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工作体会文章】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助推乡村振兴.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279540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工作体会文章】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助推乡村振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乡村振兴工作体会文章】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助推乡村振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乡村振兴工作体会文章】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助推乡村振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乡村振兴工作体会文章】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助推乡村振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乡村振兴工作体会文章】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助推乡村振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乡村振兴工作体会文章】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助推乡村振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工作体会文章】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助推乡村振兴.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乡村振兴工作体会文章】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助推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段话,揭示了文化自信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证明,在波澜壮阔的民族发展史中,文化的深层力量不断推动着时代变迁,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同理,文化自信在乡村振兴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能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还能为小镇塑魂铸魄,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基础。从这个角度说,没有乡村民众文化自信的建立,就不可能有乡村的繁荣与发展。因而,坚定和培育乡村民众的乡村文化自信,对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一

2、、乡村文化自信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的精神力量乡村文化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体,是中国人精神的原点,更是乡村社会赖以存在的精神力量。乡村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乡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基础上的一种扬弃过去、立足现实、放眼世界、奋斗未来的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能够提振乡村民众的精气神,能够为乡村振兴注入旺盛而持久的精神动力。虽然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环境等方方面面,但无论哪个方面都离不开精神引领,离不开文化“培根”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3、的意见中进一步提出,通过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等方式繁荣乡村文化,从而彰显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取向,充分表明乡村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内容之一,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领。二、增强乡村文化自信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和动力源泉振兴乡村,文化先行,乡村振兴战略是脱贫攻坚的接续战略。我们在胜利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同时,也当看到在脱贫成果的背后,所暴露出的贫困农民“客体化”“被动扶”等问题。乡村振兴重在长效,不下苦功难以做到外力帮扶“治标又治本很多贫困村之所以贫困,关键在于“精神贫困”,由于思想的落后保守和消极倦怠,导致内生发展

4、动力的不足。这些问题的本源,在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缺乏。所以,激发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就要在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大力促进精神层次的提升,用乡村文化的自信,去提振群众增收致富的信心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增强对生产生活的认同,使群众牢牢把握乡村振兴的主动权。只有农村群众的发展内驱力得到充分调动,才能使外部力量的帮扶效应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建立起长效的发展机制,才能从根本上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三、乡村文化自信的培育提升夯实经济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要想农民更好地投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首先我们要建立厚实的经济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快产业发展过程中,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

5、步伐,实现产业兴旺和生活富裕。以此为基础,培育乡村文化自信理念,这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培育文化自信所必备的物质条件。唯此乡村文化自信方是牢固可靠、方可历久弥新。培育乡风文明。乡村振兴需要良好的人文环境,这当中包括“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丰富内容。这些内容具有浸润人心、引领向善,规范行为、凝聚力量的积极作用,是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推动文明乡风建设的内在动力。其中家风、民风、乡规民约、民间信仰、思想观念乃至婚丧嫁娶等民风习俗,是中国几千年积淀的乡土文化和乡风民俗,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深厚土壤和丰厚滋养,是我们凄续和提升乡村文化的积极向上内核。乡风文明建设既能够滋养乡村文

6、化,乡村文化也能够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得到更好传承和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从而大大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传承文化基因。乡村振兴要留得住乡韵、记得住乡愁,就要珍惜文化资源,守正文化根脉,保留良好形态,努力传承优秀的文化基因。从悠久岁月中走来的乡村,其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居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乡土情怀。从物质形态看,我们要重点保护好乡村文化的载体,小者如利用好祠堂、古道、古树、古街等乡村文化元素,大者涉及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等。因为这些均为乡村社会的历史财富,承载着乡土世界的情感和记忆。缘此,要结合本地实际发展的需要,有选择性地建设一

7、些历史文化记忆鲜明、地域民俗特色浓郁的美丽乡村。从精神层面看,深入挖掘乡村民俗文化、节日文化、手工艺文化等优秀文化资源,大力组织和开展一些能反映农民精神面貌的民俗文化活动,使优秀民间文化活起来、传下去。具体实施可通过举办特色节庆、展会、赛事活动等方式,涵养乡村人文精神,加强村民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文化认同,提高广大村民的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最终达到激励乡村民众坚定对乡村文化的信心之目的。总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幅员辽阔的乡村。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自信和精神引领,更离不开广大村民自己的内生动力与使命担当,只有坚定文化自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才会越走越好,美丽的乡村愿景才会越来越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