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2022防汛抗旱工作要点.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26281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2022防汛抗旱工作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XX县2022防汛抗旱工作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XX县2022防汛抗旱工作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XX县2022防汛抗旱工作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XX县2022防汛抗旱工作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县2022防汛抗旱工作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2022防汛抗旱工作要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县2022年防汛抗旱工作要点为贯彻落实省市防指2022年防汛抗旱工作部署,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进一步健全完善指挥体系,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准备,全力应对水旱灾害,努力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工作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制定2022年全县防汛抗旱工作要点。一、健全完善指挥和责任体系1.进一步理顺指挥体系。根据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调整充实县、乡防指组成人员及办公室设置,构建上下贯通、运行高效的防汛抗旱指挥体系。推动落实由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担任乡镇防指政委和指挥长,分管负责同志担任防办主任,挂牌明确固定的机构承担日常业务,确定熟悉防汛抗旱情况的工作人员(责任单位:县防

2、办、各乡镇、开发区,4月底前完成)。2 .落实防洪工程行政技术责任。分级落实河道堤防、闸站、水库、行蓄洪区等防洪工程防汛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规范设立责任公示牌,在主流媒体公布责任人名单(责任单位:县防办、县水利局,4月底前完成)。3 .落实落细防汛包保责任。制定县政府负责同志防汛抗旱责任分工。推动落实县、乡、村三级党政领导干部包保工作责任,制订工作清单,并逐级报备(责任单位:县防办,各乡镇、开发区,4月底前完成)。制定山水下泄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行蓄洪区、小型水库下游等高风险及城乡低洼区域、下穿式立交桥、地下场所(商场、车库)、涉山涉水旅游景区、危房等重点区域人员转移避险网格,明确网格责任

3、人(责任单位:县防办、县水利局、县住建局、县文旅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城管局、县商务局、XX镇、XX镇,4月底前完成)。二、排查整改风险隐患4 .分级分行业开展隐患排查。按照分级分部门负责原则,组织开展行业、辖区安全度汛隐患排查,建立问题、措施和责任清单,在汛前完成整改,对汛前难以完成整改的,制定应急度汛预案,落实责任人和度汛措施,按管辖权报行业主管部门备案(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城管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交通局、县文旅局、县应急局、县发改委,各乡镇、开发区,4月底前完成)。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在汛前完成损毁防洪抗旱工程、农田水利设施修复,城乡排涝设施疏通和河道堤防、水库大坝开口子工

4、程堵口复堤(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城管局,4月底前完成)。加强在建涉水工程监管,清除河道阻水围堰(坝)、恢复堤防断面和堤顶标高,在汛前恢复河道正常防洪、行洪功能(责任单位:县水利局,4月底前完成)。加强监测预警设备维护、管理,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对雨情、水情测报、发布及农村大喇叭等设施、设备进行检修,确保汛期可以正常使用(责任单位:县气象局、县文旅局、县水利局,各乡镇、开发区,4月底前完成)。5 .精细化管控基层风险。推动县、乡以行政村(社区)为单位,全面摸排山水下泄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行蓄洪区、小型水库下游、城乡低洼区域、下穿式立交桥、临河(沟)道路、桥隧(涵)、地下空间

5、(商场、车库等)、涉山涉水旅游景区、危旧房等各类洪涝高风险点,“一点一策”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对防控对象、防控责任、威胁人员实行清单化管理。乡镇(街道)洪涝高风险点防控清单报县级防指备案(责任单位:县水利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城管局、县文旅局、县商务局、XX镇、XX镇,5月底前完成)。6,加强汛前汛期检查督查。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和防汛抗旱准备情况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持续跟踪推进,确保按期销号(责任单位:县防办、县水利局、县城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文旅局、县发改委、县应急局,各乡镇、开发区,5月底前基本完成)o三、修订完善应急预案7 .修订

6、防汛抗旱预案。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体系,有防洪任务、涉及到人员转移安置的行政村编制人员转移预案(责任单位:县防办、县防指部分成员单位,各乡镇、开发区,5月底前完成)。编制、更新县防汛抗旱工作手册、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操作手册。(责任单位:县防办,4月底前完成)。8 .制订极端强降雨防御预案。认真吸取2021年河南郑州特大暴雨灾害应对教训,研究制定城市、交通运输、航运、旅游、工矿企业等极端强降雨应对预案,明确降雨、洪水位、内涝水位等预警指标、发布职责和程序,强化台风、暴雨、洪涝预判、预警和响应行动联动,增强高等级预警下响应行动刚性约束,落实停工、停学、停业、停运和中断交通等措施(

