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与水土流失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43111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PPTX 页数:116 大小:15.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荒漠化与水土流失ppt课件.pptx(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8讲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考点一 荒漠化,课时作业,考点二 水土流失,内容索引,荒漠化的含义及表现,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现象,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景观的过程实质是一种土地退化,荒漠化的主要表现,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区的东西差异,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十年磨一件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荒漠化,自然原因,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动力因素)气候异常(重

2、要影响因素),十年磨一件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荒漠化,人为原因,人口激增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西北地区,32.7%过度樵采,30.1%过度放牧,26.9%过度农垦,9.6%水资源利用不当,0.7%工程施工,荒漠化的成因,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深化整合,荒漠化的防治,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荒漠化防治内容,荒漠化防治原则,防治措施,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荒漠化防治内容,荒漠化防治原则,防治措施,维护生态平衡和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

3、、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因地制宜地综合整治,十年磨一件范国雄(新浪微博:爱弄PPT的老范)高中地理课件/第三代电话:15986495527 QQ:147636011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荒漠化防治内容,荒漠化防治原则,防治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合理利用水资源,基础自测,我国西北地区受海陆位置影响,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环境。据此完成12题。1.我国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A.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B.风力作用强烈,气候干旱C.干旱为主 D.多高大山脉与盆地,答案,2.我国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以草

4、原和荒漠为主的根本原因是A.地形起伏大,高原山地广B.远离海洋,深居内陆C.水分条件自东向西逐渐变干D.植被稀少,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小,答案,答案,国家林业局防沙治沙办公室、宣传办公室关于做好“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宣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紧紧围绕“防沙治沙惠及民生”这一主题,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防沙治沙,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防沙治沙的舆论氛围。据此完成35题。3.下面不属于防治荒漠化内容的是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C.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的地段D.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答案,4.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来看,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A.

5、生态效益为核心 B.消除贫困为核心C.社会效益为核心 D.政治效益为核心,5.下面属于防沙工程措施的是A.育草封沙B.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C.建立农田防护林网D.设置沙障工程,答案,6.读材料及图,完成下列问题。内蒙古阿拉善盟位于腾格里沙漠边缘,在十几年前,草原的覆盖率为5%,草场土质为黏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这里草原放羊载畜量为120万头,实际上养羊头数为200万以上。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有上百万的外地人涌入内蒙古草原搂取发菜(谐音发财),内蒙古1/5的草原严重退化。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开发行为,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是沙漠化土地扩大的主导因素。现今,许多地方寸草不生,阿拉善地区沙

6、漠面积正以每年1 000平方米的速度扩大,牧民的生计陷入困境,有3万多人被迫转移出该地区。,(1)材料反映出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原因分别有哪些?,答案过度放牧;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开发行为。,解析由材料中“草原放羊载畜量为120万头,实际上养羊头数为200万以上”可得出过度放牧的结论;材料给出的另一原因为“人口增多及掠夺式的开发行为,给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是荒漠化土地扩大的主导因素”。,解析,答案,(2)说出农耕区出现的另一种荒漠化现象,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答案次生盐渍化(盐碱化)。原因: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干旱的气候条件。,解析首先明确该农耕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于灌溉农业,灌溉措施不当

7、加上该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水中矿物质容易在地表聚集,形成次生盐渍化(盐碱化)。,解析,答案,(3)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侵已营造“_”防护林带,试说明该防护林带的作用。,答案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解析我国在东北、华北、西北建设的“三北”防护林带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其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解析,答案,三北,(4)结合材料,你能为该地区提出哪些有效控制和治理土地荒漠化的措施?,答案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退耕还牧,加强草场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严格控制樵采;合理利用水资源;工程措施与环境保护相结合;营造薪炭林,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解决本地的能源问题。,解析可以从多方面提出合

8、理化的建议,如控制人口增长、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等。,解析,答案,命题探究,荒漠化的成因与危害,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荒漠化的成因与危害,解析,答案,(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答案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9、。,荒漠化的成因与危害,解析读图文材料可知,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荒漠化的成因与危害,解析,答案,(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答案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解析图示区域冬春季干燥少雨,植被稀少,沙源裸露,再加上多风力强劲的西风,故易起沙。,荒漠化的成因与危害,解析,答案,(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答案(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

