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四级网络”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23661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四级网络”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社区“四级网络”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社区“四级网络”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社区“四级网络”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社区“四级网络”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四级网络”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四级网络”调研报告.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构建“四级网络”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魏都区社区“四级网络”建设调查报告随着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在城市工作中承担的任务日益繁重。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充分发挥社区的领导核心地位,更好地推进和谐社区建设进程,近年来,魏都区围绕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在社区党组织组建模式和社区党员管理模式上进行了有益尝试,通过建立社区“四级网络”管理体系,抓住了社区工作的“牛鼻子”,使社区各项工作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一、基本情况魏都区是许昌市唯一的市辖区,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近40万。全区共有11个街道办事处,80个社区,其中,城市社区43个(2003年由

2、原来的106个居民委员会整合而成),“村改居”社区37个。全区共有各类社区党员12442名,其中直管党员2668名。2005年以来,魏都区大力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和阵地建设,选优配强了社区“两委”班子,建成了标准化办公场所。目前,全区社区干部共有539名,是原有社区干部的40%;社区干部平均年龄36.7岁,比原来下降了5.3岁,中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95以上。新建的43个城市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平均在477平方米以上,拥有功能齐全的“六室四站一厅一校”(党支部办公室、居委会办公室、老年活动室、警务室、阅览室、档案室,民政工作服务站、劳动保障工作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站,综合服务大厅,市民学校党员活

3、动室、党校),室外活动场地平均达到了1000平方米以上。二、“四级网络”管理体系的提出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的发展,社区居民群众对社区工作的内容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原有的工作体制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求,迫切需要建立一套新的体制。总的来讲有以下几点:(一)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种类和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原来社区的工作内容和服务种类相对较少,只是帮助居民协调解决一些矛盾纠纷等问题。而现在社区居委会每年要承担的工作内容和服务种类达100多项。此外,社区居民群众不同层次

4、、不同形式的需要日益增加,这就给社区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社区进一步挖掘、整合社会资源,组建专业化的服务队伍,提高服务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的实际需要。(二)改善城市管理的迫切需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管理压力日益加大,而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作为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将城市管理工作向基层不断延伸覆盖。(三)加强党员管理的迫切需要。随着大量“单位人”、流动人口迅速涌入社区,使社区原来相对单一的党员队伍在数量和类别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党员数量的迅速增加,党员类型的复杂多样,出现了交党费难、入党难、组织活动难等突出问题,原有的管

5、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工作的需求,这就需要及时建立一支有热情、有觉悟、有能力、愿奉献的群众工作队伍,搭建一种更加及时、有效的管理结构。(四)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社区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一个群众性自治组织,大量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的功能从政府和单位中不断剥离出来,众多城市管理活动都依赖于社区,需要社区来执行,需要社区来配合实施,社区成了功能齐全的“小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找到合适的工作平台,建立覆盖各方的组织网络,对利用好社区自己的组织、资源优势,快速、准确的把握社区居民的关注点,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全方位搞好社区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

6、,从而推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意义重大。针对上述情况,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我区提出了建立社区“四级网络”管理体系的工作思路,按照“理顺关系、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的原则,以社区管辖范围内的楼群、院落、巷道为单位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再以小区为单位划分为若干个楼院,每个楼院又向下延伸细化至每个楼栋,逐级形成以“社区、小区、楼院、楼栋”为主体的“四级网络”管理体系。三、主要做法为确保“四级网络”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在推动和谐社区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坚持三个原则,合理划分区域结合各社区自身实际,按照“相对集中、规模适中、统筹兼顾”的原则,将每个社

7、区划分为若干个小区。一是相对集中原则。按照社区内居民居住特点,将住户较集中的楼群、街巷、住宅区或相对集中的散居户划分为一个区域,社区根据每个区域的不同特点,可以有重点的开展各项工作。二是规模适中原则。根据每个社区的管辖范围,原则上将300-500户、1500人划分为一个小区,80-100户为一个楼院,20-40户为一个楼栋,根据居民区的聚居特点,以方便管理为前提,以规模适中为原则,因地而异进行确定。如北大办事处的西湖社区在建立社区“四级网络”管理体系工作中,对社区内居民户数、人数等情况进行认真摸底调查,结合社区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把社区分成A、B、C、D四个小区,分别选出了4名小区负责人、42

