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06248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73.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沂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临沂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临沂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临沂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临沂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沂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沂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docx(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临沂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前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和数字经济等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推进数字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山东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作出建

2、设数字强省的重大战略部署,编制实施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开启了加快全省数字化发展新征程。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和数字经济等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数字强省战略部署,临沂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锚定“八个第一方阵”“六强六富六精”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数字强市建设,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努力以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让沂蒙人民更多地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本规划依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临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临沂发展实际和现实需求,提出临沂市

3、数字强市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十四五”期间临沂市建设数字强市、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实施依据和行动指南。本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为2021-2025年。一、发展基础(一)基本现状临沂市坚持把推进数字化发展摆上突出位置,积极实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据汇聚治理和共享应用,不断提升数字化在“优政、惠民、兴业、强基”中的基础支撑和创新驱动作用,数字临沂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为数字强市建设奠定了基础。1.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加快网络普及,发挥我市作为国家首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优势,推进5G网络、光纤网络、IPv6网络建设,通信基础设施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20年底,全市改造

4、和新建5G基站5086个,基本实现5G网络主城区全覆盖、重点连片区域优质覆盖;实现光纤网络所有城区、行政村全覆盖,实现4G网络行政村全覆盖。加快数据中心布局建设,全市已建成临沂移动云数据中心、临沂华为大数据中心、临沂联通话务大楼数据中心等社会化数据中心6个,现有机架3480架;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快推进,市级能源大数据中心建成启用。加快推进电子政务设施建设,优化市县骨干网络,电子政务外网行政服务域和公共服务域全部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建设完善市电子政务云平台,完成全市546个政务信息系统上云,政务云支撑能力和云资源利用率持续提升。2 .数据资源建设稳步推进。加强

5、政务数据汇集,制定落实临沂市政务信息资源归集管理和使用暂行办法,建设市级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建成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公共数据开放网,推动政务数据资源集中管理、统一提供服务。截至2020年底,市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共汇聚37个部门669项数据,数据总量约为7.5亿条;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共发布资源目录35231个。加强电子证照、物流、医保、水务等专项数据汇聚,推进涉企政务数据开放,发布数据汇聚、共享和开放“三张清单”,数据质量得到提升。加快大数据安全体系建设,开展常态化安全检查和攻防演练,网络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继续提升。3 .数字政府建设深入实施。发挥数据驱动作用,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

6、务”,助力“一网通办”“一次办好”,市级事项99%网上可办、85%全程网办,“跨域通办”向“长三角”延伸。加快“爱山东”市县分厅建设,“爱山东”APP已接入不动产等领域事项1600余项,实现政务民生服务“掌上办”。开展全面深化电子证照应用专项行动,电子身份证、结婚证等360余类电子证照可在线调用。建成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脱贫攻坚指挥、应急指挥等一批重点项目,打造了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智慧城管、智慧残联等应用平台,提升了政府治理效能。开展通用检查系统省级试点,推动“互联网+监管”向移动端延伸、监管数据实时录入核验。强化政府网站统一技术平台支撑,市、县区63个政府网站全部完成IPv6改

7、造。建成全市政务视频会议系统,打造了市县一体、部门联动、全天候响应的多功能视频会商指挥体系,为疫情防控指挥调度和重大会议活动提供了保障。4 .数字社会构建持续发力。分级分类组织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市本级和沂水、蒙阴两县入选省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莒南县入选2021年预试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我市兰陵县和兰山区兰山街道、沂南县蒲汪镇、费县上冶镇被确定为2021年山东省数字乡村建设试点。深入实施“数聚赋能”专项行动,积极开展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围绕融资服务、教育、健康、交通、水利、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加快大数据创新应用。深入实施专项项目建设,全市41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部接入“健康

8、临沂”平台,“线上科技馆”成功运行,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初见成效。5 .数字经济发展成效初显。加快数字产业化,大力开展数字经济园区建设,龙湖软件园等4家园区被评为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试点),评选公布首批市级示范数字经济园区10家、成长型园区7家;积极培育数字经济平台,“学测星”智慧课堂等6个平台被评为省级数字经济平台(试点),中瑞电子电子元器件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平台入选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示范项目,临矿集团企业数字化平台、阿帕网络物流大数据分析平台入选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发挥高端信息技术创新引领作用,天河超算淮海分中心挂牌运行。推进产业数字化,开展全省现代物流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试

