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读后感.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1154541 上传时间:2022-07-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读后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读后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读后感.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读后感 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读后感1“美将拯救世界”是本篇小说的一个命题,这里的美可以理解为什么样的美?K公爵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中的理想人物,被赋予了一双蓝色的眼,淡色头发,这些颜色代表着希望。他也兼备了诚实,正直,责任感以及感同身受。他的善良使他轻信他人,同时又能够敏锐地洞察人的心理,他很少会用尖锐或是不周到的言语,他的语言有时是无准备的,甚至透着些许不自信,不连贯的,经常出现停顿。但更多我们看见的是他大段的独白,他喜欢与人分享他的想法,通常他的句子很长,回忆起诸多细节,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感受,这是思想家式的语言。K在火车上结识了R,从R口中第一次听到了N。后来在亲戚家看到了

2、N的肖像照,他被N的美貌震惊,同时看出她眼里的痛苦,他看着这张骄傲到不可一世的脸,他只是不知她善良与否。N是彼得堡的头号美人,她的每一次出场都极具侵略性,她的每一次回击都不给对方留一丝颜面。她就是莱蒙托夫的小说当代英雄里主人公形容的那朵花,“它最佳的香气朝着第一缕阳光要蒸发时,必须将其摘下,在吸个够以后将其扔在路上:也许有人会捡起来!”R是商人,父系社会里的大男子主义者。黑发黑眼,长着络腮胡,这些外貌特征象征着激情,而R的激情在于复仇。在东正教中,人通过受苦来洗净身上的罪恶。K看到了N内心深处的痛苦,所以他认为她并非如她自己所说是个堕落的人,她是没有罪恶,而在白白受苦的人。N与K灵魂相近,所以

3、他们能第一时间理解对方,N知道他做出的一切都出于怜惜,并非真正爱她,所以她还是拒绝了K选择跟R走了。N相信过勇士的存在,在遇见K之前她都不曾交出自己的心,当她的勇士真的到来,她只是不再相信自己配得上,害怕因为自己肮脏的声誉会毁了K的生活。R对K的感情很复杂,R从第一面起就喜爱K,忍不住想与K交朋友,成为亲近的人,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坦诚和直率。可R知道N心里爱着K就嫉妒K嫉妒的发狂,R对K起了杀心。R先是问了K是否相信上帝,因为他的信仰让他的良心饱受折磨,他不想杀K,但他害怕控制不住自己,当R看到K毫无防备的背影时,提出要和K交换十字架,成为结拜兄弟,毕竟兄弟之间是不可以伤害的。A得知K为了N的

4、清白,愿意娶N,便称K是普希金诗里的那个贫穷勇士,“活过一个贫穷的勇士,沉默又简单,看起来阴郁并苍白,内心勇敢也直率,他独自走去坟墓不说一字”K爱上A,是情理之中的事,K见到A的第一次便说“美是一个谜”。A在约会的时候跟K聊起了她的梦想,她说她想成为一个能给人们带来利益的人,她长这么大还没去过巴黎,没去过罗马,她想从家里逃走,她希望能跟K私奔,让K带她看看外面的世界。显然A是一个大写的浪漫主义者,似乎也在影射A同时又是自由派,为A的结局做了铺垫。书里有段话在探讨自由派和保守派,自由派由两种阶层的人构成,一个是贵族,另一个是宗教人士。自由派远离人民和故土,崇尚欧洲新思潮,反对俄罗斯本土化,漠视民

5、族利益,厌恶风俗习惯及历史,反对者认为自由派的出现是俄罗斯精神文化堕落的表现,在现代社会时常被称作“世界主义”。很难定义K是属于哪一派,但通过K的发言大致可以看出K是更倾向于保守派的,他说以上所说或许这些都是个别例子,更普遍的是存在思想的偏差,比如最残酷的杀手知道自己他做了坏事,哪怕不会忏悔,也知道自己有罪。而现在新一代的年轻人不会认为自己是罪人,不明白自己在做坏事,只会考虑到自己,认为自己有权.甚至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好的。对比一下K对死刑的看法,他的观点明显鲜明的多。他认为处死一个人会比惩罚更多,比罪过更大。宣判死亡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希望被永远的掠夺了。顺便一说,当今社会下的俄罗斯没有死刑。A

