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态复绿项目绿化工程水土保持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191505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9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生态复绿项目绿化工程水土保持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某生态复绿项目绿化工程水土保持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某生态复绿项目绿化工程水土保持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某生态复绿项目绿化工程水土保持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某生态复绿项目绿化工程水土保持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生态复绿项目绿化工程水土保持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生态复绿项目绿化工程水土保持施工方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某生态复绿项目绿化工程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1 .综合说明1.1.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开福区隶属于湖南省*市,位于*市主城区北部,是*市内五区之一。开福区东与*县、芙蓉区接界,西与岳麓区毗连,北与望城区相邻,下辖16个街道,土地总面积188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区面积65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开福区因千年古刹开福寺而得名,拥有开福寺、潮宗古街、湖南省博物馆、*市博物馆、沙坪湘绣博物馆、世界之窗、海底世界等旅游景点。京广铁路和107国道穿城而过,距黄花国际机场仅20公里,有霞凝深水港码头开福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开福区年平均气

2、温17.2,年积温为5457C,年均降水量1358.6-1552.5毫米。开福区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夏季约118127天,冬季117122天,春季6164天,秋季5969天。春温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久,冬季严寒少。3月下旬至5月中旬,冷暖空气相互交绥,形成连绵阴雨低温寡照天气。从5月下旬起,气温显著提高,夏季日平均气温在30。C以上有85天,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年平均约30天,盛夏酷热少雨。9月下旬后,白天较暖,入夜转凉,降水量减少,低云量日多。从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节届冬令,开福区气候平均气温低于OC的严寒期很短暂,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为4.4. 5.1,越冬作物可以安全

3、越冬,缓慢生长。4.5.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1)从工程选址、设计、施工工艺等诸多因素综合评定基本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求,其方案中的水土保持是可行的。2)针对可能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复绿回填土方实施截排水沟,永久挡拦措施,填土场挡拦工程等,在施工设计中建议进一步复核其工程稳定性,确保工程顺利进行。1)项目建设区本工程的项目建设区包括:填土场、道路及绿化工程,面积22644.07m2o4.6. 水土保持措总体布局1)填土场填土场是堆放地铁施工中经过无害化处理后的弃土的场所,由于土方量大,为防止滑坡设置挡土墙。堆放面的复绿方案以植树造林、铺栽草皮为主。2)道路道路为简易道

4、路,形成的边坡不大,施工期开挖形成的边坡区和两侧扰动影响区是最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方,所以措施布设重点为道路边的排水沟和边坡的植物措施。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总则2.1. 方案编制的目的意义开福区山鹰塘苏家公山生态复绿,本项目属新建项目,内容为工程建设填土场、道路及绿化工程。修建道路与填土场,必然占用、损坏原地貌,加剧了该区域水土流失,使项目建设区周边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根据我国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市锦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建设方应承担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和范围,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提供依据,同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对该生产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进行全面分析,旨在规范主体工

5、程设计、施工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是进一步进行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的依据,也为主体工程进一步优化设计、施工提供指导性意见。为此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十分重要。2.2.编制依据2.2.1.任务来源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受*市锦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编制开福区山鹰塘苏家公山生态复绿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2.2.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年6月29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8月29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6)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1993年8月);(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18日);(9)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年1月1日);2. 2.3.规章(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水利部第5号令,1995年5月30日,2005年7月8日修改);(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2号令,2000年1月31日);(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办法(水利部第16号令,2002年10月14日发布,2005年7月8日修改);2.2.4.规范性文件(1)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7、”的通知(国务院、国发200038号,2000年11月26日);(2)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水利部水保2004332号);(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水保1994513号);(4)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发布2004年全国性及中央部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的通知(财综200421号);(5)关于印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的通知(水保监20088号);(6)关于印发规范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程序、编写格式和内容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水利部水保监200115号,2001年6月6日);(7)关于印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水利部水建管

8、2003第79号,2003年3月4日);(8)关于加强大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通知(水利部水保2003第89号,2003年3月5日);(10)关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咨询服务费用计列的指导意见(保监200522号);(11)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2004年7月19日)。2.2.5.技术规范与标准(1)水土保持术语(GB/T20465-2006)(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996);(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GB/T

