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跟进严禁危险废物跨省转入处置监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73427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程跟进严禁危险废物跨省转入处置监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程跟进严禁危险废物跨省转入处置监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程跟进严禁危险废物跨省转入处置监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程跟进严禁危险废物跨省转入处置监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程跟进严禁危险废物跨省转入处置监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程跟进严禁危险废物跨省转入处置监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程跟进严禁危险废物跨省转入处置监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程跟进严禁危险废物跨省转入处置监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有效防控危险废物环境与安全风险为目标,全面加强危险废物跨省转入监督管理,严禁严控危险废物转入,规范经营处置行为,着力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利用处置和风险防范能力。实施城镇固体废物存量清零行动,加快构建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到2022年底,实现全省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基本满足区域内处置需求,处置能力与产废情况总体匹配,县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9%以上的目标;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技术先进、能力充足、收集全覆盖的危险废物收集转运和利用处置体系,建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

2、风险严控的危险废物监管体系。一、全程跟进监管强化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实施危险废物风险评估和分级分类管理,督促重点监管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管理计划、转移联单、应急预案备案、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和排污许可等制度,将日常监管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督。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电子运单和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强化转移过程联防联动监管,实现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运输车辆规范有序、安全便捷通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重点单位危险废物产生、转移、利用处置和相应资金往来抽样审计,推进规范管理。对入境大宗资源性商品、旧机电和集装箱中查验发现的危险废物,由海关与生态环境部门按国家要求联合

3、处置。二、统筹利用处置优化建设布局。通过科学评估、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分行业、分区域补齐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置设施短板。推动各市州有计划开展危险废物产生量与处置能力匹配、设施运行情况的评估,制定实施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完善处置能力建设布局。着力解决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结构性问题,推动建立省域内能力总体匹配、市州间协同合作的处置体系,实现处置能力建设与省内产废规模数量基本匹配。加快建成市州和县级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鼓励发展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做好源头分类,促进规范处置。完善应急响应。将涉危险废物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纳入政府应急响应体系,完善环境应急响应预案,加强应急处

4、置能力建设。强化危险废物应急管控,严格按照青海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确定的适用范围开展应急处置,科学制定危险废物应急处置方案并报属地政府备案,将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等纳入市州和县级政府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领导指挥体系,强化统筹协调,保障所需的车辆、场地、处置设施和防护物资。强化协同处置。各市州要统筹新建、在建和现有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设施、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水泥窑、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等资源,建立区域协同应急处置设施清单。市州政府、工业园区和已有危险废物协同处置企业,必须按国家要求明确协同应急处置设施,按规定做好区域危险废物协同处置工作。列入协同应急处置清单的设施,根据实际设置医疗废物应急处置

5、备用进料装置,严格落实收运处置卫生防护措施,保障人体健康安全。三、强化风险防控全程跟进监管。强化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实施危险废物风险评估和分级分类管理,督促重点监管单位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管理计划、转移联单、应急预案备案、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和排污许可等制度,将日常监管纳入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督。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电子运单和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强化转移过程联防联动监管,实现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运输车辆规范有序、安全便捷通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第三方审计机构,对重点单位危险废物产生、转移、利用处置和相应资金往来抽样审计,推进规范管理。对入境大宗资源性商品、旧机电和集装箱中查验发

6、现的危险废物,由海关与生态环境部门按国家要求联合处置。严惩环境违法。对经营处置单位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将危险废物环境执法作为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重要内容,依法打击非法转运、倾倒、填埋、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危险废物经营处置单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推动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公益诉讼协同联动。依法重拳打击非法倾倒危险废物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将其纳入企业社会信用记录,并依法处罚。推进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管,建立智能闭环监管系统,防止出现监管不到位情况,防范杜绝引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发生。提升队伍能力。加快建立与防控环境风险需求相匹配的危险废物监管体

7、系,建立健全省、市州、县三级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从事危险废物经营处置和污染防治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提升危险废物环境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加大危险废物风险防控与利用处置科技研发,通过现有渠道积极支持相关科研活动。加强区域性危险废物测试分析与环境风险防控技术能力建设,强化危险废物环境风险预警与管理决策支撑。四、严禁严控转入严禁转入范围。自文件印发之日起,存在以下情形的危险废物严禁跨省转入。一是不可再生利用,单纯以焚烧、填埋等方式处置的危险废物;二是危害性大、危害特性不明的危险废物,包含无机氟化物废渣、农药废物、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

8、、精(蒸)储残渣等;三是环境风险高、综合利用率低、利用后产生的二次废渣没有妥善处置方案的危险废物,包含表面处理废物、含铜污泥、废酸、废碱、废乳化液等;四是危险废物重金属(汞、神、铅、密、镉)含量与接收单位环评报告中所列原料严重不符的,包含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废物、废催化剂等。严控利用规模。对省内重点工业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在循环经济产业链中占有重要份额、有助于推动工业生产循环补链的下游危险废物利用企业,应以处置省内危险废物为主,在保障生产所需基础上,有效控制跨省转入危险废物数量。凡需转入综合利用类工业危险废物(废铅蓄电池除外)的企业,须提交具有相关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全成分分析报告。现有危险废物综

9、合利用企业接收省外转入工业危险废物,原则上不得超过其核定规模的30%。严格接收审查。各市州和相关部门须全面加强危险废物跨省转入监管,健全管理台帐,对确需跨省转入可利用的危险废物经营处置单位,先由所在地市州级生态环境部门出具初审意见,再由省级生态环境部门从严审查。存在以下情形的,生态环境部门不得出具同意接收意见,相关企业一年内不得申请接收省外转入业务。一是凡存在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二是受到生态环境保护相关部门(包括水利、自然资源、林草、国家公园管理部门)行政处罚的;三是申请材料弄虚作假的;四是不能说明上年度及本年度接收的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情况的;五是拟接收企业不具备利用能力或超出其危险废物经营范围的;六是拟接收企业正处于责令限期整改,未完成生态环境部门整改要求的;七是新产生危险废物种类、数量去向不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