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农村流动党员管理调查与思考范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317532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农村流动党员管理调查与思考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某县农村流动党员管理调查与思考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某县农村流动党员管理调查与思考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某县农村流动党员管理调查与思考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某县农村流动党员管理调查与思考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农村流动党员管理调查与思考范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某县农村流动党员管理调查与思考范文2022年,*县委组织部成立课题组,通过随机走访、电话采访、问卷答访、交流互访、跟踪随访等形式,专题调研农村流动党员管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流动党员管理概况我县辖157个村,21个社区,设村党总支127个,村党支部30个;社区党总支2个,党支部19个,共有农村党员17799名。本次调查“流动党员”概念采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流动党员的定义为准,全县农村登记流动党员1042名,占农村党员总数5.85%。调查发现,我县流动党员呈现“五个集中”的趋势。一是年龄梯度集中。青壮年(1840岁)占65.7%;二是性别构成集中。多为

2、男性,占比93.6%;三是学历层次集中。均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高中(含中专、技校)以上学历占78.8%,明显超出农村党员平均基数;四是流动去向集中。流向以“长三角”工业城市为主,江、浙、沪占91.5%,在三地之中,上海又占据7成;五是职业分布集中。以进城务工为主,投资经商为辅,在务工人群中,从事建筑业、铸造业、服务业占据较大比例,收入超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六是流动时段集中。定期外流,定时返乡,呈现“候鸟式”迁徙,一般春节期间为返乡高峰,农忙、中秋、国庆为往返相对密集的次高峰。分析统计样本资料不难发现,农村流动党员基数大、年龄轻、素质好、精力旺、收入高、分布广,已成为农村党员队伍的中坚力量和推进

3、新农村建设的中流砥柱,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刻不容缓。二、流动党员管理做法针对我县流动党员特点,结合村级党建管理工作实践,根据党章及上级有关意见精神,我县制定“五专”制度,确定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基本框架,取得一定成效。专题研究。每年年初各级党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流动党员管理,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方法,理清工作思路,探求工作路径,制定工作方案,督查工作进展,考核工作成效,完善工作规划。专人负责。以村党组织为单位,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指定专人负责,确定流动党员管理员。全面落实流动党员管理责任制,基层支部负总责,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支委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流动党员管理员为具体责任人。专册登记。县、镇、

4、村三级建立统一的流动党员管理软件资料库,统一造册,专人登记,定时更新,长期保存,实行“五个一”管理,即一册(流动党员花名册)、一表(流动党员联系表)、一证(流动党员活动证)、一卡(流动党员党费收缴卡)、一簿(流动党员会议记录簿)。专项培训。根据流动党员返乡时段集中的特点,利用返乡高峰开展流动党员集中培训,抓紧有利时机,做好党员教育,通报党务村务,收集整理流动党员思想汇报,征求流动党员意见及建议,组织流动党员民主测评。专事提醒。切实发挥流动党员信息多、思路活、眼界宽、资源好、能力强的特点,以“双培双带”为突破,定期利用电话、短信、座谈等方式,开展工作提醒,要求流动党员完成年度既定目标,引资金、带

5、项目、促就业、挖渠道、富乡邻;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行党务公开,对村级重大事务、重大议题、重大活动在第一时间通报流动党员,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及监督权的实现;以换届选举为契机,加大政策宣传,积极动员广大流动党员返乡参选,提高党员政治觉悟,将参加选举不仅视为党员权利,更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三、流动党员管理困境成本高。根据中央文件规定,流动党员管理应当是以流出地为主,流入地为辅的管理模式,但对于农村党员来说,要想真正融入到流入地的党组织仍然存在着观念阻隔、城乡差距、心理失落等多重阻碍,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现实中片面依赖流出地党组织管理的路径依赖。流动党员队伍基数庞大,管理

6、事务庞杂,对流出地党组织形成巨大的成本压力。以本轮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为样本,便可简单开列流动党员管理的成本支出。一是人力成本,流动党员需要专人联络,专案登记,专门统计,专事报批,牵涉大量的人员;二是精力成本,流动党员身处外地,部分党员流动频繁,联络方式更换,需要走村入户,多方查找。电话联络中,为严肃纪律要求,不少地方统一标准,规定电话联络采用双人办理、民主监督、通话录音、专案归档的形式,期间势必占用基层人员大量的精力;三是财力成本,不少流动党员从事艰苦行业,假期少,收入少,返乡少,为动员其返乡参选,村级党组织往往采用省内专车接送、省外报销往返路费并补偿误工费的形式鼓励流动党员参选。以人均交通费元