9、点,开发临沂商城指数平台,“直播电商”等新型业态蓬勃发展;深化机械制造、板材加工等工业大数据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工业企业上云2000余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5家,鲁南制药等10家企业成为省“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加强农业龙头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完成兰陵县国家级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尽管我市数字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但对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对照省委、省政府数字强省决策部署,对照全市人民的新期盼、新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1.数字基础设施能级不高。“云、网、端”等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不够高,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系统

10、间联通应用不足,整体协同能力不强,对数字强市建设的支撑驱动作用亟待提升。2 .数字生态发育不足。数据资源汇聚不充分,数据跨层级共享难、共享慢,信息“孤岛”、数据“烟囱”尚未完全消除,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没有完全贯通,尚未形成系统集成效应。数据要素市场化发展缓慢,数据实际应用率较低,数据资源价值有待深度挖掘。数字化发展秩序还不规范,安全防控体系尚不完善。3 .产业赋能作用不大。全市大数据产业层次低、规模小、产业链不完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不高,集聚发展水平较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亟待提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深度不够,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方面建设相对滞后,传统

11、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动力不足、进展缓慢,数字赋能作用不明显。4 .数字惠民效果不佳。数字技术与政务服务融合不足,政务服务便捷化、政府治理精准化、机关协同高效化水平需要继续提高。智慧应用场景偏弱,以人为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内容应用拓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群众获得感不强。5 .人才支撑能力不强。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有待加大,数字经济园区、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数字化专业人才短缺,数据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互联网人才缺口较大,全民数字素养有待提升,成为数字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一)面临形势1.数字化大潮席卷全球。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加速推动生产方式

12、、组织形式、商业范式和创新模式深刻变革,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全新历史阶段,数据驱动发展成为当今鲜明的时代主题。美国、欧盟、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把推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提升至国家战略,在前沿技术研发、数据开放共享、隐私安全保护、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制定发展规划,积极抢占战略制高点。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带来的效率提升,让全球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共识达到了新的高度。6 .数字化机遇前所未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数字化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重视程度之高、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

13、济深度融合,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增列为生产要素,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定不移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数字化发展,将数字化工作提升到崭新高度。山东省委、省政府将数字强省建设作为九大强省战略之一摆上重要位置,编制实施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为全省数字化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对加快数字强市建设做出重要部署,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的数字强市建设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充分体现了加快数字化发展的坚定决心。7 .数字化需求倍速增长。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全市数字化发展需求快速增长。落实市委、市政府“八个第一方阵”“六强六富

14、六精”目标任务,加快实施乡村振兴“三步走”、临沂商城“商仓流”一体化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大数据的基础支撑和创新驱动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宽广舞台。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业态的蓬勃兴起,数字化思维更加深入人心,数字化服务成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对数字基础设施、政务服务和教育、医疗、交通、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数字化供给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对数字化工作提出了新期待、新需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加快拓展,进一步扩大了数字化转型需求。8 .数字化步伐持续加快。当前数字化发展已

15、进入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关键时期。从省外情况看,上海、浙江等省市见事早、行动快,已经走在数字化发展前列。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浙江省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开启了数字浙江建设新阶段;杭州高水平推进“数智杭州”建设,加快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其他各省市也竞相布局推进数字化发展,呈现出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生动局面。从省内情况看,在数字强省建设的总体部署下,全省数字化工作超前布局、多点发力,在多个重点领域实现突破,整体工作得到大幅提升。各市抢抓数字发展机遇,强力推进数字化工作,呈现出各出新招、亮点纷呈的蓬勃态势。青岛市网上政务

16、服务能力进入全国前5名,数字化总体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梯队。济南市进入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行列,并率先提出打造数字先锋城市。日照市城市大脑正式上线运行,数字化治理转型、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等等。这些都要求临沂市抢抓机遇,全面推进数字强市建设,在数字化发展中争先进位,为加快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数字动能”。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和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强省建设决策部署,按照“八个第一方阵”“六强六富六精”总体部署,立足新发展

