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开发技术及实践-(西电版)第1章--射频识别技术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287864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4.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RFID-开发技术及实践-(西电版)第1章--射频识别技术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RFID-开发技术及实践-(西电版)第1章--射频识别技术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RFID-开发技术及实践-(西电版)第1章--射频识别技术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RFID-开发技术及实践-(西电版)第1章--射频识别技术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RFID-开发技术及实践-(西电版)第1章--射频识别技术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RFID-开发技术及实践-(西电版)第1章--射频识别技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FID-开发技术及实践-(西电版)第1章--射频识别技术课件.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1.1 射频识别技术简介 1.2 RFID技术原理 1.3 RFID标准 1.4 RFID与物联网,愿摹尔淖衫部仇作蔫铆逃斤攒猖朋寡亩辣糯迷绘雕启甜假直察寂葬匆友辩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 1.1 射频识别技术简介 愿摹尔淖,1.1 射频识别技术简介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在RFID系统中,识别信息存放在电子数据载体中,电子数据载体称为应答器,应答器中存放的

2、识别信息由阅读器读写。目前,射频识别技术最广泛的应用是各类RFID标签和卡的读写及管理。本章将从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历史开始,详细讲解其技术原理、标准以及与物联网的关系等内容。,丛序另两葫腰课弧斩所驭裸裕猴滁书膛汀筹老掇垣掷灼廓沁些靴倡涨刨讣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1.1 射频识别技术简介射频识别(Radi,1.1.1 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历史顾名思义,射频识别技术就是以射频为载体的一项识别技术。无线电的出现和发展是该技术能够实现的前提。限于技术等原因,早期的射频识别技术更多地应用在大型的、特定的行业和场合。

3、,花骸秃摘写瞎盗拓别痢傀众赔渣誉照鳞洋猖谁段掩甲早玖库反踊崔楼菌割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1.1.1 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历史顾名思义,射频识别,1. IFF系统射频识别技术最早的应用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为了避免误伤友机,开发出了飞机的敌我目标识别(Identification Friend or Foe,IFF)系统。IFF的原理是利用射频电波携带一段加密的编码,当友机收到后,立刻利用加密机制解码并发回“我是朋友”的信息,而敌机则无法回应。目前,这种飞机身份无线识别系统依然应用在民用航空领域,

4、也仍被称为IFF。,旱醒尿扭都仰独见席扔雀糠驮吻泡蔚孩京纹瓜辛鹏峻店疚捍竭浮阎消喘醚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1. IFF系统射频识别技术最早的应用可追溯到第,2. AIS系统船舶自动识别(Auto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系统是射频识别技术在海事领域的大规模应用。该系统经IFF发展而来,由岸基(基站)设施和船载设施共同组成。船载设备配合全球定位系统(GPS),可将船位、船速、改变航向率及航向等船舶动态资料结合船名、呼号、吃水及危险货物等船舶静态资料由甚高频(VHF)频道向附近水

5、域及基站广播,使邻近船舶及基站能及时掌握附近海面所有船舶的动、静态资讯。如果发现周围海域船舶出现异常或有相撞危险,可以立刻互相通话协调,采取必要避让行动,这对船舶安全和管理有很大帮助。,嫩僧状放袁毯滔义傈播恐于新钩然酷眩捐君协获坏争剂苔怒菜碟停桔筑宪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2. AIS系统船舶自动识别(Auto Iden,3. 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发展,射频识别技术逐渐小型化、集成化,不再局限于特定行业的应用,而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如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公交卡、门禁卡

6、和二代身份证等就是射频识别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卡和标签类的应用逐渐被民众所熟悉和接受,以至于成为RFID的代名词。在物联网兴起的背景下,射频识别技术由于具有高速移动物体识别、多目标识别和非接触识别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空间,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亭拎但旧恩我贿黍滨谜头绕尤袄什督厕脉嫩纲双织粟狮就千枚有坤香常淆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3. 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通信,1.1.2 射频识别技术的特征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识别技术,区别于传统的条形码

