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刻舟求剑》讲解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295547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6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刻舟求剑》讲解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言文《刻舟求剑》讲解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言文《刻舟求剑》讲解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言文《刻舟求剑》讲解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言文《刻舟求剑》讲解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刻舟求剑》讲解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刻舟求剑》讲解课件.ppt(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刻舟求剑,作者,秦相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目录学家和经学家,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始皇之父秦庄襄王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后为秦始皇所杀。本文选自吕氏春秋察今,文章出处,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

2、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 q)其舟,曰:“是吾(w)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用旧

3、的法令制度治理他的国家,正和这个(故事)相同。时代已经变了,而法令制度不变,用这种方法治理国家,岂不太困难了吗!,重点字词,涉:过,渡。者:的人自:从。坠:落。于:在,到。遽:急忙,立刻。契:用刀雕刻,刻。吾:我的。所从坠:从剑落下的地方。坠:落下求:找,寻找。,而:然而,表转折。若:像。此:这样。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其剑自舟坠于水,其:他的。 遽契其舟,其:(指示代词)那。 从其所契者,其:他。,成语寓意,刻舟求剑:是由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人应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死守教条,否则会一事无成。同时告诫人们不能平面、静止地看待问题。,练习题,解释词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坠:落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求:寻找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惑:糊涂翻译语句遽契其舟 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是吾剑之所从坠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