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救生与个人求生01 02救生概述与船用救生设备ppt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48082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5.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上救生与个人求生01 02救生概述与船用救生设备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海上救生与个人求生01 02救生概述与船用救生设备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海上救生与个人求生01 02救生概述与船用救生设备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海上救生与个人求生01 02救生概述与船用救生设备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海上救生与个人求生01 02救生概述与船用救生设备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上救生与个人求生01 02救生概述与船用救生设备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上救生与个人求生01 02救生概述与船用救生设备ppt课件.pptx(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概述,1.1海上求生的基本概念1.2海上求生面临的困难1.3海上求生成功的要素1.4航海科技发展与海上求生,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员熟悉海上求生教学与训练的目的,熟悉海上求生过程中所可能面临的困难,掌握海上求生三要素。,1.1海上求生的基本概念,常见的船舶紧急情况中,火灾、碰撞、爆炸、触礁、搁浅、船体破损、沉没、机损事故、人员落水、海盗事件以及战争等是造成海难事故的主要原因。当船舶发生海难事故,在决定弃船时,所有的船上人员应充分利用船上的救生设备,运用海上求生的知识和技能,尽力克服海上的困难和危险,延长遇险人员的生存时间,增加获救的机会,直至脱险获救或自救成功。海上求生教学与训练的目的,就

2、是要使每个受训人员:(1)熟悉各种救生设备在船上的配备情况;(2)熟悉并掌握个人救生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3)熟悉国际救生设备规则及各种救生设备的基本性能要求;(4)熟悉与掌握各种应急、应变信号及有关的IMO安全标志;(5)熟悉和掌握弃船时应采取的正确行动;(6)掌握漂流待救中的求生知识并熟悉救生艇航海技能;(7)熟悉荒岛求生常识以及被救助时的注意事项;(8)锻炼求生意志,提高海上求生时生存的信心。STCW 78/95公约关于海上个人求生技能的最低适任标准参见本书附录一。,1.2海上求生面临的困难,当发生海难事故时,船上人员弃船求生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有溺水、暴露、晕浪、饮水与食物的缺乏、遇险位置

3、不明以及求生意志的下降等。首先,求生者落入水中,如没有穿戴个人救生设备,首先遇到的困难是溺水,如果不能及时获救,就有溺亡的危险。其次,人体浸泡在水中,因人体在水中的散热较之陆地上的散热要快得多,会使体热很快地散失;暴露在寒冷气候中,会冻伤身体组织;暴露在酷热气候下,会使求生待救人员中暑或衰竭。统计数据表明,海难中落水者主要死亡原因是暴露在寒冷的水中所致。例如,在1912年4月14日举世震惊的“泰坦尼克”号海难事故中,除711人登上救生艇幸存外,共有1513人葬身冰海,其中落水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暴露在寒冷的冰水中。弃船后,人员在救生艇筏内晕浪是常常遇到的难题,即使是有经验的海员也可能会晕浪。

4、晕浪引起的过度呕吐会使身体大量失水并会感到头晕、疲劳,同时,晕浪也很容易动摇求生者的求生意志而失去海上生存的信心。,1.2海上求生面临的困难,登上救生艇筏后,淡水和食物的储备是有限的,求生者将面临缺乏饮水与食物的困难。其中,缺水与缺粮相比较,淡水比食物更为重要。另外,在弃船求生的过程中,遇险人员没有及时将有关信息发出或发出的信息不完整,救援者没有收到出事的信息或收到的信息不完整,都将增加海上救援的困难。海上求生的过程中,坚强的求生意志有时比身体素质更为重要。但有较多的海上求生案例已经表明,上述的各种困难,容易使求生者产生恐惧和绝望的心理,从而失去求生的勇气。,1.3海上求生成功的要素,海上求生

5、要素包括三个方面,即救生设备、求生知识和求生意志,一般也称其为海上求生三要素。海上求生居第一位的要素即救生设备。救生设备主要包括救生艇、救助艇、救生筏、救生艇筏登乘设备、救生衣、救生圈、视觉信号及其他救生设备,其中的救生衣、救生圈等也称为个人救生设备。另外,救生设备还包括各种救生设备的属具。求生知识包括各种救生设备的使用方法、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措施、弃船后的正确行动和求生要领、救生艇航海常识、荒岛求生常识以及被救助时的行动和注意事项等。弃船求生时求生者会面临到溺水、暴露、晕浪、饮水与食物的缺乏以及遇险位置不明等各种困难,这就要求海上求生人员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经得起饥饿、寒冷、口渴和晕浪的考