10、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荒漠化的成因与危害,解析可从对铁路基础设施和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强劲的风沙活动会掩埋铁路、吹翻列车,破坏铁路沿线的基础设施。,荒漠化的成因与危害,解析,答案,(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答案(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荒漠化的成因与危害,解析迁移运用腾格里沙漠区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保护包兰铁路的措施;还可以建设铁路防护墙,阻断自然灾害与受灾体的接触。,

11、荒漠化的特征与防治,解析,答案,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如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23题。,2.“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荒漠化的特征与防治,解析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该区域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区,周围的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并逐渐向漏斗中心流动,从而导致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地带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形成生态裂谷,故选C项。,荒漠化的特征与防治,解析,答案,3.“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

12、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荒漠化的特征与防治,解析当该地“生态裂谷”出现后,即出现了土地的荒漠化,为了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既有利于绿洲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故D正确;荒漠区水资源不足,不宜植树造林,A错误;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而应该做好生态恢复工作,B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禁止开采不符合实际,C错。,荒漠化的特征与防治,解析,答案,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13、据此完成46题。,4.该固定沙丘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高A. B. C. D.,荒漠化的特征与防治,解析仔细读图,从空间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从时间看,5月和9月土壤含水量较高,68月含水量较低。,荒漠化的特征与防治,解析,答案,5.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风速较大蒸腾量较大气温较高降水较少,A. B. C. D.,荒漠化的特征与防治,解析该地为非季风区,夏季不受季风影响,风速较小;夏季气温高,降水多,但水分蒸发量大。,荒漠化的特征与防治,解析,答案,6.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 B

14、.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荒漠化的特征与防治,解析该地在无人为扰动的情况下多年保持稳定,说明自然植被与水分条件相符合,能够起到控制沙丘发展的作用,人工种植林草会增加耗水量,破坏生态平衡,因此该地更适合自然演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地处多种地理要素的过渡地带,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频繁,自然原因,人为原因,人为原因,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山区都是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典型区域,但两地在成因、危害及解决措施方面又不尽相同,具体分析如下:两地水土流失原因对比共同点:人为滥垦乱伐不同点: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南

15、方丘陵山区降水丰沛。,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对比,两地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同: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造成的损失更大,主要原因:南方丘陵山区人均土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南方丘陵山区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土层覆盖的石质山地,表土一旦被冲蚀,恢复更加困难;地处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会造成更大损失。治理措施不同:黄土高原侧重退耕还林、还草;南方丘陵山区侧重发展多种经营,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状况对比,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影响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

16、单位面积产量降低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上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水土流失的危害,工程措施:保塬、固沟、护坡在沟谷修建淤地坝、小水库和营造防护林等“固沟工程”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护坡工程”在塬面上,坚持平整土地,大力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保塬工程”,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在耕作区,因地制宜地开展平整土地、栽培种植、田间管理、增施肥料,以及轮耕套种等农耕作业。同时,配合精心选育良种、发展地膜及喷灌和滴灌技术、科学施肥等

17、,以达到提高肥力、保持水土和发展生产的目的生物措施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基础自测,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下图,完成12题。,1.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答案,解析,解析缓坡上修筑梯田,田埂的水平方向与等高线基本平行,才能有效拦截泥土及水资源,从而减少水土流失。,解析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导致的过度开垦会破坏原有植被,加剧水土流失。,2.下列措施中不利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的是,答案,A.扩大林草种植面

18、积B.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C.开展土地复垦工作D.增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解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日月山,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50180米。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现在,黄土高原平坦耕地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地块狭小、分散,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是黄土高原地貌的基本特征。,材料二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地带,本区人口承载力低于30人/平方千米,其中北部低于10人/平方

19、千米,而其实际的人口密度远高于此,如延安地区为47人/平方千米,榆林地区为64人/平方千米,有的县甚至超过100人/平方千米。人口严重超载,被迫开垦30以上的陡坡地,材料三下表为黄土高原某地1978年和2007年相关统计资料。,答案,(1)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是如何形成的?,答案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长期过度农垦,植被破坏严重,加之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及黄土的易侵蚀性等因素的影响,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答案,(2)黄土高原上的窑洞与黄土质地有什么关系?这种土质对水土流失有什么影响?,答案黄土直立性较强,适宜建窑洞。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极易受到

20、流水侵蚀,导致水土流失。,答案,(3)黄土高原的降水有什么特点?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有什么影响?,答案黄土高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并且处于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具有降水集中、多暴雨的特点。黄土高原降水过于集中和多暴雨是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答案,(4)19782007年该地区土地利用状况有什么变化?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及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答案耕地面积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减小。因为人口不断增长,人地矛盾十分突出,人们毁林开荒,乱伐滥垦。气温年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增大。,答案,(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有哪些?,答案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面积

