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算法及程序实现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15433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冒泡排序算法及程序实现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冒泡排序算法及程序实现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冒泡排序算法及程序实现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冒泡排序算法及程序实现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冒泡排序算法及程序实现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冒泡排序算法及程序实现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冒泡排序算法及程序实现ppt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冒泡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冒泡排序是在一列数据中把较小(大)的数据逐次向上推移的一种排序技术。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待排序的n个元素的数组看成是垂直堆放的一列数据,从最下面的一个元素起,自下而上地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中的数据,将较小(大)的数据换到上面的一个元素中。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处理完最后两个元素中的数据,称为一趟加工。当第一趟加工完成时,最小(大)的数据已经上升到第一个元素的位置。然后对余下的n1个元素重复上述处理过程,直至最后余下两个数据的比较和交换。,34 冒泡排序算法及程序实现,由于每一趟加工都是将本趟最小(大)的数元素像气泡一样浮至本趟的顶端位置,所以称作冒泡排序。但冒泡也有变式,即将

2、数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若相邻两个元素中的数据不符合排序,就交换位置。某数组c共由4个元素构成,每个元素的值如下表所示:,采用冒泡排序思想进行升序排序,从最下面的一个元素起,自下而上的比较相邻两个元素中的数据,整个排序过程如下所示:第一趟加工处理过程:,第一趟加工共比较3次,处理完成后,最小的元素15存储在了c(1)中。,第二趟加工处理过程:,第二趟加工共比较2次,处理完成后,第2个最小的元素23存储在了c(2)中。,第三趟加工处理过程:,第三趟加工共比较1次,处理完成后,第3个小的元素32存储在了c(3)中。4个元素共需进行3趟加工处理,总的比较次数为3216次。对n个元素的数组,用冒泡法进行

3、排序时,共需比较n(n1)/2次。,2冒泡排序算法的程序实现冒泡排序程序的实现可用双重For循环来实现,外层For循环控制是第几遍加工,内层For循环控制进行排序的数组元素下标的变化范围。由于每趟加工完成后,进行排序的范围会发生变化(每趟减少一个),故内层For循环变量的下界由外层循环变量决定。,现有n个数据,分别存放在数组变量a(1 To n)当中,用冒泡排序算法表示结构如下:,用冒泡排序算法程序实现的片段如下:For i1 To n1 For jn To i1 Step 1 If a(j)a(j1) Then ta(j):a(j)a(j1):a(j1)t End If Next jNext

4、 i当外循环变量i取1时,即第1趟加工时,内循环变量j的下界为i1(值为2),即从a(n)开始自下而上的比较相邻的两个元素中的数,如果下面的数比上面的小,则相互交换,直到a(2)与a(1)的比较为止,这样第1趟加工后将最小的数放到了a(1)中;第2趟加工,内循环变量j的下界为3,直到a(3)和a(2)的比较为止,把最小的数放到了a(2)中;这样,经过n1趟加工后,就完成了数组从小到大的排序。,中间的If语句,完成相邻的两个元素的比较过程,如果下面的数a(j)比上面的数a(j1)小,则交换a(j)与a(j1)的值。用语句ta(j):a(j)a(j1):a(j1)t来实现。3读程序时,判断冒泡排序

5、的结果是从小到大还是从大到小,方法就是分析内循环中的条件判断语句,如果交换数据的条件是前面元素小于后面元素,如a(j)a(j1),则排序结果是从大到小。反之,如果交换数据的条件是前面元素大于后面元素,如a(j)a(j1)、a(j)a(j1),则排序结果是从小到大。,注意:以下代码也可实现对数组h(共n个元素)进行冒泡排序:For i 1 To n 1 For j i 1 To n If h(i) h(j) Then t h(i): h(i) h(j): h(j) t End If Next jNext i,本节课学习要理解冒泡排序算法的基本思想,能根据冒泡排序的思想,对一组数据进行冒泡排序。掌

6、握冒泡排序算法的程序实现,能根据给出的题目自行编写冒泡程序。考查方式为选择题与填空题。,某书店在5所学校流动售书量(单位:本)分别是82、113、46、69、35。采用冒泡排序对其进行排序,若完成第一遍时的结果是35、82、113、46、69,则完成第二遍时的结果是()A35、82、113、46、69 B35、46、82、69、113C35、46、82、113、69 D35、46、69、82、113,C,2下表记录了6个数据的排序过程。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排序采用的算法与排序方式分别为 (),冒泡排序,降序选择排序,降序冒泡排序,升序选择排序,升序,C,3实现某排序算法的部分VB程序如下:Fo

7、r i 1 To 4 For j 5 To i 1 Step 1 If a(j)a(j1) Then ta(j):a(j)a(j1):a(j1)t Next jNext i在经过某一遍排序“加工”后,数组元素a(l)到a(5)的数据依次为“25、77、51、59、32”。则 下一遍排序“加工”后数组元素a(l)到a(5)的数据应该是 ()A25、32、77、51、59 B25、32、51、59、77C25、32、59、51、77 D25、32、51、7、59,A,4有一组原始数据:23、25、18、63、84、77、65、9、33、17。利用冒泡排序算法进行从小到大排序,最多需要进行()次加工