17、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以丰富数字生活、完善数字治理为着力点,统筹推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转变,加快建设以人为本、需求导向、数据驱动、特色发展的新型智慧城市,全面打造系统推进、创新引领、数字赋能、惠民便民、安全可控的数字强市,为加快临沂“由大到强、由美到富、由新到精”战略性转变、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贡献数字动能和智慧力量。(一)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市经济社会全要素数字化转型得到整体提升,以数字化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变革取得显著成效,数字强市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整体工作进入全省“第

18、一方阵”。打造数字基础设施先行区。基本构建起泛在连接、高效协同、全域感知、智能融合、安全可信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全省数字基础设施先行城市。全面建成千兆光网城市,“双千兆”网络覆盖全市所有县城和乡镇,5G网络深度覆盖,IPv6.工业互联网平台大规模部署,绿色高效的算力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城市大脑高效运行,千万级物联感知节点加快部署,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省内领先。打造数字生态引领区。数字强市建设推进机制不断健全,共建共享、科学高效的数字强市建设运营模式更加完善,构建起相对完备的数字化发展规划制度体系,安全保障和风险防范能力显著增强。数据资源体系更加完善,数据资源供给水平进

19、入全国前列。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包容、富有活力的数字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打造全省大数据赋能创新创业引领城市。打造数字政府样板区。全市统一的“云、网、数、用”体系不断完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数字政府领域普及应用,全面建成数字机关,企业和群众找政府办事线上只进一网、线下只进一窗,政府部门出具的实体证照证明“免提交”,基本形成数字化、平台化、网格化、一体化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模式,建成政务服务优质便捷、政府治理全域一体、执法监管公平公正、决策运行协同高效的新型数字政府,打造全省一流的数字化营商环境,成为全省数字化治理样板城市。打造数字社会示范区。城乡数字化均衡发展,市本

20、级打造五星级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全部县建成四星级以上新型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建成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惠民服务体系,智慧校园实现全覆盖,电子健康卡深度应用,打造全省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领域智慧服务示范市,数字化高品质生活走进千家万户,全民数字素养大幅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打造数字经济隆起带。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持续提升,线上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构建起竞争力强、特色优势突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超过200亿元,形成一批较有特色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实现一、二、三产业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21、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迈上新台阶,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左右。(三)基本原则坚持统筹整合、共建共享。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高效协同工作机制,整体谋划、一体推动数字强市建设,打造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数字化发展良好生态体系。强化统筹布局,整合已有硬件、软件和系统平台资源,推进数字基础设施集约建设、共建共享,推动数字技术深度应用、集成应用,加快政务、经济、社会数据汇聚共享、融合应用。坚持数据驱动、创新引领。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促进数据资源流通,深挖数据资源价值,切实发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基础性和战略

22、性作用,激发全社会创新发展活力。把握数字技术发展趋势,推动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以数字化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务实高效、兴业惠民。强化问题导向和需求驱动,充分发挥技术赋能、要素赋能、平台赋能作用,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以数字化助力高质量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充分运用数字化理念、技术、产品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数字生活新方式,让人民群众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坚持夯实基础、安全发展。注重发挥数字基础设施体系的支撑作用,突出数据资源体系的创新驱动作用,强化安全防控体系的托底保障作用,夯实数字强市发展基础

23、。特别要注重统筹发展与安全,强化底线思维,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技术防护体系,全方位提升安全防护能力,守牢安全底线。(四)总体架构临沂市“十四五”数字强市建设规划的总体架构为“完善五大体系、夯实四个统一、赋能三大领域”(见附图)。1.完善五大体系完善组织保障体系、政策制度体系、运营运维体系、数字生态体系、网络安全体系。2 .夯实四个统一(1)统一基建支撑。统筹利用市级政务云、算力、存储、网络等资源,建立“逻辑统一、物理分散”的云资源体系,形成一体化的云资源池,为市、县区提供网络环境、计算能力、存储备份、运维保障和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综合支撑。(2)统一数据管理。整合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统筹部分社会数

24、据资源,依托数据资源目录与共享交换平台,建立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丰富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等基础服务支撑组件,形成市、县区两级统一的数据资源中心,构建一体化的数据资源管理体系。(3)统一平台建设。采取集约化、一体化的建设模式,逐步统筹全市各类基础软件的应用建设,对全市各底层共性的支撑平台部分进行一体化建设和改造,避免底层应用系统重复建设。同时,充分考虑和推进与省级平台的对接,保证基础数据的共享和业务流程的有效协同。(4)统一服务入口。统一门户网站、服务热线、移动端APP等面向城市不同服务对象的服务入口,综合集成界面,构建一体化的服务感知体系,优化企业和群众体验。3 .赋能三大领域坚持协同联动

