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结核药物是结核病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的基础,而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结核病化疗的出现使结核病的控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全球结核病疫情由此得以迅速下降。最早出现的有效抗结核药物当链霉素SM。它发现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单用SM治疗肺结核23月后就可使临床症状和X线影像得以改善,并可暂获痰菌阴转。对氨水酸PAS被应用于临床后发现,SM加PAS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药,而且可以防止结核分支杆菌产生耐药性1。发明异烟肼INH后,有人单用INH和联用INH+PAS或SM进行对比治疗试验,再一次证明了联合用药的优势2。于是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著名的结核病标准化疗方案,即SM
2、+INH+PAS,疗程18个月2年,并可根据药源和患者的耐受性将PAS替换乙胺丁醇EMB或氨硫脲TB1,俗称老三化3。70年代随着利福平RFP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对吡嗪酰胺PZA的重新认识,在经过量的实验后,短程化疗成为结核病治疗的最大热点,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4,5。当人类迈入20XX的今天,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已经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主要是利福霉素和氟喹诺酮两大类药物,尤以后者更为突出。 一、利福霉素类 在结核病的化疗史上,利福霉素类药物的研究一直十分活跃。随着RFP的发现,世界各国出现了研制本类新衍生物的浪潮,相继产生了数个具有抗结核活性的利福霉素衍生物,但杀菌效果都不如RF
3、P,RFP仍是利福霉素类药物中最经典的抗结核药物。 1.利福布丁rifabutin,RFB,RBU:RBU对RFP敏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是低的0.06g/ml,而对RFP耐药菌株的MIC明显增高0.2516.0 g/ml。此结果显示RFP与RBU存在交叉耐药;这么宽的MIC围,又提示RFP耐药菌株对RBU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敏感比例高达31%。在MIC0.5g/ml的结核分支杆菌株,或许可把RBU考虑为中度敏感6。RBU的亲脂性、透过细胞壁和干扰DNA生物合成的能力高于RFP,使之能够集中分布在巨噬细胞而具有较强的活性。 RBU也有其不足之处。如RBU的早期杀菌作用不如RFP7,可能与其血浆浓度
4、低有关。有研究结果表明,RBU口服剂量300 mg 4 h后的峰值浓度仅为0.49 g/ml,比同剂量RFP的峰值约低10倍。究其原因,可能与RBU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血清蛋白结合率均低有关,者只有12%20%,后者仅为RFP的25%。 临床上已将RBU试用于不同类型的结核病人。胸腔协会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同时耐INH、SM和RFP的结核病患者中,RBU和RFP的效果几乎相等8。但已有研究表明,RBU对鸟分支杆菌复合群有明显的作用。 2.苯并恶嗪利福霉素-1648KRM-1648:苯并恶嗪利福霉素-1648属于3-羟-5-4-烷基哌嗪,为苯并恶嗪利福霉素5衍化物之一。本品比RFP的MIC强16
5、32倍。小鼠实验结核病治疗结果显示:单剂KRM-16483 mg/kg的疗效明显优于RFP 10 mg/kg,与HE联用亦比RFP+HE疗效佳。KRM-1648和其它利福霉素类的交叉耐药也必然是一问题,但纲谷良一9认为:由于KRM-1648比RFP有更强的杀菌作用,即使结核分支杆菌对RFP具耐药性,本药也能发挥一定的杀菌作用。 最近芝加哥的一份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KRM-1648、RBU和RFP这三种相类似的药物均对耐药结核病MDR-TB无效10。 3. 利福喷丁:RPT又名环戊基哌嗪利福霉素,于1976年由意大利Leptit公司首先报道,我国紧跟其后于1977年就已着手研制,并在1984年
