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东栅导游词五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115315 上传时间:2020-07-27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4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镇东栅导游词五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乌镇东栅导游词五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乌镇东栅导游词五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乌镇东栅导游词五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乌镇东栅导游词五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乌镇东栅导游词五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镇东栅导游词五篇.doc(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乌镇东栅导游词五篇 乌镇东栅景区以其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著名的古镇旅游胜地。 下面是收集推荐的乌镇东栅导游词,欢迎阅读参考。乌镇东栅导游词 篇一乌镇东栅景区以其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中国著名的古镇旅游胜地。 当年电视剧似水年华的大部分取景便是在东栅,古朴的民居沿河岸铺展,一片古色古香的青瓦白墙,热闹的商铺和客栈临街而设,很是热闹繁华。 而且当地还生活着许多居民,因此东栅的生活气息很浓。 与西栅相比,东栅小一些,而且更加生活化和平民化,但是游客却比西栅多。 这里的.古迹景点从皮影戏馆到三白酒作坊,从文昌阁到修真观,还有著名的茅盾故居和立志书院,每个景点都

2、承载着乌镇丰富而悠久的历史文化。2001年,乌镇保护开发东栅工程东栅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开放以来,乌镇每年吸引二百多万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成为浙江省年接待外宾数量最多的单个景点。 期间被评为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之一,并且获得联合国颁发的“2003年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更是年连续三年进入“全国重点旅游景区旅游信息定点播报单位”系统。茅盾故居是嘉兴市迄今唯一的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乌镇市河东侧的观前街17号,四开间两进两层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总面积450平方米。故居分东西两个单元,是茅盾的曾祖父分两次购买。老屋临街靠西的一间房是茅盾曾读过书的家塾,故居内部的布置简单,却散

3、发着沈家世代书香特有静雅之气。修真观戏台是道观的附属建筑,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与修真观一样屡遭毁损,但是1919年的那次修缮后,便一直保持到今天。戏台占地204平方米,北隔观前街与修真观相对 ,南临东市河,东倚兴华桥 。戏台为歇山式屋顶,飞檐翘角 ,庄重中透着秀逸 。梁柱之间的雀替均为精致的木雕,艺术价值极高。台为两层,底层用砖石围砌 ,进出有边门和前门。边门通河埠,底层后部有小梯通楼台,亦可通过翻板门从河埠下到船里。楼台分前后两部分,后部是化妆室,雕花矮窗,宽敞明亮;前部是戏台,正对广场。朋友们,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参观游览吧!乌镇东栅导游词篇二各位朋友(嘉宾、领导),大家好!欢迎来到

4、我们水乡古镇-乌镇,古老而又美丽的乌镇欢迎大家的到来。我姓_,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参观乌镇的东栅景区,希望通过我的讲解,使大家能更好的了解乌镇。现在请大家拿好手中的门票跟我检票进入,景区内每个景点都需要检票,所以请大家保管好自己的门票,门票是当天一次有效并打孔注销的。好,现在跟着往里面走。讲解地点:两幅地图中间。讲解要点:乌镇概况,东西栅区别,东栅地图。乌镇现在开发了两个景区,东栅景区和西栅景区:东栅景区是观光游览型景区,西栅景区是集休闲、度假、商务、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体验景区;右手边就是西栅景区的地图,西栅景区有12个小岛72座古桥组成,比东栅景区大3倍,有3.4平方公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

5、们西栅景区去感受一下乌镇不同的风景,今天我们参观游览的是东栅景区。注意事项:针对散客需做好路线指示,团队需强调回程路线、集合时间和地点。我们现在所在的是东栅景区的入口,等会我们会先去参观拳船,然后会看到一条东市河,过了桥是一条老街,主要景点都集中在这条东大街上。乌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北接江苏吴江,为二省三府七县交界之处。乌镇是个具有六千多年悠久文明史的古镇,据乌镇镇郊1.5公里外的谭家湾文化遗址考证,早在六千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那个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春秋战国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防备越国,史称“乌戍”。乌镇真正称镇是从唐朝开始的,在唐咸通十三年的

6、索靖明王庙碑上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在宋元丰年间有乌墩镇和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皇帝赵惇讳,就称为乌镇和青镇。1950年,乌、青两镇合并后称乌镇至今。乌镇之名的由来,相传和唐代时一位名叫乌赞的将军有关,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浙江刺史李琦妄想割据称王,举兵叛乱。朝廷命乌赞将军同副将吴起率兵讨伐,一路打得叛军节节败退,退至乌镇的北栅时,乌赞将军不幸中了叛臣的诡计,陷入埋伏,被叛军乱箭射死。他的部将吴起,把乌将军和他的战马青龙驹葬在车溪河西畔,并按民间的风俗,在坟边种了一棵银杏树。从此,这株象征着精忠报国的银杏树在乌镇根深叶茂地茁壮成长,后人为了纪念乌将军和他的战马,就将此地取名为乌镇。