25、,在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三大领域创新打造多项业务应用,形成一体化应用协同体系,丰富应用场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三、重点任务(一)建设支撑有力的数字基础设施发挥我市作为国家首批“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优势,实施“双千兆”网络系统建设,布局建设省内领先的“云、网、端”基础设施,构建“泛在连接、高效协同、全域感知、智能融合、安全可信”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1 .建设泛在连接的网络基础设施(1)加快5G网络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全面覆盖”的原则,全面提速5G网络布局建设和商用步伐,推进5G网络试点和规模组网,建成大规模独立组网5G网络,实现在重点企业、产业园区、商务楼宇等场

26、所深度覆盖和主城区、县城、乡镇及重点行政村5G网络信号全覆盖。全力推动“5G+行业应用”,为工业、交通运输、医疗、教育等行业应用提供高质量的5G网络环境。到2025年,建设5G基站2.6万处。(2)实施千兆宽带网络建设。普及千兆光网,完成宽带核心网络向太字节(TB)演进,打造一批全光网工厂、企业、园区,实现县级以上城市家庭千兆接入能力和商务楼宇万兆接入能力全覆盖。加快实现乡镇光纤网络全覆盖,推进农村地区光纤通达和升级改造,持续提升网络带宽和质量。到2025年,基本形成市场驱动的良性发展环境,千兆宽带覆盖率100%,骨干网络出市带宽达到3T以上。专栏1“双千兆”网络建设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

27、变革在全球深入发展,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线教育、远程医疗、远程办公等应用快速发展,各领域对网络的需求不断增强,夯实网络基础设施成为各国共识。以5G、千兆光网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是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不可或缺的“两翼”和“双轮”,是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和承载底座,在拉动有效投资、促进信息消费和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双千兆”网络能向单个用户提供固定和移动网络千兆接入能力,具有超大带宽、超低时延、先进可靠等特征。千兆光网采用固定光纤连接,具有传输带宽高、抗干扰性强等优势,更适合室内和复杂环境。5G网络具有灵活性高、方便易用等技术优势。推进5G和千兆光网协同发展,从

28、支撑宏观社会经济发展看,可以拉动有效投资,促进信息消费,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带动生产和消费,在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从支持产业数字化转型看,“双千兆”网络有力支持制造、交通、医疗、教育、港口等垂直行业应用市场培育,给传统企业带来生产方式、经营管理的数字化变革,催生诸多新模式、新生态,带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各个领域的创新创业,为赋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力;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看,“双千兆”网络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无处不在的高速网络和快速发展的新业务、新应用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双千兆”网络建设涉

29、及多个环节,需要从多个方面着力。第一,“广覆盖”。一是持续扩大千兆光网覆盖范围。在城市及重点乡镇进行10G-PON设备规模部署,开展薄弱区域ODN改造升级等。二是加快推动5GSA规模部署。加快中心城区、重点区域等的网络覆盖,推进5G网络在交通枢纽、大型体育场馆、景点等流量密集区域的深度覆盖。三是深入推进农村网络设施建设升级。持续开展电信普遍服务,深化农村人口聚居区、生产作业区等重点区域的网络覆盖。按需逐步推动农村千兆网络建设覆盖。第二,“强基础”。一是提升骨干传输网络承载能力。按需推进骨干网200G/400G传输部署,引导IOOG及以上速率超高速光传输系统向城域网下沉,鼓励在新建干线中采用新型

30、超低损耗光纤。二是提升数据中心互联能力。推动40OG光网络设备在数据中心互联中的部署应用,推动SRv6.VX1.AN和SDN技术的应用。三是协调推进5G承载网络建议。推动5G前传和中回传网络中大容量、高速率、低成本光传输系统建设,在城域接入层、汇聚层和核心层按需部署传输系统。第三,“降本增效”o深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一方面,继续深化行业内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另一方面,着力提升跨行业共建共享水平,加强与电力、铁路、公路、市政等领域的沟通合作。(3)高标准提升互联网能级。全面部署基于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推动IPv6规模部署,统筹推进全市骨干网、城域网、接入网IPV6升级,推广全面支持