6、应用于临床。该药为RFP的环戊衍生物,据Arioli等11报告,其试管中的抗菌活力比RFP高210倍。本品口服后,胃肠道吸收良好,并迅速分布到全身组织中,以肝脏为最高,其次为肾、脾、肺及心脏,在脑组织中也有分布。人口服后4 h即达血浓度高峰。RPT的蛋白结合率可达98%99%,因此组织停留时间长,消除半衰期时间亦较RFP延长45倍,是一种高效、长效抗结核药物。 我国使用该药替代RFP对初、复治肺结核进行了对比研究,每周顿服或每周2次服用RPT500600 mg,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病变有效率和空洞关闭率与每日服用RFP组相比,疗效一致,未见有严重的药物毒副反应。本药不仅有满意的近期效果,而且
7、有可靠的远期疗效12。由于RPT可以每周只给药12次,全疗程总药量减少,便于督导,也易为病家所接受。 二、氟喹诺酮类FQ 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中有不少具有较强的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对非结核分支杆菌鸟胞分支杆菌复合群除外亦有作用,为临床治疗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前景。由于结核分支杆菌对氟喹诺酮产生自发突变率很低,为1/106107,与其他抗结核药之间无交叉耐药性,目前这类药物已成为耐药结核病的主要选用对象。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优点是胃肠道易吸收,消除半衰期较长,组织穿透性好,分布容积大,毒副作用相对较小,适合于长程给药。这类化合物抗菌机制独特,通过抑制结核分支杆菌旋转酶而使其DNA复制受阻,导致DN
8、A降解及细菌死亡。氟喹诺酮在肺组织、呼吸道粘膜组织中有蓄积性,浓度均超过结核分支杆菌的MIC。感染部位的组织浓度对血药浓度的比值较正常组织中高,在痰、支气管粘膜、肺等组织的药浓度/血清浓度为2或更高,显示了对肺结核的强大治疗作用。 1.氧氟沙星ofloxacin, OFLX:OFLX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约0.52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12 g/ml,在下呼吸道的组织浓度远高于血清浓度。OFLX有在巨噬细胞聚积的趋势,在巨噬细胞中具有与细胞外十分相近的MIC,与PZA在巨噬细胞中产生协同作用。OFLX与其他抗结核药之间既无协同作用也无拮抗作用,可能为相加作用13。 OFLX的临床应用已
9、有若干报道,尽管人体耐受量仅有中等程度抗结核作用,但不论对鼠实验结核或人结核病治疗均有肯定疗效。现在将OFLX与其它可供使用的配伍药一起,常规用于少数耐多药的慢性肺结核病人8。 我院采用含有OFLX的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获得了痰菌培养2个月阴转率50%、3个月62%以及6个月75%的可观效果。厂家推荐的用于治疗严重呼吸道感染的剂量为400 mg 2次/日。有人对22例单用OFLX 300 mg/d或800 mg/d治疗,持续9个月到1年,所有病人耐受良好,并显示较大的剂量效果较好6。多次用药后,血清或各种体液中无临床上明显的蓄积作用,有利于肺结核的长程治疗。人体对OFLX的最大耐受量为8
10、00 mg/d,我院选择的经验剂量为300 mg 2次/日。 2.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LX, CIP:CIP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和MBC与OFLX相似,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但由于有人认为该药在试管和RFP一起应用有拮抗作用,所以临床应用的报道也还不多。CIP因胃肠吸收差,生物利用度只有5070,体抗结核活性弱于OFLX。基于上述因素,OFLX被更多地用于耐药结核病。 3.左氟沙星levofloxacin, DR-3355, S-OFLX, LVFX:1986年开发的LVFX为OFLX的光学活性L型异构体,抗菌活性要比D型异构体大8128倍。在7H11培养基中,LVFX抗结