7、乌镇是水乡,京杭大运河绕镇而过,十字交叉型的水系将乌镇划分成四块区域,即东西南北四个栅,现在我们所在的是东栅景区,至于为什么称为“栅”,等一下我们就会明白的。一、 商铺区整个东栅景区面积为0.9平方公里,分为6大区域,分别是传统商铺区、水乡风情区、传统居民区、传统文化区、传统餐饮区、传统作坊区。接下来我们即将要进入的就是传统商铺区,商铺区主要出售的就是当地的一些特产,如姑嫂饼、杭白菊、蓝印花布、三白酒等。为什么要从这边走呢,因为前面有一个特色表演:拳船。二、 拳船讲解要点:历史、现状、蚕桑文化。现在看到的这艘船就是我们乌镇的拳船,拳船又称船拳,起源于南宋时期。乌镇水系属太湖流域,太湖湖匪盛行,

8、而乌镇处于两省三府七县的交界处,属于三不管地段,所以老百姓会在船上练练拳脚功夫,一方面抵御湖匪保卫家园,另一方面强身健体。现在拳船虽然已经不是防匪之用,但在船上习武健身,却作为一项传统活动流传至今,拳船每半点表演一次。因乌镇当地的居民都靠种桑养蚕为生,“船”和“蚕”在我们当地的土话中是谐音的,所以拳船表演也是为了庆祝蚕桑丰收的。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被称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当地老百姓都是靠种桑养蚕为生的。老百姓会把收好的茧子留一部分做蚕丝被或衣服,其余全部卖给茧站。有专门的丝绸加工厂则会对茧子进行加工做成丝绸制品。在我们西栅景区有一个益大丝号,就是乌镇当年最大的蚕丝作坊,有机会大家可以去参观

9、一下。讲解要点:1、廊棚构造 2、由来 3、美人靠。在帮岸上常有一些廊棚,我们现在眼前所看到的就是我们江南的一大特色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廊棚下面为木结构的柱子,柱下往往还垫个鼓形的石墩,以防止木料腐朽,廊棚一色的鱼鳞黑瓦盖顶,下面则是一条石板道,绵延不断,廊棚一般坐落在面北的街,因为这样的街太阳照射较少,尤其到了冬天,开门就迎西北风,严寒三九天,常是冰雪不化,居、行十分不方便,因此大凡面向北的房屋前面,都建有廊棚以利通行。廊棚大多临河,旧时廊棚里侧又是商店,加上当时的交通工具主要以船为主,所以一些出市的老百姓喜欢把船停在有遮阳挡雨的廊棚下购买物品,无形中,廊棚给商店带来了商机,别的店家也

10、开始模仿建起了廊棚。廊棚往往在沿河一侧还设有靠背长凳,供人休息,称之为“美人靠”,越靠越年轻,越靠越美丽,倚在美人靠上,看老街的房子倒映在河面水波中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为什么叫“美人靠”呢?是因为乌镇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吴越边境,美女西施是越国人,被送到吴国后思念家乡,吴王就建造了这样的设施供她休息,所以叫美人靠。讲解地点:廊棚左侧临水区域。讲解要点: 1、“栅”的由来 2、财神湾 3、以前百姓的交易。一路过来,东市河都不是很宽阔,但是各位站在这边可以发现前面的水域非常宽阔,这个就是乌镇的转船湾财神湾。乌镇的水系是十字交叉型的,河道并不宽,为了能让大型船只调转船头,当地老百姓在河道的尽头挖了转

11、船湾,而对岸有个财神堂,所以命名为财神湾,也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我们往前看,前面两座桥的中间有一道水栅栏,相当于一个水城门的作用,以前都是晚上12点钟关闭,早上4点钟开放以抵御胡匪的。这也就是“栅”的由来了。我们乌镇的水系非常特殊,它呈一个十字交叉型,每个尽头都会有这么一个水栅栏,因此就有了东南西北四个栅。目前我们开发了东西两个栅。四、 高杆船讲解要点:1、具体表演内容 2、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3、香市节。在河上停泊着的这艘船就是高杆船,也叫蚕花船。我们可以看到船中央放置着一个巨型石臼,上面插一根粗大的毛竹,毛竹下有四根短木棒,这是用来加以固定的,表演时有几名壮汉辅助控制竹竿,师傅身穿白

12、衣白裤从竹竿下慢慢爬上去,爬到两个斗中间,竹竿就会弯成90度的弧形,等稳定后,师傅就会在上面表演一些惊险的动作,比如金猴望月、鹞子翻身、倒挂金钩等。远远看上去就像蚕宝宝上山一样,这是当地老百姓用来庆祝蚕乡丰收的一种方式,现在如果天气情况比较好,一般上午10:30和下午14:30,您都可以看到这个精彩的表演。船上的毛竹是精新挑选的,韧性非常好,选用毛竹主要也是用来形容蚕桑丰收节节高的。高杆船表演也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性的文化遗产比较容易保存,但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难得的就是继承人,所以景区进行这些表演,也是出于保护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以前高杆船表演一般在清明到谷雨这段时间进行,这是一