9、15774-1995)(6)防洪标准(GB/T50201-94);(7)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范(GB/T18337-2005);(8)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6);(9)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11)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制图(SL73.6-2001);(12)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范(SL736-2001)(13)水土保持工程估算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2. 3.指导思想与编制原则3. 3.1.指导思想开福区山鹰塘苏家公山生态复绿水土保持方案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以防治新增水土流失为目标,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为目的,解决好开发建设项

10、目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防治新建项目引起的水土流失,特别是预防由此引起对捞刀河河道形成阻塞,同时更好地发挥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保障主体工程的安全运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 3.2.编制原则在遵循水土保持法规、水土保持技术标准和环境保护总体要求的同时,根据项目建设特点,应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原则。在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界定工程建设期与运行期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明确建设单位的防治责任。(2)落实“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项目建设区

11、植被破坏后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地表扰动后植被自我恢复困难,为此方案中通过认真调查和统筹分析,将预防和治理有机结合,减少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最大限度地控制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同时搞好工程建设和运行期的管理,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3)落实“三同时”原则水土保持方案中的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方案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实施进度,在项目建设工程相衔接、相协调,在开福区山鹰塘苏家公山生态复绿工程验收前,首先要验收水土保持设施。(4)落实“分区防治、重点突出、效益明显”的原则根据水土流失预测结果,结合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按照水土保持分区防治原则,把弃土无害

12、化处理场及填土区作为防治重点,合理布置各项防治措施,建立选型正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效果显著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方案新增治理措施与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相衔接。(5)生态优先、经济可行的原则在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时,要将生态效益放在首位,在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前提下从经济合理的角度,为业主负责,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4.设计深度、方案设计水平年根据国家规定及本工程实际,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需达到初步设计的深度要求。本方案编制的设计水平年为*年。3 .项目概况3.1. 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开福区山鹰塘苏家公山生态复绿。建设单位:*市锦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地理位置

13、:开福区山鹰塘苏家公山生态复绿位于约开福区。地理坐标:东经1130054.35,北纬28。15,33.54。全球通网络覆盖本区,其交通、通讯便利。.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3.2. 水土保持制约因素分析与评价1)工程选址:整个项目选址符合开发建设水土保持技术规范,避开了生态脆弱区、泥石流易发区、崩塌滑坡危险区;项目地不属于国家划分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持区和重点治理成果区。项目工程永久性占地类型不是农田保护区。填土场地为凹地且离居民点较远,不影响周边公共设施、居民点的安全。2)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项目施工场地占地为原为废弃砂石场,避开了植被良好区。土石方回填安排合理,废弃物施工顺序科学有序,防

14、止了因施工不当造成的重复开挖和土的乱流。施工进度与时序没有完全考虑降水等水土流失影响因素,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尽力缩短裸露面积和裸露时间,减少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施工开挖、填筑、堆置等裸露面,设置了挡土墙、排水、沉沙、覆盖等措施,避免了施工中新增水土流失量的加大3)工程施工:施工道路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减小施工扰动范围,保护地表结皮层,使水土保持设施得以最大限度的保护。主体工程动工前,实施熟土层进行剥离,集中堆放,施工结束后用于林地的覆土,加快了植被恢复时间,减少了植被恢复期水土流失量。雨季施工中填筑土方时采取随挖、随运、随填、随压,避免了产生水土流失。4)工程管理:招标文件、

15、施工合同已将水土保持工程纳入其中,并将施工过程中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落实到了施工单位。工程监理文件中落实了水土保持工程监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由监理单位控制水土保持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投资。在水土保持监测文件中落实了水土保持监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由监测单位开展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防治效果的监测。建设单位应通过合同管理、宣传培训和检查验收等手段对水土流失防治工作进行控制。工程检查验收文件中落实了水土保持工程检查验收程序、标准和要求,在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前完成水土保持设施的专项验收。通过以上五点的实施,从制度上强有力地保证了水土保持措施的作用,控制了水土流失新增量。4.2.生产运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分析4