31、IPv6的移动和固定终端,持续提升IPv6端到端贯通能力,实现下一代互联网各环节平滑升级演进。推动重点商业网站、媒体网站等改造升级,实现各类应用全面支持IPV6。加快接入设施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改造,信息通信服务实现按需供给,信息网络应用实现个性定制、即开即用。2 .建设绿色高效的算力基础设施(1)统筹数据中心规划建设。以数据存储和算力需求为导向,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和政务需求,统筹推进数据中心建设,争取建设1个省级一体化数据中心区域节点,建成2个以上低时延边缘数据中心,构建云计算、超级计算、边缘计算协同发展格局,形成多源异构、云边端协同的一体化算力体系。加快整合全市政

32、务云资源,探索推进1+N政务云多点保障体系。充分整合利用现有数据中心,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作用,用好企业上云补贴、数据中心电价补助等优惠政策,鼓励工业互联网、数字工厂、数字经济园区等应用本地数据中心;鼓励商贸物流、智慧文旅、电商平台等服务型企业应用本地数据中心实施企业上云和数据托管。结合产业发展布局,合理规划新型数据中心,满足企业发展和民生需求;谋划布局集内容、网络、存储、计算为一体的边缘计算资源池节点,满足5G时代业务的高带宽、低时延、就近管理需求。(2)积极打造绿色数据中心。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加快现有老旧小数据中心整合和绿色技术改造,降低综合能耗;推广应用液冷服务器、能源管理信

33、息化系统、分布式供能等新技术,降低数据中心传统电源用电负荷。推进新建数据中心规模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新建数据中心PUE值不高于1.3,打造3个以上省级绿色数据中心,争创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3)提升算力算效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数据中心单体规模与单机架算力,到2025年,全市数据中心具备3万架以上的服务能力。推进天河超算淮海分中心建设,充分利用“天河”科技创新平台,以园区为载体,搭建“产业引领、精准定制、增值服务、营运为主”的新型科技创新载体,为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行业应用提供算力支撑和技术服务。积极推进临港信创工业云数据中心、沂南国为大数据云计算中心、费县IDC大数据中心建设,满足

34、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和服务行业产业发展需求。专栏2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临港信创工业云数据中心。重点作为钢铁行业数据中心,总投资8亿元,占地15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按T4标准建设,可为党政、金融、教育、医疗、应急、国防、科研等领域提供4000个机柜、6万T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为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提供有力基础支撑。沂南国为大数据云计算中心。重点作为灾难备份数据中心,占地60亩,规划建设地下2层地上3层的建筑。机房建设采用T3+数据中心标准,PUE达到1.3,目标PUEW1.2,数据中心设置动力区、机房区、生产与接待展示区,预计建设30个标准化机房,规划数据机柜8kw

35、约3000个,可装载服务器30000台,预计2022年10月完成基础建设。费县IDC大数据中心。重点作为木业行业数据中心,计划以10086新业态高端服务业为依托,在费县本地建设5G(智慧)产业园及IDe大数据中心。规划总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包含大数据中心、中国移动10086服务基地、5G软硬件孵化平台等项目。其中IDC云计算中心及运维中心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拟建设2000个机柜规模的大型云数据中心,按照T4标准建设五星级三网数据中心,为各类客户提供基础互联网接入、托管服务、资源池和其他安全、增值服务。3 .建设全域感知的物联基础设施(1)加快构建物联网。围绕智能制造、智慧城管、智慧水利、智

36、慧物流、智慧能源、数字农业等领域,深入推进物联网建设,全面提升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科学部署视频图像、监测传感、控制执行等感知终端,积极部署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智能化传感器,推动部署千万级感知节点,完善城市全时空感知、多维度监测的感知体系,提升城市全域感知能力。(2)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5G+工业互联网”部署,构建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进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特定工业场景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建立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制度机制,构建企业主责、政府监管的安全管理体系。鼓励企业积极应用5G、工业无源光网络(PoN)、工业以太网等工业网络进行内网改造,提升企业