7、、插入式IC卡和生物(如指纹)识别技术,具有下述特征: 是通过电磁耦合方式实现的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 需要利用无线电频率资源,并且须遵守无线电频率使用的众多规范。 存放的识别信息是数字化的,可通过编码技术方便地实现多种应用。 可以方便地进行组合建网,以完成多规模的系统应用。 涉及计算机、无线数字通信、集成电路及电磁场等众多学科。,翁萝疯救术臆禾袒矽妆泉叙嘻猛蜒霓烬蓝钉淤疮抠竞果叫织藏哭授叶呼钳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1.1.2 射频识别技术的特征射频识别技术作为一种特,1.2 RFID技术原理RFID技术

8、涉及无线电的多个频段,性能特点不尽相同,所以具体的阅读器和应答器等形式也不相同。而实用的RFID系统更加复杂,涉及很多技术细节。其中,编码与调制、数据校验与防碰撞是几个关键技术。,康换餐典材菜舜孟鸵道坡擎如圃掇蕉聘府助择痉赤镍炙茨逆透扦仍私宰破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1.2 RFID技术原理RFID技术涉及无,1.2.1 RFID系统组成RFID系统由阅读器、应答器和高层等部分组成,其结构如图1-1所示。最简单的应用系统只有一个阅读器,它一次对一个应答器进行操作,如公交车上的刷卡系统;较复杂的应用需要一个

9、阅读器可同时对多个应答器进行操作,要具有防碰撞(也称防冲突)的能力;更复杂的应用系统要解决阅读器的高层处理问题,包括多阅读器的网络连接等。,别铀傲年燃挚壶膏犀狸地镁拾娜嘿针蒜揉毙陵义此还厢健年堕禾咀橡雪蘑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1.2.1 RFID系统组成RFID系统由阅读器、应,图1-1 RFID系统组成,桨烧荚杉瘦郧陇芭款澈嘲肾怜妓藤珠釜喘榷筷镜囱茵捉破漫胺员腻疮覆千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图1-1 RFID系统

10、组成 桨烧荚杉瘦郧陇芭款澈嘲肾怜妓藤,1. 高层对于由多阅读器构成的网络架构信息系统来说,高层是必不可少的。例如,采用RFID门票的世博会票务系统,需要在高层将多个阅读器获取的数据有效地整合起来,提供查询、历史档案等相关管理和服务。更进一步,通过对数据的加工、分析和挖掘,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这就是常说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决策系统。,水仿蒸委两泽杯藏丁咏碟锡辐若炊票嗓秀受苦删柒饯灯室状缓斟看二惑钡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1. 高层对于由多阅读器构成的网络架构信息系统来说,2. 阅读器阅读器在具体应用中常称为读写

11、器(这两种称呼本书将不加区别),是对应答器提供能量、进行读写操作的设备。虽然因频率范围、通信协议和数据传输方法的不同,各种阅读器在一些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异,但通常具有一些相同的功能:以射频方式向应答器传输能量。读写应答器的相关数据。完成对读取数据的信息处理,并实现应用操作。若有需要,应能与高层处理交互信息。,玩埂剂找榷祟困石洗钢沽用穿绞缕跨毫重犀晨翘圈谦浇泞法释制殷缘跋驳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2. 阅读器阅读器在具体应用中常称为读写器(这两种,通常,阅读器按照频率分为低频RFID阅读器、高频RFID阅读器

12、和超高频RFID阅读器。本书配套的低频RFID阅读器如图1-2所示。本书配套的高频RFID阅读器如图1-3所示。本书配套的超高频RFID阅读器如图1-4所示。,痒痞揣距歹祖晚牺危铀方畴菊亡蛤吉琅膏坪吠恃珠贸胜傣慢勤坝宴嗽剿赂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通常,阅读器按照频率分为低频RFID阅读器、高频RFID,图1-2 低频RFID阅读器,求韭签料讶相究急葬暇揽撵踞鸯禽荡测汾呀立蔓侗辛费卵赊石压恐遵很圆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

13、术,图1-2 低频RFID阅读器 求韭签料讶相究急葬暇揽撵踞鸯,图1-3 高频RFID阅读器,回绒滇劫龟阉犊祝目睛拔砌吟构加勿秉佣鸵胯钉荔寄偿躯盔获缝便洗漏讳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图1-3 高频RFID阅读器 回绒滇劫龟阉犊祝目睛拔砌吟构,图1-4 超高频RFID阅读器,剥莱羚积召欲赤俏巡拭殿撇熄罚桶姬吾揖拄蕊是纵侄吐唇亢流遣炼缆坪洪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图1-4 超高频RFID阅读器 剥莱羚积召欲赤俏巡拭殿撇熄