13、种与蚕桑风俗有关的娱乐形式。因为乌镇在很久以前就以种桑养蚕为生,而清明到谷雨这段时间,还没开始养蚕宝宝,相对而言比较空闲,农民就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一系列的祭祀祈求活动,希望今年的蚕茧能有个好的收成。镇上会举行香市节,有很多的活动,如我们前面看到的拳船、还有踏白船、水龙会、蚕花会、水乡婚礼等。四邻百姓就到镇上来赶集,一方面来祈求蚕桑丰收,一方面也可以买些养蚕的农具等。现在我们在清明到谷雨这段时间还有香市的活动,如果下次您正巧赶着那个时候过来也可以投身其中,体验茅盾笔下所说的“农村的狂欢节”。五、 逢源双桥注意事项:讲解前提醒客人左侧河边是最佳拍照点,可先拍照。如果团队多可不做介绍。上桥前需有安全提

14、示,先讲解后上桥,桥上不做讲解,切忌边走边讲,下桥注意集中客人。讲解要点:1、名字由来 2、似水年华故事这座逢源双桥是乌镇的一个特色,它是有两座桥组成,有左右逢源的意思,称为逢源双桥。因上面有廊棚,也被称为廊桥,是否想到廊桥遗梦,这里也发生过一段浪漫的故事,在电视剧似水年华中:文和英就是经常走前面这座逢源双桥,两人多次到桥上看风景,聊天,桥就成了两人爱情的见证,默默祝福他们。传说农历七月初七,如果单身男女正好从相反的两个方向走这座桥,就会相恋。走上桥,让我们感受一下浪漫的气息。注意事项:下桥后可先集中客人,再次讲解地图,指明路线和集合时间、地点。然后讲解朝宗门。大家可以抬头看一下,上面刻着“朝

15、宗门”三个字,在这里就有万佛朝宗之意,因为在门下面就有佛教的“卐”字雕刻,主要也是想说明历史上乌镇的佛教发展较为盛行。乌镇历史上也素有“一观二塔九寺十三庵”之说。六、 香山堂讲解要点:1、历史 2、诊桌 3、医圣 4、药店倌 5、百眼橱 6、广告牌。(从外到里,从左到右)走过朝宗门,大家看到的便是香山堂。这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老药店。最初是宁波药商陆庆余所创,民国二十一年由他的孙子陆渠清迁至此处。药店在旧时分为内堂和外堂,内堂是用来加工药材的地方。放有各种加工工具,有切刀,铁船,磁钵、铜钵等。外堂则是开门做生意的。在以前,药店生意跟现在医院差不多,诊疗费用和出售药材是药店的主要收入*。大家可以

16、看到,外堂的左边有一张桌子,就是老中医曾经坐堂门诊的地方;在桌子上面有一个钱孔,这个也就是古时候的“义诊”了,因为古时看病是不收诊断费只收药材费的,如果病人愿意,可以把诊断费从这个小孔放进去。放进去后老中医大多是拿来救济穷人的。在后方墙上我们看到是“医圣”张仲景的画像,旁边有副对联“降香木香香附满店,黄药白药山药齐全”,“香”是形容药材珍贵,“山”是形容药材品种较多,其实也就是香山堂名字的由来了。左边看完病,右边就是抓药的地方。店堂临街设有一曲尺型柜台,这是药店抓药的工作台 。旧时中药店里的员工称“药店倌”。要当一位合格药店倌,必须跟师傅学五年,俗称“三年学徒,四年半做,五年学成”。在三年学徒

17、期间,师傅每天教识三只小抽屉中的六种中药,通过一闻、二看、三捏,了解各种中药的气味、形状、质地及功能。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上柜抓药。在药店里,放置药材的柜橱也是很有讲究的。下面一层设数只大抽屉,分别存放较普通的药材,如丝瓜径、枯桑叶等。中间一层每幢设有七七四十九只小抽屉,三幢共有一百多只小抽屉,俗称“百眼厨”,分别存放常用中药。上面两层摆放一排瓷瓶和锡罐,放的是一些人参等珍贵的药材,因为江南地区比较潮湿,瓷瓶锡罐就可以起到防潮的作用。店门口挂着许多木牌,上面写的“虎鹿诸胶”、“两洋官燕”、“香料细药”、“高丽人参”、“精致饮片”等,这些都是药店里的主打名药!还有一个“桔泉春满”匾额,讲

18、的是一个橘皮水驱瘟疫的故事,放在这里的作用,是说明任何普通的药材都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作用,也暗喻药店老中医医术高明。七、 江南百床馆讲解地点:第一进天井。讲解要点:1、赵家概况 2、“进”的意思。走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想,我们的百床馆,以前是不是有人居住?没错,这里在以前是我们乌镇一户赵姓的大户人家,赵家是做丝绸生意的,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赵家厅是典型的江南建筑,共有七进深,可谓是庭院深深,一间屋子加上一个天井就称之为一进了,旧时以单数为大,大户人家基本为3进或5进,民间最高七进,九进只能为皇家所有,所以可以看出赵家是非常有钱的。(一)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讲解要点:1、年代 2、名字由来

