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800字读后感_1.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952867 上传时间:2022-04-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历十五年800字读后感_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万历十五年800字读后感_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万历十五年800字读后感_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万历十五年800字读后感_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万历十五年800字读后感_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万历十五年800字读后感_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历十五年800字读后感_1.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万历十五年800字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800字读后感1万历十五年(1587, a Year of NoSignificance)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一部明史研究专著。该书以明朝万历十五年为主轴,运用了大历史观的视角,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等多个角度,对中国传统社会进行精辟的解剖,外加之合理阐述同等时期西方社会运转姿态,揭露了中国明朝由盛变衰的过程。读了本书后,改变了我对历史的看法,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我们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必须以大历史观分析中国传统社会之症结,才能真正做到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合理融合,为我所用。万历十五年

2、,表面太平,国富民安,然而在黄仁宇先生的剖析下,整个大明帝国其实危机四伏,各种矛盾激烈对撞。即使出现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但腐朽政治制度滞后于经济颇多,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潮流,溃败实属必然。从不理朝政的皇帝,到有心无力的首辅;从维持传统的阁僚,到受人尊敬却无人效仿的清官;从天生统帅却被打压的将领到自相矛盾,言行不一的各类思想家。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这些不再是教科书上的英雄人物,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着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的形象。在万历皇帝眼中,或许他自己只是个傀儡,即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也不能去违背传统的伦理道德,也不能去打破传统的文官制度。这就意味着即使是一个英明的、有改革魄

3、力的、有至高无上权力的皇帝,对阻碍历史进程的伦理制度也毫无能力,何况本身这些制度直接受益者乃是皇帝,他又何来勇气?这也造就了作为明朝的某些皇帝,还经常以赌气的方式跟大臣玩捉迷藏,去换取所谓的自由,所谓的非紫禁城的气息。在这种伦理制度的压迫下,反而要求人们去追寻创新,去强调发展,而创新的成果一旦触犯到该制度又将会无情被压制甚至为之牺牲,这自相矛盾的去维系旧制度的做法实在需引起人们反思。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也出现了像反右派、人民公社和_等种种主观不符合客观的做法,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这正确的决定迅速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

4、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依法治国也正式纳入宪法,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一个进步。但同时,国家当今依旧面临的不少问题仍需我们从这本书中去学习和借鉴。面对当今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它带给我们的启迪是:我们不仅要借鉴外国优秀成果,更要深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在中西文化的融合下,产生一个既不同于传统文化,又区别于西方文化,却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文化,这文化,产生于对政治体制的不断改革之中,产生于对自身矛盾的不断解决之中,产生于对自我的不断完善之中。只有如此,国家才能不断发展,人民才能永远安康。全文约:1173字,阅读时间:147秒。万历十五年800字读后感2历史沧桑,到头来什么也剩不下,永生的愿望随同历史的波涛一

5、起消逝在我们目光尽头。又是一个长假,终于又拿起了读了一半的万历十五年,重新翻开读到孤单的将军戚继光,读到首辅张居正,读到万历皇帝。曾有人感叹道:“历史竟然可以这么写!”是的,在读本书时,我也有同感,这本书不是单纯的描述历史,而是生动的分析历史。本书的英文名字叫做1587,“AYear Of NoSignificance”,直译到英文就是“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这正是这本书的读到所在,我想本书说到的末端小结也许正是某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的结证。整本书读起来很有意思,作者黄仁宇先生由于为了写一个论文从此结缘于明史,而他的著作更是让读者对历史长胜了浓厚的兴趣。在书中我也看到了一位皇帝的无奈,虽然贵

6、为一国之君,但是有很多东西去不由他抉择。旁人可能觉得皇帝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职务,但是在立储这件事上它却无法平自己的意愿行事,这体现出了皇帝的苦恼。由此,万历皇帝走上了怠政的道路,他是在和文官集团怄气,但他应该知道,实际上文官集团的力量是一个皇帝难以约束的。我终于知道,一个不好的皇帝往往是由于一些原因。从书中我们不难看出,万历少年是一个有为的君主,他曾经励精图治,打算开创一个“万历中兴”,但由于一件件事的不能决断,他终于无法忍受。而立储之事就成了他的一个爆发。他终于在这件事上开始怠政。而一个王朝也由于君主的怠政而渐渐走向没落的深渊。读到张居正是,我更是感到了世态炎凉,生前的荣华和身后的悲凉形成了鲜

