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读书心得.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1182811 上传时间:2022-07-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翁亭记》读书心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醉翁亭记》读书心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醉翁亭记》读书心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醉翁亭记》读书心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醉翁亭记》读书心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读书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翁亭记》读书心得.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醉翁亭记读书心得 醉翁亭记读书心得1欧阳修,一个我极为欣赏的人。虽然我不是什么名家,或许没有资格去评论古时伟大的文学家,但还是不住地喜爱他,爱他的文,爱他的人。醉翁亭记,一篇很早就阅读过的*,同岳阳楼记一样,对这种*还是懵懵懂懂,只是被其中语言所感动。自认为岳阳楼记是篇辉煌的*,把一切感情化作文字赤裸裸地展现在面前,无法不被它征服。“ 醉翁亭” 呢?则是平淡中透露出无言的欢乐。似乎不需要直接表达出来,却能使人心有所获。获得的就是那个时代那里的人们心中的喜悦。即使自己不是身处在那里,仍能幻想出活生生的画面。绿意满眼,野花丛丛,鸟儿时叫,溪水潺潺;太守摆宴,心之欢喜,野菜山肴,突显美味;从游太守,

2、去而鸟悦,微醉而归,心亦欢愉。心中就是这样的感觉,很平淡的,很甜蜜的。假如我是滁州民,看着太守那么的清廉,生活过得如此之美,怎能不欢乐呢?若把欧阳修的思想融入到醉翁亭记中,或许有另一般风味。大家都在说欧阳修传承了范仲淹的高尚思想,把“ 后天下之乐而乐” 贯穿始终。我也颇有感触,在如此美妙的山水风景下,如此热情欢腾的气氛里,欧阳修竟首先感到的是百姓之乐,其次才是自己寄情于山水的乐趣。其实有段时间不明白他的乐究竟如何?但这些天不断领略*,不断在手中潇洒挥舞着“ 乐” 字,才一点一滴地看到欧阳修的笑,为百姓之乐而乐。曾经以为官吏决不会领会百姓真正的幸福,但从醉翁亭记里,看出一位封建王朝官吏超前的政治

3、认识。从欧阳修个人来讲,他总是坚持着自己的理想,永远地含笑面对人生曲折。欧阳修的文字告诉我,或忧或喜,只在选择。面对如此美好的生活,能实现自己的一丝丝理想,为何不选择喜呢?现在经常看欧阳修的文字,他从不写怨写悲。在他的心里,只有欢笑,只有为百姓乐而乐,尽力地用自己含笑对人生的态度,为人民做一个两袖清风的好官。醉翁亭记读书心得2欧阳修能将琅琊山写得令人不禁神往,而我们家乡的楠溪山水又何尝没有如此魅力?我闭上眼睛,脑海里的琅琊山与楠溪山水逐渐联系在一起。“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琅琊山幽深又秀丽,树木繁茂,大若岩的十二峰亦是如此。十二峰山峰突兀而起,给人以既沧桑又雄伟的感

4、觉。山上树木繁多,每一片翠绿的叶子仿佛都被太阳的光圈罩住了一般。远远望去,金光闪闪,再加上时不时有云雾袅绕峰顶,使山峰像一位位神秘的隐士。“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一年四季,琅琊山如此美丽,十二峰也有独特的美。春天,百花盛开,到处都是绿树红花,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瞧!远处那一片火红似霞的是何花?走近一看,原来是杜鹃花。那如火的花瓣迎来了人们一张张朴实的笑脸。夏天,绿树成荫,一棵棵参天大树用它们的枝叶搭起了一个个天然凉篷,为游人遮阴避暑。秋天,满山的金黄落叶堆积在地,隐隐透出些许悲凉。冬天,虽不下雪,也算不上死气沉沉,可植物却没有了以往的活力