6、验,能顽强地克服绝望和恐惧心理,坚持在任何时候永不放弃的信念,直至脱险获救。必须指出,求生三要素在海上求生过程中是缺一不可的。,1.4航海科技发展与海上求生,随着现代航海科技的发展,救生设备也将越来越先进,海上救生手段也日益丰富,船与岸、船与船之间的通信方法、手段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便捷,海上搜救也正日益迅捷。但是,先进的航海科学技术,完备而先进的救生设备也不能替代海上求生技能培训具备丰富的海上求生知识、坚强的求生意志以及熟练的救生设备操作使用技能,可在海上遇险求生的过程中大大增加获救的可能性。,(1) 造成海难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海上求生教学与训练的目的主要有哪些?(3)当发生海难事

7、故时,遇险人员弃船求生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有哪些?(4)你是如何理解海上求生三要素的?(5)试述STCW 78/95公约对海上个人求生技能所规定的最低适任标准。,2船用救生设备,2.1个人救生设备2.2视觉信号2.3救生筏、救生艇及救助艇2.4其他救生设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员熟悉各种船用救生设备的基本概念,熟悉救生圈、救生衣、视觉信号、救生艇、救助艇、救生筏及一些其他救生设备在船上的配备和存放等情况,掌握救生圈、救生衣和视觉信号等船用救生设备的基本操作使用技能。,2.1个人救生设备,个人救生设备是指供个人使用的救生设备。客船和货船的个人救生设备包括救生圈、救生衣、救生服(也称为浸水服)以及

8、抗暴露服;另外,客船的个人救生设备还包括每件救生衣所应配备的符合国际救生设备规则要求的救生衣灯,以及客船为救生艇中没有配备救生服的每个人所配备的符合国际救生设备规则要求的保温用具。2.1.1救生圈,救生圈(如图2-1)是为了救助落水人员,供落水人员攀扶待救的救生设备。它以塑料或经验船部门同意的其他材料制成环状,制造救生圈的泡沫塑料是闭孔的,并不受海水及油类对它的不利影响,在海上温度或气候变化时,能保持其浮性及耐久性。救生圈的外表有反光带和4根等间距的扶手索。根据需要,有的救生圈还有可浮救生索、自亮灯及自发烟雾信号等配置。,2.1个人救生设备,2.1.1.1救生圈在船上的配备客船和货船应配备符合

9、有关要求的救生圈,其数量应不少于表2-1的规定。,表2-1救生圈在客船及货船上配置的最低要求,2.1个人救生设备,(1)存放要求救生圈应分布在船舶两舷易于取用之处,并在可行范围内,分放在所有延伸到船舷的露天甲板上;至少有1个应放在船尾附近。救生圈的存放应能随时迅速取下,且不应以任何方式永久系牢。(2)可浮救生索船舶每舷至少有1个救生圈应设有符合要求的可浮救生索,其长度不少于其存放处在最轻载航行水线以上高度的2倍,或30m,取较大者。(3)自亮灯及自发烟雾信号的配置不少于总数一半的救生圈应设有符合规则要求的自亮灯;这些救生圈中不少于2个应设有符合规则要求的自发烟雾信号,并应能自驾驶室迅速抛投;设

10、有自亮灯的和设有自亮灯及自发烟雾信号的救生圈,应距离相等地分布在船舶两舷,这类救生圈不应是装有救生索的救生圈。另外,配在液货船上的救生圈所用的自亮灯,应是电池型。(4)船名和船籍港的标明每个救生圈应以粗体罗马大写字母标明其所属船名和船籍港。,2.1个人救生设备,2.1.1.2救生圈的使用船在停泊时,如有人落水,船上抛投者应一手握住救生索,另一手将救生圈抛在落水人员的下游方向,无流而有风时应抛于上风,以便于落水者攀拿。也可以将救生索系在栏杆上,两手同时抛投救生圈。未配有救生索的救生圈,船上人员可参考风、流的方向直接用双手将其抛向落水人员,但无论哪种情况,都应注意不能把救生圈打到落水人员的身上。落

11、水人员在水中使用救生圈的方法是用手压救生圈的一边使它竖起,另一手把住救生圈的另一边,并把它套进脖子,然后再置于腋下;或先用两手压住救生圈的一边使救生圈竖立起来,手和头部乘势套入圈内,使救生圈夹在两腋下面,落水人员的身体便直立水中。此外,也可以采用一手抓住救生圈的扶手索,另一手作划水动作的方法。,2.1个人救生设备,2.1.2救生衣救生衣是船上最简便的救生工具。其穿着方便,能使落水者仰浮,保持面部、鼻和口高出水面而不致灌水,以减少落水人员的体力消耗,并可减少体热的散失。一般来讲,救生衣主要有普通救生衣(如图22)、充气式救生衣(如图23)两种类型。充气式救生衣应在内外两面标明“船员专用”字样,并

