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后感精选10篇.doc
《文化苦旅读后感精选10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苦旅读后感精选10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文化苦旅读后感精选10篇 文化苦旅读后感精选1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第一部散文合集,全书共37篇。它是用过山水景物来探求文化灵魂、人生真谛以及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其运用独具一格的文字风格描绘出我国的文化历史,又完好地把中国文人的艰难与自身回忆结合。于是我带着好奇的心去品读这一本书。第一篇为道士塔,讲的是一个无知愚蠢的道士王圆箓令人悲愤的故事。道士塔的塔就是指莫高窟,而王圆箓做了莫高窟的当家后,以极低的价格向外国人售卖莫高窟里的中华文物。若以我们常人的思维,肯定会万般怪罪王圆箓。可是在余秋雨先生的文字中,他的“恨”不止恨王圆箓。篇中“真不知道一个堂堂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中国的文官都到哪去
2、了,他们的滔滔奏折怎么从不提一句敦煌的事由”一段足以表达了余秋雨先生对清末朝廷以及官僚的不作为感到愤懑又无奈。我第一次读是愤懑,第二次读是无奈,第三次读就只剩压抑了.紧跟其后的正是莫高窟,写的是余秋雨先生对莫高窟的参观和感悟。莫高窟是我国的佛教圣地,由前秦时期开始修建,历经十六国,各朝在此地都有不同的建造和修缮。余秋雨先生运动窟中壁画鲜活的语言向读者诠释了莫高窟足以傲视异邦古迹的证据,从乐樽和尚对佛教的崇尚,至盛唐时期人民幻想的飞天,无一不使余秋雨先生感慨万千。我也去过莫高窟,但大多时候走马观花,只是单纯地觉得窟中的壁画很壮观,却无法如余秋雨先生一般表达出如此豪迈的文字。篇末的一句,则是先生对
3、莫高窟,对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自豪我们,是飞天的后人。余秋雨先生的这本著作文化苦旅深深印在每个读者的脑海里。有人说,中国散文的天空星光灿烂,而文化苦旅是一条河系,其中每一颗星星都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力量。有人称他是本世纪最后一位大师级的散文作家,是开一代散文新风的第一位诗人。这些话道出了我的心声。我之所以要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是想要表达我至深的敬意。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先生展现给我们那一处处古迹背后的辛酸和沉痛以唤醒我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铭记我们历史的教训!全文约:899字,阅读时间:112秒。文化苦旅读后感精选2说起文化,思绪总忍不住飘忽到洋溢在耳边、千年古国的赞美之辞去了。“中华
4、文化博大精深”似乎已是一个信手拈来的日常用语,在网络聊天中会配上一个“佩服佩服”的表情包。学业中“语文”也是极为重要的科目,若剖去功利性质的课文考点解析,余下的还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沉淀,历史长河中个性鲜明的诗人、一心热忱向红星的革命家十多本的语文,何尝不是中华的骄傲呢?西行,文化苦旅中阳关便是详细之至了“天是天,地是地,侏儒变成了巨人,巨人也变成了侏儒”。西北没有南方的阴湿之气,与人满为患的厌倦。天拢在地上,密的不透风但风起时,又咂着尖锐的沙,讽刺着每一个孤身前往的执着的傻瓜。太阳升起、落下,日复一日,不知何时起,近在眼前的过往成了历史,鲜明的脸庞变成了月光下的影子。全文约:384字,阅读时间
5、:47秒。文化苦旅读后感精选3我静坐着,书本泛着黄光,灯光却使它耀眼。白发苍苍,长须飘飘,他已沧桑了,在我脑中踱步,脚步清脆。余秋雨,这本就带着几丝静谧的名字,在我脑中回响。他看见了,行行止止,被历史的沧桑涂抹着,他看见了许多。而那些被时间隐去的角色,在他的一俯一仰间,驾着文字来到我的面前“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余秋雨来到莫高窟外,一生慨叹,“王圆箓”。伴随着老旧的树叶“咔嚓”作响。这位老者在我面前讲述着。他说的是一位道士莫高窟不幸成为了道士的家,用无数珍宝换得这位道士的一世茫然。“茫然的是当时的中国啊!”他怒吼着。却无奈的走向下一个地点。这是时代的慨叹。他登上庐山时,再一次想起了古人。山高路