21、毁掉森林和草原;不合理利用土地轮荒、开矿、修路、建设水利设施等。,命题探究,水土流失的规律研究,解析,解析水土流失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形地形起伏大,坡面水流流速快,冲刷能力强,水土流失严重,地形平坦地区,水土流失较轻;气候主要是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强度;植被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轻;人类对自然植被的破坏,会加剧水土流失;结合所给四选项,B项正确。,答案,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回答13题。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A.气温分布图 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 D.旅游景点分布图,水土流失的规律研究,解析,解析本题中涉及的是年产沙量,因此“流域产沙

22、量”的测定,不可能对“每次”暴雨造成水土流失量进行测定,A、B项错误;又因测量对象是整个流域,所以泥沙收集池应设置在流域出口处,故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2.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水土流失的规律研究,解析,答案,3.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A. B. C.

23、D.,水土流失的规律研究,解析在低山丘陵地区,地形坡度越大,坡面水流流速越快,流水冲刷能力越强,水土流失越严重,单位面积产沙量越多,即单位面积产沙量与坡度呈正相关;坡度25以下地区,可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人类活动强度大导致水土流失随坡度增加急剧加重,单位面积产沙量快速增多;坡度25以上地区,农业活动以林牧业为主,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较小,随坡度增加,单位面积产沙量变化不大,曲线符合水土流失的一般规律,A项正确。,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4.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完成(1)(3)题。,(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改变地貌类型影响降

24、水量破坏自然植被松动地表土体A. B. C. D.,解析,答案,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解析陡坡开垦,坡地类形不会改变,对降水影响不大;但是会破坏自然植被,土体缺少植被保护,会使地表土体松动。和正确,选择D项。,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地形坡度大植被稀疏降水量大全年风大土质疏松冻融作用强,A. B. C. D.,解析,答案,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解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地形坡度大,植被稀疏,土质疏松,该地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是主要自然原因。全年风力的大小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大,该地冻融作用不明显,故A项正确。,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

25、,(3)列举治理黄土高原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答案退耕还草(林);植树种草;修筑梯田。,解析,答案,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解析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陡坡耕地区域治理措施主要有退耕还草(林)、植树种草、修筑梯田等。,课时作业,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下图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据此回答12题。,1,2,3,4,5,6,7,8,9,10,11,12,13,14,1.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保护铁路线削减风力改变气候类型增加旅游景观提高沙层含水量,A. B.C. D.,答案,解析,1

26、,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沙坡头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荒漠化严重,降水稀少;包兰铁路在此经过。设置草方格沙障主要是为了削减风力、提高沙层含水量、保护铁路线。,1,2,3,4,5,6,7,8,9,10,11,12,13,14,2.下列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是,A.建材产业 B.沙漠旅游休闲业C.光伏发电产业 D.沙生中药材产业,解析,答案,解析该区域气候干旱,沙源广布、光照充足,适合发展沙漠旅游休闲业、光伏发电产业、沙生中药材产业等,但不适合发展建材产业。,1,2,3,4,5,6,7,8,9,10,11,12,13,14,下图示意非洲部分地区农业类型的分

27、布。读图完成34题。,1,2,3,4,5,6,7,8,9,10,11,12,13,14,3.与大牧场放牧业相比,a地农业,A.集约化程度更高 B.市场化程度更高C.生产规模更大 D.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更高,答案,解析,解析a地农业地域类型为游牧业,是一种粗放的、自给自足的、“靠天收”的农业地域类型,a地对自然条件尤其是降水条件的依赖程度很高。,1,2,3,4,5,6,7,8,9,10,11,12,13,14,4.a地农业过度发展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荒漠化C.湿地退化 D.土壤盐碱化,答案,解析,解析a地位于热带荒漠与热带草原的交界地带,降水稀少,其北部荒漠广布,环境恶劣,故以

28、发展游牧业为主,但过度发展游牧业会引发荒漠化。,1,2,3,4,5,6,7,8,9,10,11,12,13,14,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据此完成57题。,注: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1,2,3,4,5,6,7,8,9,10,11,12,13,14,5.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C.性喜阴湿,适合湿