19、3、材料 4、风格。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一张床是明代保留下来的“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 我们把它放在第一个展厅,也是因为这张床是我们百床馆里面年代最久的一张,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是我们馆中的老寿星。我们看一下这张床的四个床脚,就好像四个马蹄立在地上一样,寓意着马到成功,而床旁边的柱子就像旧时男子写字用的毛笔的笔管一样,故称之为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床的木材取自黄榉木,有高中举人的意思。整张床线条流畅、简单、大方,这是典型的明代家具风格,以实用为主。因为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寒,所以提倡子民节俭,明代家具都比较简单,没有过多精美的雕刻。讲解地点:第二进天井。讲解要点:1、天井的作用 2、砖雕

20、门楼“螽斯衍庆”。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地方称作为“天井”,也是江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它的作用是采光和排水。因为屋顶内侧坡面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俗称“四水归堂”,有财源广进的意思。这儿的建筑主要以粉墙黛瓦为主,属于典型的徽派建筑,因为南方一年四季花红柳绿,环境颜色丰富多彩,民居建筑外墙多用白色,利于反射阳光,房子的颜色素雅一些,特别是夏天给人以清爽宜人的感觉。您再看这砖雕门楼,上面刻的是“螽斯衍庆”四个字,“螽斯”是一种繁衍很快的昆虫,主人也希望自己能够多子多孙。这些砖雕门楼在_时曾受到破坏,有些地方已看不清楚,但保存的相对来说是比较完整的。在砖雕建筑中一般雕刻一些动植物和人物故事

21、,都是一些长寿和多福的象征,是古代人民美好心愿的一种表达方式。旁边种植的是一颗已经有120多年的南天竹,它的果实非常的多,所以是多子多孙的象征;它的果实颜色非常鲜艳,寓意生活能够红红火火。(它是属灌木小檗科,叶子有镇咳的作用)(二)拔步千工床讲解要点:1、清代家具的特点 2、床名由来 3、材料和人物 4、分4个区域 5、华封三祝 6、榫卯结构。床最早源于我国的商代。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简陋,睡觉只是铺垫植物枝叶或兽皮等。掌握了编织技术后就铺垫席子。继席子使用后,床就出现了。清代家具造型厚重、形式繁多、技艺精良、材料精细。它的形成,得益于其独特的文化特质,清代思想文化都比教成熟,东西方的文化也进行

22、了交融。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百床馆中的镇馆之宝拔步千功床。这是一张清代的床。“拔步”就是床前面的踏板,上前跨一步的意思,江南的床多以拔步床为主,因为江南比较潮湿,拔步可以起到防潮的作用。那么何为“千工”呢?以前一个工匠做一天称作为一工,“千工”指的就是一个木匠花费整整三年的时间和心血。这张床采用了黄杨木、花梨木、紫木、桃木等多种材料制作而成。床上雕刻精美,总共刻画了人物106位,有三娘教子等一些故事,加上床上睡的一对夫妻,刚好凑成古代的108的吉祥数字。整张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放置鞋子的,第二部分是作为女子梳洗打扮的地方;第三部分是用来放马桶,是为了晚上方便上洗手间,比较讲究的还会在外

23、面放一个箱子来隔绝气味。最后一部分才是真正睡觉的地方。床的中间挂有一个刀币形状的木牌,上书“爱你五十余年惠,封祝要知尽庆华”,这是做床的工匠送给这对夫妻的祝福语,意思是希望夫妻长期恩爱,并且祝福他们多福、多寿、多子。整张床以榫卯结构做成,没有钉子反而非常的结实,可见古时工匠的技术是非常精湛的。(三)近代红木床讲解要点: 1、整体特点 2、红木的种类和特点 3、每张床的特色。注意事项:至少要选择两张床来讲解,如果走左边就先讲解中间一张,再讲有银箔画的一张;走右边则先讲中间再讲双喜床。各位嘉宾,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呢是三张红木床,红木家具始于明代。现代红木家具继承了明清古典家具的传统,保持了古代的优美

24、造型和艺术风格;另一方面,又吸收了西方家具的特点,采用了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因其雍容华贵,典雅精美而备受消费者的宠爱。近代的床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中西合璧,而这几张床也是广式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广州是我们的最南面,是中西文化相容的一个地方。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带镜红木花罩雕花床,床上还有镜子镶嵌。床上有心的形状也就代表了心心相印。床上面刻有葡萄,葡萄是一种多子的植物,代表了多子多孙,而在床的两边有两根柱子,是典型的西方罗马柱,也就代表了中西合璧。那我们再朝床的下面看一下,有两个抽屉,左边的抽屉和我们现在的抽屉,用处一样,放一些衣服,右边的抽屉是通到底的,可放草席之用。这样就节省了空间。我们