6、赌气约了N见面。A指责N怎么敢给她写信妄自干涉K对她的感情,N怎么好意思认为自己是堕落的天使,要是真的有廉耻心,跪着给人擦地也不会和R一起走了,N又怎么可能真的爱上K,N自私自大到疯狂,N只是折磨完了K便抛弃K。A的每一句话都践踏在N的自尊上,K不断想制止,他了解N的痛苦,所以那时哪怕在他最幸福的时候R问他你幸福吗,他想起N的痛苦,所以他说他没有幸福能力。书里的结局无一人幸免悲剧,N被R捅死,R因杀了N被流放,A背井离乡嫁了人还改了信仰,K回到了疗养院继续接受治疗。N的死可以说是无法避免的,R因嫉妒杀了N,他知道她永远都不会属于他。而K则是用自己的怜悯杀死了N的爱,他们二者对N的死都有罪过。N

7、的名字源于希腊文,意味着“复活”。她是受过苦难的洗礼的女人,所以她的美可以说是最为洁净的一种美,最终却在世界里万劫不复,其中的答案藏她的姓名之中“羔羊”脆弱,无保护的。在福音书里,并不只是指牺牲的羔羊,还有上帝之母的含义。她对生活本抱有幻想,她的痛苦也来自其中,她的美赐予她爱的力量,但她选择在R极度狂热的嫉妒中的恐惧之下妥协,这像是一种自我报复,源于长时间对T产生的恨,使内心的纯净早已不再了,她对K的爱唯一的归宿就是死亡。而A远嫁向往已久的欧洲,她不自知这是一桩有可能会为她的家庭带来毁灭性的婚姻。她的丈夫是一名信仰天主教的波兰侨民,首先当时的波兰与俄罗斯是敌对关系,由于丈夫是侨民从事的一定是并

8、非正大光明的工作,或许会让身在俄罗斯的家人处于危险,另外在当时的世俗观念中,天主教不是基督的信仰,甚至不如无神论。就历史而言,因天主教发动的战争不计其数。A的美并不具备拯救世界的能力,她是社会的产物,在于封建制度作斗争的同时,她失去了美的力量,最终被大环境所吞噬。她对K的爱少了仁慈,多了自私,她更像是借着爱的名义在寻求庇护。她无法看清事物的本质,却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评断他人,但她活下来了,正所谓适者生存。K是最值得同情也最引发思考的一个人物,生理疾病使他异于常人,他的行为举止,在由谎言,金钱,利益,偏见,和私心构造的社会里也十分突兀,但他不断感化着身边的人,就这样K以圣愚的面貌出现在这个罪恶的世

9、界,但他的关怀慈悲和自我牺牲,却在结局里显得一文不值,同样他并没有拯救这个世界,反而被毁灭。在哲学体系里,美是交叉着爱、理想以及灵性这些生命范畴于一体的,而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里,美是从苦难中提炼出的,而苦难的报偿仅仅是一种可能性。通过剖析K的内心我们能看到什么是美,美是他精神领域抽象化的体现。“真”是美的前提,虽然实际生活中我们从来都没有遇见过这样一位“完美人物”,却并不会怀疑他的真实性,因为书中的主人公都自说自话,陀思妥耶夫斯基不通过他的角色进行说教,不强加自己的观点大肆宣扬,使我们很难评判书中的任何一个人,单单是用好或坏来形容。白痴不仅是一部心理学小说,也是一部复调作品。它告诉我们,我

10、们可以看到美,却无法留住美。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读后感2这是最伟大小说的最经典的开篇!充满戏剧性的开局(显然太戏剧化了,一天之内居然发生了这么多事!),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两百来页条理清晰、情节紧凑,几段浓墨重彩的描写更是读的令人如痴如醉。梅什金的“白痴”、娜斯塔霞的自傲不屈(虽然有些神经质和自暴自弃而这也是小说富有戏剧性的重要原因,再加上公爵的“唐吉坷德”属性,一切都在现实的基础上富有幻想性)、阿格拉娅的自尊自爱、罗戈任的狂傲激情、加尼亚的狼子野心、伊沃尔金将军的落魄装逼、托茨基和叶潘钦的虚伪自私,每个人的性格都符合行为,展现得淋漓尽致。不愧是成熟期的大手笔,读来回味无穷。群戏更是充满高潮,笔

11、力强劲,人物众多非但不乱且游刃有余,看得紧张刺激。公爵讲死刑(这也是陀氏自己的经历)和孩子与贫女的故事令人动容,而在沙龙游戏中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叶潘钦名义上说自己做的坏事,实际上却在说自己的慈善行为,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充分揭露了此类人的道貌岸然。(而在电视剧版白痴中,将娜斯塔霞回忆托茨基对其的暴行和托茨基胡扯的送茶花故事巧妙穿插呈现,更能表现托茨基这类人的虚伪以及娜斯塔霞悲惨的身世,以及她想要进行报复的理由)而他和托茨基现在所做的事情才是卑鄙无耻,一个想要间接得到娜斯塔霞,一个想要甩掉娜斯塔霞去完成自己的美满婚姻,而他们竟认为钱可以摆布一切!这些有钱人、玩弄女人的人无疑上演了一出丑剧,令人哭中带