6、窄,他一路磕磕绊绊,终于见到了这一震撼身心的奇观,听到了这一轰然震耳的咆哮。生命,也许终于被一种久违的感觉“淋湿”,他想到了朱熹又联想到徐霞客。但他也看到了熙攘的人流,他无法构建出一种文化与名胜的对应,只能眼看着文人变成了游人。“一阵云雾又漂到了我的眼底”,他想着摇了摇头他此般,走过了山川大地,在天地间徘徊。他此般,走过了山川大地,在天地间徘徊。文化苦旅也此般“苦着”。苦在追寻,苦在徘徊。作者苦苦思考,苦苦探索。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中,中国的文人在慨叹,在惋惜,于选择间陷入一片迷茫。眼看中国的文化在夹击中看不清未来的路在何方。我翻看着心中不觉,提起一阵苦楚。不知是作者情绪的感染,还是历史
7、带人的沧桑感。文化之流如此般宏大,历史长河源源不断。我便只是一个渺小的一员,像作者一样在此间徘徊着。谁也不知道我会做下什么?如同一个乡下的道士会找到石窟一般。合上扉页,只觉得眼前漆黑的黑夜如同深渊。我觉得我坐得太久了,我只是那么小一点,却看过了那么多。我的生活经历无比渺小,却带给了我许许多多的感受,生活便是一种阅读,因为作者在生活中学会了感受。向前吧,不管你是谁?年轻或许是一种财富,因为人们总将明天描述成希望,那么它便是希望。我们不应让这历史的火种熄灭,我们仍需要带它们向未来前行,它们理应有一个归宿,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讲的那般。全文约:1020字,阅读时间:127秒。文化苦旅读后感精选4文化苦旅
8、带领着我在历史长河中漫游。我们面前出现曾在历史舞台上演出过的一幕威武雄壮的活剧,一个个伟在大的人物出现了,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良知和高尚的人格,但他们中的多数还是逃脱不掉那悲剧性的结局。我的心被打碎了!但这破碎的心却真的读懂了中国文化。当莫高窟出土了大批极具研究价值的敦煌文物时,人们在为历史喝彩。然而历史却上演了一幕极其荒诞的闹剧,让外国人大摇大摆地将一本本一箱箱的珍贵文物搬到了他们的博物馆里。或许历史是要故意磨砺一下那些过于执著的历史学家们,让他们只能凭借外国博物馆提供的微缩胶卷来研究生长在中国的敦煌学。啼笑皆非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反问历史,这种磨砺的代价是否太大了?当然,这部历史更多地
9、留给我的是对人生的思索。全文约:383字,阅读时间:49秒。文化苦旅读后感精选5我细细读着书,慢慢地被书中的历史、游记所吸引。从莫高窟的中华民族痛失瑰宝到风雨天一阁那座仅存的藏书楼,从沙原隐泉到洞庭一角,又从吴江船到牌坊。作者走过的每一处地方,似乎都蕴藏着那么多中华历史。有时候真想自己也能懂得中华五千年历史,每当走到一个地方,都能想起此地过去的故事和故人的评价。读这本书,就像和作者一起,从中国的西北走向江南。偶尔,作者也会停下来,写一写腊梅或是写写自己的藏书,或者在每个清静的雨夜里想起,夜雨诗意。但是作者永远都没有忘记,真正的山水不光只是自然山水,更有着文化气息,人文山水。正如他自序中所说:每
10、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在我的全身,要摆脱也摆脱不了。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是的,在西天凄艳的晚霞下,我看见了王圆麓,那个敦煌石窑的罪人;在罗池庙里,我看见了失落的柳宗元;在都江堰,我看见了大愚又大智,大拙又大巧的李冰;在天柱山我看见了华发苍然的苏东坡。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叫做文化苦旅?慢慢得,我明白:苦旅,苦在历史的重压,苦在历史的逝去,苦在古人的远离,更苦在文人心里的敏感。全文约:523字,阅读时间:64秒。文化苦旅读后感精选6读余秋雨的第一篇散文,是他的文化苦旅的开篇之作道士塔。当时,我第一遍读,愤恨;第二遍读,无奈;第三遍读,就只有压抑了。目睹的
![文化苦旅读后感精选10篇.doc_第1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2-5/4/0dd9c5e3-3ed5-43a2-9a47-6d9362f3de19/0dd9c5e3-3ed5-43a2-9a47-6d9362f3de191.gif)
![文化苦旅读后感精选10篇.doc_第2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2-5/4/0dd9c5e3-3ed5-43a2-9a47-6d9362f3de19/0dd9c5e3-3ed5-43a2-9a47-6d9362f3de192.gif)
![文化苦旅读后感精选10篇.doc_第3页](https://www.31ppt.com/fileroot1/2022-5/4/0dd9c5e3-3ed5-43a2-9a47-6d9362f3de19/0dd9c5e3-3ed5-43a2-9a47-6d9362f3de193.gif)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 读后感 精选 10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964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