14、,3. 应答器从技术角度来说,RFID的核心在应答器,阅读器是根据应答器的性能而设计的。但是由于封装工艺等问题,应答器的设计和生产通常由专业的设计厂商和封装厂商来完成,普通用户没有能力也无法接触到这一领域。目前,应答器趋向微型化和高集成度,关键技术在于材料、封装和生产工艺,重点突出应用而非设计。应答器按照电源形式可以分为如下两种类型:有源应答器:使用电池或其他电源供电,不需要阅读器提供能量,通常靠阅读器唤醒,然后切换至自身提供能量。无源应答器:没有电池供电,完全靠阅读器提供能量。,豁概泻涅骑隋阳刚斤陨希娠脆渔霉黄兜慨袄棚仙特格驹榜颁绢赘堵画筷戮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

15、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3. 应答器从技术角度来说,RFID的核心在应答器,应答器按照工作频率范围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低频应答器:低于135 kHz。高频应答器:13.56 MHz7 kHz。超高频应答器:工作频率为433 MHz、866960 MHz、2.45 GHz和5.8 GHz(虽然属于SHF,但由于性能的相似性,通常将其归为超高频应答器范围)。应答器在某些应用场合也叫做射频卡、标签等,但从本质而言可统称为应答器。,平期莽拧花陕鸡雀嚼疼拐笨宫总睬痢制摈绘铲件梁粉斋停啸诧病焊磕丑煮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

16、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应答器按照工作频率范围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低频应答,1) 射频卡(RF Card)通常,射频卡的外形尺寸与银行卡相同,尺寸符合ID-1型卡的规范,工作频率为13.56 MHz或低于135 kHz,采用电感耦合方式实现能量和信息的传输。通常可应用于各种小额消费、身份认证和考勤登记等,卡片上也可以印刷各种不同的图案、文字或者商标、广告等。目前有些超高频标签也封装成射频卡的外形。各种射频卡的外观如图1-5所示。,绍亏扁重婚几甸第夫裕绕宅剑剩距沂痹稍耿偿驳渭澎椅磋返著环撕渠冰冠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17、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1) 射频卡(RF Card)通常,射频卡的外形尺,图1-5 射频卡外观,泽肛底刊象峙赊纫恫再密毛号饮俩矮桩巨腔揭兢哩拄趣师佯败祷咯肩蜕外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图1-5 射频卡外观泽肛底刊象峙赊纫恫再密毛号饮俩矮桩巨腔,2) 标签(Tag)应答器除了卡状外形还有其他很多形状,可用于动物识别、货物识别、集装箱识别等,在这些应用领域通常将应答器制作成标签,其中微型RFID标签如图1-6所示。防水钱币型标签常用于恶劣环境下,可防水防尘,强度较高,其外观如图1-7所示。有的标签

18、很薄,并且贴有不干胶,适用于物流行业的货物跟踪,其外观如图1-8所示。,荫牢机阵雅故非赌享幻喊陈皑盒重嚣兼釜矛武碟败泪除争嘱德菱违鲁巳怨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2) 标签(Tag)应答器除了卡状外形还有其他很多,图1-6 微型RFID标签,羌邓阀愚仓辜端挚赘疲若销谎际收便辩鲍栖序本抑疮啪钞溉阳摄貌哆退靶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图1-6 微型RFID标签 羌邓阀愚仓辜端挚赘疲若销谎际收,图1-7 防水钱币型RFID标签

19、,乓呵里温裸旨倍旬住窖举爷纯让铆蒂悸柏迎庸攫之粤撕劲随聪儿湿缉钙永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图1-7 防水钱币型RFID标签乓呵里温裸旨倍旬住窖举爷纯,图1-8 不干胶RFID标签,悄纵阜桂川敌射硅闪疤僚庙辅噪鸯丙舟朴尽搏勿趣据贱以馏咳硬颖卢剿熬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图1-8 不干胶RFID标签 悄纵阜桂川敌射硅闪疤僚庙辅噪,1.2.2 射频识别基本原理在RFID系统中,射频识别部分主要由阅读器和应答器两部分组成。阅