25、接着向里走。我们先来看下这张床的床垫是棕垫,因为我们江南地区比较潮湿,所以睡棕垫床比较透气通风,而棕垫的材料取自于棕榈,各位游客回头看一下,在后面天井里的就是棕榈树。床上面有很多百合,是百年好合的意思,而上面有三幅画,这三幅画是把银打成很薄之后再在上面作画的,也就是银箔。所以说这张床珍贵的地方就是这三幅画。从哪可以看出是银箔画呢?您可以往上看有很多都已经黑掉了,那是因为时间久了氧化了。这张床是一张婚床,床的上方刻有婚姻神和合二仙保佑婚姻美满,下面有一盆万年青也是希望夫妻感情持久的一个象征,床上面还有一些花卉、流苏做点缀,起到装饰作用。说它是婚床最明显的就是床的四周有双喜的图案,是结婚所用的。(

26、四) 姐妹床讲解要点:1、相同点 2、不同点,风格、文字、特色不同。接着您看到的是两张姐妹床,称为姐妹床是因这两个床的结构、做工非常相似。两张床上都有凤和喜鹊,凤在古时就代表着女性,而喜鹊有喜上眉梢之意。其实两张都是夫妻床,不同的是右边的床是架子床,上面写有“鸾凤和鸣”,希望夫妻能够和和美美,是年轻夫妻所睡;左边的床是拔步床,写的是“鸡鸣戒旦”,提醒夫妻早睡早起才能身体健康,是老年夫妻所睡。右边床独特的地方还有它的雕刻,采用了玻璃雕刻的图案,我们稍微侧身,便可看到在光线照射下闪闪发光的花卉图案了,可见技术的高超;左边的床则有两进,为了服侍周到,特别将外面一进扩大给丫鬟睡,在下面还可以看到“凤栖

27、梧桐”的图案,这也是我们市区桐乡名字的由来,也是主人家身份高贵的一个象征。(五) 罗汉床中国古代家具中卧具形式有四种,即榻、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后两种只作为卧具,供睡眠之用;而前两种除睡眠外,还兼有坐之功能。为什么称为罗汉床呢,是因为中间有一张桌子,人靠在上面就像一尊罗汉一样。我们知道,汉朝以前中国人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围绕睡卧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卧周围。久而久之,形成了国人待客的等级观。清朝以前,甚至民国初年,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一直在床或炕上。榻和罗汉床的主要功用反而不是睡卧,而是待客。自唐至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

28、待客的场面。清式罗汉床,往往正面呈现“山家形”围子,两侧也常用台阶形式,形成一定落差。这要求正面围子尤其中间一块要高,才能使围子几经落差不至于太矮。清代罗汉床,五屏风式、七屏风式渐多,甚至九屏风式也有出现,这就迫使正面围子加高。按这种思路,罗汉床围子越矮,年代就越古。八、 江南民俗陈列馆接下来参观的是江南民俗馆,首先是衣俗厅。服饰不仅可以御寒遮体,更是人们思想意识和精神面貌的体现。服装代表着不同时代潮流的发展,也是不同阶级人们身份的象征,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一) 衣俗厅现在请随我进入衣俗厅,这里陈列了清末民国时的主要服饰。其中最能展现这一时期特色

29、的服装便是长袍马褂。马褂是中国清代的男式服装之一,套在满式长袍的外面穿用,有些类似背心或外套,故穿着整齐又称为“长袍马褂”。马褂是有袖上衣,分大襟、对襟、琵琶襟三种。一般长度到肚脐,袖子到肘部。黄马褂是马褂中的一种,是皇帝特赐侍卫、有武功者和行围打猎成绩突出者的,代表尊贵,其他人不得随便穿用。清朝初期只是满族人穿用,康熙雍正年间开始广泛流行。至清后期流行全国。辛亥革命后及民国时期,马褂仍是男子的传统服式。1. 裕昌祥讲解要点:1、完全国货 2、杭纺濮绸 3、蜡像身份。这边布店里帐房先生穿的就是长袍马褂。这个布庄叫做裕昌祥,是当初乌镇最大的一个布庄。从旁边写着“完全国货”四个字的牌子上可以看出,

30、当时是抵制洋货的。乌镇因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交通便利而成为古时的商业中心,经济发达,所以衣料种类就比较多,请随我所指的方向看一下,上面写着杭纺濮绸,呢绒哔叽等。杭纺濮绸为天下第一绸,朱元璋打仗时用的旗就是这种材料所做;锦缎在乌镇也是很有名的,江南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称号,蚕桑文化是乌镇的主流文化,而乌锦就是著名的蚕桑制品,在西栅景区有一个益大丝号,里面有传统手工艺制成的一些丝制品,其中就有乌锦,如果感兴趣,去了西栅后就可以选购一些赠送给亲朋好友。这几个塑像塑造的也是非常生动的,在里面坐着的是账房先生,正拿着算盘算账,伙计站在柜台边正在整理衣料,而站在柜台外面的则是前来购布的买主,从胸前的口

