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业工程在某加工企业的应用研究.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130686 上传时间:2022-06-29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工业工程在某加工企业的应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基础工业工程在某加工企业的应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基础工业工程在某加工企业的应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基础工业工程在某加工企业的应用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基础工业工程在某加工企业的应用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工业工程在某加工企业的应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工业工程在某加工企业的应用研究.docx(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文摘要基础工业工程主要讲经典工业工程的三大内容、四大手法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和工作研究。程序分析是工作研究的基础;工作研究又包括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其中,程序分析、作业分析、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是“IE七手法”中所公认的四大手法。本文从基础工业工程的知识为理论基础,提出从多个层次来改善生产线和消除作业过程的时间浪费,以我国中小服装企业为对象,对服装生产的程序分析、操作分析、作业测定、生产线平衡和劳动定额进行了优化分析。在中小型服装企业中制定出适合本行业的标准工时,以用来进行生产管理,制定工时定额及规范操作动作等方便企业生产,提高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的科学化与标准化,从而提高企

2、业的生产效率。关键词 基础工业工程 作业测定 生产线平衡 劳动定额 生产效率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外文摘要 Title Based processing enterprises i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certainAbstract Basic industrial engineering mainly introducte about the three classic content, the four practices - program analysis, job analysis and work study

3、of the industrial engineering. program analysis is based on Work Study; work research also includes method and work measurement. Among them, program analysis, operations analysis, and work measurement method is IE seven practices in the generally accepted four practices.In this paper, basic industri

4、al engineering knowledge based on the theory, made from multiple layers to improve production lines and eliminate wasted time of job processes, to our small and medium garment enterprises as an object, the garment production process analysis, operational analysis, work measurement, line balancing an

5、d Labor quota were optimized. In small and medium garment 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y to develop a suitable standard working hours, to be used for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fixed working hours and standardizing operations and other actions to facilitate production, improve enterprise

6、 in the prod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thereby enhancing production efficiency.Keyword Basic Industrial Engineering Work measurement Line balancing Labor quota Production efficiency目录前言1第一章 基础工业工程的现状与发展21.1服装行业的发展背景21.2中小型服装企业生产存在的各类问题31.3基础IE的研究现状31.3.1国内研究现状31.3.2国外研究现状41.4服

7、装业基础IE研究的目的41.5服装业基础IE的研究内容51.6公司简介5第二章 基础工业工程概述72.1基础工业工程简介72.2 基础工业工程的研究目标72.3基础工业工程在加工企业的应用82.4基础工业工程活动的意义及功能82.5基础工业工程在加工业的应用92.6基础工业工程方法10第三章 服装生产现场分析与优化113.1工艺程序分析113.2流程程序分析143.3线路图分析153.4双手操作分析173.5人机操作分析193.6作业测定223.6.1时间研究223.6.2工作抽样24第四章 生产线平衡284.1衬衣生产线工艺流程及作业顺序284.2生产线平衡设计30第五章 劳动定额345.1

8、服装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现状345.2服装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345.3提高服装企业劳动定额管理水平的建议355.4用MOD法确定各工序标准时间35第六章 结论37致谢39参考文献40前言基础工业工程主要讲经典工业工程的三大内容、四大手法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和工作研究。程序分析是工作研究的基础;工作研究又包括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其中,程序分析、作业分析、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是“IE七手法”中所公认的四大。手法。以人的活动为中心,以事实为依据,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生产系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并对系统问题进行合理化改善,最后对结果进行标准化的方法。服装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自上世纪8

9、0年代初我国推行市场经济以来,国内服装企业队伍迅速壮大,经历了将近三十年的磨练,国内很多服装企业在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和服务水平上得到长足发展。但是,我国大多数中小型服装企业存在着生产效率低、效益差、质量不高、浪费大等问题,而基础工业工程正是我国广大中小型服装企业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也是企业挖掘潜力、增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有效工具。本文主要介绍了基础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运用基础工业工程的方法研究、作业测定、生产线平衡和劳动定额等知识对南京兰花服装有限公司的生产进行分析改进,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的科学化、标准化。做到以下几点:一、对服装生产工序进行动作分析,对每个动作要素进行标准化,找出最经济合理的动作模