16、.2.1.生产运行期填土分析填土场主要为粘土,主要是在地铁施工中产生的。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大部分集中堆放在填土场里,如无措施,将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堆高增加,雨水季节会形成泥石流冲击捞刀河河道,毁坏农田及农业设施,修筑挡土墙后。并在填土场地四周修筑防洪沟,并种植易活易长的树木以确保挡土墙的长久稳定性。回填土过程中,采取边堆边夯实,减少雨水对裸露泥土的冲蚀导致水土流失。4.2.2.对地铁弃土危害可能性进行分析1)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分析在山体周没有排(截)水沟和必要的砌筑挡土墙,洪水季节的引流及排放不到位,必然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弃土填土区边坡为顺向坡,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则会产生土体滑坡、基

17、岩顺层滑坡等。台阶分层高度超高和边坡过陡,也会造成填土滑坡安全事故。2)保障露天边坡稳定及防止坍塌的措施坚持自上而下,台阶式的布置挡土墙方式,台阶高度必须控制在5m以下,台阶边坡角必须控制在45以内。严禁超挖台阶底部边坡,防止形成悬岩、伞洞,避免形成一面坡。边坡顶部必须挖掘排水沟,砌筑挡土设施防止地表水直冲采场边坡,边坡中如有水流渗出,应采取引流疏干措施。(3)在回填土结束时,山体应种草、植树。加强填土场环境的整4.3.结论性意见、要求与建议1)从工程选址、设计、施工工艺等诸多因素综合评定基本符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要求,其方案中的水土保持是可行的。2)建设过程中,既远离村庄,又不占农

18、耕地,其方案是合理的。3)对整个场地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对地质情况数据了解透彻,对挡土墙设计持力层选定提供可靠依据4)针对可能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施工坡顶实施截排水沟,下部分段设置挡土墙,在施工设计中建议进一步复核其工程稳定性,确保工程顺利进行。5.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防治分区5.1. 防治责任范围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规定,工程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包括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两部分。本方案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根据项目工程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施工工艺等条件,结合建设项目周边的自然环境,水土流失状况及露天堆放特点和周边社会经济对生态环境的

19、要求,进行合理界定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1)项目建设区项目建设区是指开发建设项目永久占地及施工期间的临时征、租地范围和土地使用的管辖范围,这是直接造成损坏和扰动的区域,是治理的重点区域。本工程的项目建设区包括:填土场、道路及绿化工程,面积22644.0725. 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1)分区依据与原则本方案防治分区根据地形地貌类型、新增水土流失的特点及项目主体工程布局及建设时序进行划分。同时分区的划定遵循以下原则:(1)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生态特征具有相似性;(2)与地方规划中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的划分相协调和一致;(3)分区内建设时序、以及工程建设新增水土流失特点相似。6.水土流

20、失预测6.1. 水土流失预测的基础按开发项目正常的设计功能,无水土保持措施的情况下预测其可能产生的危害。本预测从土场、道路入手,分析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和危害。道路开挖后留下的坡面不治理,雨水长期冲刷,对坡下山体造成危害。回填土,没有水土保持措施,其危害威胁到周边河道,雨水季节将产生泥石流毁,造成极大损失。6. 2.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因素分析7. 2.1.水土流失成因、类型及分布项目区属低山构造侵蚀地形地貌,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侵蚀类型,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力侵蚀。水蚀作用的大小、强弱主要取决于项目区土壤的抗蚀性、地形、降雨、地表状况等自然因素及不合理的人为活动。1)自然因素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因素

21、主要包括降雨、地形、土壤、植被等,其中降雨是地表径流和下渗水分的来源,也是形成水土流失的动力因素。降雨: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IloOnln),降雨主要集中在37月,年际变化大、分配不均,暴雨强度大、历时短,是形成区内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地形:地形是区内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项目建设均分布在山坡地区,在地表和植被遭到破坏后将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植被:项目区植被覆盖率一般,但多年的自然恢复其固土能力相对较稳定,但在建设生产过程中,裸露的地表极易受雨水冲刷而形成水土流失。1)人为因素土壤侵蚀的基础是自然因素,加剧土壤侵蚀的关键是人为破坏。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新建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将直接导致

