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及分析制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63076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及分析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及分析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及分析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及分析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及分析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及分析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及分析制度.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及分析制度为进一步加强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和顶板动态监测分析管理工作,保证掘进工作面顶板支护质量与安全,特制定该制度用于队组内日常管理。一、管理机构组长:副组长:成员:二、部门职责划分(一)生产技术部:1 .生产技术部是矿压监测技术业务的管理机构,负责建立健全掘进工作面矿压监测方案、管理制度及矿压监测业务指导和技术管理工作。2 .负责监测仪器配置管理,监督检查测站运行状态,分析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可靠性,提出分析处理意见。3 .负责矿压监测新设备、新产品的试验应用推广及矿压仪器仪表与物资的管理。(二)地质测量部:1.负责巷道顶板岩性取芯、窥视,并对岩性

2、进行鉴定分析。(三)调度室及生产队组:1 .调度室主任工程师为矿压管理的主要责任人,负责全面落实采掘开队组日常矿压监测管理工作。2 .掘进队组技术员为本队矿压监测管理工作具体负责人,负责顶板岩性探测,观测站布站与安装、支护质量检查及管理,及时采集、记录矿压监测数据,按要求报送各类矿压报表,负责作业现场矿压管理,落实巷道维护和顶板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并每月按规定对所施工区域矿压监测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同时配合生产技术部对矿压仪器仪表设备管理工作。三、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顶板动态监测内容(一)掘进工作面支护质量检查1 .锚杆锚固力检测要求:锚固力检测抽样率为3%。每300根顶(帮)锚杆抽样一组(

3、9根)进行检查。不足300根时,按300根考虑。锚杆锚固力不低于设计锚固力为合格;如有一根低于设计锚固力,应重新抽样检测。2 .锚杆预紧力检测要求:锚杆预紧力矩检测抽样率不低于5%,每300根顶、帮锚杆抽样各一组(共15根)进行检测,不足300根时,按300根考虑。锚杆预紧力矩不低于设计预紧力矩时为合格,若其中一个螺母预紧力矩不合格,将其重新拧紧即可;若有2个或2个以上不合格,则判定锚杆施工安装质量为不合格,应将本班安装的所有锚杆螺母重新拧紧一遍。3 .锚索预紧力检测要求:锚索预紧力抽样率为5%,每100根顶锚索抽样一组(5根)进行检查。4 .锚杆(索)检测工具的配备:施工队组必须配备必要的检

4、测仪器和设备,包括锚杆拉力计、扭矩扳手、电动泵、千斤顶等,且检测工具必须齐全完好,压力表经校验。(一)顶板岩性探测管理规定:1.所有施工巷道要在巷道开口处及煤巷每隔300米、岩巷每隔500米对顶板进行一次取芯探测或窥视探测,在上述间距内煤巷每隔50米、岩巷每隔100米用锚杆钻机进行一次顶板常规岩性探测。顶板岩性变化较大或遇构造时,该区域内每10米探测一次。5 .地质构造影响区域外30米开始加强岩性探测和矿压观测。施工队组每个圆班使用锚索钻机钻探,构造边缘处顶板岩性发生较大变化时要取芯探测,探测深度不小于10米。矿压观测每10米一组,设压力表和离层仪,观测频度每天不少于一次。6 .取芯或窥视探测

5、孔深度必须大于设计锚索长度2米,非取芯探测孔深要大于设计锚索长度0.5米以上,孔深不得小于5米。7 .掘进队组负责窥视孔施工,施工完毕后联系地质测量部安排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顶板岩性窥视,并绘制详细的顶板岩性窥视柱状图,地质测量部分管部长审核签字,下发到矿压组和施工队组存档。8 .常规顶板岩性探测由施工队组负责实施。9 .顶板岩性厚度在0.2米以上的应单独分层;有煤线或顶板破碎地段的厚度、层位要重点描述记录。如发现顶板岩性、厚度变化较大,应及时通知生产技术部、地质测量部进行签定或补探。10 在常规顶板岩性探测工作结束后,掘开系统队组技术员要认真按顶板岩性探测的层位次序填绘顶板岩性探眼柱状图,(柱