7、明的对比,在清算张居正的行动中,凡是和他有关的人都受到牵连,不是流放边关就是把官回乡,其中戚继光就是其中之一,戚继光是一个大英雄,但是它也蒙逃脱历史的惯性发展,它便是牺牲品。戚继光和张居正一样是很有作为的,戚继光发明的战法确实令人惊叹,这让我知道早在明代就有人发明了各兵种协同作战,并使用火器。弗朗基和大将军炮,在当时也有一定的应用,但是他们哪里知道,西方国家已经有了大船,火炮。1587年,这一年正值西欧历史上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全文约:909字,阅读时间:113秒。万历十五年800字读后感3最初对这个书感兴趣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作者黄仁宇的传奇人生,我是赞同人生要有不同体验的。所以

8、一个当过军人的学者,一个颠沛流离远走异国的历史学家,这本身对我就是有吸引力的;二是因为评论说这个书和我们以往看待历史的视角不一样啦,研究的很深入啦什么的。能从和我不一样的角度看问题,这一点也是很吸引我的。我对这个书最大的感受,还是从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中看到的,吴晓波说,只有通过细节式的历史素描,才可能让时空还原到它应有的错综复杂和莫测之中,让人的智慧光芒和美丽,以及他的自私愚昧和错误,被日后的人们认真地记录和阅读。(说实话,我认为对于离我们远的历史,我们需要更多的细节,因为抽离和宏观天然就多。但是对于激荡三十年这样的书,仅仅才过去三十多年,当事人都还在,这种时候细节就显的不是很重要,而超越时间

9、和空间的视野和宏观上对历史规律的把握才是最难得的。在这一点上我有些苛求了)黄仁宇对于历史细节的把握源于他对历史第一手资料的潜心研究,这种态度在现在浮躁的年代越来越少了,虽然我们并不是一代人。这个书语言平实生动,并没有晦涩之处,所以一般人都看的明白。但是其中所表现的逻辑却不像他的语言那么简单。我读历史也不算少了,但是我对这个书最多明白了六成。如何去认识历史,怎么去认识历史,这个东西我现在也还不知道,但黄仁宇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感觉,让我们觉得这样也可以啊。我觉得这个书是扎实的,也是有趣的。三国演义的第一句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此定下了三国的基调。万历十五年的开头,也定了这本书的基调,就是大风

10、起于青萍之末。这种从事情的微小发端,从而进一步能预见到后来的演变,这就是读史明智的缘由,这也是基于对长期历史演变的深刻理解而提炼出的历史性规律认识。读历史的确是明智啊。万历当皇帝其实挺失败的,想做的事情一件没做成,不想做的事情却得天天做。随着年龄的增长当皇帝的日子久了,增加的也仅仅是不做不想做的事,想做的依然做不了。这也是因为当时的政治气候决定的,文人集团过于势大,程朱理学深入人心,那个时候什么最大,不是皇帝,是礼法是制度,任何人都逾越不得。张居正有多优秀自不待言,但是生前如此风光,死后却如此萧索,这其中到底是为什么呢,我得不出可以一句话总结的原因。但是我想到了俾斯麦,他在位时纵横捭阖合纵连横

11、,让德意志始终处于最主动的外交地位。但他一退休,他的那套体系土崩瓦解,德国从此走上了另一条道路,由此导致了一战。这么优秀的人,为什么不能建立一套长久的体制和政策或者在政治体制中找到合适的接班人呢,总是政治过渡的这么不顺畅。以儒家的观点就是没有以德服人,还是不够优秀的。反观申时行,不似张居正那般锋芒毕露一手遮天,但申时行是懂得进退为人为官之道的。他们最大的差别不在能力上,在为人之道上。我其实最佩服的是汾阳王郭子仪了,那是几千年中国历史人物的典范啊。还有两个人的对比很有意思,就是海瑞和戚继光,虽然他们是一文一武毫无关联。我想对比的其实是海瑞的不合实际和戚继光的实事求是。海瑞和社会政治现实格格不入,

12、我们可以敬服海瑞的高洁,但我仍质疑海瑞的做法对社会有什么积极作用。而戚继光呢,在明朝军制如何落后的情况下,充分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现实,从不做不可能做成事情,不空想做实事。明朝有此名将,军事上却难有进取,不得不说,中华历来被外地入侵都是内部不团结的时候。武将有好下场的比例比文臣少啊,看来还是得读书啊。至于李贽,我没什么想说的,以前小时候看到李贽估计会说一些肤浅之言,但是这次看了之后,我却不敢说什么了,以后看了他的书或者有更深刻的了解再说吧。这个书挺好的,以后有机会还要重读。全文约:1595字,阅读时间:199秒。万历十五年800字读后感4万历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等一批历史人物在黄的