29、润土壤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解析封山育林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该流域选择种植刺槐,应该是因为刺槐生长迅速,且固氮作用明显。,解析,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6.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A.封山育林 B.乔灌结合C.林草结合 D.乔木纯林,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减轻水土流失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封山育林。,解析,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7.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A.增加土壤矿物质 B.提高土壤紧实度C.增强抗旱涝能力 D.减少地下径流量,解析结合表格信息知,

30、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增强抗旱涝能力。,解析,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近几年来多地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这引起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组织专家进行调查。据此完成89题。 8.专家对水土流失进行调查首先要借助各种地图,其中必须具备的是A.气温与土壤类型分布图B.地形图和降水分布图C.工业与交通分布图D.农作物和植被类型分布图,解析,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现象,主要与丘陵地形起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及植被稀少

31、等因素有关。故需要查阅地形图和降水分布图。,1,2,3,4,5,6,7,8,9,10,11,12,13,14,9.专家经过实地调查确定水土流失的原因最可能是A.城市化进程快,占用大量土地B.为扩大耕地面积而大规模修筑梯田C.生态环境改善,降水增加且多暴雨D.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解析,答案,解析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是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1,2,3,4,5,6,7,8,9,10,11,12,13,14,某红壤区坡耕地面临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下图示意该地采用不同农耕措施下的地表径流量变化。读图完成1012题。,1,2,3,4,5

32、,6,7,8,9,10,11,12,13,14,答案,10.图中农耕措施依次表示,解析,A.顺坡农作、等高草带、等高土埂B.等高土埂、等高草带、顺坡农作C.等高土埂、顺坡农作、等高草带D.等高草带、等高土埂、顺坡农作,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曲线变化起伏最大,6月地表径流量最大,为顺坡农作,分别为等高草带、等高土埂。,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11.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解析,A.农作休耕 B.农业用水多C.蒸发旺盛 D.降水量较少,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与6月

33、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径流量较小,主要原因是该月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该月农作没有休耕,农业用水多和蒸发旺盛不是主要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12.该地位于,解析,A.陕西省 B.贵州省C.浙江省 D.河北省,解析材料提到该地为某红壤区,南方丘陵地区多红壤分布,结合四个选项,该地可能位于浙江省。,1,2,3,4,5,6,7,8,9,10,11,12,13,14,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巴丹吉林沙漠以奇峰、鸣沙、湖泊等闻名于世,该地年降水量4080 mm。蒸发量超过3 000 mm,沙漠中却有100多个湖泊,其中面积大于1 km2的湖

34、泊有5个,冬季不结冰。该地沙丘广布,最高达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沙丘内部较潮湿,沙丘顶部附近生长有较多的植物。图甲为巴丹吉林沙漠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图乙为该地沙山示意图。,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1)有学者认为该地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来自深层断裂带的地下水。试推测其依据。,答案断裂带经过该地,地下水在断层处出露;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湖泊冬季不结冰,说明水温高(可能来自地下水);该地气候干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欠发育(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少)。,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分析该地高

35、大沙丘的形成原因。,答案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附近沙源丰富,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携带大量沙尘在此处堆积;沙山内部湿度较大,且顶部附近植物较多,形成固定沙丘,随着沙尘持续堆积,形成高大沙山。,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3)依据图乙,从沙山西北坡和东南坡任选一坡,推断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答案西北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逐渐减小。原因:西北坡为迎风坡,随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或东南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逐渐减小。原因:东南坡为背风坡,颗粒大的沙粒受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

36、1,2,3,4,5,6,7,8,9,10,11,12,13,14,14.图1是“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图2是图1中“甲处的气候资料示意图”。据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图1中甲处当时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1)根据材料,分析图1中甲处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红壤水土流失的结果。其形成原因如下:

37、自然原因:以山地丘陵为主,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降水集中多暴雨;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强烈。人为原因:开发历史悠久,人多地少,毁林开荒;能源短缺,乱砍滥伐。,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图1甲处形成的“红色荒漠”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使山坡土层变薄,土壤肥力降低,使粮食减产;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影响交通等;山麓地带水冲沙压,旱涝严重;平原地区,水土流失会造成河湖淤塞,河湖调洪能力降低,使旱涝灾害加剧;同时还影响航运。,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3)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我们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防治图示区域日渐扩大的“红色荒漠化”?,答案发展立体农业;搞好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建设水电站,开发利用本区丰富的水能资源;切实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如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兴建沼气池和营造速生薪炭林等;封山育林,提高植被覆盖率。,1,2,3,4,5,6,7,8,9,10,11,12,13,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