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现状及措施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现状及措施建议.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现状及措施建议内控现状一是“有”内控,并不代表控制得“好”。随着工作的持续推进,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报告基本实现从“无”到“有”,做到全覆盖。然而,是否真正按照要求建立规范的内控体系,并在单位实际工作中予以贯彻落实,还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机构、编制、人员等原因,部分单位内控工作仅是根据财政部门的要求按期完成内控报告,并非按照要求建立相应的体制和机制,日常工作中也未完全开展相应控制工作,甚至出现第三方机构完全代编内控报告的情况。二是内控由“热”变冷。在财政部门20XX年推行内控工作初期,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的实际情况,各种文件和检查纷至沓来,行政
2、事业单位从主观和客观上都非常重视内控建设,内控工作成为“一把手工程“,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予以支持。但随着内控工作常态化,外部监管力度有所减弱,单位重视程度逐年下降。除设置专岗专人的单位外,部分基层单位内控工作从“内控体系建设”演变成“内控报告编制”,仅是为完成每年一度的内控报告编制,在日常工作中已难觅踪影。三是内控工作难以革“旧”图“新”。在内控建设初期,基层单位采取多种方式编制内控手册,部分单位直接将内控建设外包给第三方中介结构。在编制完成内控手册后即束之高阁,特别是部分第三方机构由于缺乏对单位具体业务的深入了解,内控手册更注重形式内容,而脱离单位实际,导致难以落地执行。近
3、年来,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等政策变化较快,内控手册依然延续几年前内容,难以适应最新的业务环境。相关措施建议当下,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工作已初步实现从“无”到“有”。但如何进一步深入推进,将内控与行政事业单位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提升相结合,与当前国家最新的改革政策相结合,真正发挥其作用,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笔者从基层单位视角,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坚持与时俱进原则。20XX年内控报告编制通知中强调制度与流程的更新情况,说明内控工作不能仅止步于“有”,还应根据业务场景的变化,做到“新”,确保内控体系与时俱进。特别是近年来财政改革步伐加快,建议在内控体系建设中重点围绕最新政策,包括
4、全面预算绩效、预算一体化、资产管理条例等,通过内控体系建设,让财政政策在行政事业单位得到有效落实。第二,坚持成本效益原则。内控不是一项工作任务,而应该将其与行政事业单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相结合,通过内控机制的有效融入,提高单位综合管理水平。广大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经费规模、人员配置、管理水平相对薄弱,在内控建设中更应该坚持成本效益原则,以提高单位管理水平为目标,而非脱离单位实际,理想化地开展内控手册编制与信息化系统建设。特别是内控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经费投入动辄数十万元、上百万元,基层单位是否有财力建设、是否有人维护、是否能物尽其用、是否能发挥作用,都值得商榷。建议开展内控工作时,应着重考虑成本
5、效益原则,从适用性和实用性角度编制内控手册,建设信息化系统。第三,坚持有效性原则。目前编制的内控报告,绝大多数都是单位根据情况自行编报,没有通过相关部门核实和监督。与部门决算等数据不同,内控报告缺乏常态化审计监督,也没有对内控建设情况进行专项审计,仅是在预算执行或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有所涉及。财政部门公布的内控报告分析,其真实效果是否正如报告所述,还需要相关部门验证。建议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对内控报告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开展专项审计。监督的持续介入,将成为内控工作的持续推动力量。第四,坚持以上促下的原则。内控属于“治未病”。在没有发生风险之前,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内生动力,需要外部力量的推动,才能持
6、续不断地向前推动。在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一是要有外部持续的推动力量,通过巡视巡察、审计等监督力量进行推动;二是利用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力量,对内控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进行审核检查,提高内控报告质量;三是主管部门要加强内控报告的分析、应用,挖掘内控报告应用价值,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弥补缺陷,让基层单位认识到内控的作用,提高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内控是行政事业单位业务与财务融合的纽带,也是党风廉政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系中“不能腐”的重要环节。与时俱进、持之以恒地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将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