8、名楼院负责人和 123名楼栋负责人。目前,全区43个城市社区共划分为287个小区, 1137个楼院,3762个楼栋。三是统筹兼顾原则。社区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原则,在充分考虑相对集中和规模适中原则的基础上,将相对独立的改制企业楼群划分为一个小区,如西关办事处的烤厂社区,因原烤烟厂企业破产,300多名企业党员组织关系转入社区,为方便社区管理,烤烟社区将原烤烟厂的十几栋职工宿舍楼划为一个小区,有利于根据小区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社区工作。通过合理划分区域,提高了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进一步理顺了社区关系,社区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二)健全网络组织,壮大工作力

9、量只有进一步健全组织,壮大工作力量,才能更好地推动“四级网络”高效运转。因此我们在建立组织、精选队伍上狠下功夫,大做文章,打牢了基础,推动了工作。一是成立专设机构。为加强对社区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我们专门成立了魏都区社区管理局,为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主管全区社区建设规划、社区服务及社区干部宏观管理等工作,在全区形成了社区工作“党委牵头、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街道负责、社区主办”的良好氛围,为“四级网络”的顺利运行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推选居民代表。为了从真正意义上还权、还利、还位于社区居民,不断提高居民自治水平。我区对43个城市社区开展了居民代表民主选举工作,平均每30-50户选举产生一

10、名代表,全区共选出社区居民代表2633名,平均每个社区选出居民代表60多名。我们还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吸收到居民代表中,使社区成员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承担起居民的重托,积极为民代言办事,为配强“四级网络”人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配强网络人员。在社区一级,为选优配强社区网络支部班子,我区从区直及街道办事处机关下派、选拔了35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还通过“下派、选任”等方式,选任了80名业务能力强、自身素质高的优秀干部到社区担任组织员,统一进行培训,明确工作职责,实现了社区工作在基层专人专管,确保了网络的规范运行。在小区、楼院、楼栋一级,社区通过深入各个居民区召开社区居民代表大

11、会,在居民代表中推选出觉悟高,能力强,热心为居民服务的党员担任各级负责人。目前,我区城市社区共有小区、楼院、楼栋负责人5186名,其中居民代表交叉任职人数1075名,交叉任职比例达到20%。(三)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功能为切实提高社区为民服务水平,为“四级网络”的顺利运行夯实基础,我区强力推进社区阵地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一是阵地建设标准化。在区委组织部的牵头负责下,我区通过近两年克难攻坚、不懈努力,克服吃饭财政的困窘,积极筹措3000余万元资金,将全区43个城市社区建成了办公面积均在400平方米以上、室外活动场地在1000平方米以上,具备“六室四站一厅一校”功能的标准化社区,建成后的社区

12、办公面积比原来提高了10倍多,显著改善了社区的办公环境,方便了群众办事,为四级网络发挥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配备设施现代化。为适应新形势下社区工作的需要,我区投入了40余万元资金,为43个城市社区配备了节目内容丰富,实用性、教育性强的现代远程教育设施,还配备了电脑、彩电、DVD、投影仪、制度活页展示台、触摸屏等现代化的配套设施,为各社区订购了工作图书和杂志等,完善了社区活动器材,为社区开展各类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三是开展服务便捷化。社区阵地标准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为社区“四级网络”发挥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通过各级网络负责人与辖区单位的特殊感情,争取了单位的活动室、会议

13、室等作为居民群众的活动场所,解决了组织活动不方便、场地少、无设施的困难。目前,各社区通过网络拓展室内活动场地50000多平方米,每个社区有平均1000平方米以上的室内活动场地,为居民群众相互沟通搭建了平台,提高了社区为民服务功能。(四)建立工作机制,推进规范运行为充分发挥“四级网络”管理体系的作用,我区在建好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思路,通过建立机制,不断推进网络运行的规范化,激发社区党员群众参与社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良好的“共驻共建”氛围。1、创新党员管理机制。在建立社区“四级网络”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我区通过积极探索,抓好网络的拓展延伸,创新了党员管理机制,对党员实行了“分区化、分类化

14、、微机化”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党员管理分区化。在社区“四级网络”进行分级的基础上,根据党员的分布状况,为每个区域内的楼院、楼栋进行命名和编号,将社区每名党员纳入小区、楼院、楼栋进行教育管理,就近、灵活地组织开展党的各项活动。二是党员管理分类化。根据社区党员的不同身份,将社区党员划分为在职居民党员、流入党员、外出务工党员、离退休党员、下岗待业党员、学生待业党员、待业复退军人党员、新阶层党员等八大类,针对各类党员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以组织开展各类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为载体,引导各类党员在社区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三是党员管理微机化。为使社区党员服务群众更加便捷、高效,区委组织部与高等院校联

