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笔筒地设计制作.doc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132832 上传时间:2022-06-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8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易笔筒地设计制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简易笔筒地设计制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简易笔筒地设计制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简易笔筒地设计制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简易笔筒地设计制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易笔筒地设计制作.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易笔筒地设计制作.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本次综合活动课设置了简易笔筒的设计制作活动,贯穿了设计的一般过程,让学生完整经历了发现、明确问题,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材料的挑选和方案构思、呈现,模型的制作,试验,交流与评价,理清了知识脉络,让每个学生经历设计活动,使学生感悟技术的思想方法、逐步规X学生的操作行为、保持对技术问题的兴趣,提高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关键词:通用技术 设计制作 简易笔筒设计缘起:新课程改革对通用技术这一领域的要求是着重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开展,着力培养学生的技术思维方式,将学生的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让他们参与到技术制作活动中来。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的“怎样

2、进展设计和第四章“设计的实现制作, 根据“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拓展能力搭建富有典型意义的学习平台的教学要求和学校实际教学情况,以与学生实践活动要简便易行的客观要求,我设计了简易笔筒的设计制作活动,整个设计和制作过程贯穿着设计的一般过程。本活动的实施,旨在践行陶行知先生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思想,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体验设计的一般过程,感受设计的喜悦。在这个笔筒的设计制作过程中,主要选择的材料是学生身边的一些旧书、塑料瓶、纸盒等废旧材料,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实践,设计结实、耐用、功能多样、实用性强且富有创意的笔筒,可以说,小小笔筒也融合了大智慧。二、学情分析:参与年级:高一年级学生学

3、情分析:学生经历了前面的一段时间的学习,从学习内容上来看,学生了解了设计的一般过程,掌握了发现、明确问题,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材料的挑选和方案构思、呈现,对技术和设计有一定的理解,在课堂中他们通常会有一种想要亲身经历模型制作的冲动。他们对模型也并不陌生,因为生活中,课堂上他们接触过一些实物模型。另外,接触通用技术课程至今他们还没有真正动手去实践过,所以他们很期待也很有激情。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简易笔筒的设计制作实践活动,再次经历设计的一般过程,体验设计制作后的成功感,掌握设计的根本知识。2、知道设计的一般过程中有模型或原型制作这一重要环节。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能根据自己构思的

4、方案制作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践活动体会在技术学习中“做的重要性,提升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实现方法的迁移。2、“废物回收利用,提高利用身边的废旧物设计制作生活用品、美化生活的情趣,懂得变废为宝、物尽其用。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制作习惯以与团队之间合作交流的能力。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根据设计方案制作简单的模型或原型教学难点:让学生构建“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五、教学资源准备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折纸笔筒1个。分组学具:1、必备材料:包装纸,剪刀,小刀,胶带,胶水等;2、可选材料:矿泉水甁、广告传单、废旧报纸、卷纸芯、各种身边容易找到的包装物、彩笔、针、线等。六、教

5、学方法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因此,在教学中,借助课件、学案和模型创设情境,采用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线索,让学生主动进入学习内容的各个环节;联系当前所倡导的环保理念,引导学生采用生活中可再利用的材料进展设计制作,表现学习的社会性。2、新课程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中,采取小组协作学习,6个学生为一组,男、女生,动手能力强的和相对较弱的学生组相互搭配。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在古代,笔筒以其艺术个性和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明代文人朱彝尊的笔筒铭中写道:“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在同学

6、们的学习中,有的时候文具总是找不到放哪里了?如果我们有一个笔筒的话,那找东西就方便多了。多媒体屏幕展示一些古代和当今的创意笔筒图片学生欣赏笔筒用处很大,不仅可以用来盛放文具,还可以作为储物盒盛放杂物。不知道咱们同学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个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简易笔筒的制作。二笔筒的设计分析我们可以从选材、结构稳定性、方案构思上进展分析1.选材分析全世界都在倡导环保,“回收利用好再生和“低碳生活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咱们这节课制作的材料,主要选择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PPT展示变废为宝材料做成的笔筒,并出示教师制作的折纸笔筒。学生欣赏笔筒,并讨论思考:生活中哪些材料可以再利用制作笔筒?任务1:小组讨论

