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医诊疗指南.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64200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医诊疗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医诊疗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医诊疗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医诊疗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医诊疗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医诊疗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医诊疗指南.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医诊疗指南1范围本指南提出了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诊断、辨证、治疗建议。本指南适用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诊断和治疗。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ChiIdacuteupperrespiratoryinfectionsbyvirus)。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是小儿感染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主要特征: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全身酸痛。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占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病原体包括: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

2、毒感染属于中医学“感冒”范畴。3诊断23.1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全身酸痛等。本病伴有兼证者,可见咳嗽加剧、喉间有痰,脱腹胀满、不思饮食、暧腐恶心、大便不调、烦躁不宁、惊惕抽风等表现。3.2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特殊类型3.2.1 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起病急骤,临床以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为特征。可见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疹。3.2.2 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临床以发热、咽红疼痛、眼部刺痛、眼红为特征。3.3 实验室检查3.3.1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

3、高,合并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可增高。3.3.2 病原学检测取鼻咽部分泌物,运用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法(EL工SA)、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生物素抗生素EL工SA法、单克隆抗体荧光法等方法检测病毒。3.4 需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鉴别的病种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需与急性上呼吸道细菌感染鉴别,可通过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检查初筛,必要时以病原学检测确定。与其他急性传染病早期的鉴别诊断:多种急性传染病的早期都有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症状,如麻疹、百日咳、水痘、手足口病、幼儿急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应结合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4、,以及病情演变特点等加以鉴别。4辨证口刈4.1 主证1)风寒袭表证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痰稀白易咯,面色白,头身痛,口不渴,咽无红肿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红。2)风热犯表证发热,恶风,有汗或少汗,鼻塞,流浊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面色红赤,哭闹不安或烦躁不宁,头痛,口渴,咽红肿痛,小便色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3)暑热夹湿证夏季发病,壮热,汗出热不解,头晕头痛,鼻塞,喷嚏,身重困倦,面色红赤,哭闹不安或烦躁不宁,咽红肿痛,口渴欲饮或口干不欲饮,纳呆,恶心呕吐,泄泻,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指纹紫滞。4)时疫外感证起病急骤,全身症状

5、重。高热寒战,头晕头痛,鼻塞,喷嚏,咳嗽,面目红赤,哭闹不安或烦躁不宁,咽红肿痛,无汗或汗出热不解,肌肉肢体酸痛,腹胀腹痛,或有呕吐、泄泻,舌质红或红绛,苔黄燥或黄腻,脉洪数,指纹紫滞。4.2 兼证1)夹痰证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兼见咳嗽较剧,痰多,喉间痰鸣,舌苔厚腻,脉浮滑或滑数。2)夹滞证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兼见院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气秽臭,恶心呕吐,吐物酸腐,大便酸臭,或腹痛泄泻、或大便秘结,夹不消化物,舌苔垢腻,脉滑。3)夹惊证小儿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兼见惊惕、惊叫,烦躁不宁,甚至骤然两目凝视、肢体抽搐,口唇发绡,舌质红,脉浮弦或弦数。5治疗5.1 治疗原则小儿急性上呼吸道

6、病毒感染的治疗以疏风解表为基本原则。临床上应区分主证和兼证辨证论治。治疗主证时根据不同的证型相应治以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暑化湿及清热解毒。治疗兼证时应在解表的基础上,分别佐以化痰、消导、镇惊之法,其中兼有寒痰者宜宣肺化痰、兼有热痰者宜清肺化痰。同时,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过汗则耗伤津液,甚则损伤心阳,故在解表之时发汗不宜太过。如为体虚外感者,可在方中加用扶正药物。本病除内服汤药之外,还可用中成药治疗,也可配合使用外治疗法。5.2 分证论治5.2.1 主证1)风寒袭表证(推荐级别:D)6治法:辛温解表。主方:荆防败毒散加减。常用药:荆芥、防风、羌活、紫苏叶、白芷、前胡、白前、桂枝、葱白、淡豆豉

7、。加减:头捕明显者加葛根、白芷;恶寒无汗者加麻黄、桂枝:咳声重浊者加白前、紫莞:呕吐者加姜半夏、生姜、竹茹;外寒里热者加黄苓、生石膏(先煎)、板蓝根。2)风热犯表证(推荐级别:QU】治法:辛凉解表。主方:银翘散加减。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薄荷(后下)、牛蔚子、淡豆豉、荆芥、桔梗、淡竹叶、大青叶、甘草。加减:高热者加桅子、黄苓;咳嗽者加桑叶、前胡;咽红肿痛者加蝉蜕、蒲公英、玄参:大便秘结者加枳实、生大黄(后下)。3)暑热夹湿证(推荐级别:D)治法:清暑化湿。主方:新加香葡饮加减。常用药:香盍、金银花、连翘、薄荷(后下)、董香、佩兰、淡豆豉、白扁豆、六一散(包煎)、贯众、荷叶。加减:偏热重者加黄连

8、、桅子;偏湿重者加青蒿、厚朴;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泄泻者加苍术、葛根、黄苓、黄连。4)时疫外感证(推荐级别:D)治法:清热解毒。主方: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加减。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荆芥、羌活、薄荷(后下)、蚤休、黄苓、板蓝根、桔梗、牛芳子、甘草。加减:高热者加生石膏(先煎)、知母;恶心、呕吐者加竹茹、黄连。5.2.2 兼证1)夹痰证(推荐级别:D)治法:风寒夹痰者,辛温解表,宣肺化痰;风热夹痰者,辛凉解表,清肺化痰。主方:在疏风解表基础上,风寒夹痰者加用二陈汤、三拗汤加减;风热夹痰者加用桑菊饮、黛蛤散加减。常用药:风寒夹痰者常加麻黄、制半夏、陈皮、白前;风热夹痰者常加桑叶、前胡、黛蛤散(包煎