15、合开发了“社区党员网络化管理”软件,实现了社区党员管理模式上的新突破。各社区“八大类”党员的基本情况以及参加社区活动意向、时间、参加活动记录等近30项基本信息在党员管理网络中一览无余,党员的每一项信息在党员管理网络中都可以通过快速查找进行流览。根据党员的不同特长、爱好及居住区域,依托网络共组建各类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400余支。管理网络的应用,为党员发挥作用开辟了新的渠道,提高了社区工作效率。如过去需要通过摸底调查、征求意见用一周时间才能组织开展的活动,现在社区通过党员管理网络对党员的职业、爱好、特长等信息的搜索查询,按照“自愿+需要”的原则,当天就能组织筹划、当天就能实施。2、信息反馈机制。随

16、着政府工作重心的不断下移,社区承担的政务性工作愈加繁重,社区5-7名工作人员,要向5000-10000名社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社区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很难得到保证。而社区“四级网络”具有信息来源广、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等优势,通过建立网络负责人信息反馈机制,使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居民群众,确保他们尽快知晓自己享有的各项权利。同时,通过各级网络负责人的信息收集,又可以及时掌握群众需求,了解发情民意,做到下情上达的同时,创造了人与人之间沟通交往的全新方式,缓解社区繁重的工作压力,使社区工作有了抓手,提高了社区办事效率和为民服务水平,在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3、教育管

17、理机制。通过建立社区四级网络,为党员教育管理搭建了新的平台,特别是通过各级网络信负责人贴近群众的优势,实现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社区教育管理新模式。我们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加大对社区干部的培训教育力度,每年由区委组织部、区社区管理局联合对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居委会主任进行不少于一周的集中培训。由各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社区干部“三会一课”、专题学习、新任职的社区干部上岗培训等工作。劳动保障、计生、民政、卫生、安全生产、司法等业务进社区的部门,每年对口组织1-2次的业务知识培训。利用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学习网络、社区党校等教育阵地,对网络负责人开展各类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工作队伍的工作能力。4、考核评

18、比机制。为进一步激活社区网络的良性运行机制,我们根据社区实际制定社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实施意见,对社区“四级网络”负责人进行考核、评比。通过年终评优表先活动,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号召居民群众积极参与评选活动,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网络负责人工作成绩的标尺,把热心群众,责任心强,觉悟高的网络负责人评选为先进个人,及时进行通报表彰,不断增强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进一步激发了网络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社区“四级网络”运行一年多来,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群众工作队伍,通过评先活动的开展,43个城市社区共表彰优秀网络负责人258名。(五)畅通上下渠道,推进各项工作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社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人口

19、高度集中,生活空间相对狭小,生活方式多样化,人际关系边缘化,情感色彩较淡薄。这种客观表现加大了社区开展工作的难度,同时也为新形势下推进社区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建立社区“四级网络”管理体系,使居民群众有了一个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的平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是正确宣传引导。各级网络负责人来自于居民群众当中,与群众有较强的亲和力,在赢得居民的信任与支持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网络负责人在群众中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宣传力量,通过网络触角的延伸和各级网络负责人热心积极的宣传引导,能够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及时宣传,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确保社区政治大局的稳定。二是调动居民积极性。通过网络负责人与

20、群众的广泛沟通,使群众进一步了解社区工作,切实体会到社区工作是一项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谋利、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居民自治组织,从根本上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支持、配合社区各项工作。三是赢得群众拥护。社区四级网络的建立,社区通过各级网络负责人将社区居民紧紧团结在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的党组织周围,改变了以往社区干部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群众不欢迎、不理解,吃“闭门羹”的现象。为加强与社区成员之间的感情联系,适时的寻找并强化社区居民的共同利益,通过网络负责人向社区反映民情意愿,社区可以准确掌握每户居民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帮助居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推进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1、。(六)注重培育典型 以点带面辐射网络各级负责人作为社区居民中的先进群体,在社区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每个网络负责人都能带动一批身边的群众,积极参与配合社区工作,在社区中树立了良好形象。为进一步充分发挥社区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社区居民群众中形成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我区围绕政策宣传、民事调解、扶贫帮困、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内容,在党员中实行了“党员服务承诺制”。在社区楼院中设置“党员示范岗位”。社区内党员可采取“自愿申报、组织审查、双向选择”等方式,认领自已愿意服务群众的岗位,并将党员的姓名、性别、服务承诺的具体事项、联系电话制成“党员公示牌”,制定了岗位职责任务,明确岗位目标要求