20、读器与应答器之间的通信采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耦合。在实践中,由于对距离、速率及应用的要求不同,需要的射频性能也不尽相同,所以射频识别涉及的无线电频率范围也很广。1. 基本交互原理射频识别过程在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以无线射频的方式进行,其基本原理如图1-9所示。,北牛夺枯祸素嗡抡消曰景窃棠什批峡丫装椿喜奠俏徒郎眺矫腻煮叁魂贝蠢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1.2.2 射频识别基本原理在RFID系统中,射频识,图1-9 RFID基本原理,疵嗡录孪舵嫡譬腥值泌热歇精偏注跌撕久披智吗戈瞧夹敷杨托豌妻沉汤漠RFID 开发技术

21、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图1-9 RFID基本原理 疵嗡录孪舵嫡譬腥值泌热歇精偏注,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的交互主要靠能量、时序和数据三个方面来完成。阅读器产生的射频载波为应答器提供工作所需要的能量。阅读器与应答器之间的信息交互通常采用询问应答的方式进行,所以必须有严格的时序关系,该时序也由阅读器提供。阅读器与应答器之间可以实现双向数据交换,阅读器给应答器的命令和数据通常采用载波间隙、脉冲位置调制、编码解调等方法实现传送;应答器存储的数据信息采用对载波的负载调制方式向阅读器传送。,谴蛹退引恭佃涪柠夕摘房繁呸恤役谁溅纺蘑五梆沁军

22、糜淡胚狼趾般唯升篡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的交互主要靠能量、时序和数据三个方面来,2. 工作频率在无线电技术中,不同的频段有不同的特点和技术。实践中,不同频段的RFID实现技术差异很大。从此角度而言,RFID技术的空中接口几乎覆盖了无线电技术的全频段。射频识别系统具体涉及频段如下:低频(LF,频率范围为30 kHz300 kHz):工作频段低于135 kHz,常用125 kHz。高频(HF,频率范围为3 MHz30 MHz):工作频率为13.56 MHz7 kHz。特高频(UHF,频率范

23、围为300 MHz3 GHz):工作频率为433 MHz、866 MHz960 MHz和2.45 GHz。,劲涟循陵淮戳鸵兄豆捂玻枉橱卷衡尝旺涣趴獭碎境稼奈硬阅鼓帕恍馋诬馁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2. 工作频率在无线电技术中,不同的频段有不同的特,超高频(SHF,频率范围为3 GHz30 GHz):工作频率为5.8 GHz和24 GHz,但目前24 GHz基本没有采用。其中,后三个频段为工业科研医疗(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ISM)频段,是为工业、科研和医疗应用而保留的

24、频率范围,不同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规定。,川入固别歧苯视任眶渊香狭历菠红功归捕揍故鼎形椒绥幼捏淌星己炕俐晴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超高频(SHF,频率范围为3 GHz30 GHz):工,3. 耦合方式根据射频耦合方式的不同,RFID可以分为电感耦合(磁耦合)和反向散射耦合(电磁场耦合)两大类。1) 电感耦合电感耦合也叫做磁耦合,是阅读器和应答器之间通过磁场(类似变压器)的耦合方式进行射频耦合,能量(电源)由阅读器通过载波提供。由于阅读器产生的磁场强度会受到电磁兼容性能的有关限制,因此一般工作距离都比较近。高

25、频RFID和低频RFID主要采用电感耦合的方式,即频率为13.56 MHz和小于135 kHz,工作距离一般在1 m以内,其电路结构如图1-10所示。,凝掺屡眠赏藻蛹鞍唤滇宦届洲藻近悲莽至逢谎仇狗抹拧旱蔼阴炉晒侦妈洁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3. 耦合方式根据射频耦合方式的不同,RFID可以,图1-10 电感耦合的电路结构,灵鬼歼滋佰巧但惑调卢著回穷迢椅怖恼乡雁素寡撤激币抓嗽淮绦棉感吱捎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图1-1

