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阿Q正传》后感七篇.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93677 上传时间:2020-07-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了《阿Q正传》后感七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读了《阿Q正传》后感七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读了《阿Q正传》后感七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读了《阿Q正传》后感七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读了《阿Q正传》后感七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了《阿Q正传》后感七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了《阿Q正传》后感七篇.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读了阿Q正传后感七篇 读书至少可以增长知识,去除无知;提高素养,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读了阿Q正传后感,仅供参考。读了阿Q正传后感一阿Q是悲哀的。他被别人打时,他自我安慰说:“是儿子打老子。”他的“精神胜利法”可谓天下第一。他并不懒惰,他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得食物的;阿Q也有梦想,他想有一个家,享有名声、有地位但他在别人的心中永远是卑贱、微不足道的。一个胆小的人受到别人的欺辱,嘴上虽然不敢说,但心中一定是愤愤不平,在背后说那人的坏话,将那人骂得体无完肤了。读了阿Q正传后感二发生在阿Q身上的,不仅是一个特例,这是农民的典型,是当时风雨飘摇时期中中国人民的典型。当时的中国人民就是一直沉迷于过去的回

2、忆和未来的过分良好的憧憬,对革命还很模糊。作者就是借阿Q的悲剧,来揭示长期存在于中国人民内心的封建恶习和劣根性,也借此来唤醒“沉睡中的人们”,为他们开启一扇窗,让黎明的阳光照亮他们的双眼。这大概也就是阿Q正传经久不衰,被传颂为“鲁迅的作品”的原因吧!读了阿Q正传后感三看了阿Q的故事后,我深切地体会到,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旧社会生活的困难,当我看完了这本阿Q正传,我总在想:阿Q的身世到底是怎样?是阔得不得了?还是和他现在这样,一天到晚,只要干完活,就一定是无所事事?像阿Q这样乐观的人,在旧社会,是不是很多?还是一个比一个悲观?阿Q这种性格,让我自悔不如,要是我能交许多朋友,每天快乐地玩,该做什么做

3、什么,这样的我,才是最好的!只要我能把握时间,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什么我在什么时间可以完成,我一定不会经常反感爸爸,而爸爸也不会说我为什么不完成作业等等的话,不再唠唠叨叨地烦着我。阿Q的生活,我发现,现代的人从不会过这种生活,每天干完活,上街逛一逛,凑凑热闹,招惹一些人来戏弄他,打他。还参加一些政府反对的事,加入革命党,使得他最后被政府枪毙,还让人说他坏。我想问,现在,还会有人要这样做吗?最后,我还想知道,在鲁迅先生的笔下的中国人被他贬得一文不值,可他也是中国人啊,难道,鲁迅的*,中间还有别的用意吗?读了阿Q正传后感四这本书在好久之前就读过了,文中阿Q这一人物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阿Q是一个被那个时

4、代所抛弃的人,他是一个雇农,只靠打工度日。社会的沉重压迫和剥削,他时时处于生命危机,受尽欺凌,他常用“精神胜利法”来进行自我安慰,自欺欺人。被别人打时,他说:“是儿子打老子”,用这种方式自我麻痹。阿Q也有梦想,他想有家,享有名声、地位但他在人们心中永远是卑微的、微不足道的。阿Q正传向我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的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惨。他身上有农民的优点“真能干”。他身上又有农民的弱点:主观、愚蠢、封建。现在我们已经远离阿Q的那个时代了,但阿Q的“精神胜利法”依然被现在的人使用着。依然像阿Q一

5、样自己麻痹自己,逃避困难。阿Q精神虽然可笑又顽固,但不能不说,它依然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读了阿Q正传后感五鲁迅高度真实地描绘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面貌,为阿Q这一典型人物提供了典型环境。尤其是,鲁迅深刻反映出辛亥革命党人在进行革命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意识到农民的革命要求和力量,没有去启发和发动他们,终于被封建势力篡夺了胜利果实,而没有发生真正的变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阿Q最终被所谓革命政府诬指为抢匪,被绑上法场,结束了悲惨的一生。读了阿Q正传后感六这无疑是中国20世纪文坛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而主人公阿Q更是20世纪小说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人物,短短的九章,数十页纸,竟把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刻画得如此形

6、象。阿Q着实像极了我们现实中的有些人,再反省一下自己,我们会发现自己在很多方面也像极了阿Q。读了阿Q正传后感七今天我读了阿Q正传,从鲁迅带有批判性的*中感受到了鲁迅通过阿Q神往革命,又被窃取了革命权力的反革命势力所杀害的艺术描写,深刻地揭示了阿Q“精神胜利法”的种种表现和它严重的危害性,启发人们振奋起来,砸碎阻碍自己前进的精神枷锁;同时也深刻地批判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从而对辛亥革命失败的不可避免性作了艺术的总结。*运用白描的手法,把事物描写的生动形象,例如赵太爷不让阿Q姓赵,形象的把赵太爷霸道野蛮的地主形象描写了出来。我觉得阿Q还有些乐观吧,在“当别人嘲笑他头上的癞头疮疤时,他以此为荣,还说:”你还不配“”在现实生活中,当有人嘲笑某个男生时,那个男生不仅会大打出手,男生们应该向阿Q学习,宽容大度一些,乐观一些 。阿Q“精神胜利法”作为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主要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烙上了民族耻辱的极深印记。与此同时,他作过一些努力,包括投机革命,但每一次都以失败而告终,阿Q依然是阿Q。物质上的绝望,必然要用精神来安慰。读了阿Q正传后感七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学生作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