5、。或许,它们将力量留到了下一个春天。峰脚下,陶公洞前,溪水清清澈澈。盈盈绿波不断轻轻拍打着岸边的鹅卵石,让人看着心旷神怡。清清溪水犹如双面镜,让我们不仅看到了水底的鱼儿、石头,而且云朵和岸边树木的倒影也清晰可见,像是一卷美丽的画铺在那里。水底,细小而灵动的鱼儿穿梭于石缝之间,它们很机警,总是先看看周围有没有什么异样,才飞快地闪到一边。这倒给溪水增添了一分乐趣与活力。读完醉翁亭记之后,望着里面蕴意最深的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我似乎懂得了什么。“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连大诗人李白都羡慕永嘉太守谢灵运游玩于楠溪山水间。是的,山水之间有一种神秘的乐趣,只有你用心去感受,才能读懂

6、它的真谛。醉翁亭记读书心得3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直以来人们称赞它风格欢快、意境优雅。前人大多评论该文连用21个“也”字,形成了一唱三叹的风韵。其实,细读全文不难发现,这篇四百余字的山水游记,除连用21个“也”字之外,还有10处之多连用“乐”字。一、乐观进取的处世态度,奠基了太守“乐”在其中的思想根源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以后写的散文。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当时,作者也和白居易一样,“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此,在到任的路上,他写道:“阳城淀里新来雁,趁伴南飞逐越船,野岸柳黄霜正白,五更惊破

7、客愁眠”。诗中流露出遭贬后忧不成眠的心情。然而,难能可贵的是,欧阳修并没有在政治失意中沉下去。他由于出身贫困,努力仕进,曾经几起几落的磨难,成就了他的自强不息、乐观上进的处世态度。所以任职滁州期间,作者的心情是开朗的,“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所以,作者把个人的烦恼扔在一边,“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觉得“四时之景无不可爱”(丰乐亭记)。故而欧阳修在送张生中高吟:“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愈新。”离开滁州三年以后,欧阳修还深情地怀念那段被贬生涯,“吾尝思醉翁,醉翁名自我”,“吾尝思丰乐,魂梦不在身”(思二亭送光禄谢寺丞相归滁州)。这种怀念当年,以苦为乐的处世心态

8、十分罕见。由此观之,醉翁事记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这与欧阳修的经历和乐观心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奠基了欧阳修创作醉翁亭记的思想根源。醉翁亭记读书心得4大散文家欧阳修同范仲淹一样,在北宋时主张改革;也同范仲淹一样,被保守派排挤出朝廷,远赴安徽滁州为官。但与范仲淹不同的是,欧阳修似乎远比范仲淹洒脱:既然满腔的报国热忱无人欣赏,那就自得其乐好了毕竟人生处处是风景,在众人皆醉(实际上是佯醉)的状况下,何必与污秽一争高下呢!所以,在滁州,欧阳修精心经营着自己的文字天地。布局谋篇、遣词用句,无处不显示出作者的苦心。宋朝的大理学家朱熹曾在自己的朱子语类中说,欧阳修的*,多是历经多次修改而成的;而之后真的有

9、人得到了醉翁亭记的原稿,发现仅*的开头就改得一塌糊涂。围绕“滁州四周皆山”这一资料,欧阳修开始竟用了几十句!改来改去,直到定稿的时候,才决定用“环滁皆山也”这五个字。在这样的苦心经营下,醉翁亭记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当是理所当然的事了。但是,我在那里想说的,却并不是欧阳修是怎样的认真,而是说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相对于他的政治生涯而言甚显“屑小”的事业做*上的心态。虽说“*千古事”,但对于欧阳修来说,在政坛上叱咤风云,于国于民有所作为,当是他最大的理想和追求。但是,当这种追求不合于世时,欧阳修也总有排遣的法子。他不消沉醉翁亭记中的“乐”就足以证明;他也不昂扬时势不利,空有报国心,难得施展处。那么,好吧,自得其乐,经营自己的另一方天地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总结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