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句缩句、句型转换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33352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扩句缩句、句型转换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扩句缩句、句型转换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扩句缩句、句型转换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扩句缩句、句型转换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扩句缩句、句型转换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扩句缩句、句型转换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扩句缩句、句型转换ppt课件.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句子,句子分类扩句和缩句句式转换修改病句,句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表示某种强烈的感情,向别人提出疑问,表示命令、请求、催促、劝阻等,能告诉别人一件事,。,?,!,。!?,判断下列各句子类型:,a、此地禁止倒垃圾!b、刘翔摘取了110米栏的奥运金牌,多么了不起啊!c、你不觉得今天特别冷吗?,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扩句,它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附加成分,使句子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至少扩两处以上,当堂训练,比正确 比字迹 比速度,1、黑熊表演节目 。2、小华做早操。 3、天气热 。4、树叶落下来。5、天上飘着白云。6、阳光穿

2、过树林。7、弟弟吃着苹果。8、天空挂着明月。,缩句,与扩句相反,去掉定语、状语、补语等“枝叶”,保留主语,谓语,宾语等“主干”。,一、缩句失分点: 1.运动健儿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 ) 2.彭总经常检查海防前线战士们的战备情况和训练情况。 ( ) 3.风景秀丽的北戴河是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 ( ) 4.威武的长江舰停泊在灯火辉煌的武汉码头上。 ( ),脸上露出了喜悦。,彭总检查战备情况和训练情况。,北戴河是胜地。,长江舰停泊。,二、失分原因,1、缺少主语。2、句中“着”“了”“过”没有保留。3、句中“地”“的”“得”等词没有去掉。4、表示地点的短语(如“在上”)没有去掉。5、含有“和

3、”字的句子,往往联合着双主语或者双宾语,去除了其中的一个。6、句中出现的“用”“以”等短语没有去掉。7、表示 数量(一个、一位)等词语也没有去掉。,三、方法小结,缩句:一、“自我提问” 法。 例如:“谁是什么”、“谁做什么”、“谁怎么样”或者“什么是什么”、“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 。二、去“枝”留“干”法。 凡用来进行修饰或限制的词(形容词、数量词、表示程度的词、表示时间的词、表示地点的词、等)都删去。三、借助“的,地,得”,找句子主干。 去除“的、地”前面的词语,去除“得”后面的词语。,注:如遇特殊句式(如否定句、把字句被字句或疑问句、反问句)时,应保持原句式不变。,缩句,缩句方法:

4、(1)去掉全部枝叶,只保留主干。(在缩句时,“的”、“地”、“得”都是“枝叶”,都应删掉。) 例:精彩的表演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2)去掉大部分枝叶,保留主干和小部分枝叶。,一些专用词语不能去掉。例:微风轻轻地吹拂着岸边长长的柳枝。,微风吹拂着柳枝。,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例:我绝对不会忘记这刻骨铭心的国耻 。,“把”字句和“被”字句,应保留“把+受事体”的内容或“被+受事体”。例:美丽的琥珀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卷到岸边。,琥珀被大海卷到岸边。,“着、了、过”不能删,当堂训练,比正确 比字迹 比速度,缩句: 1.您头上的银丝和眼角的皱纹是您辛勤耕耘的最好的见证。 ( ) 2.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孩在

5、湖边的大草地上尽情玩耍。 ( ) 3.听到了这个消息,他激动地跳起来。” 。 ( ) 4.我激动得流下晶莹的泪珠。 ( ) 5.美丽的琥珀被波涛汹涌的大海卷到岸边。 。 ( ),银丝和皱纹是见证。,小孩玩耍。,我激动。,琥珀被大海卷到岸边。,他跳起来。,1、他穿着一件大翻领上带着道道滚边的海军服。2、一队队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高高兴兴地走进十分华丽的少年宫。 3、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上。,少先队员走进少年宫。,他穿着海军服。,形象铭刻心上。,4、又大又红又圆的大苹果滴溜溜地在湿漉漉的路面上蹦跳着。5、鲁迅笔下的闰土是机智勇敢、聪明伶俐的少年。6、小松鼠高兴得跳