22、区域内土壤侵蚀的加剧,增加水土流失量。6. 2.2.项目建设造成水土流失原因分析1)扰动范围广、强度大本建设工程由填土场、道路及绿化等工程组成。2)水土流失分区明显该工程可能新增水土流失主要集中于回填场、运输道路、施工临时道路等。地表将遭受较大的扰动、破坏和影响,地貌将发生较大的改变。若不采取任何防止措施,将会产生新的水土流失。6. 3.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和方法6.3. L预测内容施工期的特点是大面积的回填,土壤侵蚀严重;运行期土壤侵蚀主要表现为弃土堆放与开挖,破坏原有地面植被,运输时对路两侧植物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根据水利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的规定,预

23、测围绕水土流失发生的时段、强度和流失量,以及可能产生的危害等几个方面展开。本建设工程水士流失统计和预测的具体内容,主要有:预测内容主要包括:扰动原地貌面积;弃土量预测;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预测;水土流失量预测。63.2.预测方法(1)扰动原地貌、损坏水土保持设施,主要是根据项目主体工程技术资料统计计算,部分是结合实地调查和图量测获得。(2)在查阅项目技术资料和实地调查基础上,通过主体工程设计资料统计获得。(3)在查阅项目技术资料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和图纸直接量测、数据统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测算。在工作中充分注意听取地方水行政部门的意见。(4)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由于项目区没有土壤侵蚀实测资料,

24、因此,对该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强度和水土流失量预测采用经验公式预测水土流失量Ms=Fxaxpsxt式中:Ms工程兴建时水土流失量(t)F加速侵蚀面积(km2)A加速侵蚀系数PS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tk2.a)T侵蚀时间(a)6.4. 土壤侵蚀模数的确定6.4.1.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的确定根据实地对项目区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的勘测,项目区位于低山丘陵区,结合水土保持方案外业调查结果分析,并参照水利部行业标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D190-96)o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级别平均侵蚀模数t(Kr2.a)平均流失厚度mm/a微度侵蚀200,500,10000.15,0.37,0.74轻度侵蚀20

25、0,500,1000-25001500011.1综合确定本项目区属水力侵蚀区。按区域性分析计算其项目区平均土壤水力侵蚀模数为:道路;2500tkm2a;回填场:500tkm2a;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表分区项目占地面积(m2)占地类型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扰动地表面积(hr2)回填区20290.07未利用荒坡地500tkm2a20290.07道路区2354未利用荒坡地2500tkm2a23546.4.2.扰动后土壤侵蚀模数值的确定通过确定加速侵蚀系数A来分析确定扰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值。各项目开挖点加速侵蚀系数与开挖点地形地貌、地面物质组成等有关。地表土体破坏后,松散堆积物的径流系数减小,土体易饱和,其

26、凝聚力也急剧减小,抗蚀性显著降低,根据有关经验和资料,侵蚀性增大为原来的212倍;由于裸露地表侵蚀性增大,侵蚀模数可能较原地表增大312倍。经过现场调查,工程类比,确定该工程加速侵蚀系数取值见表:加速侵蚀系数A取值表坡地面物广、度质组成加速侵蚀系数A取值范围5o5151525225土或土夹少量石渣4-5566-78石渣为主土次之3-44-55-66-7石渣2-33-44-56从上表类比该工程扰动地面再塑地貌加速侵蚀系数A取值为:道路区、回填区、确定扰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值。扰动后和植被恢复期土壤侵蚀模数值水土流失区域A值土壤侵蚀模数值道路区4.511250tkm2- a回填区42000tkm2

27、a植被恢复期平均A值植被恢复期平均 土壤侵蚀模数值备注375006.5.水土流失危害分析开福区山鹰塘苏家公山生态复绿中,项目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的地表将遭受不同程度的扰动、破坏,局部地貌将发生较大的改变。对项目区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6.5.L加剧洪涝灾害项目建设过程中改变了原地貌形态,如果弃土倾入自然冲沟阻碍行洪,增加洪水发生的频率。裸露的边坡将会形成侵蚀沟,由于坡面侵蚀沟的逐渐加深,会形成沟壑,切到一定深度时,会引起塌方,威胁场地的稳定;另外,流失的土石会堵塞水保排水沟,引起洪水淤积,影响建筑物基础安全。6.5.2.造成区域生态环境恶化项目建设区所处地形地貌起伏较大,工