10、式。二、对工人进行操作工时测定,收集大量可靠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评比和宽放,从而确定服装生产的标准工时。三、对服装生产流水线进行平衡分析,提高流水线负荷率,优化流水线生产。四、协助企业将标准工时应用到服装生产管理中,利用标准工时进行生产计划,控制生产进度,制定劳动定额等。第一章 基础工业工程的现状与发展1.1服装行业的发展背景服装业是我国传统的产业之一,从一般性数据来看,我国服装业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目前,在激烈变化的市场环境下,服装企业的生产模式已开始从大批量生产、多层次的垂直管理和严格的生产计划控制,向中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和快速灵活、高度柔性的生产控制的方式转变。特别是再加入WTO后

11、,我国服装业更是面临着信息社会和全球市场的巨大挑战。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据统计,在服装产业的生产过程中,有80%左右的作业都依靠人手操作。特别是在缝纫车间,几乎90%以上的工作都要靠手工完成,这对于质量稳定、生产线平衡及效率提高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为品种多、时效性高、批量小、交期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生产过程中各种浪费的发生,如半成品积压、不良品维修、多余加工等。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基础力量。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型企业具有组织形式和运营机制灵活性的特点,更能适应现代化瞬息万变的服装市场。但就目前而言,我国中小型服装企业总体上来说生产管理

12、水平较低,生产中无效的劳动比较多。因此,采用一种不同于传统的、适应中小型企业自身的新的生产方式来减少生产中各种浪费的产生成为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的首要任务。随着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服装企业又将面临一个高速的增长期,客户需求的个性化、多样化,引导企业的经营向着多品种、小批量发展,越来越多的服装企业意识到,必须对频繁变化的市场需求做出迅速灵活的响应;通过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充分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开拓新的市场,才能保持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和竞争地位。进入21世纪,由于市场消费档次的多样化,生产类型由大批量、少品种、长周期向小批量、多品种、短周期方向发展,服装企业的生产管理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例如:生产计划的

13、编制更加频繁和复杂;数据存储及处理量急剧增大;几个品种同时在生产线上加工时优化配置各生产要素的难度增大;用户要求遵守交货期,企业需要对生产计划与管理的各个环节迅速作出科学决策,安排好生产计划、物资供应及人员配备,以保证产品质量及交货期。1.2中小型服装企业生产存在的各类问题在调研中,我了解到目前中小型服装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粗放,普遍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工具。虽然很多企业已经有了生产改善的意识和知识,如5s等,但缺少实施。很多中小型服装企业采用家族式的管理方式,缺乏规范化管理;管理人员总体素质偏低导致现场管理简单,企业中存在很大的浪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常因质量问题返工。工序的合并与平

14、衡不好,极易形成生产瓶颈,由于没有统一进行工序合并与平衡研究,致使生产车间在安排生产任务时,大多凭经验,采取前道工序推后道工序的办法,使生产极易受到瓶颈的影响,致使在制品过多,车间显得拥挤,不利于对产品质量进行及时的监控和反馈,到发现质量问题时,情况可能已经很严重了,再想改正时成本已经很高。2、企业生产现场存在较大问题。生产现场管理比较乱,生产车间设备布局不够科学,原料及半成品乱堆放、废料和垃圾清运不及时、运输通道不通畅等造成搬运浪费和安全隐患。现场缺乏目视管理,标示不明确,物品寻找难等现象。库存控制不力,车间规划不合理占用了较大的生产空间和资金。服装的加工工序缺少标准化,生产过程控制不力,质

15、量保证体系不够健全。3、管理水平低,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中小型服装企业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基层管理者都依赖经验来安排工作。标准工时定义不准、流水线的工序设置和分配不够科学合理造成工人效能和产能不统一。小组分工不均、开工不足造成生产不均衡等现象。1.3基础IE的研究现状1.3.1国内研究现状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期,工业部门开始对工业工程有所认识,并逐步推广,1991年召开第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当前我国发展工业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人才培养,我国最早于1993年招收工业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目前已有70余所院校设有工业工程系或专业,1994年起开始招收硕士生。基础工业工程是

16、适应20世纪工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并在总结了工厂管理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目的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正式引进工业工程的学科以来,工业工程专业被广泛用于汽车、电子、机械等制造行业,取得了显著效果,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从20世纪90年代初,基础工业工程开始陆续涉及到轻工业,尤其基础工业工程的一些工作研究方法、动作分析与标准工时制定原理,用在棉纺织厂,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效益,如河北省邯郸第四棉纺织厂。随着企业管理需求的不断上升,服装业也开始将基础工业工程的原理与方法运用在服装生产流水线上,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3.2国外研究现状基础工业工程发端于20世纪初