6、了起来。7、岛上的战士们津津有味地品尝他们种出的唯一的大西瓜。8、二十六团的团长亲自站在桥头指挥这场激烈的战斗。9、老班长的鲜血一滴一滴的洒在花丛中。 10、用英雄鲜血浇灌的鲜花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花。,松鼠高兴。,战士们品尝西瓜。,闰土是少年。,苹果蹦跳着。,团长指挥战斗。,鲜血洒。,鲜花是花。,11、1997年的一个秋日,我在盛产雨花石的一个采砂矿坑的乱石堆中,发现了一块黝黑的雨花石。12、那天上的白云,山中的绿树,小溪里的流水共同构成了一幅迷人的江南山水画。13、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沿着陡峭的山道,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14、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我发现了雨花石。,

7、白云、绿树、流水构成了山水画。,挑山工登攀。,桑娜想起了邻居。,15、爷爷饱经风霜的脸上从来没有过笑容。 16、人们的眼睛都不约而同地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开来的方向。17、鲁滨孙再一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18、快四十岁的老班长毅然接受了照顾三个伤员走出草地的任务。19、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脸上没有过笑容。,眼睛望着方向。,鲁滨孙看到痕迹和人骨。,班长接受了任务。,我看榕树。,20、直到总攻的前一刻,敌人还没有发觉潜伏在自己阵地前沿的战士。21、它是一颗凝聚着我国几代科学家智慧和心血的与地球同步的试验通信卫星。22、齐着船舷的菜叶

8、和垃圾被白腻的泡沫包围着,一漾一漾地,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空隙。,菜叶和垃圾填没了空隙。,敌人没有发觉战士。,它是卫星。,句式转换,“把”字句与“被”字句陈述句与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与否定句引述句与转述句,反问句陈述句,反问句的意思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自问自答)。 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用问号,而有些特殊的句子也可以用感叹号。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反问句的特征是问中有答,如果能读出句中的答案,那么答案就是反问句即将变成的陈述句。如果不会,可以按下面的规则来

9、变! 1、反问句变陈述句的规则: 去掉反问词和疑问词,把问号改成句号。反问句中有否定词(例如:不、无、没有)等,就去掉;如果没有,就要加上,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或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时,可通过具体的练习,总结出改变句式的方法: 陈述句变反问句:原句+疑问词+不+语气词-句号+问号反问句变陈述句:原句-疑问词-不-语气词-问号+句号,陈述句改反问句,陈述句 反问句:,肯定句:肯定词(是、能、会等) 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否定句: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肯定词(是、能、会等)。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没有

10、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还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吗?,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难道这不是真理吗?,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不好好学习,不能取得好成绩。 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不好好学历,难道能取得好成绩?,我们怎能被困难吓倒?,当堂训练,比正确 比字迹 比速度,1、四周黑洞洞的,很容易碰壁。2、杭州西湖风景秀丽,大家都喜欢去那儿游玩。3、我们应当把自己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4、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5、网络丰富多彩,让我们大家恋恋不舍。 6、我不

11、怕秦王,更不怕廉将军了。7、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来。 8、犯了错误就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9、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10、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1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13、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14、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无法忍受。15、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不会让人觉得舒服。,反问句改陈述句,反问句 陈述句:,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我们怎么能随意砍伐

12、树木,破坏绿化呢?难道字典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我们不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字典是我们的良师益友。,那条街很热闹。,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就是荆棘丛生的荒坡。,不耕耘不会有收获,不学习不会有知识。,外公,这是您最宝贵的画。,当堂训练,比正确 比字迹 比速度,1、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2、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3、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4、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5、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6、不好好

13、学习,怎能能取得好成绩呢?7、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的浪花吗?8、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9、他哪里知道人家要他怎样呢?,猫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好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小红有严重的厌学情绪,这叫爸爸妈妈十分担心。他的事迹表明,人是可以向命运挑战的。巴尔扎克在生与死的较量中所表现出来的勤奋、豁达、超然、镇静、无畏,令我深深折服。地里的田鼠太多,蜜蜂的活动不得不受到影响。,间接转述,指导评价,一、转述句失分点:1. “朋友,不信请你跳出井口看一看!”小鸟对青蛙说。 ( )2齐威王对田忌说:“怎么,难道你不服气?” ( )