31、袋装着怀表可以看出这位客人也是比较赶时间的。2. 短衫长裤虽说江南地区以种桑养蚕为主,但丝绸衣服不是每个人都穿的,像一般人家的百姓穿的就是用棉花纺线织布所做的粗布麻衣了。我们现在所穿的衣服,都是在肩膀上开始缝线接袖子,而当时的裁剪工艺是比较精湛的,肩膀上面并没有线,是从胳膊中间开始缝合的。有的衣服是没有袖子的,主要是以前的人们衣服都是自家手工所做,为了节省布料,可以做成短袖,也可以加一段布料变成长袖,这样一件衣服就可以当成两件衣服来穿了。3. 民国时期的服装讲解要点:1、民国时期男士流行服装西装 2、中山装 3、女子流行服装旗袍。这些图片展示的是民国时期流行的服装,可以看到男士的服装已经随着西

32、方文化的引进开始流行西装了,我们转身就可以看到一件西装的样品。当时年轻人都顺应时代潮流,西装革履,在这里还能看到由西服演变过来的学生装,直立单领,无需领带。在学生装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就成了中山装,因为是孙中山先生发明而得名,也成为当时公职人员的主要服饰,被誉为“国服”。作为中国新的民族服装。该服装的思想和政治含义如下: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

33、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民国时期女子流行的是旗袍。旗袍,最初即“旗人之袍”。说起它的来历,跟水乡也有关系的,在当时,很多百姓也是靠打渔为生的。有这么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传说:清朝入关,满人一统天下,旗人的服饰传入中原。一个叫黑妞的满族渔女,皮肤虽黑但很有光泽,人长得很俊俏,身材又好,被誉为“黑里俏”。她为了方便打鱼,就把原本的大套“一统江山”裙,剪裁成窄小的扣裙便装。后来,这个黑妞被选入皇宫,封为“黑娘娘”。旗袍就是由此流传开来的。旗袍源于满族女性袍式服饰。民国以后,上海、北平等地的汉族女性在其基础上予以改良,成为民国知识女

34、性标准服饰之一。中华民国政府于公元1929年颁布法令,确定旗袍为国家礼服之一。一般认为,现代旗袍特征为:立领;收腰; 盘扣;腿部两侧开衩。可以有袖或无袖。下摆最长不遮盖脚面,最高在膝上。开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穿旗袍的发起者,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青楼女子等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三四十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轮廓已成熟。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却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中西富有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标准服饰。4. 茅盾家人照片看完民国时期的服装,接下来看到的是茅盾和家人的照片。从茅盾家人的服饰可以看出茅盾家是一个大户人家

35、,衣服大多是丝绸所做。他们家的家业是由他曾祖父沈焕所创,比较有钱。殷实的家境为茅盾先生接受教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茅盾先生曾经去日本留过学,学识渊博。这张图片上茅盾先生已经穿西装,打领带,戴墨镜了,说明他思想比较开明,已经接受了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在当时也称得上是一个“时尚人士”。5. 儿童服装、学生装、女性服装看过大人的服饰,接下来看一下小孩子所穿的衣服。小孩子的服装较为简单,选用有花纹的衣料,衣服周围再加一些花边,看起来会比较可爱。小孩的帽子就比较讲究了,在生日时会戴这样的状元帽,代表着家人对小孩子寄予的期盼。边上是五四运动时女孩子所穿的学生装,类似于现在学校的校服;三十年代的服饰可以自由选择

36、,不受限制,时装便应运而生,深受新潮女性的喜爱。袄裙是清代汉族女子主要服饰,后受西方文化影响,袄短及腰,下摆成弧形,袖似喇叭,裙长没足。旗袍原是旗女之袍,是满族女装,腰身平直,衣长至足,后来满汉女子都穿,长度缩短、腰身收紧,曲线鲜明,改良后的旗袍风行全国。6. 刺绣工艺讲解要点:1、蜡像2、刺绣成品云肩、香囊、围嘴(挑一两个讲解)3、扇带。以前女子无才便是德,但一定要会的一门手艺就是刺绣,这里看到的蜡像就是母女两人刺绣的场景了,女子能否嫁一个好人家,刺绣工艺是很重要的,古时女子一般很少出门,但经常会在家做女红。结婚前媒婆会拿女孩子所绣的绣品给男方家过目,如果绣工精湛,绣品精致则说明女孩心灵手巧