7、,人均电话联络费元,日均误工补偿费用元计,单次往返需2天,费用合计元,按照“两推选”的会议程序安排,需往返2次(党员推荐大会、党内选举日),单人合计成本高达元。联系少。从流动党员分析,纵向联系少,目前流动党员管理日常联系多为单向式,即由基层党组织与流动党员联络,而不少流动党员因工作压力大、业余时间少、生活困难多,主动联系基层组织较少;从基层组织分析,横向联系少,即流入地与流出地基层党组织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渠道,未形成规范的热线联络机制,双方沟通不多,存在一定的信息屏障。作用小。一是流出地基层组织作用小,因缺乏明确的考核机制和系统的信息管理,流动党员往往被居住地党组织边缘化,作为流动党员管理的主

8、要责任单位其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是流出地基层组织作用小,在流动党员管理中,“流入地管不好,流出地管不了”的现象依然存在,流出地管理中,重视党员义务,忽略党员权利的倾向较为明显,使得作为党籍所在地的基层支部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三是流动党员自身作用小,市场化大潮冲击,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影响,面对激烈的竞争氛围和生存压力,缺乏规范的党性教育的流动党员极易在现实之中迷失方向。重视个人奋斗,忽视组织利益,作为党员,缺乏必要的群众观念,党性意识和奉献精神,其先锋模范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四、流动党员管理对策鉴于流动党员文化背景、综合素养、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全面融入流出地党组织还是一个相当漫长

9、的过程,在缺乏刚性的制度考核约束之下,流出地党组织管理流动党员的作用发挥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立足现状,放眼未来,积极探求以流出地党组织主动出击,跨区作业管理流动党员的思路不失为明智之举。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基层党建工作,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以村党组织为主角,以外流党员为核心,以流动支部为载体,以流动党员机动管理为方向,以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打破地域阻隔,时空限制,城乡差别,主动作为,全面出击,取得明显成效,得到广大流动党员的普遍欢迎,为探索流动党员管理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针对新时期党员流动特点和党员管理总体要求,我县提出以县级行

10、政区划为单位,突破区域局限,在流动党员集聚的中心城市设置党员管理飞地”,建立完善“党建共抓、党员共管、资源共用、成果共享、多边共赢”的工作机制,搭建“六位一体”的流动党员管理基地的设想,基本框架如下:党员管理的指挥部。构筑流动党员管理的指挥调度中心,坚持县、镇、村三级联动,齐抓共管,主动接触当地基层党组织,做好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衔接,加强党建工作协调,探讨流动党员共管模式,坚持城乡统筹,党企共管,部署阶段工作安排,协调党建工作资源,化解党员管理难题。党员聚集的大本营。根据行业、区域、职业特点,依托党员管理基地,建立流动党支部,定期开展组织活动,利用声像、视频资料,展示家乡建设新面貌、新进

11、展、新动向、新成就。加强流动党员之间的联系,分享信息,交流经验,团结同志,联络情感,解决困难,指引方向,把基地建设成“流动党员之家”。党员培训的教研室。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分步实施党员培训计划,关注党员核心需求和利益诉求,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坚持党性教育、职业教育双轮驱动,综合提升流动党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其适应社会竞争形势,以期在农村“双培双带”工作中发挥“排头兵”、“领头羊”的作用。党员选举的点将台。现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颁行于1990年,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在市场经济环境之下,人员流动频繁的特点决定了换届选举工作的相关规定应当予以修订,以适应时代需

12、求。主动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选举手段,允许通过视频连线、电视电话会议或设置流动会场等形式组织开展基层选举,以节约社会成本,提高工作效能。同时,应积极动员流动党员主动参与竞选基层支部班子,改善农村党组织人员结构,优化人才梯队。党员招商的前哨站。通过党建工作平台,拓展区域之间党组织、党政、党企交流渠道,利用流动党员分布散、信息畅、交结多、覆盖广的特点,积极收集招商引资信息,鼓励流动党员返乡创业,领办项目,引进资金,吸纳人才,致富地方经济。党员关爱的避风港。流动党员常年漂泊,缺乏亲情、友情、乡情,没有归属感。利用基地开展联欢活动交流友情,定期随访拉近乡情,通过视频通话联络亲情,提供人性化服务,将党员管理基地打造成流动党员温馨的港湾和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