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还原反应》优秀人教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292848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2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人教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人教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人教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人教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人教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氧化还原反应》优秀人教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化还原反应》优秀人教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2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方程式的配平,1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规律及其应用。,2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3能依据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进行相关化,学计算。,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方程式的配平1掌握氧化还原反,一、概念辨析,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反应物,氧化产物,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还原产物,生成物,一、概念辨析还原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反应物氧化产物发生,用双线桥法表示下列反应,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C

2、 + 4HNO3 (浓) = CO2 + 4NO2 +2H2O,0,+4,+4,+5,失去4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到1 4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氧化剂是( HNO3 ); 氧化产物是( CO2 )还原剂是( C );还原产物是( NO2 ),用双线桥法表示下列反应,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3S + 6KOH = 2K2S + K2SO3+3H2O,0,+4,-2,失去4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到2 2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氧化剂是( S ) ; 氧化产物是( K2SO4 )还原剂是( S ); 还原产物是( K2S ),0+4-2失去4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

3、到2 2e-,,练习:,1、反应3Cu+8HNO3 =3Cu(NO3)2+2NO +4H2O中氧化剂是 ( HNO3 ) 被氧化的元素是 ( Cu ) 参加反应的 HNO3 与被还原的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4:1 )2、在反应2FeBr2 +3Cl2 =2FeCl3+2Br2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 A、Fe B、Br C、Fe和Br D、Fe和Cl,C,练习:1、反应3Cu+8HNO3 =3Cu(NO3)2+2N,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1性质强弱规律,根据某一氧化还原反应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有关物质,的氧化能力或还原能力。,对于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出现的所有物质来说,氧化剂是,氧化性最强

4、的物质,而还原剂是还原性最强的物质。,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1性质强弱规律根据某一氧化还原反应来比较,(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剂还原剂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还原剂氧化剂 (2)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 K Ca Na Mg Al Zn Fe (H) Cu Hg Ag Pt Au K+ Ca2+ Na+ Mg2+ Al3+ Zn2+ Fe2+ (H+) Cu2+ Hg2+ Ag+,还原性依次减弱,氧化性依次增强,(1)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判断还原性依次减弱氧化性依次增强,例2,已知下列反应: 2FeCl3+2KI=2FeCl2+2KCl+I2 2FeCl2+Cl2=

5、2FeCl3 I2+5O2+2H2O=H2SO4+2HCl 判断下列物质的还原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I-Fe2+Cl-SO2 B、Cl- Fe2+SO2I- C、Fe2+I-Cl-SO2 C、SO2 I-Fe2+Cl-,D,还原性,I- Fe2+,Fe2+Cl-,SO2I-,例2已知下列反应:D还原性I- Fe2+Fe2+Cl-S,练习:,已知X2、Y2、Z2、W2 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 W2 Z2 X2 Y2 ,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 ) A、2NaW+Z2=2NaZ+W2B、2NaX+Z2=2NaZ+X2C、2NaY+W2=2NaW+Y2D、2NaZ+X2=2NaX+Z2,B

6、C,练习:已知X2、Y2、Z2、W2 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BC,价态律“高氧低还中兼”,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只有氧化性,(如:Fe3+)处于最低价态的元素,只有还原性, (如:Fe)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 Fe2+ ),2、,价态律“高氧低还中兼”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只有氧化性,(,练习,1、从S元素的化合价态上判断下列物质中S元素不能表现氧化性的是( )A、Na2S B、S C、SO2 D、H2SO42、下列物质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A HClO B Al2O3 C N2O D SiO2,A,AC,练习1、从S元素的化合价态上判断下列物质中S元素不能表现

7、氧化,3反应先后规律,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氧化性最强的氧化剂作用。总结为“谁强谁先反应”。,4价态归中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这里的中间价可以相同(谓之“归中”),也可以不同,但此时必是高价转变成较高中间价,低价转变成较低中间价(即可以“靠拢”而“不相交”)。,5电子守恒规律,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3反应先后规

8、律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例3、用48ml 0.1mol/L的FeSO4溶液,恰好还原2.410-3molRO(OH)2+则R元素的最终价态是( ),+3,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3,练习,1、当溶液中X2O72-和SO32-离子数之比为1:3时正好完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X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 +1价 B +2价 C +3价 D +4价2、已知 M2O7x-+3S2-+14H+=2M3+3S +7H2O 则M2O7x- 中M的化合价为( )A +2价 B +3价 C +4价 D +6价,C,D,练习1、当溶液中X2O7

9、2-和SO32-离子数之比为1:3时,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1配平原则,(1)电子守恒原则: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相等。,(2)质量守恒原则: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原子数目相等。(3)电荷守恒原则:若为离子反应,反应前后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2配平的一般步骤(常规方法最小公倍数法),(1)“一标”。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标出发生变,价元素的化合价。例如:,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1配平原则(1)电子守恒原则:反应中还,(2)“二等”。使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即求出化合价升降的最小公倍数。,(3)“三定”。根据化合价升高与降低的最小公倍数,定出参加氧化还原

10、反应的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2)“二等”。使变价元素的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即求出,(4)“四平”。用观察法配平其他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2KMnO45Na2SO33H2SO42MnSO4K2SO45Na2SO43H2O(5)“五查”。检查反应前后原子总数是否相等,检查离子反应中电荷是否守恒。若相等,说明化学方程式配平正确,将短线改等号。,(4)“四平”。用观察法配平其他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2K,歧化反应规律和归中反应规律,1歧化反应规律:所得产物中,该元素一部分价态升高,一部分价态降低,即“中间价高价低价”。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歧化反应规律和归中反

11、应规律1歧化反应规律:所得产物中,该,2归中反应规律:反应物中,该元素低价态升高,高价态降低,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化合价向中间价态靠拢。,2归中反应规律:反应物中,该元素低价态升高,高价态,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但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的转换关系(未配平):(1)G=QNaCl(2)QH2O=XH2(3)YNaOH=GQH2O(4)ZNaOH=QXH2O这五种化合物中氯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A.QGZYX B.GYQZXC.GYZQX D.ZXGYQ,G、Q、X、Y、Z均为氯的含氧化合物,我们不了解它们的化学式,氧化还原反

12、应的规律例1在含有 Cu(NO3)2、Mg(NO3)2 和 AgNO3 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锌粉,首先析出的是(AMgCAg,)BCuDH2,答案:C,课堂练习,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适量的锌粉,首先析出的是()课,D2Fe32I,2Fe2+I2,A3Cl26FeI2BCl2FeI2CCo2O36HCl,2FeCl34FeI3FeCl2I22CoCl2Cl23H2O,答案:A,D2Fe32I2Fe2+I2A3Cl26FeI,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答案:B,2在xR2yHO2mR3nH2O的离子反应中,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答案:(1)1,1,2,1,2,(2)2,1

13、,2,2,1,4,3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答案:(1)11212(2)2122,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例3 在3S6NaOH,2Na2S Na2SO33H2O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是(,),A12,B21,C13,D31,答案:B,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 例3 在3S6NaOH2Na2,4在 3Cl26KOH和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KClO35KCl3H2O 中,还原剂),A15,B13,C51,D31,答案:A,4在 3Cl26KOHKClO35KCl3H2O,作业,作业,1.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是叙事作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

14、。2.它由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3.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小说内容的试题。通常从情节梳理、情节作用两方面设题考查。4.根据结构来梳理。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5.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景就是不同时间人物活动的场所。6.根据线索来梳理。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和暗线。高考考查的小说往往较简单,线索也一般是单线式。7.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8.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9.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感谢观看,欢迎指导!,1.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是叙事作品中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