28、程扰动面积大,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将会破坏植被,使土壤原有结构受到破坏,土层变薄,土壤抗蚀能力减低,产生的泥沙进入沟道后,将会影响人畜饮水和下游河流水质量并导周边环境污染。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物诸如生产生活废水、粉尘、,以及机械设备噪声等将对该区环境造成影响。同时外排水对部分土质岸坡冲刷,影响岸坡土体的稳定性,形成潜在的水土流失。6.5.3.占压、损坏地表植被,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由前述可知,工程建设将占地达33.79亩,主要为林地,使项目区植被覆盖率在短期内有所降低。弃土无害化处理作业区与基建时平整场地、开挖土方及修筑道路扰动了原有地貌,改变了土地结构,破坏了原有植被,将加重降雨对地

29、表土层的侵蚀,建设中形成的成片废弃地、裸露地及闲置地等,会对区域景观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运输道路的边坡在雨水的冲刷下会失去稳定性,形成滑坡阻断交通;另外,雨季由于降雨的作用,会引起边坡滑塌,形成水土流失,填土区虽然上部设置了截洪沟、下部设置了挡土墙可以起到一定防治作用,但在强降雨的情况下,回填场内部由于没有植被覆盖,弃土边坡也会形成一定的水土流失,从现场调查的情况看,虽然流失的程度不大,但还未达到允许值。6. 5.4.破坏水土资源项目工程建设,使工程建设区土地受到扰动和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有机质流失,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保水能力下降、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加剧当地人口、水土资源的矛盾和

30、影响了城市的水土保持总体功能。7. 5.5.影响周围居民生活原有已被破坏的裸露土壤面可能会由于重力或水蚀造成坍塌或者泥石流,危及捞刀河河道与危及周围居民的生活和破坏周边环境。由于项目区的回填行为扰动地表、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降低了原有的水土保持功能,加剧了水土流失,不仅会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而且会对项目区下游造成危害。根据水土保持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使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保护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必须要求恢复和新建相应的水土保持设施,并对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实施监测。8. 5.6.综合分析及指导意见项目建设过程中,在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的情况下,项目水土流失预测时段内,水

31、土流失预测分区内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因不同施工区域施工活动的方式不同而强度各异。在本方案设计中,对项目建设生产中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区域进行了全面预测,预测结果可用于分析主体工程水保措施成效,并强调落实后续工作中的水土保持措施,适时进行项目区绿化。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方案的时间观,在总结过去水土保持治理经验的基础上,适时针对不同施工区域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确保工程建设、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并对项目区原有的水土流失进行治理,保护并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9.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防治措施布设9.1.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确定水土保持方案防治基本目标是: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水土保持工程和植

32、物措施,使建设项目新增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原有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和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开福区山鹰塘苏家公山生态复绿建设,水土保持方案防治目标分设计水平年和方案服务期末,其防治目标分别确定如下:1)设计水平年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治理率达到95%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85%以上;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工程措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减少水土流失量,使土壤流失控制比小于0.7;(4)工程建设中区域的土地平整尽量调用,建筑物基础开挖回填土集中堆放,并及时回填。工程建设中的拦渣率达到95%以上;植被恢复系数达到95%以上;工程建设中扰动范围内的宜林宜草区全部恢复植被

33、,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林草覆盖率达到20%以上。7.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根据本项目的水土流失预测结果和划定的防治责任范围,以及水士流失防治分区和防治内容,确定不同的防治区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及布设,形成本方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在不同类型的防治措施布设中,应以生物措施为主,辅助以土地整治和工程措施,力求使本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在短时间内得以集中治理。在发挥工程措施控制性和速效性特点的同时,充分发挥生物措施的长效性和景观效果,形成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结合互补的防治形式,达到填土区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和带动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工程建设布设考虑区域内的水土流失特点

34、,确定本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单元的措施布设。1)回填场回填场是堆放地铁施工开挖土的场所,由于土方量大,其措施布设以挡土墙、堆放面的植树种草为主。2)道路道路路基不高,形成的边坡不大,施工期开挖形成的边坡区和两侧扰动影响区是最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方,所以措施布设重点在道路边的排水沟和边坡的植物措施。7.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在上述措施布设原则,针对各防治单元所处位置、地形地貌、自然条件、不同的建设施工工艺及引发水土流失特点,结合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土地整治和临时防护措施,进行全面防护,以形成完整、科学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为体现防治措施体系