6、状图上需标明巷道名称、探眼的位置、探眼的深度、使用锚索长度、岩层性状、厚度、探眼时间、分析结论、探测人员、分析人员等,探眼位置以巷道开口位置为基准计量)。柱状图依次由施工队组顶板探测人员、调度室主任工程师、矿压组、生产技术部主任工程师、衔接副总工程师签字方可生效,报矿压组和地质测量部存档。11 顶板岩性探测孔必须使用红色油漆标注探测位置,并用记录牌板显示。牌板内容填写必须工整、清晰、真实,悬挂位置合理(牌板内容面向巷道开口,悬挂在顶板探测孔位置后方1oCn1),便于观察。(三)矿压观测站管理规定:1 .所有采用锚杆、锚索支护的巷道必须设置矿压监测站,监测的内容包括: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状况,锚杆

7、锚索的受力状况。2 .锚杆锚索支护监测分综合监测和日常监测两种。综合监测主要内容为巷道表面位移、顶板离层、锚杆锚索受力状况;日常监测主要内容为顶板离层监测和锚杆锚索受力监测。综合监测锚杆锚索测力计和离层仪要选用采集式或感应直读式仪器。3 .回采顺槽巷道设置综合测站和日常测站,其它巷道仅设置日常测站。综合监测站每组锚杆锚索受力监测数量按顶板锚杆锚索3-4个、帮部每侧锚杆锚索2-3个,使用的锚杆锚索测力计和离层仪要选用性能可靠的在线、无线传导采集式仪器;日常测站每组布置1个离层仪、锚杆锚索各安设1个应变式感应直读式测力计。综合测站间距设置要求:实体煤巷巷道布站间距500m,采空侧及二次复用巷道布站

8、间距300m。日常测站布站间距50m。巷道开口及交叉处应增设顶板离层指示仪和锚杆锚索压力表。4 .过地质构造、顶板岩性及生产条件发生显著变化等特殊地段要增设顶板离层指示仪和锚杆锚索测力计,复杂段必须安设顶板离层仪。5 .厚煤层采空侧巷道采用帮锚索支护的,要另外安设1块帮锚索压力表。6 .同一矿压观测站内的顶板离层仪、锚杆压力表、锚索压力表应尽量布置在5m范围内,矿压监测数据要集中体现在同一牌板上,并要有站别编号。7 .采用锚杆锚索测力计监测锚杆锚索的轴向受力状况,分析受力变化情况。8 .锚杆锚索的受力监测仪器按布站距离,应在巷道锚杆锚索支护施工过程中安设,并布置在巷道顶板中部,损坏的测力计要及

9、时补设。9 .锚索直径、长度、锚具变更时要及时安设锚索测力计。10 .观测频率:距掘进工作面50米以内,每天观测一次。在此范围以外,除矿压有明显变化,观测频度可为每周一次。如遇特殊情况应增加观测次数,并认真填写掘进期间巷道矿压观测记录台账、掘进工作面综合矿压观测记录台账。(四)顶板离层监测管理规定:1 .掘进工作面必须安装顶板离层仪,对顶板离层情况进行监测,并用记录牌板显示,以便及时掌握顶板离层变化,监测巷道支护质量,确保掘进及回采期间的安全。2 .所有顶板离层仪应按安装时间的先后进行编号,并挂牌管理,牌版上应清晰表明顶板离层仪的编号、安装日期、初始读数、深、浅基点位置、观测责任人等内容,牌板

