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疫情防控核心要点.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66263 上传时间:2022-09-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疫情防控核心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疫情防控核心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疫情防控核心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疫情防控核心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疫情防控核心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疫情防控核心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疫情防控核心要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疫情防控核心要点(环境消毒篇)一、隔离点物资和防护用品1 .防护用品(PPE):体温计、医用外科口罩、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医用防护口罩、医用手套、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面屏、一次性隔离衣、鞋套、靴套等防护物资。2 .消毒用品:84消毒剂、含氯消毒泡腾片等含氯消毒剂、75%医用酒精、消毒湿巾、手消毒剂或者其他合法有效的消毒剂、喷雾器、喷壶、医疗废物垃圾袋和垃圾桶等。二、消毒管理1 严格按照标准做好隔离场所医疗废物的处置和粪便污水的消毒处理,有效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2 物品、家具表面等可能被污染的表面每天消毒两次,受唾液、痰液等污染随时消毒。消毒时用有效氯为500mgL

2、1000mg/L含氯消毒液、75%酒精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3 餐具首选煮沸消毒15分钟,也可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溶液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4 拖布和抹布等卫生用具应当按房间分区专用,使用后以1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存放。5 单人隔离使用的厕所每天消毒一次,便池及周边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厕所门把手、水龙头等手经常接触的部位,可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6 解除隔离观察后的房间、设施及物

3、品,由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进行清洁和消毒。出现病例的房间、设施及物品在疾控部门指导下由专业人员进行终末消毒及评估。7 隔离场所所有垃圾包括隔离对象餐盒、生活垃圾等均应当装入黄色医用垃圾处理袋内,按医疗垃圾要求,每日集中回收至隔离点垃圾贮存站,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进行回收处置,并做好日期、数量、交接双方签名登记工作。三、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疫情防控核心要点一一场所设置篇01选址1.应当相对独立与人口密集的居住与活动区域保持一定防护距离;远离污染源;远离易燃易爆产品生产、储存区域,以及存在卫生污染风险的生产加工区域;不得在医疗机构设置集中隔离场所;2.集中隔离场所应当为合法建筑配备有保证集中隔离人员正常

4、生活的基础设施;优先选择楼层较低的建筑作为隔离场所,确保室内各类设施的安全,尤其高楼层窗户、阳台、天井等应当加强封闭式安全防护02设置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内部根据需要按照“三区两通道”合理分区和设置通道。三区:隔离区域、工作准备区(生活区与物资保障区)和缓冲区等;不同区域之间应有严格分界,需采取物理隔断方式进行隔离,并设置明显标识。两通道”:工作人员通道、隔离人员通道两通道不能交叉,尽量分布在场所两端,并设置明显标识具备条件的集中隔离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垃圾清运通道与隔离人员进出的通道分开医疗废物暂存点:专人管理,有明确警示标识,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每日及时清

5、运。03设施与条件要求隔离对象独立房间和独立卫生间,房间内和公共区域应当具备通风条件,必要时采用机械通风方式;加强通风,排风口朝侧为向上方向,原则上远离其他人居建筑环境至少10米以上,窗户限位,确保安全,满足日常清洁和消毒措施的落实;房间内及楼层的卫生间均配备肥皂或洗手液、流动水和消毒用品,定期向地漏加水;每个房间在卫生间和生活区各放置一个垃圾桶,桶内均套上医疗废物包装袋。04排污具有独立化粪池。污水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后污水应当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如无独立化粪池,则用专门容器收集排泄物,消毒处理后再排放,消毒方式参照新冠肺炎疫情疫源地

6、消毒技术指南(附件10)中粪便与污水消毒方法。四、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疫情防控核心要点一一人员管理篇(一)隔离人员管理1 .健康监测每天早、晚对隔离人员各进行一次健康状况监测。在监测过程中发现隔离对象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应当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辖区疾控中心报告,并按规定立即转至定点医疗机构。2 .核酸检测(1)检测时间与频次: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和高风险区外溢人员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核酸检测。(2)采样要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的应采取“单采单检”;解除隔离时应同时采集人员、物品、环境(包括口咽拭子、手机表面、枕头表面、卫生间门把手等)标本。标本采集和实

7、验室检测人员均需经过相关培训并合格后上岗,确保标本采集和检测质量。(3)核酸检测阳性:若集中隔离点检出阳性人员,组织专业人员认真调查核实是否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如存在交叉感染风险,风险人员从脱离存在交叉感染风险的环境之日算起,需重新完成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若环境或物品检出阳性,应通过对隔离人员再次核酸检测、环境既往核酸检测结果等综合研判人员是否存在感染。3 .卫生防疫要求(1)所有隔离对象在观察期间不允许与其他隔离对象接触。相邻、对门的隔离人员应错峰取餐,取餐时佩戴好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避免交谈和短暂停留,防止交叉感染。除工作人员外,严格限制人员进出。如确需前往集中隔离点内公共区

8、域活动的,应当佩戴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彼此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减少驻留时间,尽量不触碰公共区域物品及设施。(2)应定时开窗通风,并根据气候条件适当调节开窗时间;使用空调系统通风时,应选择分体空调,如使用集中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3)每日定期对走道、楼梯、公共卫生间等场所及门把手和电梯按键等接触频繁部位进行消毒。隔离期间房间和卫生间可由隔离人员自行消毒。对临时设置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要进一步强化消毒措施,增加消毒频次。(4)加强隔离点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做好生活保障。(二)工作人员管理1.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消毒人员、保洁人员、保

9、安人员、垃圾清运人员、隔离人员转运司机和随车医务人员、承担过隔离人员外出就医的救护车随车司机和医务人员等)必须经培训合格、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全程和加强接种后方可上岗。重点加强个人防护和基本消毒知识技能的培训考核。对不宜或不愿接种疫苗的人员,应调离工作岗位。2 .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集中管理。在实施一批次隔离管理任务完成前,原则上不得离开集中隔离场所,不得中途轮换,不得与集中隔离场所以外人员无防护接触。3 .集中隔离场所要明确专人负责工作人员的日常健康监测管理等工作。工作人员应及时上报健康状况,工作期间减少近距离交谈,避免聚集,实行错峰就餐、单独用餐。4 .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区域划分、工作流程等要求

10、,穿戴好防护用具,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集中隔离场所应设立感染防控监督员,加强感染防控工作指导监督,确保现场工作人员能够正确穿脱防护服,规范落实个人防护措施。5 .集中隔离场所的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在污染区或与隔离人员近距离接触时,应穿戴一次性手套、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防护服、工作鞋、防水靴套或胶靴等。工作人员在清洁区应穿戴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工作鞋。6 .集中隔离场所保洁人员或消毒人员在配制消毒液时应穿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乳胶手套、防护面屏或护目镜、隔离衣等。7 .对进入污染区(含承担过集中隔离人员外出就医转运)的工作人员在结束一个服务周期后

11、,实施7天居家健康观察,第3天和第7天分别开展一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解除居家健康观察;对未进入污染区的工作人员在结束一个服务周期后,实施7天日常健康监测,第7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解除日常健康监测。如在结束服务周期前14天内,出现隔离人员或环境检测阳性状况,对进入污染区(含承担过集中隔离人员外出就医转运)的工作人员,实行7天集中隔离和7天日常健康监测,集中隔离期间每隔1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日常健康监测第7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对未进入污染区的工作人员,实行7天居家健康观察和7天日常健康监测,居家健康观察期间第1、3、7天和日常健康监测第7天分别开展一次核酸检测。8 .新入职或返岗工作人员进入集中隔离场所前,应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9 .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居家健康观察或日常健康监测期满后,对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