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290005 上传时间:2022-11-04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课件.pptx(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6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 分子诊断新标准,首都医科,2016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分类/ 分子诊断新标准,目录,摘要诊断原则和挑战命名法弥漫型胶质瘤弥漫型星形细胞瘤和间变型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少突星形细胞瘤儿童弥漫型胶质瘤,其它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神经元与混合型神经元-胶质肿瘤髓母细胞瘤其它胚胎源性肿瘤神经鞘瘤脑膜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血管外皮瘤总结,目录摘要其它星形细胞瘤,摘要,2016 CNS WHO建立了肿瘤分子诊断的新概念,对弥漫型胶质瘤、髓母细胞瘤和其它胚胎性肿瘤中进行了重分类。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和IDH突变型;弥漫型中线胶质瘤-H3 K27

2、M突变型;RELA基因融合的室管膜瘤;髓母细胞瘤-WNT激活型和SHH激活型;C19MC扩增的伴有多层菊形团的胚胎性肿瘤等。在非典型性脑膜瘤中增加脑侵犯作为一个诊断标准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合并为一个诊断条目,并采用软组织分级法分为三级。,摘要2016 CNS WHO建立了肿瘤分子诊断的新概念,对弥,诊断原则和挑战,应用组织学和分子基因会出现诊断不一致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基因型表型胜过组织学表型。例如弥漫型胶质瘤出现星形细胞成分但却具有IDH突变和1p/19q缺失,应诊断为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1p/19q缺失;肿瘤镜下表现为少突胶质细胞形态但是具有IDH, ATRX和TP5

3、3突变,而没有1p/19q,应诊断为弥漫型星形细胞瘤,IDH突变。星形细胞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少突星形细胞瘤的分类标准带来一个问题:是否基因学诊断可以单独执行,而不依赖于组织学诊断?答案是否定的。病理依旧需要诊断为弥漫型胶质瘤(而不是其它肿瘤类型),WHO分类仍然遵循组织学标准。,诊断原则和挑战应用组织学和分子基因会出现诊断不一致的情况,在,命名法,弥漫型星形细胞瘤,IDH突变;髓母细胞瘤,WNT激活型;两个基因突变:少突胶质细胞瘤,IDH突变和1p/19q缺失。缺乏基因突变,描述为野生型,如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一些特殊的基因型,如RELA基因融合的室管膜瘤。缺乏分子诊断定义为NOS(

4、其它类型)。NOS分类表明没有足够的证据分到其它特定的诊断。,命名法弥漫型星形细胞瘤,IDH突变;髓母细胞瘤,WNT激活型,弥漫型胶质瘤,新的分类将所有弥漫型胶质瘤(无论是星形细胞还是少突胶质细胞)归于一组,而不是所有的星形细胞瘤归于一类。这种分类基于相同的IDH1和IDH2基因突变;把具有相似预后标志物的肿瘤归为一组。弥漫型胶质瘤包括WHO分级II级和III级的星形细胞瘤,II级和III级的少突胶质细胞瘤,IV级的胶质母细胞瘤,以及儿童相关的弥漫型胶质瘤。这种新分类将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生长方式局限、缺乏IDH突变、有BRAF融合/突变)、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TSC

5、1/TSC2突变)与弥漫型胶质瘤相区分开来。即弥漫型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归为一类(都有IDH突变),而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和弥漫性星形细胞瘤不属于一类(毛瘤为BRAF融合)。,弥漫型胶质瘤新的分类将所有弥漫型胶质瘤(无论是星形细胞还是少,弥漫型星形细胞瘤和间变型星形细胞瘤,WHO II级弥漫型星形细胞瘤和WHO III级间变型星形细胞瘤新版都各自分为IDH突变型,IDH野生型和NOS三类。对于II级和III级肿瘤,绝大部分都有IDH突变型。如果免疫组化学显示IDH1 R132H以及基因测序IDH1位点均为阴性,则诊断为IDH野生型。但是弥漫型星形细胞瘤IDH野生型少见,需要与更低级别病变鉴别

6、,如节细胞胶质瘤;而间变型星形细胞瘤IDH野生型也相当罕见,绝大部分这种肿瘤与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基因改变高度类似。新版删除了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瘤和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瘤,保留了IDH突变的肥胖型星形细胞瘤。删除了大脑胶质瘤病的诊断,改成一种胶质瘤的生长模式。脑内广泛浸润多个脑叶,双侧生长和突入幕下的大脑胶质瘤病现在作为多种弥漫型胶质瘤亚型的生长模式。,弥漫型星形细胞瘤和间变型星形细胞瘤WHO II级弥漫型星形,胶质母细胞瘤,新版分为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约占90%的患者),原发胶母,主要发生于55岁以上的患者;胶质母细胞瘤,IDH-突变型(约占10%的患者),继发胶母,有低级别胶