11、核分支杆菌的MIC50、MIC90均为0.78g/ml。在7H12培养基中对敏感菌及耐药菌的MIC为0.251 g/mlMBC1g/ml,比OFLX强1倍。与OFLX一样,LVFX亦好聚集于巨噬细胞,其MIC为0.5g/mlMBC是2 g/ml,抗结核分支杆菌的活性也是OFLX的2倍。两者之间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差异,可能与它们抗DNA旋转酶的活性不同有关14。 LVFX口服吸收迅速,服药后1 h血药浓度达3.27 g/ml,达峰时间1.050.17 h。服用LVFX 4 h后痰中药物浓度平均4.44 g/ml,高于同期平均血液药物浓度1.89g/ml,证明本品在体吸收后渗透入支气管-肺屏障的浓度
12、极高。而且,该药的副反应发生率只有2.77%。LVFX良好的抗菌活性、优良的药物动力学和较高的安全性以及与其他抗结核药间的协同作用15,使LVFX正逐步替代OFLX而成为MDR-TB的主要治疗药物。 4.司氟沙星 与洛美沙星lomefloxacin, lMLX:SPFX是现行氟喹诺酮类中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较高的品种。SPFX的MIC为0.25g/ml,MBC 0.5 g/ml,较OFLX和CIP强24倍,亦优于LVFX。采用SPFX50 mg/kg就完全能够控制鼠结核病,临床上为达到最佳治疗结核的效果,宜采用400 mg/d。但SPFX对脑脊液的渗透有限,单次口服200 mg后脑脊液中的药物浓
13、度分别低于0.1或0.4 mg/L。 LMLX对结核分支杆菌亦具有活性,但弱于对其它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的活性。用于抗结核的剂量为400 mg 2次/日,如治疗超过一个月的患者可改为400 mg 1次/日。Primak等对43例初治肺结核用本药或RFP联用其它抗结核药进行疗效对比,3个月的痰菌阴转率不逊于RFP组。 SPFX与LMLX和氟罗沙星fleroxacin一样,因光毒性,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5. 莫西沙星moxifloxacin, MXFX, Bay12-8039:MXFX因附加的甲基侧链可增加抗菌活性,属第三代喹诺酮药物。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为0.25 mg/L,虽体外
14、活性大致与SPFX和克林沙星clinafloxacin相当;体如在鼠实验结核中,克林沙星无活性,而MXFX的杀菌力较SPFX更高16。MXFX对治疗结核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尽管上述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结核作用,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和RFP相提并论17。由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影响年幼动物的软骨发育,对儿童和孕妇的安全性至今尚无定论,原则上暂不考虑用于这二类人群。 三、吡嗪酰胺 PZA是一种传统的抗结核药物,后来对它的杀菌作用又有了新的认识。根据Mitchison18的新推论,虽治疗开始时病灶大多数细菌存在于细胞外,但当其中某些菌引起炎症反应使pH下降,部分细菌生长受抑制,此时PZA较INH更具杀
15、菌作用。所以在短程化疗开始的2个月中加用PZA是必需的,可以达到很高、几乎无复发的治愈率。目前国外正在研制新的吡嗪酸类衍化物20。 四、氨基糖苷类 1.阿米卡星amikacin,AMK:卡那霉素由于它的毒性不适合于长期抗结核治疗,已逐渐被AMK所替代。AMK在试管中对结核分支杆菌是一种高效杀菌药,对大多数结核分支杆菌的MIC约为48g/ml。肌注7.5 mg/kg相当于0.375 g/50 kg,1 h后平均血的峰浓度Cmax为21g/ml。美国胸科学会ATS介绍的肌注和静脉滴注的剂量均为15 mg/kg6 ,并将AMK列入治疗MDR-TB的主要药物中。 尽管AMK的耳毒性低于卡那霉素,但在条