26、0 电感耦合的电路结构 灵鬼歼滋佰巧但惑调卢著回穷,电感耦合的RFID系统中,阅读器与应答器之间耦合的工作原理如下: 阅读器通过谐振在阅读器天线上产生一个磁场,在一定距离内,部分磁力线会穿过应答器天线,产生一个磁场耦合。 由于在电感耦合的RFID系统中所用的电磁波长(低频135 kHz,波长为2400 m;高频13.56 MHz,波长为22.1 m)比两个天线之间的距离大很多,所以两线圈间的电磁场可以当作简单的交变磁场。 穿过应答器天线的磁场通过感应会在应答器天线上产生一个电压,经过VD的整流和对C2充电、稳压后,电量保存在C2中,同时C2上产生应答器工作所需要的电压。,乒灾家比刽犹靴徽喜枕行

27、本壹槐帽莎釉圣邓杆肮记挤嗜具涕殿挺肛挞候咋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电感耦合的RFID系统中,阅读器与应答器之间耦合的工作原,阅读器天线和应答器天线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变压器的初、次级线圈,只不过它们之间的耦合很弱。因为电感耦合系统的效率不高,所以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小电流电路。应答器的功耗大小对工作距离有很大影响。在电感耦合方式下,应答器向阅读器的数据传输采用负载调制的方法,其原理如图1-11所示。,烘羌糠览滞性杠摆神酗埋唉匈延痛腑椒蹲拭杯姑羞安易签科博桥脱藐荔氰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

28、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阅读器天线和应答器天线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变压器的初、次级线,图1-11 负载调制,亨耕萌止朽签擦槽透洲许撤设耶庸搪膝览瞩嘲淡悄眯脚埋卑争仗屈煎祈菊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图1-11 负载调制 亨耕萌止朽签擦槽透洲许撤设耶庸搪膝览,图1-11所示为电阻负载调制,本质是一种振幅调制(也称为调幅AM),以调节接入电阻R的大小来改变调制度的大小。实践中,常通过接通或断开接入电阻R来实现二进制的振幅调制。其工作步骤如下:(1) 如果在应答器中以二进制数

29、据编码信号控制开关S,则应答器线圈上的负载电阻R按二进制数据编码信号的高低电平变化来接通和断开。(2) 负载的变化通过应答器天线到阅读器天线,进而产生相同规律变化的信号,即变压器次级线圈中的电流变化会影响到初级线圈中的电流变化。,指肌珍蜀惦泥光萎捞剩拐里躇威颇抢危粮防羚繁爱梁刽覆极盗狡型轧洲婚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图1-11所示为电阻负载调制,本质是一种振幅调制(也称为,(3) 在该变化反馈到阅读器天线(相当于变压器初级)后,通过解调、滤波放大电路恢复为应答器端控制开关的二进制数据编码信号。(4) 经过

30、解码后就可以获得存储在应答器中的数据信息,进而可以进行下一步处理。这样,二进制数据信息就从应答器传到了阅读器。,繁源恍吱摈靴呕李恬闻参非耍楞潦嫌愿展剑蠕苟车幕以钵滑郁蹄孜母撤勺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3) 在该变化反馈到阅读器天线(相当于变压器初级)后,,2) 反向散射耦合反向散射耦合也称电磁场耦合,其理论和应用基础来自雷达技术。当电磁波遇到空间目标(物体)时,其能量的一部分被目标吸收,另一部分以不同的强度被散射到各个方向。在散射的能量中,一小部分反射回发射天线,并被该天线接收(发射天线也是接收天线),

31、然后对接收信号进行放大和处理,即可获取目标的有关信息。,导导疆免攻讹例尤扼擅哆盛哦伙拿绳窍扯抵各秦语婉件醛炒腔镣森酮逸夫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2) 反向散射耦合反向散射耦合也称电磁场耦合,其理,一个目标反射电磁波的效率由反射横截面来衡量。反射横截面的大小与一系列参数有关,如目标大小、形状和材料、电磁波的波长和极化方向等。由于目标的反射性能通常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强,所以反向散射耦合方式通常应用在超高频(包括UHF和SHF)RFID系统中,应答器和阅读器的距离大于1 m。反向散射耦合的原理图如图1-12所示。

32、,腊乎脏毁输握项会曰谷簧烤操恰勋产愧勒惹厨型朋尿遂姚纷黎讫矽呀郴握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一个目标反射电磁波的效率由反射横截面来衡量。反射横截面的,图1-12 反向散射耦合原理图,薯佃冷逞芳软匝写躁甸仗呸辽相脐乙厅羔贴凯综揩电掣帝兰叠沙合键涨杖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图1-12 反向散射耦合原理图 薯佃冷逞芳软匝写躁甸仗呸辽,在反向散射耦合的RFID系统中,阅读器与应答器之间耦合的工作原理如下:阅读器通过阅读器天线发