7、质瘤病史,更常见于年轻的患者;胶质母细胞瘤,NOS,未能进行IDH检测胶质母细胞瘤。55岁以上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几乎没有IDH的突变,因此R132H IDH1免疫组化为阴性无需行IDH测序。,胶质母细胞瘤新版分为,胶质母细胞瘤,新版增加了一个新的分型: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以大的上皮样细胞为特征,富含嗜酸性胞浆,染色质空泡状,大红核仁(类似于恶黑),出现类似横纹肌样细胞。常见于儿童及青年,有大脑皮层或间脑的病变,同时伴有BRAF V600E突变(免疫组化可检测)。一系列横纹肌样的胶质母细胞瘤缺乏INI1,区别于同样具有上皮样表现的其它肿瘤。IDH野生型的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同样缺

8、乏成人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的EGFR的扩增和10号染色体的缺失;却常有ODZ3半合子的缺失。这些病例可能有低级别胶质瘤的病史,特别是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胶质母细胞瘤新版增加了一个新的分型: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新版修改了旧版具有PNET成分的胶质母细胞瘤,改为具有原始神经元成分的胶质母细胞瘤,这种肿瘤常由各个级别的弥漫型星形细胞瘤组成(少数还具有少突胶质细胞瘤成分)。镜下为界限清楚的结节,含有原始神经外胚叶细胞并具有一定分化(如Homer Wright菊形团,Syn阳性GFAP阴性),可有MYC或MYCN的扩增。这些肿瘤可向全脑和脊髓播散。其中1/4的患者有较低级别胶质瘤的病

9、史。,胶质母细胞瘤,新版修改了旧版具有PNET成分的胶质母细胞瘤,改为具有原始神,新版保留了小细胞胶质母细胞瘤、颗粒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分类。小细胞胶母表现为均匀一致的小蓝细胞,部分区可类似于少突胶质细胞瘤,常具有EGFR的扩增;颗粒细胞胶母呈胞浆颗粒状(类似巨噬细胞)、富含溶酶体。这两种胶母形态学即使缺乏典型的微血管增生或坏死,也提示预后不良。,胶质母细胞瘤,新版保留了小细胞胶质母细胞瘤、颗粒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的分类。小,胶质母细胞瘤-上皮样胶母(Ep-GBM).,(a)影像学病灶位置表浅(b)与周围脑组织看似界清,但常有转移(c)大的上皮样细胞,胞浆嗜酸,空泡核,大核仁;部分肿瘤细胞出现核偏位

10、,核旁包涵体,类似于横纹肌样细胞(箭头)(d) 部分肿瘤周围可出现低级别胶质瘤形态,如局灶出现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样区域,如怪异的巨核细胞但缺乏核分裂,大量嗜酸性颗粒小体,类似空泡样星形细胞的黄瘤区。,胶质母细胞瘤-上皮样胶母(Ep-GBM).(a)影像学病,胶质母细胞瘤-具有原始神经元成分的胶质母细胞瘤 (GBM-PNC).(Ep-GBM).,(a)影像学与经典胶母类似,出现环形强化的肿块,细胞密度高在DWI上出现弥散受限(b)GBM-PNC恶性克隆增殖,在弥漫型胶质瘤的背景上出现高细胞密度的结节(c)典型的H-W菊形团(d)出现间变特征的大细胞(类似髓母),细胞体积增大,染色质粗颗粒

11、,巨形核,核扭曲变形,胶质母细胞瘤-具有原始神经元成分的胶质母细胞瘤 (GBM-,少突胶质细胞瘤,确诊需要:IDH基因突变+1p19q缺失证实。当无确切的基因结果时,组织学上典型的少突胶质细胞瘤应分类归到NOS。,少突胶质细胞瘤确诊需要:IDH基因突变+1p19q缺失证实。,少突星形细胞瘤,几乎所有组织学特征显示星形和少突两种成分的肿瘤应用基因检测均可分类至星形细胞瘤或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的一种。因此WHO II级和WHO III级少突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应归为NOS。,少突星形细胞瘤几乎所有组织学特征显示星形和少突两种成分的肿瘤,儿童弥漫型胶质瘤,新版增加了儿童弥漫型胶质瘤的分类弥漫型中线胶质瘤(d

12、iffuse midline glioma),H3 K27M突变。旧版的弥漫内生型脑桥胶质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DIPG)。弥漫型中线胶质瘤有组蛋白H3基因H3F3A或HIST1H3B(少见)的K27M突变,儿童原发,偶见于成人,位于丘脑、脑干和脊髓等中线结构,呈弥漫型生长。,儿童弥漫型胶质瘤新版增加了儿童弥漫型胶质瘤的分类,儿童弥漫型胶质瘤-弥漫型中线胶质瘤, H3 K27M突变.,这种肿瘤好发于儿童青少年的脑干(特别是脑桥)、脊髓、丘脑,形态学变异很大(a)脊髓病灶表现为不强化的髓内占位,在T2加权相上信号异常(b)细胞密度低,异型性小(c)