7、责任单位:县防指相关成员单位,5月底前完成)。四、做好应急处置保障9 .加强抢险救援力量保障。联合武警、消防、社会救援,开展防汛勘察,做好抢险救援任务清单。摸排掌握汛期可供紧急调用、具备一定抢险能力的施工队伍以及社会应急力量,健全调用和抢险救援现场管理机制,做好应急保障。加强各类队伍实战化、专业化训练,全面提升综合救援能力水平(责任单位:县防办、县应急局、武警XX中队、县消防救援中队,4月底前完成)。10 .组建基层应急队伍。推动有防洪任务的乡镇(街道)组织民兵、消防救援站人员、公安干警、森林防灭火人员、青壮年群众等,建立不少于50人的应急队伍,开展技能训练,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提高突发险情灾

8、情第一时间处置能力。组建群众性巡堤查险队伍并登记造册,通过编发巡堤查险要点、开展巡堤查险技术培训(责任单位:各乡镇、开发区,4月底前完成)。11.加强防汛物资保障。全面盘点防汛物资储备情况,根据近两年物资消耗和抢险救援实际需要,在汛前完成物资补充,并制定责任人、运输方式、运输工具等调运保障措施。优化抢险救援物资、装备储备布局,在重要防洪工程险工险段、交通不便地区适当前置。创新物资储备方式,做好防汛物资协议、统计摸排辖区内可调用挖掘机、推土机、吊装车辆等大型抢险救援装备,切实保障防大汛、抢大险需要(责任单位:县防办、县水利局、县城管局、县应急局,各乡镇、开发区,4月底前完成)。12 .做好信息化

9、支撑保障。全面检查维护雨情、水情、墙情、图像监视和基层监测预警设备、信息传输网络、应用系统等,确保信息采集准确、传输通畅、应用有效。连通气象、水利、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等部门相关业务系统、监测数据、基础数据等,做到“看得着、看得懂、会应用”(责任单位:县防办、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应急局、县气象局,4月底前完成)。五、开展培训演练和宣传13 .多层级开展业务培训。按照市级培训县乡、县级培训乡村、乡级培训村组的原则,开展防汛抗旱指挥长、指挥部组成人员、防办负责人、业务骨干以及基层防汛责任人、抢险人员等知识及技能培训,提高防汛业务能力(责任单位:县防办、县防指有

10、关成员单位,各乡镇、开发区,4月底前完成)。14 .多形式开展预案演练。组织开展模拟实战、桌面推演等多种形式的防汛抢险演练,磨合防汛工作机制,畅通应急处置流程。有防洪任务的乡镇(街道)、村(社区)举行人员转移避险和应急救援演练,筑牢防灾救灾群众基础(责任单位:县防办、县防指相关成员单位,各乡镇、开发区,5月底前完成)。15 .深入开展防汛知识宣传。通过“报、网、台、微”相结合的融媒体宣传手段,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范围的防汛宣传,增强社会公众风险意识。组织在县、乡等地区发放洪涝灾害防御明白卡,建设风险宣传栏,便于群众知晓洪涝风险点、预警信号、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责任单位:县防办、县水利局、

11、县气象局、县城管局、县自然资源局,XX镇、XX镇)。六、全力应对水旱灾害16 .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多渠道发布气象、水文预警信息,做好重点时段、重点部位暴雨、山水、地质灾害、内涝、洪水短临预报预警,完善应急广播、卫星通讯、手机短信等预警传播渠道,实现预警直达责任人和受威胁群众。(责任单位:县防办、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城管局、县水利局、县气象局)。17 .科学会商研判。畅通信息沟通渠道,规范做好值班信息接报、记录、报告和处置等工作。完善指挥部成员单位联合值守和领导坐镇指挥制度,强化防指统一指挥、上下协调联动。及时会商研判,动态安排部署防范应对措施,跟踪督促落实反馈,强化闭环管理。加强网络舆情

12、应对,创造良好防汛抗洪抢险环境(责任单位:县防办、县防指相关成员单位,各乡镇、开发区)。18 .及时处置突发险情灾情。针对较大及以上险情灾情,快速组建现场指挥部,加强前后方联动,第一时间组织危险区人员转移。充分发挥技术专家和专业抢险队伍作用,确保重要工程设施安全(责任单位:县防办、县水利局、县应急局、各乡镇、开发区)。19 .加强灾后总结反思。及时总结推广县内外行之有效的做法。加强典型宣传和警示教育,对责任落实到位、风险管控有效、险情处置及时的单位、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因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造成人员伤亡的,及时依法依规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给予通报批评,视情予以责任追究(责任单位:县防办、县人社局、县应急局,各乡镇、开发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