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医疗技术审批管理制度及流程.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26818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医疗技术审批管理制度及流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医疗技术审批管理制度及流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医疗技术审批管理制度及流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医疗技术审批管理制度及流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医疗技术审批管理制度及流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医疗技术审批管理制度及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医疗技术审批管理制度及流程.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十七、医疗技术管理制度1 .医院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必须与本院功能、任务和业务能力相适应,是经省卫生厅核准的执业诊疗科目内的成熟医疗技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2 .建立健全并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技术准入、应用、监督、评价工作制度,并建立完善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3 .各科室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必须与本院的等级或者撤职、功能任务、核准的诊疗科目相适应,严格按医院审批程序办理准入手续。配置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设备与设施,有确保患者安全的方案;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

2、,须按医院新技术、新业务监督评价及中止制度的规定中止此项技术。按规定重新进行评估后,符合规定的,方可继续开展。4 .医教科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医疗技术风险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建立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档案,以备查。5 .医疗技术科学研究项目,必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按规定批准。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注意保护患者安全。6 ,不得使用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证明的技术,对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特许批准范围的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如器官移植),必须遵循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严格遵守

3、相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规范和常规,必须按照法规要求报批,未经批准的,严禁开展此类技术服务。7 .新技术、新业务在临床正式应用后,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制定发布临床诊疗规范、操作常规及质量考评标准,并列入质量考核范围内。十八、医疗技术风险管理制度1 .医院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必须与本院功能、任务和业务能力相适应,是经省卫生计生委核准的执业诊疗科目内的成熟医疗技术,符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2 .建立健全并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技术准入、应用、监督、评价工作制度,并建立完善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置

4、预案,并组织实施。3 .各科室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必须与本院的等级或者撤职、功能任务、核准的诊疗科目相适应,严格按医院审批程序办理准入手续。配置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设备与设施,有确保患者安全的方案;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须按医院新技术、新业务监督评价及中止制度的规定中止此项技术。按规定重新进行评估后,符合规定的,方可继续开展。4 .医教科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医疗技术风险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建立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档案,以备查。5 .医疗技术科学研究项目,必须

5、符合伦理道德规范,按规定批准。在科研过程中,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注意保护患者安全。6 ,不得使用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经临床证明的技术,对须经卫生行政部门特许批准范围的特殊医疗技术项目(如器官移植),必须遵循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严格遵守相关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诊疗规范和常规,必须按照法规要求报批,未经批准的,严禁开展此类技术服务。7 .新技术、新业务在临床正式应用后,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制定发布临床诊疗规范、操作常规及质量考评标准,并列入质量考核范围内。十九、医疗技术审批管理制度及流程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患者安全,根据

6、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规范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本制度。L医疗技术分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医疗技术进行分类管理,将医疗技术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涉及重大伦理问题,高风险、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需要使用稀缺资源等情形之一的。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第一类

7、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由医院准入、医教科统一管理;第二类、第三类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准入管理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及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文件执行,并由医教科负责监督管理。2 .医疗技术审批2.1 第三类医疗技术首次用于临床前,必须经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的安全性、有效性临床试验研究、论证及伦理审查。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前必须向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指定的机构申请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也可以委托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指定的机构对第三类医疗技术进行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工作。2.2 第二类医疗技术正式临床应用前向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

8、会指定的机构(四川省医学会)申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或是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第二类医疗技术规范要求,医疗机构在申报第二类医疗技术准入前需积累一定数量的实施病例数,鉴于此,各科室可按新技术、新项目的院内审批程序报批第二类医疗技术,经医院批准后可进行试用。2.3 第一类医疗技术由医院统一发文批准实施,属新技术的,按医院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进行准入管理。3 .审批流程:3.1 临床科室申请:在开展第三类或第二类医疗技术前,必须向医教科递交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进行新技术申报,内容包括:3.1.1 开展项目的目的、意义、和实施方案。3

9、.1.2 该项医疗技术的基本概况,包括国内外应用情况、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技术路线、质量控制措施、疗效判定标准、评估方法,与其他医疗技术诊疗同种疾病的风险、疗效、费用及疗程比较等。3.1 .3该项医疗技术的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3.2 医教科审核:组织医院伦理委员会对申请技术进行伦理学审查。3.2.1 申请的医疗技术是否为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未列入相应目录的、距上次同一医疗技术未通过审核的时间是否未满12个月,如果是,予以否决。3.2.2 开展该项医疗技术具备的条件,包括主要技术人员的执业注册情况、资质、医院设备、设施、其他辅助条件是否具备。3.2.3 风险评估是否全面,应急预案是否切实可行。3.2.4 如果上述审核通过,医教科将此申请报医院技术管理委员会讨论。3.3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指定的机构(四川省医学会)审批:3.3.1 医院技术管理委员会通过集体讨论该项医疗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评估审核。3.3.2 对经医院技术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的,由医教科通知科室向四川省医学会进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网上申报,并做好迎检准备。3.3.3医教科在收到四川省医学会的现场评审通知后,组织该项技术申请科室进行迎检准备,经四川省医学会审核批准后,通知科室正式开展临床应用,医教科纳入日常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