14、3.雷锋对大嫂说:“我送你一程吧!” ( )4.爸爸对我说:“明明,把你的作业拿给我看看。”( ),小鸟对青蛙说,他要是不信可以跳出井口看一看。,齐威王对田忌说,他应该服气。,雷锋对大嫂说,他送大嫂一程。,爸爸叫我把我的作业拿给他看看。,二、失分原因:,1.人称改错。2.提示语(xx说)在句末,没有移到句首。3.句子不够简洁、明了。4.遇到特殊句式没有先改为陈述句后,再改转述句.,转述句与引述句,一、什么是引述句? 直接引用别人的话。 二、什么是转述句 ? 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转述句与引述句,温馨小贴士,引述句与直述句互换要做到“两改”:一、标点符号的改变: 1、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

15、号要改 为逗号。 2、转述句改直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二、人称的改变:1.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 我 ”要改 为第三人称“ 他 ” 或“ 她 ”。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改: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 如:姐姐说:“ 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改: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 注意: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3、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第三人称“ 他 ” 或 “ 她 ”应改 为第一人称“ 我 ”,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 如:老班长说:“

16、 我没有完成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 改:老班长说,他没有完成任务,没把我们照顾好。,4、再把引述内容改为转述句中,引述内容中如果有“这”,务必在改为转述句中把“这”改为“那”。如:周总理对何其芳说:“我今天要批这些文件。”改:周总理对何其芳说,他今天要批那些文件。,注意:当改完标点、人称之后要检查句子的表述是否合理,这一步必不可少的。注意:通过添加、删去或改换某些词语,使句子在表述上通顺、连贯、合理。“这里”、“这时候”要换成“那里”、“那时候”,“现在”要换成“那时”,等等。,如: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你们寒假里要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 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我们寒假里要认真完成作业

17、,坚持锻炼身体。这样表述就显得不连贯,应作适当调整 。老师再三嘱咐我们说,寒假里要认真完成作业,坚持锻炼身体。,引述句与转述句互换,标点符号的改变 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转述句改引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人称的改变 1、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 我 ”要改 为第三人称“ 他 ” 或“ 她 ”。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3、转述句改为引述句,第三人称“ 他 ” 或 “ 她 ”应改 为第一人称“ 我 ”,说话内容涉及第一人称应改为第二人称。,鲁迅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鲁迅说他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他可以同意。

18、,雨了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看见。”,雨了摇摇头,他在屋里什么也看见。,张明对王芳说:“我今天中午要到商店去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你告诉我妈妈。”,张明对王芳说,他今天中午要到商店买东西,回去可能要迟一点,请告诉他妈妈。,老师对我说:“我教你怎么写。”,老师我说,她教我怎么写。”,当堂训练,比正确 比字迹 比速度,效果检测,1. “我看了你的作文很满意。”老师对我说。( )2.老师说:“你放学必须完成作业。” ( )3.挑山工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 )4.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记者,你见过电灯吗?”( )5.小军在电话中对我说:“下个月我一定到你那儿

19、玩 。”( ),老师对我说,她看了我的作文很满意。,老师说我放学必须完成作业。,挑山工想了想说,他们没有近道,跟我们是一条道。,他凑到我耳边轻轻地问我有没有见过电灯。,小军在电话中对我说,下个月他一定到我这儿玩。,我生气地责怪他:“你为什么不按时还我的书?”那挑山工想了想说:“我们哪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王洁告诉老师说:“我叫王洁,是从新疆来的。”武松站住了问店家:“叫我做什么,我又不少你酒钱!”妈妈对我说,她今天加班,要我放学后去奶奶家。,王老师对我说:“你明天到我办公室一趟,我有事找你。”父亲说:“这就是我对你们的希望,请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小兰把苹果递给了我,说我几天没喝水了,苹果应由我吃。,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