17、的美国,是源于泰勒在生产实践中发现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现在欧美企业的基础工业工程技术主要表现在工艺技术上,进一步讲就是先进制造制造技术(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简称AMT)的应用问题。亚洲一日本的崛起为代表,基础工业工程是源于资源和竞争的需要。日本企业应用基础工业工程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精益生产方式(Just In Time,简称JIT)是战后日本汽车工业遭到的“资源稀缺”和“多品种、少批量”的市场制约的产物。目前,世界各国都在推广、应用基础工业工程,其原因是基础工业工程已经在许多国家产生了巨大的效益。美国、日本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基础工业工程无论

18、是从工程技术角度,还是从管理角度出发,最后着眼的任然是综合系统的整体效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强调人的因素,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到效益。1.4服装业基础IE研究的目的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目前中小型服装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利用基础工业工程原理中工作研究与时间研究的方法,在中小型服装企业中制定出适合本行业的标准工时,以用来进行生产管理,制定工时定额及规范操作动作等方便企业生产,提高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的科学化与标准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1.5服装业基础IE的研究内容服装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生产行业,服装生产从面料检验、技术准备、打版、试版样、封样、制定工

19、艺、裁剪、缝制、确认首件、锁眼钉扣、整烫、成衣检验、包装和入库各个工序,都需要很多人工作业,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工厂的生产效率,那么如何让水平参差不平的工人在短时间内达到动作统一,速度一致,又如何在手工操作为主的生产企业进行准确的生产排期与计划,以及进行制定合理的工时定额任务以激励工人生产积极性等是很多服装企业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此也引出了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利用基础工业工程工作研究与时间研究原理等内容,在服装企业完成以下内容:1、对服装企业进行程序分析,改进服装生产的工艺,以提高生产效率;2、选择关键工序进行操作分析,规范操作工人的动作;3、对服装生产进行作业测定,制定标准时间;4、对

20、服装生产流水线进行平衡分析,提高生产线负荷率。1.6公司简介南京兰花服装有限公司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桥林镇,紧邻312国道、长江三桥、板桥汽渡、绕城公路,交通便捷,基础设施配套完备,投资环境优越。公司主营各式丝绸、中薄料服装制造,具有20多年的专业生产外贸服装的技术和经验。产品主要出口至欧美及东南亚地区,受到外商的广泛好评。该公司是南京市服装业商会理事单位。公司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现有员工360名,其中专业设计师8名,技术人员26名,配置新型高速平缝机及专用设备300台。公司固定资产100万美元,具有年生产各式服装200万件(套)的生产能力。公司部门职能结构比较简单,如图1-1所示,生产部门职

21、能结构图如图1-2所示。 图1-1 公司组织结构图 图1-2 生产部门职能结构图第二章 基础工业工程概述2.1基础工业工程简介基础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急速发展,工厂生产由家庭小作坊式向社会大规模化转变。在转变过程中,遇到了生产力发展与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矛盾,为克服这一矛盾,许多人开始研究如何使用少量的人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在众多研究这中,以泰勒(FwTaylor)和吉尔布雷

22、斯(FrankBGiIbreth)的研究最有成效。泰勒通过炼铁厂工人搬运铸铁块的作业量与作业时间关系的分析研究,创立了时问测定理论;吉尔布雷斯通过对砌砖工人由于作业动作不同而工作效率不同的分析,创立了动作分析的理论。泰勒的工作量研究与吉尔布雷斯的动作研究构成了早期的IE,也称为古典IE或基础I E,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基础工业工程也从初期向现代化迈进。2.2 基础工业工程的研究目标基础工业工程的目标就是使系统投入的要素得到有效利用 ,降低成本 ,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最佳效益。具体地讲就是通过研究、分析和评价,对人机系统的每个组成部分都进行设计(包括再设计或改善), 再将各个部

