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托物言志诗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托物言志诗ppt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咏 物 诗 鉴赏,有关咏物诗,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石灰吟 (明)于谦,爆竹(明)黎淳,风(唐)李峤,概念理
2、解:(1)咏物诗:借描写 的 表达 。 (2)写作技巧 。,客观的“物”(山川河岳、花鸟草虫),特点 (形态、色彩或其所处的环境),诗人理想、志向、情怀,托物言志,特点归纳:,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1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
3、,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古人激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因为作者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2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用心体味。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于谦石
4、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了解鉴赏咏物诗的方法,蝉 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这首诗是 诗。(2)请说出这首诗中“蝉”的形象特点。,注释:虞世南:原为隋朝旧臣,被唐太宗李世民留用后,由于才高学广,为人正直,深得器重。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
5、好像下垂的冠缨。,蝉“啜饮清露”“居高声远”,可知蝉生性高洁,出众。,咏物,这首诗借咏蝉表达了诗人认为贤能高洁的人,并不需要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扬的自得之情。,(3)这首诗借咏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su,了解鉴赏咏物诗的方法,请总结鉴赏咏物诗的方法:,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从而分析诗人的感情志向。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分析所托之情。,掌握规范表述的技巧,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000年北京春招题) 蝉 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B、
6、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D,掌握规范表述的技巧,完成骆宾王蝉的练习 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1)请说出这首诗中“蝉”的形象特点。(2)这首诗借咏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格式: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找准物与情的切合点,注意规范表述的技巧),骆宾王:“初
7、唐四杰”之一。写这首诗时,本来担任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 南冠:指囚徒。,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一、二句采用什么样的手法写出什么内容?,通过描写,写作者爱菊。 “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三、四句由一、二句的描写转入 。,议论,菊花的什么特点触发了元缜的诗情?,外在特点:百花先谢而菊花后凋,内在的神韵、品格:历尽风霜而后凋,“卓为霜下杰”的坚贞品质。,对菊花的赞美中寄寓作者的什么深意?,还表达了诗人对坚贞品格的追求,是诗人人格的写照。诗人借咏物以言志
8、,将菊花的自然特点加以拟人化处理,使之成为诗人理想人格的象征。,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小松 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作者:晚唐诗人,有才华,但屡试不中,一生潦倒。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抓哪些词语、炼字,分析小松特点?,“刺”,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显示其蓬勃的生命力,出 字写出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描写),杜荀鹤,杜荀鹤(846-904),字彦之,池州石埭人,今安微市台人。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但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还旧山
9、。天佑元年904,朱全忠奏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三、四句的“凌云”含意各有不同,前者是指 ,后者指 。,未长成的小松,长成后的松树,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即作者借小松言何情,托何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1、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2、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多用拟人、象征等手法;描其
10、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形神兼备。3、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特点归纳:,方法总结,1、读诗,诠释出诗句的字面意义;,2、关注有效信息:诗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3、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抓物与志的“契合点”,4、体悟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5、熟悉诗歌常用的写作技巧,艺术手法,包括三个方面:(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描写 (直接描写、间接描写),(2)表现手法:烘托、象征、虚实结合、用典、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动静结合、以小见大。,(3)修辞:比喻、比拟、
11、对偶、夸张、对比、排比、设问、借代、反问。,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 梧桐:凄苦猿啼:悲伤 风急天高猿啸哀 鹧鸪鸟: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沙鸥:飘零、伤感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6、抓意象的特殊内涵。,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 柳,唐 贺知章,咏 柳 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1、两
12、首诗对柳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前者表现了 的态度,后者表现了 的态度。,2、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由此联想到什么?,喜悦、赞赏,贬斥、嘲讽,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霜天晓角梅 范成大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株雪。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1同是写梅,但两位作者运用的修
13、辞方法是不同的,陆词运用的是(拟人),范词运用的是(比喻)的方法。2同是运用环境烘托的写法,两首词也是各有差异的,陆词突出环境的(偏僻、凄苦),塑造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突出环境的(清冷、萧疏),塑造了梅花的(脉脉)形象。3同是借物抒怀,但两首词寄托的深浅有别。陆词抒写梅花的(高洁刚强 )品格,范词抒写梅花的 (孤寂幽独)品格。,作业,这首词以“梅”为题,写出了怅惘孤寂的幽愁。上阕写景之胜,下阕写愁之绝。起首二句先写天气转变之佳:傍晚,天晴了,风歇了 ,春寒料峭的威力,有所折损。用一“折”字,益见原来春寒之厉,现在春暖之和。紧接“晚晴风歇”,展示了一幅用淡墨素彩勾画的绝妙画面。脉脉,是含情
14、的样子;“花疏”,点出梅花之开。以“脉脉”加诸“花疏天淡”之上,就使人感到不仅那脉脉含情的梅花,就连安详淡远天空也仿佛在向人致意呢。“天淡”是静态,接“云来去”成为动态 ,更见“晚晴风歇”之后 ,气清云闲之美。“花疏”与“天淡”相谐,既描写了“天”之“淡”,所以末一句“数枝雪”,又形象地勾画了“梅”之“ 疏”。如此精心点笔。生动景物立于眼前了“脉脉”二,也就不是泛泛而说了。显然,词人缀字的针线是十分细密的;而其妙处在天然浑成,能够运密入疏。下阕“胜绝”是对上阕的概括。景物美极了,而“愁亦绝”。“绝”字重叠,就更突出了景物美人更愁这层意思。如果说原来春零抖峭,馀寒犹厉,景象的凄冷萧疏,与人物心情
15、之暗淡愁苦是一致的话,那么,景物之极美 ,与人之极愁,情景就似乎很不相阔了。,其实这种“不一致”,正是词人匠心独运之所在。“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 ”,以景色之优美,反衬人之孤寂,不一致中就有了一致,两个所指相反的“绝”字,在这里却表现了矛盾的统一。词中的主人到底为什么景愈美而愁愈甚呢?“ 此情谁共说”。无处诉说,这就衬出了悲愁的深度。结尾三句,又通过景物的映衬写出了人之情。雁有两行,反衬人之寂寞孤独;雁行之低,写鸿雁将要归宿,而所怀之人此时仍飘零异乡,至今未归。唯有低飞之雁才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鸿雁可以传书,则此情可以托其诉说者,也只有这两行低雁了。下片所写之景,有雁,有楼,有月,从时间上来说,比上片已经迟了;但是,从境界上来说,与上片淡淡的云,疏疏的梅,恰好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调和的画面,与画楼中之人以及其孤寂独处的心情正复融为一体,从而把怀人的感情形象化了。越是写得含蓄委婉,就越使人感到其感情的深沉和执着。以淡景写浓愁,以良宵反衬孤寂无侣的惆怅,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这种艺术手法是颇耐人寻味的。,每日一句,一个人不论在祈祷什么,他总是祈祷着一个奇迹的降临。 任何祷辞都不外是这样的意思:“伟大的上帝呵,请使二乘二不等于四吧!” (俄国)屠格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