37、。女孩的娘家和未来的婆家都会为此骄傲,也会引起同龄女孩的羡慕;反之则受人取笑。这边橱窗里挂着的都是以前女孩子的刺绣品,有云肩、香囊、围嘴等,最有特色的就是这个扇袋,有谐音“善待”,是女孩子送给男孩子的定情之物,希望男孩子能够善待自己一生。(二) 岁俗厅讲解要点:1、时间 2、财神 3、风俗和寓意 4、对联 5、灶间。现在我们进入的是岁俗厅,这是当地人每年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一个仪式。财神,即赵公明元帅,麾下有东路财神招宝天尊萧升、西路财神纳珍天尊曹宝、南路财神招财使者陈九公、北路财神利市仙官姚少司四员小神供其使唤调遣。因为有这套招财进宝的班底,赵公明元帅便成了盼望发财者崇仰的对象。但据说他性懒而散

38、淡,一年中仅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龙虎玄坛一次,而且是随意 ,不定去往哪一家,所以大家都在此日赶早鸣放鞭炮,焚香献礼,想要在前头迎接他。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摆放肉和果品,以迎接财神。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江南这一带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按说接五路应该是在初五,为什么又说在初四晚上?原来,初五日是正日,由于大家求利心切,都想自己比人家早一点接到财神,于是时间就一点点提前了,甚至提前到初四的早晨。这样当然不符合规矩,后来就由长者出面,规定初四晚上一起行动。初四日下午三点

39、,接五路仪式的准备工作就开始。先是摆案桌,一般用两张八仙桌拼起来即可。头桌是水果,用到的有甘庶、桔子、苹果、寓意了财路广阔,生活甜甜蜜蜜节节高高;二桌是三牲,猪头、雄鸡、鲤鱼。整个仪式最特别的是中间吊起的这条鱼,这鱼当地人在接完财神后要放生,放生的鱼就是代表了年年有余。接五路必须主人带上香烛分别到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财神堂去接请,每接来一路财神,就在门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后,主人和伙计依次向财神礼拜,拜后将原供桌上的马幛火化,表示恭送财神,仪式才算是结束了。(三) 节俗厅注意事项:讲解斗香后要讲解对联。蜡像中挑一两个故事来讲,旁边的习俗要讲分龙彩雨、立夏称人、元宵走桥、天贶晒蟲、中元河灯

40、、腊月小更。1. 斗香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节俗厅,两边橱窗展示的是乌镇当地节日的一些习俗。(挑选一些乌镇特色的讲解,如分龙彩雨、立夏称人、元宵走桥、天贶晒虫、腊月小更等)中间我们看到的是八月十五祭月神的习俗,月神就是嫦娥仙子。我们可以看到中间是一个用纸板和浅香所做的“斗香”,共有9个,取义“长长久久”之意。斗香总共有三层,最上面有一个瓶子,瓶子中间插着三把戟,就是“平升三级”之意,中间有两个金光灿灿的葫芦,因为“葫芦”是金色的,又和“福禄”谐音,所以有金玉满堂和福禄双全之意。斗香上面还插着一些彩旗,寓意“旗开得胜”之意。在蜡像后方我们看到有一幅对联“鸿鹄高飞一举千里,凤凰游宿十步九寻”,

41、喻示主人会像鸿鹄和凤凰一样,志气高远,前程光明远大。(四) 婚俗厅注意事项:先讲一下紫薇树,再提一下结婚的相关饰品,婚俗厅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讲解。接下来我们将要去另外一家-王家,王家是做烟草生意的,也是大户人家,赵金王三家是邻居,为了展出方便,就把三户人家连在一起了。转过来我们可以看到天井中有一棵树,这棵树是紫薇树,紫薇树是我国珍贵的环境保护植物。人们称之为百日红、痒痒树,因为只要轻轻一动它的树皮,它就会颤抖不止。这是因为这种的树干对振动十分敏感。它是千屈菜科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圆锥花序着生于当年生枝条的顶端,花序甚大,长3050厘米,上面有花数十朵或更多;花直径约 3厘米,白色、堇色、红色

42、和紫色;每年夏秋季开花,每花序可开放50天左右,全株花期长达4个月之久。是优良的园林观赏花木,亦是良好的树桩盆景种类之一。“紫薇”也是高官厚禄的象征。(五) 寿俗厅注意事项:先讲做寿习俗,然后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讲。最后,我们要看的是“寿俗厅”,乌镇人做寿讲究作九不做十,因为在当地,“十”和“贼”是同音的,“做十”听起来像“做贼”,很不吉利。也就是从49岁开过50岁的生日,依次类推。另外父母66岁之时,女儿要带66块肉给父母吃,祝愿其长寿。在农村,男子也有在29岁做寿的,此称“过韩信关”。为何选在29岁呢?据传,韩信于29岁时被刘邦之妻吕后所害,故民间男子将29岁视为一个“关口”,俗称