12、笑。而在娜斯塔霞生日会上公爵说自己要娶她的行为可以说充满矛盾吧,这多数出于同情而非是爱,或许会有糟糕的结局也说不定,但公爵赞美娜斯塔霞出淤泥而不染是出于真心,令人感动。当然娜斯塔霞明白这不是爱而是怜悯,或许是因为要保护这个“白痴”而拒绝了,甚至跟着罗戈任走了,这个举动显得她还是有理智的,但是因为出身贫贱,终究无法不看人脸色超然行事。而娜斯塔霞在第一部中对众人的报复行为其实也反映了她由于极度自卑而产生的极度自尊,她因此认为自己配不上公爵也是可以理解的。最后火烧十万卢布显然是前面千言万语凝聚成的高潮,然而加尼亚这个年轻人却没有像老一辈一样利欲熏心,还是认为自尊比利益更重要,令人有些期待他之后的戏份

13、了。要说第一部分的缺点可能是公爵突然收到大笔遗产(虽然前面有铺垫)有点机械降神的感觉,不过因此造成一开始对公爵直呼白痴的众人突然对其改观反而簇拥而上想沾其荣光,这一对比非常讽刺。这第一部分可谓百看不厌,戏剧张力十足。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读后感3我们是成为不了“白痴”的。因为,白痴梅诗金公爵对任何一个人都是真诚、坦率,无法撒谎,对一切人都那么信任并能如此简单地原谅他人。在他眼中,人人皆有不幸,事事皆可原谅,满眼尽是好人。我们能吗?我们不能,因为我们不是白痴,更因为我们不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白痴。不懂世故的人,无疑是白痴,然而,正是不懂世故的梅诗金公爵,让他超然于世俗。梅诗金公爵,因其白痴,而更显神圣

14、,他只能是一个离地的人神,一个格格不入的白痴。那么,聪明的众生究竟成为了什么呢。列别杰夫,一生没有弄出什么名堂,却说出“我生来就是塔列兰(法国外交家),可不知为什么到头来却只是个列别杰夫。”多么熟悉的句式,我本可以.以死相逼,或者说借着自己的肺病倒弄是非的伊波利特,自卑的一生嫉妒一切美好,并乐于摧毁他人的美好;只会吹牛的伊沃尔将军;总是找借口开脱的凯勒尔。当然,这世上更多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指的“和大家一样”的人,没有任何才华,没有任何特点,甚至没有一点儿怪脾气,也没有属于他自己的思想。进一步,陀思妥耶夫斯基虽然不想承认,但我们终其一生,才发现,我们彼此间是多么相似。我们在努力,我们渴求成就什

15、么,所谓的“充满出类拔萃的愿望”,我们不敢认为自己会一事无成,拒绝承认只是过着平凡的一生,就像加甫里拉一般。其实,我们也如加甫里拉一样,即便把自己看成旷世奇才,却经不住怀疑自己其实很平凡,尽管尽了极大努力摆脱千篇一律,千方百计地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的我们,事实上,我们连独树一帜的本钱也没有。直到生命的最后,才发现,大多数人都成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不甘平凡的平凡人。白痴陀思妥耶夫斯基读后感4一、在俄罗斯,每个人都谈论灵魂十九个人,即使里面有一些被其他人称为卑鄙下流的人,你仍觉得他们是有他们自己一整套完整的人生观,和哲学观的,他们依然思考人生,思考社会的问题,即便是最卑鄙无耻的人,也在谈论关于灵

16、魂,也没有逃避问题,也许他是骗子,也许他们丑陋,但他们并不苍白和浅薄。你绝对不会觉得他们是在故弄玄虚。好像俄国人天生就适合在饭桌上很随便的谈论灵魂一样,这太奢侈了,而中国人或者英国人或者其他什么地方的人谈论起来,却只会让人觉得不那么对劲,有些可笑。首先理解了的是关于俄国作品中遍地可见的“灵魂讨论”我向来以为中国人是最不擅于直接表达感情的人群,相比于内心的大声表白,我们更喜欢将自己的感受隐晦的流淌出来,或者直接封闭在心中。在读老舍的四世同堂时我开始对这一点逐渐明白:当时大哥瑞宣突然被日本侵略者抓走,并关了监狱,万幸的是他被折磨一会后便释放出来。大嫂韵梅本以为丈夫可能遭了不测,不成想却突然看到了他

