举着小国旗说要唱一首歌唱祖国感谢江苏医疗队,感谢国家。”顾德玉说,听他中气十足地唱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的那一刻,大家眼眶都湿润了。在中大医院重症医学

8、科援湖北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他们接管的中法新城院区重症隔离病房内的77位新冠肺炎患者,最终全部康复,无一死亡。“在武汉两个多月,说不想家是假的。”出征前,郑智宙的女儿还不满两个月,在武汉时,他几乎每晚都要和家人视频通话。“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看确诊数据的变化,刚到武汉时数值不断上升,后期开始下降。三四月份时,心里开始盘算什么时候能回家。盯着确诊数字今天降500,明天降1000。感觉每治愈一位患者,我们就离家更近了一步。”关于学习援鄂战“疫”的“最美男护”心得体会【篇三】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现有100多名护士,男护士只占其中五分之一左右。这次虽然大家都报了名,但院里还是优先选择了4名男护。高伟认

9、为,院里可能考虑到男护的平均工作年限更长,应对突发状况的体力和心理能力更强。男护士抑或女护士?这一对比不止于疫情期间,更曾困扰着男护对自己职业身份的认同。高伟上学时,第一志愿报的是医学影像,后来被调剂到护理专业。“最开始感觉护理都是女生学的,自己挺没面子,家里也劝我说要不你复读吧。”不过高伟最终还是顶住了压力,随着学习、实习到工作,以往的观念悄然转变。郑智宙也有相似的经历。上大学时,他所在的护理专业要接触“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四个大项,可当学习妇科课程时,他和其他男同学都显得比较窘迫。“大家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终归要遇到这些,假如有一天一位女病人在你面前晕倒,难道因为是女性就不施以援手吗?既

10、然选择了这个职业,病患面前就没有性别之分。”授课老师的一番话让郑智宙记忆犹新,他逐渐放下思想包袱,还拿到妇科学班上的最高分。如今,这也不再是他工作中的绊脚石了。“外界可能普遍觉得,男性在护理中没有女性那么细心、耐心。”顾德玉并不赞同,他表示,像“板寸男团”一样的男护群体,在这次抗疫过程中具有独特优势。顾德玉举例说,很多肺炎病人需要俯卧位休养,也就是趴着睡觉,这样能减轻肺部负担,恢复肺功能。因为患者身上插管,有很多医疗器械,给他翻身时可能要五六个人同步操作,这在体力上对护士的要求很高。同时,在生理和心理上男护面对高强度压力和生死离别时,抗压能力更强。不过,谁也不能否认,在“板寸男团”前线奋战的7

11、1天里,在他们后方的另一半更多地承担起了对家庭的责任。郑智宙出征后,女儿换尿布、喂奶、哄孩子的事都得甩手给宝妈。“从我私心来讲,肯定不想让他去,因为第一次当妈妈,希望他能时刻在身边呵护我和女儿。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家属,我完全支持他的决定,生命高于一切。”郑智宙的妻子也是一名护士,她能理解爱人的选择。她说,现在媒体说他们是英雄,我更希望他是一个好爸爸。但如果再选择一次,我还是支持他去。等孩子长大后,他可以把疫情期间的难忘岁月讲给她听,相信在女儿的心目中,他不仅是个好爸爸,更是一个英雄。关于学习援鄂战“疫”的“最美男护”心得体会【篇四】记忆中的春节是阖家团圆、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年,注定是不寻

12、常的一年,当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居家防疫、在线拜年成了最热的关键词,当我们还在家中心怀恐慌,不少英雄的身影已经逆行而上,为了祖国大地的安宁,人民身体的康健,他们奋勇前行无所畏惧,因为这“疫”路上有你,我们坚信寒冬终将过去。致敬最美逆行医护人员。当疫情的号角吹响,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红手印、一张张返程票、无不诠释着救死扶伤、为生命护航的天使情,他们主动放弃那原本就少的可怜的休假,告别父母、爱人和孩子奔赴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一缕缕剪去的秀发、一道道勒出的伤痕无不昭示着党员的职责与使命,他们也会有疲劳也会有牵挂,但疫场就是战场,他们全副武装不舍昼夜的奋战,让我们记住了那一张