16、件许可的情况下,应监测该药的血浓度以确保剂量足够但不过高。具体做法可考虑每月测定一次高峰血液药物浓度,推荐峰浓度静脉注射30 min后,肌肉注射60 min后为3545 g/ml,可据此进行剂量调节。如果患者年龄在60岁或以上时,需慎用,因为AMK对年老患者的肾脏和第八对听神经的毒性较大。 2.巴龙霉素paromomycin:巴龙霉素是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rimosus的培养液中获得的一种氨基糖苷类药物,有研究认为它具有抗结核作用19。Bates20则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抗结核药物,并用于MDR-TB。 五、多肽类,结核放线菌素-Ntuberactinomycin-N,TUM-N;e
17、nviomycin,EVM 结核放线菌素-N的抗结核作用相当于卡那霉素的1/2,它的优点是对肾脏和听力损害比紫霉素和卡那霉素低。鉴于此药对耐SM或KM菌株有效,可用于复治方案。常用剂量为1 g/d,肌肉注射,疗程不超过3个月。市肺科医院临床应用的结果表明,密切观察下肌肉注射结核放线菌素-N1 g/d 14个月,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副反应。 六、氨硫脲衍生物 较引人注目的是2-乙酰喹啉N4吡咯烷氨硫脲,MIC为0.6 g/ml,优于TB1。国单菊生等报告的15种氨硫脲衍生物有4种具体外抗结核分支杆菌作用,MIC围在0.7812.5g/ml之间,其中以乙烯基甲基甲酮缩TB1对小鼠实验性结核病的疗效为
18、著。 七、吩嗪类 这是一类用于麻风病的药物,近年来也开始试用于耐药结核病,其中对氯法齐明氯苯吩嗪, clofazimine, CFM, B663的研究最多21。CFM是一种吩嗪染料,通过与分支杆菌的DNA结合抑制转录而产生抑制分支杆菌生长的效果,对结核分支杆菌和牛分支杆菌的MIC为0.10.33g/ml。一般起始剂量为200300 mg/d,当组织饱和皮肤染色时减为100 mg/d。它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与干扰素合用,可以恢复由结核分支杆菌25片段引起的细胞吞噬和杀菌活性的抑制作用,从而成为吞噬细胞的激发剂,属于免疫治疗的一部分,已经超出了单纯化疗的畴22。CFM可引起严重威胁生命的腹痛和器官
19、损害,应予以高度重视23。 有人报道,在11个吩嗪类似物中有5个体外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等于或优于CFMMIC901.0g/ml,其中以B4157最强MIC90为0.12 g/ml,但仍在进一步研究之中21。 八、酰胺酶抗生素和酰胺酶抑制剂 结核分支杆菌也产生酰胺酶,但酰胺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在单用时并不能抑制结核分支杆菌的生长,而是通过抑制酰胺,使酰胺酶类抗生素免遭破坏24。当酰胺酶抑制剂与不耐酶的广谱半合成青霉素联合使用时,能大大增强这类青霉素的抗结核分支杆菌作用。其中的最佳联用当数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与克拉维酸的等摩尔复合剂25。一项27株结核分支杆菌的试管实验结果显示,阿莫西林单用时
20、的MIC32 mg/L,而与克拉维酸联用时MIC下降至411 mg/L,效果增加了27倍。这类代表性的复合剂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奥格孟汀,augmentin,氨苄西林-克拉维酸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特美汀,timentin26。值得注意的是,氨苄西林加丙磺舒远远高于氨苄西林与克拉维酸联用时对结核分支杆菌的MIC90。如单用氨苄西林口服3.5 g后的血清峰值为1822 mg/L,加用1 g丙磺舒后可上升至2535 mg/L。 由于酰胺酶类抗生素很难穿透哺乳动物的细胞膜而进入细胞,有可能限制这类药物抗结核治疗的效果27。目前,这类药物的抗结核研究还限于实验阶段。 九、新大环酯类 本类抗结核分支杆菌作
21、用最强的是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 rXM, RU-28965,与INH或RFP合用时有协同作用。其它还有甲红霉素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cAM, A-56268和阿齐霉素azithromycin, AZM, CP-62933,主要用于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治疗28。 十、硝基咪唑类 近年来的研究认为,5-硝基咪唑衍生物作为新的抗结核药物具有相当好的开发前景。此类药物中的CGI-17341最具代表性,体外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优于SM,可与INH和RFP相比拟,对结核分支杆菌的敏感菌株的MIC为0.10.3g/ml。实验动物中该药对感染结核分支杆菌小鼠的半数有效量为7.7