7、,找出生活中可做笔筒的可再利用材料,记录在学案上并回答。教师总结归纳:矿泉水甁、广告传单、废旧报纸、卷纸芯、旧书、牙膏盒与其纸盒等,这些材料符合我们现在的环保理念,而且能够变废为宝。设计意图:一方面联系目前所倡导的“回收利用好再生的环保理念和低碳生活方式,表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社会性;另一方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2.结构分析由于不同的使用者使用笔筒盛放的东西不一样,这就对笔筒的稳定性和强度的提出了要求。任务2:请同学们思考归纳笔筒的设计要满足什么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发言,列出笔筒设计的三个根本要求:1能方便地取放笔,安全。2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强度,笔筒不易变形,不易倾

8、倒3具有一定的装饰性。教师实物展示用笔筒盛放不同的物品,让学生思考如何判断笔筒的稳定性和强度?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的设计分析,提示学生稳定性和强度的判断准如此:笔筒做完后,笔放下去,易倾倒,说明稳定性不好,而如果是易变形或散架,说明强度不好,要用影响稳定性和强度的几个根本因素进展分析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3.方案构思根据刚刚的设计分析和我们现有的材料、工具来构思笔筒的方案,并用草图来表现你的方案任务3:小组交流讨论,把最终的方案用草图的形式画在学案上,并向同学们展示一下。设计意图:用草图的方式记录方案构思,让学生养成好习惯。三小组合作实践教师简单讲解制作模型或原型的根

9、本步骤,布置实践任务。任务4:根据小组的最终方案构思,动手制作。实践要求:1时间15分钟,操作过程注意安全。2要表现团结协作的精神。3作品完成后,用笔作一下简单的试验,稳定性和强度没达到要求的,小组讨论解决方案。把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记录在学案上。4学生根据构思方案的实践,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与时解决,并强调在操作的过程中注意安全。设计意图:实践要求3的提出,是为了让学生与时检验发现作品的优缺点,采取措施与时修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要求4的提出为了让学生在评价交流阶段交流心得,有利于学生共同积累大家的经验。四试验小组制作完作品以后,对其结构强度和稳定性进展测试。五作品展示

10、,交流评价现在我们各小组都已经完成了制作,下面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介绍作品,可以从从选材、结构构思、心得体会等方面介绍。任务5: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介绍小组的作品,交流心得。教师展示评价标准,在下面表格中填入“好、一般、差。创新性稳定性强度实用性美观学生组间进展评价。教师总结:肯定的设计制作中,大多数同学态度认真,相互协作的较好,设计制作的笔筒有创意,针对稳定性和强度处理得好的予以表扬,做得不够好的,拿出来让大家共同讨论解决。设计意图: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尽可能地肯定每个小组的作品,教师针对本节的难点,作最后的强化。六总结本节课我们用同学们自备的废旧材料完成了笔筒的模型的制作,用更直观的方式

11、呈现了你们构思的方案。通过本节课我们发现同学们都很有创新意识,且能结合我们身边使用物品的特点去设计、构思,把设计和生活联系起来。其实设计无处不在,用心观察,用心体会,让设计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彩。附1:简易笔筒的设计学案班级: 小组编号: 组长: 组员:1、生活中,你能找到用来做笔筒的废旧材料有哪些?2、 结合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小组讨论后把笔筒的设计要求罗列出来。3、 选择材料,经小组讨论、交流比拟,把最优的方案用草图的形式画下来。4、 制作过程中,你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附2:学生制作笔筒图片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本着“源于学生生活,相对简单,又

12、能表现教学目标的要求的原如此,选用笔筒设计作为案例,材料的选择如此来源于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废旧材料,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让他们学到很多书本中找不到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完成任务,让他们在合作中表现自己每个人的价值,也使得他们懂得团结就是力量。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克制了学校教学设备不足的问题,还可以让教学内容与时下大家关注的“环保、“绿色和“低碳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对学生进展情感教育,也是表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社会性。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设计能力尚欠缺,设计思想、方法与设计技巧无法流畅地表现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但这并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教师需要经常有意识地培养,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学生的设计能力才能有质的飞跃。总之,在通用技术活动课的开展过程中,可能有很多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历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设计活动,使学生感悟技术的思想方法、逐步规X学生的操作行为、保持对技术问题的兴趣,提高通用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技术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