13、张看不清的脸,也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勇往直前。致敬最帅逆行建筑人员。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是质朴的劳动者,17年前,当非典来袭,他们仅用七天七夜就建成了小汤山非典医院,为接纳救治病人立下战功,看今朝,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拔地而起,仅用十天火神山医院完成竣工并接纳患者,这背后隐藏着建筑工人们的辛勤汗水,还有设计师黄博士的默默付出,李总理在考察火神山医院建设时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者点赞,并强调他们是在与时间赛跑,与病魔争夺生命,要把这里建成遏制疫情蔓延的“安全岛”,如今他们不辱使命。致敬最靓逆行基层干部。他们是奋战在最前线的宣传员、排查员、守护者,他们没有制服警服、隔离衣,更没有专业的N95,有的只是一

14、个红袖章、一个口罩、一部手机,他们没有执法证、没有资格证,有的只是群众们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和沉甸甸的责任,他们没有誓师大会,不计报酬得失,有的是逐户上门的登记、叮嘱与跟沟通协调,他们的身后也有家庭的牵挂,但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选择逆行而上,当夜幕降临万家团圆之时,他们在寒风中坚守,守的是背后的一片祥和,守的祖国的大好河山。恩格尔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这段时间我们目睹着一个个生命的逝去,一位位勇者的逆行,见证着生死分离,期待着柳暗花明,我始终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信息及时公开的舆论氛围下,这次战役的胜利终将属于我们,因为这“疫”路上有

15、你,寒冬终将过去。关于学习援鄂战“疫”的“最美男护”心得体会【篇五】“等疫情结束以后,如果我们都还活着,那我们就结婚吧”,这句话是一名奋战在前线的医护人员对她的未婚夫所说,一对甜蜜的年轻90后情侣,一个是警察,一个是护士,他们是无数勇敢“逆行者”中的一小部分。疫情严峻,岗位即“战位”,他们舍小我为大我,主动请战,坚守岗位,这份承诺就是最无私的“爱”。医务战线上涌现出无数“爱”,这种“爱”是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责任担当,更是一份“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执着坚守!疫情结束,这将是有意义的“婚礼”,谢谢你们做出选择挺身向前!“我是党员我先上”,朴实无华却铿锵有力,是共产党员该有的勇敢。有一种力量叫做

16、“我是党员”,在写下入党志愿书那一刻起,他们不只是父母的儿女,更是人民的儿女。这场“大战”让我们看到,疫情带来的不再是“恐惧”,而是无数份“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勇敢,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冲上去”“走在前”。“作为一名党员,就该冲在前”,所以“我先上”,“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就该救死扶伤”,所以“我先上”,“我先上”只是因为肩负着这份责任,肩负着人民群众的信任及党和国家的培养与期待。作为人民儿女,冲锋在前保护人民安全,作为中华儿女,义不容辞守护国家安康,这就是共产党员该有的奋不顾身。“你平安回来,我包一年家务”,最“怂”的承诺却大爱无疆,是共产党员应有的奉献。七尺男儿眼泛泪花对着志愿

17、车上奔赴前线的护士妻子大喊,是一名丈夫对妻子的不舍,最朴实的承诺只盼她平安归来。她是一名母亲,是一个妻子,她更是一名医务人员,再平凡的人儿也能造就“不平凡”,此时此刻,迎难而上战斗在一线,她们就是最伟大的英雄,因为无私奉献,因为默默坚守。抗疫之路道阻且长,有了无数份奉献,就有了希望的曙光。赶考未有穷期,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把奉献抗在肩上,要有积极奉献的思想自觉,大灾大难面前需要党员干部敢于牺牲自我、奉献人民,需要党员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记心上,不计得失不求利益,彰显共产党员应有的价值。“武汉需要我,婚期往后推”,看似“无情”却饱含深情,是共产党员最本色的担当。这是一对又一对战斗在疫

18、情一线的未婚夫妻共同作出的温暖决定,有遗憾、有不舍,义无反顾的背后是与爱人短暂的别离,更是坚守岗位抗击疫情的忠诚担当。婚礼延期,幸福却不会延期,对各自岗位的坚守是对双方的承诺,岗位不一样、职责不一样,但他们有着应对疫情的共同信心。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岗位担当,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小家的担当与付出,都汇聚成为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这些稍显“无奈”的言语却听起来掷地有声。疫情就是命令,必须在岗在位,“不负使命不负卿”是共产党员最本色的担当。有一种坚守是“等疫情结束,我们就结婚”,婚期虽延迟,爱意更加深厚。致敬基层一线所有的“舍小家为大家”,祝你们白头偕老、幸福永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