22、。在社区居民楼院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目前,我区已有645名社区党员认领792个示范岗位。通过社区党员示范岗位的设置,使广大党员直接在群众的监督之下,不断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在5.12汶川地震赈灾捐助活动中,社区网络负责人积极号召居民群众向灾区献爱心,广大党员纷纷走带头捐款,社区门店、商户也积极参与,全区街道、社区共向灾区捐款53.2773元。在奥运期间,各社区积极发挥网络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党员群众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自觉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积极化解各类群体性矛盾,维护了我区一方稳定。在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社区网络负责人带领热心群众积极参与到创卫工作中来,积极献计献策。

23、七一社区各级网络负责人还主动召集社区居民群众,研究探讨创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并通过在社区群众中积极征求意见,起草了七一社区居民公约,通过居民群众主动遵守社区公约,推动了社区创建工作,营造了“人人参与创卫,共建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七一社区的示范带动,经社区管理局认真研究,制定了城市社区居民公约、创建工作实施细则,在全区43个城市社区全面推广,各社区也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大会顺利通过了城市社区居民公约、创建工作实施细则。在社区居民代表、各级网络负责人的示范带动下,号召广大热心居民组建了创建工作监督团、纠正不文明行为监督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各类组织,并深入居民楼院号召广大党

24、员群众讲党性、树形象、比奉献,带领热心群众走上创卫一线,带头维护公共环境卫生,为我市创建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七)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共建动力以为民服务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深化社区,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创造力。一是创新共建载体。各社区通过联席会,积极开展“五联五共”系列活动,做到思想工作联做、共育时代新人,公益事业联办、共建服务设施,生活环境联建、共创文明新区,文体活动联谊、共同陶冶情操,社区经济联抓,共谋经济发展。在社区安全方面,魏都区还积极探索了社区、物业和警区“三位一体”的小区治安管理模式,合理划分警务责任区,建立社区警务室,部分社区还加大防范的科技含量,安装了监控系统。

25、在社区环境上,辖区各单位积极支持和参与社区的净化、绿化和美化工作,在社区文化上,共同成立了“社区文化艺术团”、老干部联合演唱队等,改变了过去辖区单位与社区联系不紧、关系松散、资源难共享的状况。二是创新争创载体。近年来,通过开展“细胞工程”、争创“五好”基层党组织、社区“三级四方”共建、“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等一系列争创载体,使社区工作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魏都区南关街道办事处党工委还在建党80周年之际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西关街道建安社区荣获了“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三是创新服务载体。在便民利民服务上,各街道社区通过自筹、融资等多种渠道建立社区服务

26、网点,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医疗点等,逐步形成了社区基础性服务网络。根据党员的爱好特长组建了健康咨询、政策宣传、文体服务、扶贫帮困、青少年教育等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相继开展了“万名党员进社区”、“社区党员活动日”、义务诊疗咨询、文艺汇演、书画展览、家电维修等活动,为居民提供了生活便利得到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好评。在关爱若弱势群体上,积极开展“三心”(献爱心、聚民心、暖人心)、“四百”(串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活动,近两年来共走访扶助孤、寡、病、弱、残、贫等家庭2200余户,帮助近3000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此外,我们于去年7月份建立了全市第一家“爱心超市”,面向市区困难党员

27、和群众开展经常性救助服务,帮助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上,社区成立了“党员之家”、党员活动室、棋艺室、阅览室、健身室等,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让社区群众充分感受到在社区内“居住的安心、生活的舒心、娱乐的欢心、活动的开心”。五一路街道办事处的老妈妈服务队,定期开展“军民一家亲”活动,西湖、文峰、新兴和凭心社区分别举办了消夏文艺晚会、社区运动会、戏迷乐园和邻里一家亲吃西瓜比赛等活动,西湖、七一、长青等社区举办了“健康营养大讲堂”、社区电影院等活动,在社区形成了互助友爱、和谐共处的浓厚氛围,增强了广大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同时,各个社区还纷纷组织社区单位和社区志愿者开展

28、义务包户或帮带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各种应急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许多社区广泛动员、组织居民和商户积极参加环境清洁和义务植树活动;文峰社区还在社区内的少年儿童中开展“认养绿树和草地”活动,在社区形成了文明向上的浓厚氛围。通过社区各种活动的开展,加强了社区党组织与居民的沟通交流,增强了党员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三、基本成效社区“四级网络”管理体系的建立,为社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了便捷通道、凝聚了多方力量,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在“四级网络”的支撑和规范运作下,社区上下呈现出和谐、安康的良好局面,主要成效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党组织核心地位更加突