23、分有机联合起来,设计出系统整体,以实现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优化运行,保证以低成本、低消耗、安全、优质、准时、高效地完成任务。2.3基础工业工程在加工企业的应用尽管现代基础工业工程应用极其广泛,但加工企业仍然是最主要和最有代表性的一个领域。加工企业具有这样的特点:其生产活动的全部内容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1、围绕材料加工(或通常说的制造技术)研究工艺与设备,这是制造的硬件部分;2、关于加工系统,即由人、材料、设备等组成的集成系统的控制和管理,这是加工企业的软件部分。基础工业工程正是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原理和技术。基础工业工程是以工业企业中的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方法研究与作业测定等技术,对产品

24、的设计、工艺、作业程序、材料使用、机器设备与工装夹具的运用及人的作业动作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制定最佳工作方法,并对此方法设定标准时间,这种方法与时间标准用于编制生产工艺标准、作业标准、生产计划、日程进度、计算产品标准成本和计划定员、评价生产结果、分配生产奖金、考核生产成果等。2.4基础工业工程活动的意义及功能基础工业工程活动即对工艺、作业、搬运、生产布局、设备、工装、材料、管理程序及工作环境等进行程序、方法、配置和效率数据的IE分析调查,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综合应用基础IE的各种方法手段,发现不合理的浪费(作业时间、成本等方面)及影响质量、成本的现场因素,发挥集体的智慧,讨论提出改善对策,并对新的

25、方法加以标准化,最终达到满足顾客要求的品质、可靠性、成本及交货期。图2-1列出IE通常履行的规划、设计、实施、评价和创新的一些典型内容。图2-1 IE的基本职能及其典型内容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诸如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其经济发展都与其雄厚的工业工程实力是分不开的。美国的生产率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这与IE应用于各个领域取得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直接相关,二战后日本生产率的迅速增长也与基础IE技术的应用推广密切相关。2.5基础工业工程在加工业的应用1、对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创新;2、优化生产系统、物流系统、信息系统;3、诊断企业症结;4、挖掘潜力、保证质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26、5、杜绝浪费、节约资源、实现零浪费;6、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7、制定工作标准、管理标准。2.6基础工业工程方法基础工业工程方法就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以事实为依据,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生产系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并对系统问题进行综合合理化改善,最后对结果进行标准化的方法。其目的有以下几点:1、 有效准确的掌握生产现场的实际状态;2、 尽快地发现浪费、不合理、不可靠的地方;3、 对生产系统的改善、标准化进行系统管理。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基础工业工程方法有如下特征:1、 如果分析方法适当,结果不会因人而异(客观性);2、 有一套量化方法可以对现实状态进行定量分析,易于准确把握问题(量化性)。第

27、三章 服装生产现场分析与优化3.1工艺程序分析工艺程序分析是对现场的宏观分析,把整个生产系统作为分析对象,分析的目的是改善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工艺内容、工艺方法、工艺程序和作业现场的空间配置,通过严格的考查和分析,设计出最经济合理、最优化的工艺方法、工艺程序、空间配置。工艺程序图仅做出程序中的“操作”,以及保证操作效果的“检验”两种主要动作,避免了图形的冗长和复杂,可以很方便的研究整个程序的先后次序。加工工艺程序分析图如图3-1所示。图3-1 工艺程序分析图改进前加工工艺流程分析表如表3-11所示,改进后加工工艺流程分析表如表3-2所示。改进前,生产现场工序安排线路比较乱,各工序之间相互交叉

28、,总距离为124.60m,对于工艺改进从工序重排角度入手,改进后,工序主要按“S”型排列,总距离为50.50m,减少了74.10m。 表3-1 工艺流程分析表(改进前)改进前工作说明距离/m对应机 号改善要点符号简化取消合并重排开包贴衬领按板画修翻领勾领子放线4.80 11修翻烫领子4.80 切领子止口7.20 14平烫领子按板修5.25 贴底领衬画修底领回烫下口领子三结合0.70 12修反烫领子三结合0.70 上复领子切三结合2.65 4打肩缝五线8.90 13拼前育克7.60 3切前育克双线6.30 16拷边3.05 8收后上口工字杆3.90 5勾后育克3.70 3切后育克双线6.30 1