13、肿瘤细胞高表达H3 K27M突变蛋白(d)肿瘤细胞ATRX缺失,儿童弥漫型胶质瘤-弥漫型中线胶质瘤, H3 K27M突变.,其它星形细胞瘤,间变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WHO III级,作为一个明确分型加入2016 WHO。间变型PXA诊断标准为:大于5个核分裂象/10个HPF;可伴有坏死。降低毛黏液样型星形细胞瘤的分级(因为毛粘与毛瘤存在组织学和基因重叠)。,其它星形细胞瘤间变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WHO III级,,室管膜瘤,增加了一个亚型:RELA基因融合的室管膜瘤,发生在绝大多数儿童的幕上肿瘤,预后较经典的室管膜瘤差,免疫组化有特异性的L1CAM表达。删除了细胞型室管膜瘤。,室管膜瘤

14、增加了一个亚型:RELA基因融合的室管膜瘤,发生在绝,神经元与混合型神经元-胶质肿瘤,增加的新分型1弥漫型软脑膜胶质神经元肿瘤(diffuse leptomeningeal glioneuronal tumor),也就是既往文献报道的儿童浸润型少突胶质细胞样的软脑膜肿瘤。这类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常引起弥漫的软脑膜病变,组织学可见到有类似少枝的OLC样细胞,表达OLIG2、S-100和Syn,在一部分的病例中见到神经元成分;但如病灶长在脊膜上有时很难找到肿瘤实质细胞。这种肿瘤常具有BRAF基因融合、染色体1p缺失和/或19q的缺失,却没有IDH的突变。患者预后多变,肿瘤往往因生长缓慢而继发性

15、脑积水。,神经元与混合型神经元-胶质肿瘤增加的新分型1,神经元与混合型神经元-胶质肿瘤-弥漫型软脑膜胶质神经元肿瘤(DLGNT).,(a,b,c)尸检标本显示DLGNT患者有广泛的脊髓和大脑蛛网膜下腔软脑膜浸润和纤维化,同时有侧脑室肿块和大小不等的囊腔形成(内有粘液),肿瘤细胞沿着血管周Virchow-Robin间隙向脑实质内播散(c)广泛软脑膜浸润。,神经元与混合型神经元-胶质肿瘤-弥漫型软脑膜胶质神经元肿瘤,增加的新分型2小脑的多结节和囊泡状肿瘤(multinodular and vacuolated tumor of the cerebrum),该肿瘤好发于小脑,形态学有多发结节和囊泡形

16、成,肿瘤细胞向神经胶质和/或神经元分化,在部分病例中还可见神经节细胞。,神经元与混合型神经元-胶质肿瘤,增加的新分型2神经元与混合型神经元-胶质肿瘤,髓母细胞瘤,新版髓母根据基因分4个亚型WNT激活型SHH激活型非WNT/SHH的group3型非WNT/SHH的group4型代替了旧版的组织学分型(促结缔组织增生型/结节型,广泛结节型,大细胞和间变型)。WNT亚型预后最好;group3亚型预后最差;SHH亚型(命名是源于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预后和group 4亚型的髓母形似(在最好的WNT亚型和最差的group3亚型之间)。,髓母细胞瘤新版髓母根据基因分4个亚型,其它胚胎源性

17、肿瘤,新版删除了PNET(旧版的CNS PNET被归入NOS),新分类基于19号染色体(19q13.42)C19MC区域的扩增。C19MC扩增的肿瘤包括ETANTR(伴有神经原纤维和真菊形团的胚胎源性肿瘤,即多层菊形团的神经源性肿瘤)、室管膜母细胞瘤和部分髓上皮瘤。在出现相同的ETANTR/ETMR组织学形态时,1)若有C19MC扩增诊断为:伴有多层菊形团的胚胎性肿瘤(embryonal tumor with multilayered rosettes,ETMR),C19MC变异。2)若无C19MC扩增缺失诊断为:伴有多层菊形团的胚胎性肿瘤,NOS。髓上皮瘤的诊断仍然按照组织学特征(因为髓上皮

18、瘤没有C19MC扩增)。非典型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新版以INI1或BRG1(罕见)突变来定义。INI1和BRG1可用免疫组化检测(核染色缺失,需有内对照)。AT/RT的诊断需要明确的分子基因。如果肿瘤具有AT/RT的组织学特点但是不具有基因突变,只能描述性地诊断为具有横纹肌样特征的CNS胚胎源性肿瘤。,其它胚胎源性肿瘤新版删除了PNET(旧版的CNS PNET被,神经鞘瘤,新版增加了两个新分类黑色素性神经鞘瘤,临床明确恶性生物学行为,与Carney复合体和PRKARIA基因有关,区别于传统神经鞘瘤。混合神经鞘瘤。明确定义了两种恶性外周神经鞘瘤(MPNST)的亚型上皮型MPNSTMP

19、NST伴神经束膜分化。,神经鞘瘤新版增加了两个新分类,脑膜瘤,明确脑侵犯为非典型脑膜瘤的诊断标准,出现脑侵犯的WHO-I级脑膜瘤与WHO-II级脑膜瘤存在相似的复发和死亡率。肿瘤侵犯脑组织、以及镜下大于4个核分裂像/10HPF,满足这两个标准即可诊断WHO-II级非典型性脑膜瘤。,脑膜瘤明确脑侵犯为非典型脑膜瘤的诊断标准,出现脑侵犯的WHO,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写在最后,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写,Thank You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