37、生产设备联网率。加快企业上云步伐,推动高耗能、高风险、通用性强、优化价值高的工业设备上云,培育人、机、物全面互联的新兴业态。(3)全面构建城市数字底座。基于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加强城区范围地上和地下BIM、CIM模型构建,实现中心城区地下空间三维全呈现,创建数字李生城市底座模型,为地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轨道交通建设等提供全方位智能服务,为城市敏捷管理和精细化治理提供支撑。4 .建设数智赋能的融合基础设施(1)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改造和新建基于5G的智慧公路,统筹推进汽车、公路、城市道路及附属设施智能化升级,增强“人、车、路、云”融合协同能力,提升交通设施整体智慧化水平和

38、运营效率。搭建国省干线公路网运行监测预警系统,通过道路监控、桥隧监测、交通量调查等监测设备,强化营运车辆监控、道路运输监管,实现对道路全程的设施状况、通行情况、养护施工、交通流量等运行状态的实时智能监测预警。发展智能高铁和智慧机场,加快构建多式联运智能综合运输体系,提升交通运行智能协同水平。推进车联网、5G、北斗导航、卫星通信等信息网络部署应用,构建多网融合的交通网络传输体系。(2)推进“智慧能源”建设。加快智能电网和新能源终端设施建设,提升电力设备状态全息感知能力,统筹石油、天然气管道智能化发展,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新路径。大力推广“多表合一”,加快物联网表替换步伐,实现电、气、热等多种能

39、源消费信息的集中自动采集和跨行业数据共享。依托加油站、公交站场、停车场等场所,统筹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布局,加强居民小区、商业楼宇等重点区域充电设施建设,构建车桩相随、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3)推进“智慧水利”建设。实施智慧水利融合工程,加快构建布局合理、传输稳定的一体化水利感知网,布设雨量、水位、流量、水质、墙情等感知设备,建成集全面感知、数据共享和智能应用于一体的智慧水利平台体系,实现对水库、主要河道、重要拦河闸坝等部位涉水信息的动态监测和智能感知,加快河(湖)长制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水利协同监管能力。(4)推进“智慧市政”建设。统筹社会挂高资源,支持现有通信基站、交通指示牌、

40、监控杆、路灯杆等挂高资源开放共享和数字化改造,鼓励新建集智慧照明、视频监控、交通管理、环境监测、5G通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杆柱。开展智能化综合管廊建设,推动形成一体化综合管廊智能管理体系。推进城市公用设施智能化升级,提升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等设施设备动态感知和智慧化管理能力。(二)构建智慧高效的数字政府1 .构建优质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围绕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驱动政务服务流程再造、业务重构、规则重塑,建设“24小时不打烂”的网上政府。(1)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新模式。优化升级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升级平台功能,强化数据分析,

41、加快政务服务事项全面上网运行,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动态调整和同源管理,完善企业、群众全生命周期服务,加快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链办”“并联办”,形成全方位、全覆盖“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体系,实现企业群众办事“进一张网、办全市事”。持续深化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完善“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办事流程,推动高频事项全面实现“秒批秒办”“无感审批”。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深化电子证照建设应用,市内核发实体证照实现“免提交”。深化“爱山东”APP市县分厅建设,加快政务服务向移动终端延伸拓展,推动政务服务“随时办、随地办、随手办“,实现“一部手机走沂蒙”。专栏

42、3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建设便民利企、精准服务、整体协同、透明高效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网与政府网站融合,实现政务信息“一网通查”、互动交流“一网通答”、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面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域通办”“一件事”集成办,健全全市统一、线上线下融合的政务服务体系。提升街道乡镇、社区村居事项的网上可办率,增强基层网上服务能力。推进重点应用系统建设,提高开办企业、施工许可办理、不动产登记等方面审批服务效率。做实工改系统,完善电子档案功能,深入推进建设项目全流程“无纸化”审批。推进“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等重点系统建设应用,推动更多项目开展策划实施,并实现与工程审批系统深度对

43、接、信息共享,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分析系统建设,实时汇聚反映项目交易过程及与交易活动相关联的数据信息,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监测分析自动化水平,及时发现并预警围标串标、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2)建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新格局。推进线上线下各类政府和社会服务渠道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政府、社会一体联动效应,打造全市线上线下统一、跨市跨省办理、服务便捷泛在的政务服务新体系。围绕“一源多端”,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桌面端、移动端、窗口端融合运行,做到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线上只进一网(一端)、线下只进一窗”。按照“一级建设、两级使用”的原则,整合线上线下服务资源,统筹市县乡村四级政务(便民)服务中