8、,才可以完成整个数据的排序。A5B6C8D9,D,书籍将数据3、6、9、5、8、1进行一趟冒泡排序后得到的数据刚好是小杨的银行卡密码,那么小杨的银行卡密码是()A369581B136958C135698D316958,B,在某年市机器人投蓝比赛决赛中,共有5支队伍参加,各队的最终成绩如下:82、74、66、95、70(单位:个/分钟),现用冒泡排序算法来实现这些数据的排序操作:,则在第2遍加工的操作中,共需要交换数据的次数是()A. 1次B. 2次C. 3次D. 4次,B,有如下VB程序段:s“ ”For i 1 To 3 For j 6 To i 1 Step 1 If a(j)a(j1)

9、Then ka(j):a(j)a(j1):a(j1)k End If Next j s s str(a(i)Next i Text1.Textstr(s),数组元素从a(1)到a(6)的数据依次为“3、7、2、5、8、9”,经过该程序“加工”后,文本框Text1中显示的是()A9 8 7 B2 3 5 C3 7 2 D7 3 2,B,有一组原始数据:13、15、8、65、14、33。若采用冒泡法进行排序,则共需比较的次数为 ()A21B15C10D28,B,设计一个VB程序,点击“随机产生15个整数”按钮,程序自动在列表框List1中产生15个1000以内的随机非负数,点击“冒泡排序”按钮,对

10、这些数据按冒泡算法进行从大到小排序。程序运行时界面如图91所示:,图91,(1)(1)设计应用程序界面时,为添加“冒泡排序”按钮,应使用如图92所示的“控件工具箱”中的_(填写相应编号),并在图93所示的“属性”窗口中,将_属性值设置为“冒泡排序”。,4,Caption,图92,图93,(2)从左至右的两个列表框的名称分别是List1和List2,“随机产生15个整数”按钮的名称是Command1,“冒泡排序”按钮的名称是Command2。请根据题意将下列程序补充完整。Dim a(1 To 15) As IntegerDim n As IntegerPrivate Sub Command1_C

11、lick()n 15RandomizeList1.ClearList2.ClearFor i 1 To 15List1.AddItem Str(i) & “:” & Str(a(i)Next iEnd Sub,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Dim t As IntegerList2.ClearFor i 1 To n 1For j n To i 1 Step 1If Thent a(j): a(j) a(j 1): a(j 1) tEnd IfNext jNext iFor i 1 To nList2.AddItem Str(i) & “:” & Str(a(i)Ne

12、xt iEnd Sub,(1)程序中划线处应填入_。(2)程序中划线处应填入_。注:该示例程序在素材文件夹下vb23文件夹中。,a(i)=Int(Rnd()*1001),a(j)a(j-1),新学年开学安排坐位,需要先根据学生身高排好队。以下VB程序为排队程序,其中变量s为学生总数,数组n存储学生姓名,数组h存储学生身高(单位:厘米)。程序界面如下图所示。程序运行时,自动加载学生姓名与身高数据,点击“排队”按钮,按学生身高从低到高进行排序。,实现该功能的程序代码如下:Dim n(1 To 60) As StringDim h(1 To 60) As IntegerConst s 60Priva

13、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Dim t As IntegerDim k As List1.ClearFor i 1 To s 1For j i 1 To sIf Thent h(i): h(i) h(j): h(j) tEnd IfNext jNext iFor i 1 To sList1.AddItem n(i) & “:” & Str(h(i)Next iEnd Sub,Private Sub Form_Load() 学生姓名数据n赋值语句,此处省略 学生身高数据h赋值语句,此处省略 For i 1 To s L

14、ist1.AddItem n(i) & “:” & Str(h(i)在列表框显示学生姓名与身高原始数据Next iEnd Sub为使程序完整,请在划线处填上合适的语句。(1)划线处应填入_。(2)划线处应填入_。(3)划线处应填入_。,String,h(i)h(j),k=n(i):n(i)=n(j):n(j)=k,叶锦平和同学们去农科院开展研究性学习,大家都收获很大,锦平设计了一个VB程序,他把同学们收集到的水稻亩产量和同学姓名已分别保存在数组a和数组b中,第i个同学收集的亩产量保存在a(i)中,对应的同学姓名保存在b(i)中,最后按亩产量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程序界面如图所示,左边列表框List

15、1中显示的是所有同学收集到的原始数据,单击”排序”按钮(Command1)后,在右边的列表框List2中显示排序完成后的结果(按亩产量从高到低排列)。,解决此问题的算法流程图如图所示,相应的排序部分程序如下:Dim a(1 To n) As SingleDim b(1 To n) As String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c As Single, t As String List2.ClearFor i 1 To n 1 设共有n名同学For j If Thenc a(j 1)a(j 1) a(j)

16、a(j) ct b(j 1)b(j 1) b(j)b(j) tEnd IfNext jNext iFor i 1 To nList2.AddItem Str(a(i) “ ” b(i)Next iEnd SubPrivate Sub Form_Load() 此过程用于对数组a和数组b进行初始赋值,代码略List1.AddItem Str(a(i) “ ” b(i)在列表框List1中显示原始数据End Sub,(1)解决此问题的算法是_。在程序和划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或表达式,将程序补充完整:(2)程序中划线处应填入_。 (3)程序中划线处应填入_。注:该示例程序在素材文件夹下vb25文件夹中。,冒泡排序算法,n to i+1 Step -1,a(j)a(j-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