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书法三要素.doc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090482 上传时间:2022-06-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6书法三要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06书法三要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06书法三要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06书法三要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06书法三要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6书法三要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6书法三要素.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06书法三要素所有的事物,都是由要素决定的。把握一个事物,也就是要把握它的要素。训练一个新手,当然是从根底要素入手。书法的根本要素是什么.历史上有没有人讲起过呢.唐朝怀瓘玉堂禁经不但记录了永字八法、五势和九用,还归纳了书法的三大要素。他说: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三者兼备,然后为书;苟守一途,即为未得。这后面一句话很严厉,所谓书法,一定要三样东西都有,三者兼备,假设你一直守住一样,那就没有得到,还不是真正的书法。怀瓘不是等闲之辈,在中国书法史上他是理论大权威,书法论述,数他最多。所以玉堂禁经这些话很值得我们重视。8.用笔、识势和裹束这三要素的详细容是什么.8.1什么是用笔.第一个

2、要素是用笔。顾名思义,用笔就是毛笔的使用方法。通常包括两个容,一是毛笔怎么执.二是笔锋怎么用.即执笔、用锋。用笔第一件事情,是执笔。怎样抓住毛笔,这是有讲究的。方明授笔要说详细记录了五执笔。这是旭讲课的公开容。怀瓘玉堂禁经记录了九用的容,讲笔锋怎样用,是旭不公开的容。 执笔五执笔就是唐人流行的五种执笔法。每种执笔法都有专称,这就是:执管、【扌族】管、撮管、握管、搦管。但是要注意,其中只有一种执管是书法家所用。其余4种方法都不是,虽然非常流行,只是分析给你听,都不是好的方法。九用所谓九用,就是用锋方法:一曰顿笔、二曰挫笔、三曰驭锋、四曰蹲锋、五曰锋、六曰衄锋、七曰趯锋、八曰按锋、九曰揭笔。这些是

3、唐朝人的术语。九用又可以分为两类,挫笔和趯锋是书写动作,其他都是调锋动作。毛笔和硬笔不同,时时会散,会扭起来,所以要一边写一边调锋。调锋以后,笔锋就顺了。简言之:书法第一个要素是用笔。用笔=执笔+用锋。用笔调锋习惯上称为小圈。8.2什么是识势第二个书法要素是识势。我们来看看这个例子,永字八法为例,看看不同笔势的点:箭头所指的第一点,现在是侧放的,看起来很好看。如果我们把这一点换了一个方向,这笔势就不同了,放在永字的头上,看起来就不舒服。把这个点竖起来,尖头向天,姿态也不好。如果倒过来,尖头向下,也觉得很别扭。在书法中,每一个点画,哪怕小到一点,也要讲究笔势。有笔势才有姿态。你看这三个点,中间一

4、点是左右对称的,旁边两个点,笔势是相反的。则,这三个点在书法里面,我们就称之为笔势不同,他们可以用在不同的地方。简言之:书法中的点画,是讲姿态的,不能乱用。点画的姿态,取决于笔锋的走势。我来解释一下,什么叫笔锋走势呢.褚遂良大字阴符经中有一个沉字。沉字一上来就是一个三点水,我们看起笔这两个点,它们的形状是相反的,一个向下,一个向上。这是相反的形状,是因为笔锋所走过的路不同。如果把笔锋走过来的中线画出来,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第一点是向下覆的,第二点是向上仰的。这就是笔锋的走势,决定点画的姿态不同。不同的书法家,在处理笔势时,往往有自己的方法。你看,颜真卿写沉字的三点水,取势就和褚遂良不同,他的起手

5、两点,都是覆的。简言之:点画的姿态,取决于笔锋的走势。变化姿态,只要改变走势就可以了。你理解了笔势,就容易理解书法第二个要素识势了。在玉堂禁经中,记录了永字八法和五势。永字八法是旭公开的容,五势是不公开的,这些在上一堂课都讲过。1单一笔势:永字八法永字八法是取一个永字为例子,把它拆开,就是八个单一笔势。在书法中各有名称,这是最简单、也是最根本的笔势。2复合笔势:五势在书法中,还有复合笔势。复合笔势由单一笔势所组成,用处非常之大。所谓五势,就是五种复合笔势。复合笔势由单一笔势的组合。1曲尺势:是横画加竖画所形成的复合笔势。你看王羲之二帖儿字,箭头所指的地方,就是一个曲尺势。2交争势,这是撇捺的结