10、内容填写必须工整、清晰、真实,悬挂位置合理,便于观察。巷道施工队组必须保证所属区域内的顶板离层仪牌板清洁、完好。3 .所有顶板离层仪必须安设在巷宽的中部,特殊地段应增设顶板离层仪,交岔点的顶板离层仪应安装在顶板最大跨度处或顶板最薄弱点,对受采动影响范围内的胴室,必须安设顶板离层仪,加强顶板监测。4 .顶板离层指示仪安装要求:顶板离层指示仪的浅基点应固定在锚杆端部位置,深基点一般应固定在锚索上方稳定岩层50Omn1.处,若无稳定岩层,深基点在顶板中的深度应不小于巷道跨度的1.5倍。5 .顶板离层指示仪损坏要重新安设,施工队组技术员保存原有记录数据,现场牌板和记录资料标明更换后的离层数据。(五)巷

11、道表面位移监测管理规定:1 .巷道表面位移监测内容包括顶底板相对移近量、顶板下沉量、底鼓量、两帮相对移近量和巷帮位移量。2 .一般采用十字布点法安设测站,每个测站应安设两个监测断面,基点应安设牢固。四、掘进工作面矿压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一)当发现顶板离层或巷道表面位移速度急剧增加时,监测人员要立即通知跟班干部或当班班组长,必须停止施工,及时撤出危险区工作人员,并向矿调度室汇报。组织有关人员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一)顶板离层值超过离层指示仪预警范围时,离层值在超过50mm时,要停止掘进,采取措施进行处理,观测应改为每班一次,同时做好详细记录;离层值大于100mm时,必须立即撤出

12、人员,及时汇报矿总工程师,进行处理。(三)当施工巷道顶板岩性发生较大变化或遇地质构造时,要加大探测、观测的范围和密度。(四)队组技术员按要求及时分析处理监测数据,每月对巷道的顶板岩性、构造情况、锚杆(索)受力、顶板离层、巷道位移、支护变化、支护质量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掌握工作面掘进期间顶板活动规律,判断初始设计是否合理,形成分析报告,相关部门人员审核签字后报生产技术部矿压组。五、掘进工作面矿压监测管理要求(一)掘开专业1 .回采工作面顺槽整巷期间,整巷施工队组技术人员负责矿压观测站监测设备的安装、更换、监测、分析工作。2 .掘进队组技术员负责相邻巷道无施工队组巷道的矿压监测工作,每月观测一次,

13、将观测数据报生产技术部矿压组。3 .掘开队组负责巷道验收合格移交回采队组时,必须完整将安装的顶板离层仪、锚杆(索)测力仪,以及矿压观测分析资料进行同时移交,作为工作面回采期间观测分析的依据。如有损坏,必须及时补齐。4 .巷道掘进施工结束后,队组技术员7天内将巷道矿压监测资料移交生产技术部矿压组;15日内由队组技术员负责整理掘进期间的矿压监测数据,分析巷道矿压、离层及位移变化结果,总结规律,形成掘进矿压监测报告报生产技术部矿压组。(二)其他13#煤、G煤综采队填写矿压日报表,38*煤掘进队填写矿压日报表,每日15:30前报送至生产技术部矿压组,进行瓦斯地质综合评级工作。5 .队组技术员每月5号前完成上月度矿压分析审批,报矿压组存档。6 .在拆除、安装、更换掘进工作面时,相关队组必须对矿压观测设备、牌板、监测数据资料进行移交。接收队组查看移交矿压设备、牌板、监测数据资料是否齐全、完好,方可办理移交手续,移交手续由接收队组办理,双方责任人签字盖章。六、矿压观测考核规定(一)未按规定距离、位置设置矿压观测站、离层仪安装孔、岩性探孔时,对当班当头负责人考核50分。(二)凡出现故意损坏矿压观测设备、设施的对责任人考核100分。(三)出现矿压设备损坏需要补打时,队组管理人员要积极配合,故意推迟影响矿压观测的考核100分。七、其他其他未提及之处,严格山西省、集团矿、矿有关文件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