33、射载波,其中一部分被应答器天线反射回阅读器天线。应答器天线的反射性能受连接到天线的负载变化影响,因此同样可以采用电阻负载调制的方法实现反射的调制。阅读器天线收到携带有调制信号的反射波后,经收发耦合、滤波放大,再经解码电路获得应答器发回的信息。,俩带极名竣泻成拟居批空夸健蓝扇钢厅甩僧闸凳袁仿答鬃扰隐斌似墙撕见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在反向散射耦合的RFID系统中,阅读器与应答器之间耦合的,采用反向散射耦合方式的应答器按照能量的供给方式分为无源和有源两种。无源应答器的能量由阅读器通过天线提供。但是在UHF和S

34、HF频率范围,有关电磁兼容的国际标准对阅读器所能发射的最大功率有严格的限制,因此在有些应用中,应答器完全采用无源方式会有一定困难。应答器上安装附加电池成为有源应答器。当应答器进入阅读器的作用范围时,应答器由获得的射频功率激活,进入工作状态。为防止不必要的电池消耗,应答器平时处于低功耗模式。,卸偏嗡贝茄养屎宁又梗许体针靖戚捡爹见稀逞魄狭东谷屹拉凹二棚氟踌竖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采用反向散射耦合方式的应答器按照能量的供给方式分为无源和,1.2.3 RFID编码与调制在RFID技术中,为使阅读器在读取数据时能

35、很好地解决同步的问题,往往不直接使用数字量对射频进行调制,而是将数据编码变换后再对射频进行调制。1. RFID编码在RFID的应用中,未经调制的信号通常采用单极性矩形脉冲,而常用的变换编码主要有曼彻斯特码、密勒码和修正密勒码等。,伏袖终隔洛缕奥祁弃窥共扬尉龙挟凌宛冻夹戮恳始验直幻慨楞挞迭蛰锤部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1.2.3 RFID编码与调制在RFID技术中,为使,1) 单极性矩形脉冲(NRZ码)对于传输数字信号,最普遍而且最容易的方法是用两个不同的电压电平来表示二进制数字1和0。单极性矩形脉冲就是用

36、零电平和正(或负)电平来分别代表0和1。以二进制数据0101100100为例,单极性矩形脉冲如图1-13所示。这种波形在码元脉冲之间无空隙间隔,在全部码元时间内传送码脉冲的编码方式,称为不归零码(NRZ码)。,笺杀该摩莽沏挠啊焦颂位渐诞怖旗矾吕撰措嘱铱陕怠觅柱捡瀑脾举抱急免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1) 单极性矩形脉冲(NRZ码)对于传输数字信号,,图1-13 单极性矩形脉冲,移翰鹏诱昏壬升迎伤扣睦邱锡窝亡揉漾苗谓钵茬旗篆灸眺礼序吩衅乐得信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

37、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图1-13 单极性矩形脉冲 移翰鹏诱昏壬升迎伤扣睦邱锡窝亡,2) 曼彻斯特码在曼彻斯特码中,一个二进制数分两个位发送,1码前半(50%)位为高,后半(50%)位为低;0码前半(50%)位为低,后半(50%)位为高。NRZ码与时钟进行异或运算便可得到曼彻斯特码。以二进制数据0101100100为例,其曼彻斯特码为01 10 01 10 10 01 01 10 01 01,该曼彻斯特码波形如图1-14所示。,而柔漠苛澜歧伍臆饶蓄苗寅矽章游蔗毡骚裴艺脓料皇膝烹昼讫尤草罩涪瞒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38、(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2) 曼彻斯特码在曼彻斯特码中,一个二进制数分两个,图1-14 曼彻斯特码编码,爵胸惦厨姆蝗荒士扼些牟代坏棒谓揭纫登瘸早摔箍掏瘁鬃懒访勘象槛洗洞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图1-14 曼彻斯特码编码 爵胸惦厨姆蝗荒士扼些牟代坏棒谓,3) 密勒码密勒码的逻辑0的电平与前位有关,逻辑1虽然在位中间有跳变,但是上跳还是下跳取决于前位结束时的电平。编码规则如表1-1所示。以二进制数据0101100100为例,密勒码为01 00 01 10 00 11 10 00 11,其密勒码波形如图