35、的完整性,将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纳入到防治措施体系中,防治措施体系见下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图回填场工程措施挡土墙截排水沟J植物措施植树造林柏树道路工程措施截排水沟植物措施植物护坡女贞注:标J为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其余为新增措施。7.4.不同类型防治措施的典型设计1)土地整治典型设计1)土地分块整平针对采区底部的平地进行。首先根据地块大小和平整程度,沿等高线方向标示地填线,分块将各单元的平地和边坡初步整平、夯实,待沉降初步稳定后,再对沉陷穴进行补填,进一步对土地进行细致的整平,以便后期覆土。2)覆土将整平后的土地夯实后,采用整体薄层覆土和局部深层覆土两种方式进行覆土,均

36、匀覆土厚度取30cm,覆土主要来源于主体工程和临时工程剥离的表层熟土。2)截排水沟典型设计根据地形条件和防渗材料的不同,其规划布置为:考虑长期使用,规划建成混凝土防渗渠。渠道断面为矩形。利用道路作为路边排水沟的,可从路边排水沟的出口处连接修到回填场以外的排水沟。路边排水沟及引水沟渠应进行防渗处理,雨水季节应注意经常清除杂物和浮土。回填区截流沟根据划定的边线布置,并采用矩形渠道断面砌成。汇流的雨水通过输水系统进入消力坑,因需长期固定使用,断面尺寸根据集流量及沟(渠)底坡等因素确定。由明渠均匀流方程得:Q=ACVRiR=AX;C=lnR6式中:Q为沟(渠)通过流量,n?/s;A为过水断面面积,m2

37、;i为水力坡降;R为水力半径*X为湿周,m;C为谢才系数(采用满宁公式)m;n为糙率。为了便于清淤和管理,矩形截流沟断面尺寸定为宽X高二30X25cm,断面尺寸按30X25CnI实施。矩形截流沟采用M於现浇,现浇於厚度为10cmo3)拦土墙典型设计挡土墙设计回填场挡土墙总长164.83m。用钢筋混凝土砌筑。与长度方向排水孔错开布置。稳定计算建筑物稳定安全系数取值: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防洪墙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取值:(1)对于土基,其正常运用条件HL15,其非常运用条件K=LO5。(2)对于岩基,设计情况下取K=I.0;非常运用条件下K=L0。根据最不利情况下荷载组合计算抗滑稳定安

38、全系数,即按河道水位降至枯水位时计算,采用重力式挡土墙计算方法,先用库伦士压力理论,计算重力式挡土墙的主动土压力,再计算其重力式挡土墙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如下:fvK-H式中:K抗滑稳定安全系数;f一基底面与地基之间或软弱结构面之间的摩擦系数,砂砾石取0.47,基岩取0.52V一墙身自重、扬压力的总和;H包括土压力、水压力等水平荷载的总和。主动土压力:12Ea=rHKa乙其中:Ka=(cos2(-)/cos2acos(+a)sin(3+C)sin(C-B)2cos(+a)cos(a-)式中:Y填土的容重(Tm3)=1.65Tm3内摩擦角:二35H挡土墙高度(In)a墙背的倾斜角,即墙背与

39、垂线的夹角。a=-5o墙后填土表面的倾斜角。二15。墙背与填土间的摩擦角。=15oKa主动土压力系数。计算结果全部符合抗滑稳定安全要求,见附表。4)植物措施典型设计(1)植物措施设计原则a适宜植物种的选择植物种的选择本着“适地适树、适地适草、因害设防”的原则,根据本项目自身特点和所处地区气候特点,选择既能保持水土又能对污染物有吸抗功能的植物种作为骨干植物种;在发挥林草防护和观赏等综合功能的前提下,结合生产,做到既防污、防噪,又美观好看。依据上述原则在调查当地的其它绿化树种的成活情况及工程建设区周边已实施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所采取的树种,经综合分析后确定选择以下树种,见下表:适宜草、树种植物名