44、心场所位置与咨询服务、业务办理、导航服务、数据分析等功能,构建内容丰富、功能多样、服务完备、智能便民的全市政务服务地图系统,实现政务服务“一门办”“就近办”。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完善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协同联动机制,实现高频事项“跨省通办”。推进12345融媒服务平台建设,构建集为民办事、新闻宣传、政务公开、问计问策、舆论引导等功能于一体的网络理政平台,强化政务服务大数据分析,优化以企业群众为中心的定制服务、主动服务、精准服务。专栏412345融媒服务平台建设以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为基础,以打造“为民办事的权威、完善工作的指南、改进作风的利器、沟通社会的平

45、台”为目标,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为民服务方式,创新技术融合手段,整合政务资源、媒体资源和信息资源,实现人员融合、流程融合、数据融合及终端融合,构建集为民办事、新闻宣传、政务公开、问计问策、舆论引导等功能为一体的网络理政平台,打造利企便民的“掌中宝”、权威发布的“大喇叭”、政务服务的“总客服”。1.融媒服务客户端建设。临沂市12345融媒服务客户端秉承“便民、智能、高效”的原则,全面整合政务服务资源、优化便民服务应用,设立有呼必应、督办行动、媒体聚焦、热线发布、建言献策五大版块,以及下导航功能区,包括首页、便民服务和我的三个部分。2 .融媒体平台接入。有效打通传统宣传业务和新媒体宣传业务,

46、整合媒体新闻资源,同时通过灵活高效的业务流程,对创作素材进行制作、包装,向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站、APP等新媒体业务系统进行多端发布,实现跨部门、跨终端的分发和传输,改变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的方式,加速立体化内容生产,打造融合传播体系。(3)建造优化营商环境新进境。围绕企业、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数据、应用“最大公约”破除营商环境服务壁垒,全面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建设无证明城市支撑系统,以公民身份号码和企业社会信用代码为唯一标识,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中的相关证明材料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互认共享,实现企业群众办理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无需

47、提交证明材料。优化工程项目审批、生产经营、招标采购等服务,持续推进惠企直通车建设,推动惠企政策在线兑付和持续优化,实现企业开办、变更、备案、注销等“全链条”业务支撑,全面提升服务供给能力,推动扩大有效投资。探索基于自然人和法人组织“数字画像”开展主动精准服务,持续提升办事服务的便利度、快捷度、满意度。推动构建“好差评”立体化评价机制,提升群众获得感。专栏5无证明城市”建设深化电子证照应用,构建关联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卡包”,推动通过线上核验方式替代线下出具实体证照。建设无证明城市数据核验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深度对接,在全市公共服务领域推广应用身份证电子信息、电子营业执照、结婚证、驾驶证

48、、不动产权证、不动产登记证明、出生医学证明、社保缴费证明等高频电子证照,并向其他领域延伸。基于“爱山东”APP实现公共数据资源“还数于民探索公共数据资源“授权使用”的应用模式。2.构建全域一体的政府治理体系(1)构建市场治理新体系。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强化“互联网+监管”以及行政执法监管、信用监管在市场治理领域的融合应用,推动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等重点产品全过程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监管,加强网络和广告市场监管,优化医保基金、国资国企监管,推动实现监管数据全覆盖、监管过程全记录,逐步构建集动态监测、科学分析、风险预警、辅助决策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监管体系。推进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

49、制等移动执法能力建设,探索通过远程、移动、非接触式监管方式提升执法监管效率,提高非现场实时执法监管水平,实现依法监管、精细监管。构建跨部门、跨层级的市场监管与服务体系,推动多部门、全领域联合监管常态化,实现税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监管与服务协同联动,提高商事服务便捷化水平。结合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产品质量追溯等工作,加快推进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建立与金融、市场监管、税收缴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构建覆盖所有市场主体的信用监管体系,提高放管并重、宽进严管、事中事后监管能力。专栏6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应用1.开展省、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试点工作。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建立数据库直通车,通过数据交换工具实现省、市平台数据全量归集、错位归集和互补共享。按照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一体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