29、6拷边3.05 8滚袖笼条5.00 1复袖笼条2.40 6接滚条3.70 12比修肩头0.70 贴门里巾衬按板修门里巾包烫断夹门里巾,比缝6.60 2烫门巾6.60 跑门巾上下线6.60 2拼下围3.90 4打两侧一节5.20 15打两侧,五线15打底边,修跑线4.35 7做商标7点上洗涤3.70 9点上主标2.60 11做洗涤1.30 10送交本库3.05 共计124.60 3611表3-2工艺流程分析表(改进后)改进后工作说明距离/m对应机 号符号开包贴衬领按板画修翻领勾领子放线40.70 修翻烫领子0.70 切领子止口32.00 平烫领子按板修2.65 贴底领衬画修底领回烫下口领子三结合

30、23.95 修反烫领子三结合3.95 上复领子切三结合15.25 打肩缝五线51.10 拼前育克61.30 切前育克双线71.30 拷边81.30 收后上口工字杆121.10 勾后育克63.70 切后育克双线71.30 拷边81.30 滚袖笼条112.40 复袖笼条101.30 接滚条91.30 比修肩头5.70 贴门里巾衬按板修门里巾包烫断夹门里巾,比缝160.70 烫门巾0.70 跑门巾上下线152.00 拼下围15打两侧一节141.30 打两侧,五线14打底边,修跑线92.40 做商标131.10 点上洗涤13点上主标13做洗涤13送交本库共计50.50 36113.2流程程序分析 程序

31、分析是以产品的整个制造过程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系统分析技术,它按作业的流程从第一道工序至最后一道工序,从第一个工作地到最后一个工作地,从原材料入厂到产品出厂所进行的全面分析或全过程分析。程序分析采用规定符号对研究对象从原材料投入到成品出产的全过程记录。改善研究首先了解线束装配的成产和物流现状,然后运用基础IE技术对设备布局、人员管理、信息管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改善。对现场管理的改善主要是从设备的布局改善开始,通过运用设备布局的基本理念对设备布局进行改善,达到布局的合理化、物流的通畅化进行改善优化,从而达到消除现场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降低库存和成本的目的。该厂生产流程程序分析图如图3-2所示

32、,是从生产的整个过程为研究对象,对产品生产的原材料采购、入库,生产,检验,储存等方面进行描述,介绍了该厂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分析生产流程改进的可能性,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使生产流程更加合理有效。图3-2 流程程序分析3.3线路图分析线路图分析是以作业现场为研究对象,对作业现场布置及物料(零件、产品、设备)和作业者的实际流通路线进行分析,常和流程程序图配合使用,以改进现场布置和移动路线,缩短对物料的搬运距离,提高物料流通效率,减少物料在工序之间的滞留时间,从而降低生产的成本。线路图依比例缩尺绘制工厂的简图或车间平面布置,将机器、工作台等相互位置一一绘制于图上,并将流程程序图上所有的动作,以

33、线条或符号表示。流通的方向一般以箭头表示。线路图常与流程程序图结合使用。如图3-3所示为服装厂生产线路图,从图3-3中分析得到服装生产的搬运流程图3-4,如图3-4所示,由搬运流程图得到服装生产搬运的距离:S1=(12+15+6+8+8+6+21+5+27+38)m=146m通过对搬运流程图的分析,结合线路图分析,发现以下主要问题:1、生产线不集中:例如服装生产从生产车间运送到整烫车间,途中原材料库才到达目的地,这段距离达到21m;服装生产完成包装运到成品库需要经过裁剪车间和生产车间,经过27m的距离最后到达库存区;服装从成品库出厂经过生产车间,需要经过38m。146m远的总搬运距离势必造成物

34、料搬运效率低、搬运成本高。2、物料回流:工位设计及运输方式、线路的设计问题直接导致现场布置问题。通过线路图分析,发现生产现场设施布置较乱,物料迂回运输,运输距离长,影响了生产效率。例如服装生产从原料入库、生产到成品入库的过程中存在加工路线重复,造成搬运浪费。针对以上问题。主要运用线路的方法对该背板生产线的生产流程及设施布置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案。图3-3 服装厂生产线路图图3-4 服装厂生产搬运流程图按照基本程序对记录采用5W1H提问技术进行逐项提问,根据线路图分析的原则,结合流程程序分析,进行取消、合并、重排、简化工作,现将生产线布局合理改变,重新安排布局调整成如图3-5所示的位置。