22、 mg/kg,而INH和RFP的半数有效量分别为3.04和4.813.56.69 mg/kg。其疗效与剂量显著相关,20、40、80 mg/kg的生存时间分别为30.91.9 d、43.54.24 d和61.33.9 d。但是,5-硝基咪唑衍生物的抗结核研究尚未应用于临床。 十一、吩噻嗪类 吩噻嗪类中的氯丙嗪在早期的文献中报告能改善临床结核病,其浓度为0.233.6g/ml时能抑制巨噬细胞结核分支杆菌,并增强SM、INH、PZA、RFP和RBU对抗细胞结核分支杆菌的作用,该类药物中的哌嗪衍生物三氟拉嗪triluoperazine,也有与之相类似的效果。 十二、复合制剂 抗结核药物复合制剂的研制
23、主要是为了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和增加药物的杀菌效果。复合制剂有杀菌剂与抑菌剂、杀菌剂与增效剂等多种形式,一般是两药复合,也有三药复合的情况。部分复合制剂的药效仅仅是单药累加效应,目的是提高病人的依从性;另一部分则不仅提高了依从性,也起到了增进药物疗效的作用。 在众多复合剂中,力排肺疾Dipasic是最为成功的一个品种,它以特殊方法将INH与PAS分子化学结合。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力排肺疾较同剂量INH的效果高5倍,亦明显高于以物理方式混合的INH加PAS,而且毒性低、耐受性良好、容易服用、耐药发生率低。近年来,国已开始自行生产这类制剂,如结核清、百生肼、力康结核片和力克肺疾等。 力排肺疾的临床应用有
24、两大趋势,一是用于耐药结核病,二是用于轻型儿童结核病。用于耐药结核病的理论依据是:自从短程化疗问世以来,临床上已很少使用PAS,可望结核分支杆菌对PAS有较好的敏感性;再就是二药分子化学结合而产生的增效结果。力排肺疾服用方便,毒副反应少,更适合于儿童结核病患者。 其它复合剂型还有卫肺特Rifater,HRZ和卫肺宁Rifinah,HR,这些复合剂只是物理性混合药物,本质上和组合药型类似。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复合剂的头8周痰菌阴转率为87,高于单剂联合的78;副作用前者为10.9,低于后者的14.6,但也有副作用以前者为高的报道;使用上复合剂较单剂联合更方便,有助于提高病人的可接受性29。
25、 以上虽罗列了数大类药物在抗结核研究方面的进展,但应该认识到这些只不过是抗结核药物研究重新开始的序幕。因开发一种新的抗结核药物既需要财力和时间,还要评估其在试管和临床试用的效果,并非易事。从前一段时间看,由于发达国家的结核病疫情已经下降,而且认为已经有了有效的抗结核药物,而发展中国家无能力购置昂贵的药物,这些都是为什么尚无治疗结核病新药问世的一些理由。由于目前伴有HIV感染的结核病发病率增加和耐多药结核分支杆菌的出现,以及预料今后耐RFP菌株的发生率将会增高,所以导致急需迅速开发新的抗结核药物。抗结核新药的研究,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实验室,已经从过去10年基本静止状态发展到一个活力相当大的时期
26、。虽然Hansen疾病研究实验室筛选了可能用于抗结核的近5000种化合物,但还没有发现高质量的化合物,而且该项目的因素评估工作还需要数年之久。何况即使在实验室初步证实有效的药物,用于人体是否有效和足够安全,尚待揭示,可谓任重道远。抗结核药物研究除直接开发新药外,还要认识到随着靶向释药系统的发展,利用脂质体或单克隆抗体作载体,使药物选择作用于靶位,增加药物在病变局部或细胞的浓度,以改进疗效。文献早已报道了脂质体包埋的INH和RFP对鼠实验结核病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有人以携有吞噬刺激素tuftsin的RFP脂质体治疗实验鼠结核病,每周2次,共2周,使小鼠肺脏活菌数下降的效果比游离RFP至少强2000倍,其疗效非同一般。目前脂质体虽尚无制剂上市供临床应用,但为今后提高难治性结核病的疗效、降低副反应,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由此来看,未来结核病化疗的研究重点将仍在于寻找更为高效的杀菌剂或和灭菌剂,进而减少服药数量和服药次数、缩短化疗疗程、提高病人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