13、笔下重新闪现出灵光,掩卷而思,我们也不得不考虑人在官场,特别是中国社会应该如何适应。读这本书,使我想到一句夏新公司总裁李晓忠会议上的话:“如果你现在对共产党不满意,则更要入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她!”诚然,对中国社会也是如此,如果你想改变中国社会,则首先要适应这个社会上的规则,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改变社会。但在万历时期,却没有人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万历帝采取了消极的做法,使得朝内矛盾增加;张居正采用高压策略,令压力在其去世后瞬间爆发;申时行总结经验,却采取中庸之道,基本一事无成;海瑞用其独有的性格,在精神上可以照耀千年,却无法与现实接轨;戚继光虽心有国家,外在表现却是组建私家军队“戚家军”,这在

14、任何朝代都是不会有好下场的。综合以上,我说充分认识到“目的”与“途径”各有所重,可以说,目的重要,达成目的的手段更加决定了努力是否成功。很多人都可能想为国家出力,但如果途径不对,则目的无法达成。中国毕竟不具有一个直来直去的文化,大家讲“面子”,重“含蓄”,所以做事的手段就更显重要。在西方,“沟通”同样是一门科学,而在中国“沟通”却更重技巧。即然是技巧,作为当事人就要有识破别人真实目的的能力。万历皇帝在别人指责张居正之时没能认清这些人的真面目,所以酿成后来的一系列问题与错误。所以这要求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一个人做一件事他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其达成的效果是什么?这都非常重要!正如唐

15、朝魏征所讲,一个连亲情都不顾,边儿子都可杀的人是不值得信赖的。所以,一个人做事情如果违反了大原则,其心术则肯定是有问题的。当然,我们也不提倡海瑞似的作风,因为人毕竟是人,有“阴”、“阳”两面,即私俗与奉献精神并存,所以在制度完善的情况下,高薪养廉肯定比低薪要好的多。所以,今后一定要记住,要改变社会,首先要适应社会;要改变一个人,也要首先与这个人建立良好关系。同时,要认清一个人,首先看其言行,但最主要是重视其言行背后的真实目的及即得利益者到底是谁。全文约:958字,阅读时间:120秒。万历十五年800字读后感5古语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万历十五

16、年作者“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从而高瞻远瞩地考察中国历史的“大历史”观。作者自己对大历史观的理解是:“大历史观不是单独在书本上可以看到的,是几十年游遍各地,听到不同的解说,再因为生活的折磨和煎逼,才体现出来的,.将历史的基点退后三五百年才能摄入大历史的轮廓。”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作者以大历史观来看待历史,作者从技术的角度通过对典型历史人物的分析,展示了明朝文官执政下的一些社会现象,从对人物命运的分析中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弊端。万历年间是文官集团执政比较成熟的时期,因此整个时代也散发着文人的气息重道德轻法律,重文化轻武力。所谓的法制不是从技术的角度去实行,更多的体现的是道德

17、的衡量。整个朝廷上下奉行低薪制度,以至于各种_盛行。“万历十五年公元为1587年,距鸦片战争尚有二百五十三年,但是中央集权,技术不能展开,财政无法核实,军备只能以效能最低的因素作标准,则前后相同。”关于人治与法制我们的司法制度极为简单,缺乏判决争端的依据。所以我们的政事,注重体制的安定,而不计较对一人一事的绝对公允,牺牲少数人,正是维持大局的办法。政府财政制度无从以严密的会计制度加以考察。造成政府不用经济的力量扶植民众,而单纯依靠政治上的压力和道德上的宣传,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组织上的原则已不能处理当下的问题,只能以人事调动代之。.文官集团的考查制度造成了中国官场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出现乡谊,年谊

18、。优秀皇帝的职责乃是平衡。文官集团的“阴阳”在北京的两千多名文官中间,存在着对伦理道德和对现实生活的不同态度,互相顾忌而又互相蔑视。有的人出身寒微,把做官看作发财致富的机会;有的人家境丰饶,用不着靠做官的收入维持生活,自然就不会同意和允许其他人这样做。“四书”中的原则,有的人仅仅视为具文,拿来做职业上的口头禅,有些人却一丝不苟,身体力行。另外有一些人彷徨于上述两者之间;也有一些人由于人事的牵涉也参与了对立阵营。调和这种阴阳皇帝除了公正和不辞劳瘁以外,还需要超出寻常的精明能干。针对文官的双重性格,需要给予物质上的报酬使他们乐于效劳。明朝认为官员们应当过简单朴素的生活是顽固不磨的真理。政府公务员待遇不合理,地方官没有实际力量足以应付环境的变化。官员们一面标榜的仁义道德的阳,一面又私底下收受贿赂。所以海瑞成为所处环境的异类,一方面他的德行被推崇一方面又被文官集团所排斥,因为社会已不允许这种特立独行的出现,海瑞的行为触动了文官集团的“阴”面。全文约:1192字,阅读时间:149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