35、根据改进后的生产线路图3-5得到改进后的搬运流程如图3-6所示。由图3-5、图3-6可以看出:服装生产从生产车间到整烫车间的距离由原来的21m缩短到8m;从包装车间到成品库的距离由原来的27m缩短到5m;服装成品出厂的距离由原来的38m缩短到15m。改进后生产线的总搬运距离为:S2=(12+15+5+8+8+17+8+5+5+15)m=98m,共缩短了48(146-98)m的距离大大缩短了对物料的搬运距离,从而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将生产线的布局位置合理改变后,服装生产从原料入库、生产到成品入库的过程中路线不再重复,提高了物料流通效率,减少了物料在工序之间的滞留时间,造成物料回流的现象得到了改善;

36、同时使得现场物料运输更加畅通、合理,现场设施布置更加紧凑。图3-5 服装厂生产线路图图3-6服装厂生产搬运流程图3.4双手操作分析双手操作分析是对由一名操作者所承担的要素操作进行记录和分析的技术。这种操作分析的重点是考察操作者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是否合理;左右手分工是否恰当;是否存在多余和笨拙的动作而需要改进;工作地物料的摆放、工作地布置是否合理等。该服装厂现行作业方法如表3-3所示。表3-3工序“上复领子切三结合”双手操作分析表(改进前)工序名称上复领子切三结合作业者A05观察次数30次作业时间360s研究者吴盼盼观察时间2013年4月6日左手序号右手改进要素作业(操作)符号符号要素作业(操作)

37、改进等待1取线穿针2等待等待3开机取住面料4等待持住面料5取衣领持住面料6上领持住面料7取商标持住面料8复商标持住面料9复领持住面料10取剪刀持住面料11剪线头放衣料12等待取下一面料13等待注:表中,1#缝纫机;2#面料1;3#衣领;2;4#线;5#剪刀;6#商标。主要存在的问题:工位器具摆放散乱,取件时多消耗时间;操作程序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等。在对每一个操作进行分析和改进后,确定了新的操作程序并建立了标准,同时对作业者进行了培训。改进后的作业方法见表3-4。由改进前后的双手操作分析表对比可以看出,改进后的操作减少了操作的等待时间,改进前工序操作时间为360s,改进后操作位340s。操作步数由

38、13个动作减少至11个。节省了20s的不必要的劳动时间。也降低了工人操作的劳动强度。表3-4工序“上复领子切三结合”双手操作分析表(改进后)工序名称上复领子切三结合作业者A05观察次数30次作业时间340s研究者吴盼盼观察时间2013年4月6日左手序号右手改进要素作业(操作)符号符号要素作业(操作)改进等待1取线穿针2持住主体取面料3开机持住面料4取衣领持住面料5上衣领持住面料6取商标持住面料7复商标持住面料8复领持住面料9取剪刀持住面料10剪线头取下一面料11放衣料注:表中,1#缝纫机;2#面料1;3#衣领;2;4#线;5#剪刀;6#商标。3.5人机操作分析人- 机操作分析是记录机器与操作者

39、在同一操作生产循环内的工作情况,分析两者时间配合关系,寻求合理的操作方法的一种分析技术。其目的是使操作者的操作和机器的运转协调配合,以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效率。如表3-5所示,是该服装厂服装生产的工序“上复领子三结合”的人机操作分析表。表3-5 工序“上复领子三结合”人机操作分析表(改进前)操作人员机器说明时间/s说明时间/s取线3空闲19穿针10取面料3取衣领3将料装上机器4装料6开机2上领145缝纫145取商标3空闲3复商标28缝纫179复领151去剪刀3空闲8剪线2放衣料3现行:工人工作时间=360s 工人空闲时间=0s 机器工作时间=330s 机器空闲时间=30s 机器装料时间=0s 循环时间=工人工作时间+工人空闲时间=(360+0)s=360s 工人负荷率=工人工作时间/循环时间*100%=360/360*100%=1 机器负荷率=机器工作时间/循环时间*100%=330/360*100%=91.7% 机器闲余能量=机器空闲时间+机器装料时间=(29+6)s=35s 工人闲余能量=0s如表3-6所示为改进后的人机操作分析表:表3-6 工序“上复领子三结合”人机操作分析表(改进后)操作人员机器说明时间/s说明时间/s取线3空闲15穿针10开机2取面料3装料6取衣领3上领145缝纫145取商标3空闲3复商标28缝纫179复领151去剪刀3空闲8剪线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