17、归来的身影,这样一个喜悦、担心、虚惊一场的情感爆发的时刻,她有千言万语在心头,却只说了几句简单却蕴含千万心绪的话。而俄国文学可以说是完全的反面,罪与罚中数不胜数的感叹句、疑问句、每个人对于自己内心想法的,不加思考的大声疾呼这些情感的表达无不像猛烈的海浪似的一遍遍冲击着读者的心灵。白痴也差不多如此,不仅仅是作为主人公的梅诗金、娜斯塔霞,哪怕是最卑劣的市井小人、随便在街上拉过来的退伍中尉、害了肺痨随时都要死去的病人、说大话的落魄将军哪怕是如此“不起眼”的小人物,都在抻着脖子大声呼喊着他们的灵魂!也许列别杰夫的一大段最忠心最真诚的表白只是为了阿谀奉承;也许使凯勒尔这个拳击手流下眼泪的深刻忏悔最终目的

18、只是向公爵借几个子买酒喝;也许使将军愤怒至极并滔滔不绝讲了半小时的演讲却是起因于他自己的信口开河你可以说在俄罗斯灵魂廉价,但我要说那的每个人只是把谈论灵魂当作最常见的、最普通的事情看待。正因为谈论灵魂,才有了思想的交融,才有了深刻的思考二、爱与怜悯1.娜斯塔霞 矛盾着的反抗者娜斯塔霞在白痴中的指称词语是“疯子”,这和梅诗金的“白痴”显然是相联系的。娜斯塔霞的“疯”体现在她不顾一切地要证明自己是有耻辱的,而这种耻辱感之所以如此强烈其根本原因却是因为她的高傲。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极善于表现俄罗斯人身上那种水火两不相容的品性的,因此我们看到的娜斯塔霞其实是分裂的,这种分裂和罪与罚中的拉斯科尔尼科夫是类似

19、的。一方面,娜斯塔霞坚信自己的清白,这种坚信到了高傲的程度;另一方面,她又无法洗去身上耻辱的那一部分,在她与托茨基的对抗中这种耻辱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清晰和强大。她的矛盾也全在于此,一方面她渴望得到公爵的拯救,因为全世界都认为她不清白的时候只有公爵坚信她的纯洁;而另一方面她又深受这根深蒂固的耻辱感的影响,并要以自毁的方式来完成对造成这耻辱的世界的反抗。也正因此,她才会不断地从罗果仁和公爵身边出逃,这也正是她这矛盾的的精神世界的直接反应。读本书时我曾不止一次难以理解娜斯塔霞的“背叛与矛盾”,她在公爵与罗果仁之间一次次的恳求、逃离虽然我知道这是因为她自知是“肮脏的”所以不敢与公爵在一起,可是多次的

20、变心让我也感到疑惑。现在才明白,娜斯塔霞便是矛盾着的人,这里的感情与心理非常复杂,她从心底里并不认为自己是肮脏与耻辱的,但身边的所有人(除了公爵)都不这么想,全部指责她、羞辱她。渐渐的,受着舆论的重压,她好似“变形扭曲”般的开始让自己扮演着肮脏放荡的角色、扮演着众人心目中她应该扮演的角色。但不止于此!不止于此!她利用这个角色反过来嘲弄对手,嘲弄着每个羞辱她的人或者说是整个世界。这就好比囚禁在铁笼中的鸟,倘若她低下头去受着别人的侮辱并且“安分守己”,也许时间一长人们便不再记起她(本书开头的玛丽);但她是高傲的!高傲到她不屑于、也厌恶受那些比自己还烂的人的侮辱,于是她反而在囚笼中抵上一切的、拼命的

21、扇起翅膀,震得囚笼颤动、也惊骇着观看的人群。即使公爵出现是的,我要用“即使”而不是“但是”!因为公爵的出现非但不能拯救她,反而更刺激着娜斯塔霞奔向死亡的深渊。她本是想拼命作践自己直到死亡的,本是想用尽全力、抵上性命来羞辱那些人的,她的半个身子已经迈过了“那道门槛”!她是准备下地狱的!然而,当她在精神上衣衫褴褛、破败不堪,已经面目全非时,有一个声音在耳边响起:“您就不觉得害臊?您难道真是您刚才扮演的哪种人?”她原以为没人知道她的想法,别人越是害怕被她羞辱,她就越发的极尽堕落。然而却有个人一眼便看穿了她,并且大声的说了出来。这是准备拯救她!一只给关在囚笼里的、奄奄一息的鸟儿!一瞬间的情感使她恢复了