43、“韩信关” 。大厅上方是“惇德堂”三个字和大红贺幛,上有八仙和福禄寿喜,一派喜庆之境。后壁上方悬挂一幅“福禄寿”三星图。“三星”指福星紫微大帝,禄星文昌帝君,寿星南极仙翁。三星图两侧对联为“福海朗照千秋月,寿域光涵万里天”,祝主人福运如日月般长久,寿境像天空那样广阔。对联两边的寿幛上写着“青松不老、日月永昌,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是老人子女所送,一般一个子女赠送一条。桌子上有瓶子和假山,即平平安安和寿比南山之意。桌子上还放置寿桃和长寿面,面长三尺三,就是三三得九,长长久久的意思了。寿星坐北朝南,接受亲朋好友的祝贺,由于古时以左为尊,所以里孙要坐左边,外孙坐右边。在两侧的墙壁上还挂有麻姑献寿图和

44、百寿、百福图,传说麻姑是三次见证沧海变桑田的神仙,可见她的寿命之长,百福、百寿图都是希望老人能够长寿,有福气。九、 酒 作 坊讲解要点:1、格局 2、金字招牌 3、作坊历史。前面即将要进入的是高公生酒作坊,乌镇的作坊大都是前店后坊的。前面临街的是商铺,出售成品,后边是作坊。门口摆放了三块金子招牌:酱园、乳腐、糟坊。类似于现在的营业执照。过去酿酒和制酱互兼,酒作坊同时可以制酱油、米醋等,酱作坊和酿酒,统称酱酒业。旧时,乌镇酱酒作坊有20多家,如:高公生、陶复昌、恒昌、沈利昌等。如今,在东大街旅游景区看到的是高公生糟坊,建于清同治年间,距今已有120多年历史。讲解要点:1、三白酒原料 2、由来故事

45、。走在长长的小巷中,我们已经可以闻到浓浓的酒香,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三白酒是用白米白糯米、白面酒曲、白水地下水制作而成的。据说,三白酒的来历与一个孝子有关。这位孝子在帮别人家做工时,雇主给了他两个粽子当点心。他舍不得一个人吃,想留给母亲吃,就将粽子藏在一个老树洞里,并顺手扯了一把草遮住洞口。后来天突然降下大雨,孝子走得匆忙,忘了取粽子,等再想起来取时,粽子已经被雨水草汁浸成软呼呼的了。也实在太穷了,孝子还把这两只软呼呼的粽子拿回家给母亲吃。没有想到外壳剥掉后,立刻散发出阵阵香气,味道出奇的好,母亲忙问究竟,儿子答说上面盖了一层草。原来这是一种能使米食发酵的酒药草。后来这种做酒方法就流传开

46、来了。十、 宏源泰染坊注意事项:酒坊弄堂小门进的路线:展厅刮浆间染房出口;染坊正门进的路线:织布工艺店铺展厅刮浆间染房出口。接下来去参观染坊,手工做蓝印花布的地方。左边我们看到的是纺纱织布坊,把棉花去籽,纺线,织布的整个过程。织好的棉布送到对面染坊加工就可做成蓝印花布。请大家小心门槛,准备好门票。染坊也是前店后坊式的格局,这里商店出售的是蓝印花布各式的服装及工艺品,后面就是工作间。检好票我们看到的是晒布场,这里拍过似水年华、暗算、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电视剧。讲解要点:1、电视剧 2、陈列厅(从左到右,从古到今的顺序来讲) 3、上浆 4、染缸 5、晒布(布是怎样挂上去的)。蓝印花布始于后晋,发展于宋

47、元,鼎盛于明清。旧时,我们乌镇一带染坊遍布,最多时有十几家之多。可见当时这个印染业在乌镇是非常兴旺的。由于蓝印花布特殊的原料及工艺,我们也将它俗称“石灰拷花布”或“药斑布”。在展厅中可以看到橱窗中,陈列了不少明清时的衣服,布料,蚊帐,头巾等物品,非常的漂亮。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制作蓝印花布的工具。古书二仪实录里讲到的夹缬板,就是最古老的印染工具。这里展示的就是夹缬了,右边则是近代所用的印花工具:三层棉纸刷上铜油做成的花版,刻花板所用的刻刀,调拌原料的木桶,刮浆的刀等。等一下我们会去工作间看具体的制作。这边橱窗中展出的清明上河图是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用科技丝网印刷制作而成,2019年获得省艺博会最高奖项“天工奖”。边上还有世纪上海和牧羊图栩栩如生,与传统手工比较,线条更加精致细腻。下面参观上浆拷花工作间。这道工序是制作蓝印花布非常重要的步骤。把事先刻好的花版,平放在白色的棉布上,均匀地刷上调和好的石灰粉和黄豆粉。因为石灰粉可以起防染作用,所以拷上石灰粉的地方是染不上颜色的。而黄豆粉有较强的粘性,可以把石灰粉牢牢地固定在布上。上好浆放在这里面晾一星期左右,使之自然阴干。不能放在太阳底下暴晒,因为暴晒会使浆龟裂。阴干后再拿到隔壁的染坊去染色。染色的原料为蓝草,就是板蓝根的叶子,将其制成蓝靛。把布放入染缸染色十五分钟,放在空气中氧化十五分钟,反复七、八次,直到颜色满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党团建设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