9、)、浙贝母、瓜篓皮。2)夹滞证(推荐级别:D)治法:解表兼以消食导滞。主方:在疏风解表基础上加用保和丸加减。常用药:焦神曲、焦山楂、炒麦芽、炒谷芽、鸡内金、莱瓶子、槟榔、大黄。3)夹惊证(推荐级别:D)治法:解表兼以清热镇惊。主方:在疏风解表基础上加用镇惊丸加减。常用药:羚羊角粉(另吞服)、钩藤(后下)、防风、蝉蜕、僵蚕、蓑藜。另加用小儿金丹片或小儿回春丹。5.3 口服中成药1)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桅子(炒)、大黄、赤芍、青蒿、槟榔、厚朴、黄苓、半夏、柴胡、甘草):每袋2g。开水冲服,每服6月1岁l2g,13岁23g,46岁34g,79岁45g,10岁以上6g,1日3次

10、。用于风热犯表证和感冒夹滞证。(推荐级别:A)82)小儿感冒颗粒(广蕾香、菊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地黄、地骨皮、白薇、薄荷、石膏):每袋12g。温开水冲服,每服Vl岁6g,13岁612g,47岁1218g,812岁24g,1日2次。婴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用于风热犯表证。(推荐级别:D)93)小儿清热宇颗粒(羚羊角粉、人工牛黄、金银花、黄苓、柴胡、板蓝根、水牛角浓缩粉、冰片):每袋4g。开水冲服,1-2岁4g,102次;35岁4g,1日3次;614岁8g,1日23次。用于风热犯表证。(推荐级别:D)C。】4)董香正气口服液(苍术、陈皮、姜制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蕾香

11、油、紫苏叶油):每支10mL。成人剂量:口服,每服510mL,1日2次,用时摇匀。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用于暑热夹湿证。(推荐级别:D)5)清开灵颗粒(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桅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苓背、金银花):每袋3g(含黄苓昔20mg).成人剂量:开水冲服,每服36g,1日23次。儿童酌减或遵医嘱。用于时疫外感证和感冒夹惊证。(推荐级别:B)n】6)午时茶颗粒(苍术、柴胡、羌活、防风、白芷、川莺、广董香、前胡、连翘、陈皮、山楂、枳实、炒麦芽、甘草、炒神曲、桔梗、紫苏叶、厚朴、红茶):每袋6g。成人剂量:开水冲服,每服6g,1日12次。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用于风寒感冒夹滞证。(推

12、荐级别:D)i27)清热化滞颗粒(酒炒大黄、焦槟榔、大青叶、北寒水石、焦山楂、薄荷、化橘红、草豆蔻、广蕾香、前胡):每袋2.5g。开水冲服,每服13岁2.5g,47岁5g,8岁7.5g,1日3次。用于风热感冒夹滞证。(推荐级别:A)C35.4 中药注射剂1)炎琥宁注射液(穿心莲提取物):每支80mg。临用前,加灭菌注射用水适量使溶解。成人剂量:肌内注射:1次4080mg,1日12次;静脉滴注:1B0.16-0.4g,1日12次给药,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滴注。儿童酌减或遵医嘱。用于风热犯表证、时疫外感证和暑热夹湿证。(推荐级别:D)i42)热毒宁注射液(青蒿、金银花、

13、桅子):每支10mL。35岁,最大剂量不超过IOmL,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1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滴速为每分钟3040滴;61。岁,每次10mL,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0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滴速为每分钟3060滴;1113岁,每次15mL,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00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滴速为每分钟3060滴;1417岁,每次20mL,以5%葡萄糖注射液或。.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滴速为每分钟3060滴。以上均1日1次。本品使用后需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液管后,方可使用第二

14、种药物。用于风热犯表证、时疫外感证和暑热夹湿证。(推荐级别:D)i55.5 药浴疗法1)羌活30g,独活30g,细辛15g,防风30g,苏叶30g,白芷30g,桂枝20g,葱白30g,淡豆豉30g。煎水30。帆,候温沐浴,1日12次。用于风寒袭表证。(推荐级别:D)2)金银花30g,连翘30g,柴胡30g,桑叶30g,大青叶30g,薄荷20g,蝉蜕30g,桅子30g,煎水3000mL,候温沐浴,1日12次。用于风热犯表证。(推荐级别:D)3)香番30g,金银花50g,连翘50g,柴胡30g,防风30g,淡豆豉30g,扁豆花30g,生石膏50g,鸡苏散50g,板蓝根50g。煎水3000mL,候温

15、沐浴,1日12次。用于暑热夹湿证。(推荐级别:D)5.6 灌肠疗法常用药:柴胡、生大黄、薄荷、荆芥、防风、生石膏、黄柏、黄岑、金银花、连翘等。外寒里热可加桂枝、细辛;夹湿可加蕾香、佩兰、苍术;夹滞可加枳实;夹惊可加钩藤、蝉蜕。药物按小儿口服量,加水浓煎至所需量(30100mL次),做保留灌肠,保留2030min,1日12次。用于风热犯表证。尤其适用于小儿服药困难者。(推荐级别:E)5.7 拔罐疗法在大椎、肺俞穴拔罐,1日1次。用于风寒袭表证。注意:留罐时间不宜太长,防止皮肤烫伤。(推荐级别:D)5.8 针灸疗法5.8.1 针法取大椎、曲池、外关、合谷。用泻法,1日1次。用于风热犯表证。(推荐级别:D)5.8.2 灸法取大椎、风门、肺俞。用艾灸1-2壮,依次灸治,每穴510min,以皮肤表面温热为宜,1日12次。用于风寒袭表证。(推荐级别: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