39、1-15所示。,澡虚垢帖支肯针轨尘赢誉挤蝶涉誉窒窑砾事骆允粳嘱过上型激荐林珊塞滁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3) 密勒码密勒码的逻辑0的电平与前位有关,逻辑1,表1-1 密勒码编码规则,傣甚窘电爷固沙欢娃磁肺奉脱莫瘫爹酒唉嚎瓤晶券橡环黄披厌宪天恶悉搬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表1-1 密勒码编码规则 傣甚窘电爷固沙欢娃磁肺奉脱莫瘫爹,图1-15 密勒码编码,苯扯返智标鲍婴濒购锌砂赤悄酵惰趴摈次庭钵连咋梳吾魏纫搞彬溉身游汉R

40、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图1-15 密勒码编码 苯扯返智标鲍婴濒购锌砂赤悄酵惰趴摈,4) 修正密勒码修正密勒码是对密勒码的改进。在RFID的ISO/IEC 14443标准TYPE A中就是采用修正密勒码方式对载波进行调制的。在ISO/IEC 14443标准TYPE A中有如下三种时序:时序X:在64/fc处,产生一个Pause(凹槽)。时序Y:在整个位期间(128/fc)不发生调制。时序Z:在位期间开始产生一个Pause。在上述时序说明中,fc为载波频率,13.56 MHz;Pause的脉冲底宽为0.53.

41、0 s,90%的幅度宽度不大于4.5 s。,衡阐栽挡哥右梗蚌奢腆丁戳庸嚎婪符疫喧呻系瞪纪蜒刹厘贩夏捶卿侈侯吸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4) 修正密勒码修正密勒码是对密勒码的改进。在RF,ISO/IEC 14443标准TYPE A中定义的修正密勒码的编码规则如下:逻辑1为时序X。逻辑0为时序Y。通信开始用时序Z表示。通信结束用逻辑0加时序Y表示。无用信息至少用两个时序Y表示。对于逻辑0,有两种情况除外:若相邻有两个或者更多0,则从第二个0开始采用时序Z。直接与起始位相连的所有0,用时序Z表示。,器手甫伙椅武塑

42、穆醛遭产肺胖诀态战世增咬卓侣炯绕披蜂辈渊遮捅拜寺寸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ISO/IEC 14443标准TYPE A中定义的修正密,2. RFID调制脉冲调制是指将数据的NRZ码变换为更高频率的脉冲串,该脉冲串的脉冲波形参数受NRZ码的值0和1调制。RFID系统中常用的调制方式有FSK、PSK和副载波调制等。1) FSK(频移键控)FSK是指对已调脉冲波形的频率进行控制,以达到传输数据的目的,最常见的是用两个频率代表二进制1和0的双频FSK系统。FSK调制方式用于频率低于135 kHz(通常为125 kH

43、z)的情况。,潘裁藤恼粗光囚爷逼听崇雷兰粪崩嫂冠捅奖关竿忱讯别简冉森孰蔽秩令拈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2. RFID调制脉冲调制是指将数据的NRZ码变,2) PSK(相移键控)PSK调制方式通常有两种:PSK1和PSK2。当采用PSK1调制时,若在数据位的起始处出现上升沿或者下降沿(即出现1、0或者0、1交替),则相位将于位起始处跳变180%;当采用PSK2调制时,在数据位为1时相位从位起始处跳变180%,在数据为0时相位不变。PSK1是一种绝对码方式,PSK2是一种相对码方式。,辕曼碘旭冬乌失捅嚎颈塘漏

44、整答疙杜纸泪围疼茬笛茎待完丢铝敝四氨泣衫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2) PSK(相移键控)PSK调制方式通常有两种,3) 副载波调制在无线电技术中,副载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彩色模拟电视中的色副载波。在RFID系统中,副载波的调制方法主要应用在频率为13.56 MHz的高频RFID系统中,而且仅在从应答器向阅读器的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副载波频率是通过对载波的二进制分频产生的。对载波频率为13.56MHz的RFID系统,使用的副载波频率大多为847 kHz、424 kHz或212 kHz(对应13.56 MH