22、理智,但旋即明白过来这种拯救是不可能的。她是半个身子进入地狱的人,想要拯救她,那人也非得坠入地狱不可!如果能抵上性命,她希望下地狱的是要与她一样烂却高坐堂上的“人”,而不是心灵高尚却俯身怜悯她、拯救她的“骑士”!但难道有人会不想充满希望的活着吗?难道有鸟儿会不想自由的翱翔吗?难道她,娜斯塔霞菲立波夫娜,会没有一丝一毫的渴望与自己深爱着的人幸福的生活吗?对幸福的向往、对舆论的反抗,正是这样一对痛苦的矛盾造就了娜斯塔霞轮番上演的恳求与背叛。也许这矛盾到了让读者(包括第一遍阅读的我)厌烦的程度但现实就是这样,一旦陷入了这样的矛盾,或许只有重复、重复直至毁灭才能解决最后的纷争。2.阿格拉雅 无法理解的

23、爱人公爵对娜斯塔霞是纯洁、高尚的怜悯;对于阿格拉雅则有着真正的爱情。如果把爱情定义为“虽处在黑暗中,但一想到她的笑容就像看到了光明”、“无论是在多么混乱的心境下,想到她便会不自觉地在嘴角扬起微笑”。虽然很多书评中没有明确指出这一点,但我认为事实便是如此,从老陀对这两人的描写中便能看到明显的爱情的痕迹。这里不再单独摘抄过来了。对于公爵与阿格拉雅的爱情,老陀确实写的不错,之前只是认为他写一些沉重的、激越的场景很厉害,但没想到对于恋人间的各种细节、各种互动也描述的十分吸引人,使读者也进入到他们纯真又甜蜜的爱情中,有种心有猛虎却也能细嗅蔷薇的感觉。两人的爱情虽然在开始时不断向着好的方面发展,但其结局必

24、然是悲剧的。关键原因正是阿格拉雅不能理解公爵对于娜斯塔霞的怜悯。事实虽然是这样,但我绝没有责怪阿格拉雅的意思,甚至我对陀氏笔下的这个角色称得上是相当喜爱。绝大多数人(无论是小说中的还是现实中的)都与阿格拉雅一样,不可能理解公爵这份“与爱情并肩”的怜悯。前面已经说过,娜斯塔霞正是因为人们都认为她是肮脏的、放荡的,才走向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要想理解她,从本书来看仅有公爵和罗果仁做到了,而这两人一个是最纯真、最真诚的“白痴”,一个是欲望最强烈的魔鬼。阿格拉雅作为娇生惯养的富贵人家的女儿,既没有社会经历、也没有受到过系统的教育,当然和大部分人一样不能理解娜斯塔霞,不能理解她无可救药的矛盾,所以她也就无

25、法理解为什么公爵“爱”那个女人。在我的印象中,公爵在提到娜斯塔霞时总是用“怜悯”这个词,甚至“恐惧”。而阿格拉雅却将其简单的理解为爱情,一直认为公爵心中还是爱着娜斯塔霞,这也为他们这段爱情的悲剧埋下了伏笔。文末阿格拉雅与娜斯塔霞的对峙是这对恋人分开的直接原因,在得到公爵的求婚保证后,阿格拉雅轻率的认为此刻公爵心中的天平是向她倾斜的,所以才贸然去找娜斯塔霞对峙,希望能从此让公爵不再挂念这个女人。可以她不知道,在公爵的心中,爱情与怜悯是一样的分量!此外,在对峙的过程中,由于不能理解娜斯塔霞,阿格拉雅在气愤的心境下说了很多羞辱的言语,这使得从前相信阿格拉雅能够理解自己,并尊重阿格拉雅的娜斯塔霞悲伤、

26、痛苦、愤怒至极。同时阿格拉雅的不懂事、娜斯塔霞的心如刀割也使得公爵为娜斯塔霞辩护并犹豫不绝,最终失去了他的爱人。也许我们都是阿格拉雅,不可能理解竟会有人能把对“肮脏”女人的怜悯(对!我们甚至会认为娜斯塔霞是肮脏的!)与神圣的爱情看得一样重。但世界上也许会有人认为这样做是对的,他会为了这种信念意识不到自己爱人的悲痛欲绝、心如刀割,这便是此书中的“白痴”。正是因为公爵以内心涌现出的情感而不是“在人际社会中,要想当正常人就应当这么办”作为指导自己的准则,他才会吸引到阿格拉雅;同时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处事原则,他才会因为娜斯塔霞那张“痛苦的脸”而犹豫不决,并失去他的爱人。在这里又一次对老陀佩服万分。是做“正常”人,还是做忠于感情的人,这并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一切都交给读者评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