29、出。社区“四级网络”管理体系的建立,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层”、社区居民协商议事会为“议事层”、社区居委会为“执行层”、各级网络负责人为“联络层”的“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真正体现出居委会的自治职能,使社区自治组织体系更趋完善,有效地保证了社区功能的发挥。推行社区“四级网络”管理体系,使群众中一批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党员群众积极投入到社区居委会工作中,承担起社区居民的重托,对社区事务起到决策把关作用,对居民群众起到示范表率作用,突出了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二)党员教育管理逐步规范。社区“四级网络” 管理体系的建立,使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在实践和摸索中不断走向规范化。一

30、是消除了党员管理的空白点,社区的每名党员都纳入“四级网络”管理范围内,做到了党员教育管理的全覆盖。二是党员教育方便快捷,增强了党员管理的亲和力和认同感,也提高了社区党组织管理的及时性、灵敏性。三是党员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加突出。结合各类党员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如对在职党员实行“双重”管理,对离(退)休党员实行“帮扶”管理,对流入党员建立台帐,主动上门服务管理等等。 (三)社区工作力量明显增强。推行社区“四级网络”管理,使一批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热爱社区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走进了社区网络中,为社区增添了力量,注入活力。社区在建立“四级网络”前,平均工作人员

31、在5-7名,建立网络后,全区共增加小区负责人287名,楼院负责人1137名,楼栋负责人3762名,工作力量增加了17倍多,实现了指数式倍增,社区工作力量空前壮大(四)共驻共建氛围更加浓厚。通过社区“四级网络”管理体系的良性运行,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关注程度、行使民主政治权利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社区管理局还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民主议事日”活动的通知(许区社建办20077号),各社区按照文件精神,每月选择一个工作日,通过民情报告会、座谈会、交心会等形式,积极开展“民主议事日”活动,围绕社区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为社区发展的各项工作建言献策,充分行使自已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

32、督的权利,进一步树立了社区主人翁意识,提高了社区参与意识,增强了建设社区的使命感。社区利用网络的分散集中、交叉畅通优势开展各项工作,提高了社区办事效率,使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培育了社区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群众力量,加快了和谐社区建设进程。(五)服务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四级网络”对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解决了以前工作力量薄弱、活动场地狭小、工作经费紧张的难题,为开展便民服务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各社区成立了“党员之家”、党员活动室、棋艺室、阅览室、健身室等休闲娱乐场所,让社区群众充分感受到在社区内“居住得安心、生活得舒心、娱乐得欢心、活动得开心”。同时,社区设立了“学习园地”,建

33、立了“秧歌队”、“夕阳红文艺队”、“政策宣传队”,举行了“十一文化广场演出”、“社区文艺晚会”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工作也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几点思考 我区“四级网络”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网络运行工作经费得不到保障。目前,除社区一级网络负责人有补贴外,小区、楼院、楼栋网络负责人没有任何报酬,都是凭觉悟、凭党性、凭热情开展工作,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作用的发挥;党员发挥作用不平衡。主要以离(退)休老党员为主,在职党员、下岗失业党员、流动党员等发挥作用不明显;制约机制不完善。部

34、分在职党员8小时之外仍有不服从社区管理的现象,而社区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针对“四级网络”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思考: 1、优化党组织设置。对符合建立党委、党总支条件的社区,在党组织类别上进一步升级,通过加快推进社区党组织建设,为在楼栋、楼院和小区各层建立党组织提供组织保障。2、推进数字化。通过对网络管理软件的优化升级,使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数字化更加方便、实用、快捷。3、创新活动载体。通过社区“四级网络”平台,进一步挖掘、创新载体,发挥党员作用,提高为民服务水平。 4、完善共建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工作协调机制,引导群众和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指导和协调作用,形成合力共建社区的良好局面。5、发展社区经济。在当前社会公共财政投入乏力的情况下,大力提倡“以社区养社区”的社区运营模式,鼓励社区发展经济,为社区的生存和壮大奠定基础,为实现社区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提供条件。同时,引导社区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四级网络运行的工作效率,增强四级管理网络各级负责人的工作积极性。6、建立关爱机制。针对社区老党员、困难党员建立帮扶机制,出台自上而下的关爱制度、措施,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