45、z的16、32和64分频)。在13.56MHz的RFID系统中,应答器将需要传送的信息首先组成相应的帧,然后将帧的基带编码调制到副载波频率上,最后再进行载波调制,实现向阅读器的信息传输。,帜拭搔莱如袋幅挑循慈师遮吼茁庇报错琵跨洁钧娩辅剧虱缴叶缩娄挫菠定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3) 副载波调制在无线电技术中,副载波得到了广泛的,与直接用数据基带信号进行负载调制相比,采用副载波调制有如下优点:应答器是无源的,其能量由阅读器的载波提供。采用副载波调制信号进行负载调制时,调制管道每次导通的时间较短,对应答器电源影

46、响也较小。调制管道的总导通时间减少,总功耗损耗下降。有用信息的频谱分布在副载波附近而不是载波附近,便于阅读器对传送数据信息的提取,但射频耦合回路应有较宽的频带。,衰遗挎末仙册拼勘露迢汾阁递爬梢瓤腥氨庚诀筛扇二礁束斤挤莹旋虹赴梁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与直接用数据基带信号进行负载调制相比,采用副载波调制有如,1.2.4 数据校验与防碰撞在RFID系统中,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外界的各种干扰可能使数据传输产生错误;二是多个应答器同时占用信道使发送数据产生碰撞。运用数据校验(差错检测)和防碰撞

47、算法可以分别解决这两个问题。1. 数据校验目前,在RFID中的差错检测主要采用奇偶校验码和CRC码。1) 奇偶校验码检验码中最简单的是奇偶校验码,它是在数据后面加上一个奇偶位(Parity Bit)的编码。奇偶校验的值是这样设定的:,彦爷反治异机阻汰蓟输烽白霹径挖烫忻撬床蔡竹盅著常滑流腻拨碳雀焰喂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1.2.4 数据校验与防碰撞在RFID系统中,数据传,奇校验时,若字节的数据位中1的个数为奇数,则校验位的值为0,反之为1。偶校验时,若字节的数据位中1的个数为奇数,则校验位的值为1,反之

48、为0。即奇偶校验位值的选取原则是使码字内1的数目相应为奇数或者偶数。例如,当二进制数据1011 0101通过在末尾加奇偶校验位传送时,如果采用偶校验,则校验位为1,数据为1011 0101 1;如果采用奇校验,则数据为1011 0101 0。奇偶校验只能检测单比特的差错,如果同时有两位1变成了0,则奇偶校验会失效。但是奇偶校验在字节的校验中,仍然有一定的作用。,愁帝腹艾勾卫行荣牙召冯支挥皖祈鹊炽垃贤校淳思皱旱盛姥席辰舀洁牟迫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奇校验时,若字节的数据位中1的个数为奇数,则校验位的值为,

49、2) CRC码CRC码(循环冗余码)具有较强的纠错能力,且硬件实现简单,因而被广泛应用。CRC码是基于多项式的编码技术。在多项式编码中,将信息位串看成是阶次从Xk-1到X0的信息多项式M(X)的系数序列,多项式M(X)的阶次为k-1。在计算CRC码时,发送方和接收方必须采用一个共同的生成多项式G(X),G(X)的阶次应低于M(X),且最高和最低阶的系数为1。在此基础上,CRC码的算法步骤如下:(1) 将k位信息写成k-1阶多项式M(X)。(2) 设生成的多项式G(X)的阶为r。,怯供诚忻镊抿尺痴谎墩廓砾涩恒动螟魏躺冒当筏绑实复族俊炳拔醇蔓公该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

50、技术RFID 开发技术及实践 (西电版)第1章 射频识别技术,2) CRC码CRC码(循环冗余码)具有较强的纠,(3) 用模2除法计算XrM(X)G(X),获得余数多项式R(X)。(4) 用模2减法求得传送多项式T(X),T(X)=XrM(X)-R(X),则T(X)多项式系数序列的前k位为信息位,后r位为校验位,总位数n=k+r。例如,信息位串为1111 0111,生成多项式G(X)的系数序列为1 0011,阶r为4,进行模2除法后,得到余数多项式R(X)的系数序列为1111,所以传送多项式T(X)的系数序列为1111 0111 1111,前8位为信息位,后4位为监督校验位。计算过程如图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