40、称适宜环境高度(m)生长速度主要用途女贞、杜鹃、红叶石楠耐寒性好,耐水湿,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耐荫23快道路护坡马尼拉草适宜于在各种土壤上生长。耐湿,耐寒、耐旱、耐热;并耐酸、耐盐碱0.5-0.9快填土区护坡柏树、香樟、桂花树喜光、耐旱、能耐半阴和寒冷、适应性强34中周边防护林b栽植树木与建筑物的间距要求项目建设区各工程建设区配植乔灌木时,应注意树木与建筑物和地下设施之间的距离,防止对建筑物及地下设施带来不利影响。C林草措施的补植补播量根据项目区立地条件和当地造林种草经验,造林种草需要3年进行补植补播,补植补播量按原工程量的10%考虑。(2)改造意向图(3)道路植物护坡设计a建设地点:道路开挖

41、边坡。b立地条件:平整边坡,土壤主要组成为粉砂、粉土、细砂及粉质粘土,质地沙土,有机质含量不高。C造林设计:道路边坡布置女贞,栽植:春、秋季人工植苗造林。苗木要求泥浆蘸根,分层覆土、踏实。栽后浇足浇透水。d造林技术措施整地:造林前人工沟状整地,抚育管理:种植后五年八次,前三年每年两次,后二年每年一次,穴内松土、除草,深5IOCm。每年浇水45次,9月底停止浇水促进木质化,翌年不致发生冻害,入冬前浇冻水,水量不宜过大。道路护坡造林指标如下表:道路护坡造林指标表树种行数(行)株距(m)行距(m)苗木需苗量规格种类株/穴总量(株)女贞0.20.20.8-1m(H)实生1591828.水土保持监测开发

42、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监测是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新增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和后果进行监测,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展对于贯彻水土保持法规,搞好水保持监督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在于及时掌握工程施工期间各区域水土流失情况、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及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达到全面防治新增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之目的。8.L监测范围、时段、内容和频次1)监测范围开福区山鹰塘苏家公山生态复绿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范围应以该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为准。按照S

43、L277200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的规定,制定水土保持监测方案。水土保持监测范围为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包括采回填场、道路等。2)监测时段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和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范(SL277-2002),本项目为建设生产类项目,监测时段应分为建设期。3)监测内容和频次监测内容和频率见下表:监测时段和频率时段监测内容时段和频率施工期建设区域地形、地貌变化情况施工期及施工结束后各1次占地面积和扰动地表面积开工前及施工结束后各1次各区水蚀量水蚀雨季每15天观测1次,大雨、暴雨天加测1次,同时观测每次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填方量平衡情况施工中督促承建单位做好记

44、录,监测单位定期抽查监督,监测人员在建设期结束后汇总。施工破坏的植被面积及数量开工前及土建施工结束后各1次各区林草措施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度春季、秋季各测1次各项措施的保土效果措施完成前后各测1次,建设完成后测1次运行期水土流失治理度每年测1次水蚀量同建设期林草措施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度防治措施实施后春、秋各测1次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防治措施实施后每年春、秋各测1次各项防护措施的保土效果措施完成后测1次,每年春、秋季各测1次8.2.监测点位的确定根据各区水土流失特点和水土流失量的大小,确定重点监测区:回填场区、道路区,东北面1个点,西南面1个点,共2个点。8.3.监测方

45、法1)收集附近气象站多年观测资料,主要包括年降水量、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和暴雨情况;记录监测期间暴雨出现的季节、频次、雨量、强度占年雨量的比例。2)收集附近气象站观测资料为主,主要包括年平均风速、大风日数、主导风向、风频情况;采用风速仪随时监测地面风速,记录监测期间大风出现的季节、频次、风速和风向。3)地面监测法:采用定位插钎及秤重法4)采用标准地样法,草本InIXInb灌木5mX5m,乔木20mX20m。林草生长情况采用随机调查法,记录林草植被的分布、面积、种类、群落、生长情况、成活率等。5)坡度、堆高、体积采用地形测量法。6)植物措施和管护情况监测:绿化林草的生长情况、成活率等采用标准地样法(样线法),植物措施管护情况采用工作记录检查法和调查访问方法。7)巡视、观察法确定防护的数量、质量、效果及稳定性。挡土工程效果:主要记录运行期间挡土墙的工程质量、雨季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