6、合。看起来好似一个人字。王羲之丧乱帖中有一个哀字,最后局部就是一个交争势。3飞带势,两撇一捺,这是非常有用的笔势。王羲之丧乱帖中有一个复字,最后局部是一个飞带势。4顾盼势,一共三笔,先写中间一笔,然后左右两边,看起来好似一个小字。王羲之兰亭序中有一个丝字,最后用了顾盼势。简言之:所谓识势,就是懂得笔锋的走势。永字八法包括八个单一笔势。五势是复合笔势的例子。笔锋行走的路线,习惯上称为大圈。8.3什么是裹束.书法的第三个要素,是裹束。这个名词现代人很陌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裹就是包裹,束就是捆绑。裹束,是什么呢.用笔调锋是小圈,笔锋走势是大圈。裹束=小圈+大圈。观察大圈举例来说:褚遂良阴符经这个沉

7、字,在书法中是分为三个复合笔势。沉的三点水,称散水势;右上的称冖幂头势,右下的叫凤翅势。这三个局部加一裹束,就组成了沉字。再如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寥字。这个字从上到下可以分为四个局部,也就是四个复合笔势。其中第四局部的三撇,转化为一个小字形。这样从上到下,就有宀头势、石笋势,交争势、顾盼势。裹束这四个笔势,就成了寥字。王羲之有一个草书帖远宦帖。这是王羲之的名作,不是真迹,是摹本,现在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它的第五行第一个字,就是救命的救字。我们来看看这个字,放大点。这个草字,是由三个笔势所组成的,如果我们把它分解,第一个笔势是中间局部,第二个笔势是左边局部,第三个笔势是右边局部。这些笔势的名称到二

8、级课程专门讲解。这样我们就完成的取势,大圈就这样分出来了。古人往往用手在空中写字,称为书空。让我们来试一下,三个笔势加在一起,字就出来了。要注意,有些人临写的时候,会出现很大的误差。大圈难写,大小,小了,变了,反了都不行,都不是临写。观察小圈现在说说小圈。小圈就是调锋的位置。在这个字中,我用黄色的箭头指出三个小圈位置,这就是调锋的位置。小圈调锋,属于笔法动作。调锋的方法有很多,下面课程再讲解。各位还没学过调锋,那你就顺时针画一小圈好了。简言之:在书法中,写字实际上是写笔势。大圈以行笔,小圈以调锋。裹束就是大圈加小圈的综合。我做了一个动画,来表示书法的三要素。一个光点移动,它走的是大圈。但走到*

9、一点,就会加上调锋动作,这就是小圈。所以,书法就是大圈加小圈,看起来好似天体的运行。现在你大约懂得了这句话了。唐朝怀瓘书断评王羲之说:至研精体势,则无所不工。王羲之对体势,及有心得,极有发挥。初学者小圈难,深入者大圈难。在掌握了笔法之后,就要下功夫研究笔势。这是王羲之兰亭序中的山字。它是怎样取势的呢.临帖时要看清楚。在兰亭序中,山字有很多变化。看这个幽字,蓝色箭头所指的地方是断开的。这一取势,对唐代书法家,影响很大。你看,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里面的幽字,也是断开的。艺术讲究变化,书法上变换笔势,是一大难点。写字时笔锋怎么走,在行草书中变化更大。这是王羲之得示帖出字的取势,中间的一竖,是最后写的。对于初学者来说,不要急于创造笔势,临帖时你能看清楚笔势就很不错了。比方褚遂良阴符经中的出字,他的取势跟王羲之有不一样。终究笔势怎样走法,不是一下子看得懂的。本节要点:书法三要素:用笔、识势、裹束。用笔:五执笔+九用。小圈识势:永字八法+五势。大圈裹束:大圈+小圈。复习思考题:书空:兰亭序的幽字。书空:阴符经的出字。.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