12、禁止其在客船和油轮上使用。为避免使用混乱,船上配备救生衣不超过两种。,2.1个人救生设备,2.1.2.1救生衣在船上的配备应为船上每个人配备1件符合相关要求的救生衣。除此以外,配备足够数量的救生衣,以供值班人员使用,并供设置在很远的救生艇筏地点使用。另外,还应为客船配备若干适合儿童穿着的救生衣,其数量至少相当于船上乘客总数的10%,或也可要求为每个儿童配备1件救生衣。(1)救生衣在船上的存放救生衣应放在容易到达之处,其位置应予明显标示。凡由于船舶的特殊布置,而使按要求配备的救生衣可能无法拿到时,可制定使主管机关满意的变通措施,其中可包括增加救生衣的配备数量。船员及乘客不得随意将救生衣当枕头或坐

13、垫使用,以免受压后浮力减小。对于每艘客船,还应配备不少于船上人员总数5的救生衣,这些救生衣应存放在甲板上或集合站显而易见的地方。供值班人员使用的救生衣应存放在驾驶室、机舱控制室和任何其他有人值班的地方。除自由降落救生艇外,用于全封闭救生艇上的救生衣应不妨碍人员进入救生艇或在舱内就座,包括系好安全带。自由降落式救生艇选用的救生衣及其存放和穿着方式应不妨碍人员进入救生艇、艇内安全或该艇的操作。(注:上述两句内容的理解是指为了降落时个人安全,救生衣可以在全封闭救生艇或自由降落式救生艇降到水面后再行穿上。)(2)救生衣灯及哨笛所有客船和货船上每件救生衣应配备1盏符合要求的救生衣灯和1只哨笛。,2.1个

14、人救生设备,2.1.2.2救生衣的正确穿戴救生衣穿戴一般有“两手穿进去,将其披在肩上;将胸部的带子扎紧;将腰部的带子绕一圈后再扎紧;将领子上的带子系在脖子处。”的口诀,但不同种类的救生衣在实际穿戴使用方法上是有差别的。(1)普通救生衣的穿戴使用穿着前应检查救生衣有无损坏,腰带、胸口(领口)的带子是否完好;普通救生衣须将头部先套进救生衣内,工作救生衣可像穿背心一样穿戴,儿童救生衣可在大人帮助下穿戴;将左右腰带于人体正面交叉后,如过长则分别绕到身后再到身前,打一平结(不留活结),然后再系好胸口(领口)的带子;救生衣穿戴过程中,注意不要将救生衣上的哨笛损坏或遗失。,2.1个人救生设备,(2)充气式救

15、生衣的穿戴使用自动充气:先将救生衣穿戴完毕,注意救生衣的前部有一充气钢瓶,拉动瓶头阀开关(如一根小绳)即自动充胀成形。充气时间一般少于3s。人工吹气:穿着前应检查气嘴、腰带、胸带是否完好无损,穿系完毕进入水中后,求生人员仰浮,含住气嘴用力吹气(停止吹气时,气嘴自动关闭);吹气时,应左、右气嘴交替吹气,以保持左、右气室浮力平衡。注意救生衣系结时应打上死结,救生衣上如有反光带则在穿戴过程中应将有反光带的一面穿在外面,另外也应避免将救生衣上的哨笛损坏或遗失。,2.1个人救生设备,2.1.3浸水服、抗暴露服和保温用具根据SOLAS公约及救生设备规则的要求不同,有浸水服(救生服)和抗暴露服(防暴服),两

16、者均具有水密、浮力和自然保温等功能要求,并配有哨笛和救生衣灯。浸水服(救生服)是指减少在冷水中穿着该服人员体热损失的保护服。抗暴露服是指设计成供救助艇艇员和海上撤离系统人员使用的保护服。保温用具用于救生艇筏内的遇险人员在寒冷环境中御寒,也可用于对从水中救护上来的落水人员进行穿戴,起保温作用。公约对保温用具没有浮力方面的要求。浸水服一般不需加穿救生衣(当浸水服的浮力性能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要加穿救生衣),而抗暴露服不需加穿救生衣。由于两者都将衣裤连在一起,使用时可以保护除脸以外的整个身体。,2.1个人救生设备,2.1.3.1浸水服、抗暴露服和保温用具的配备所有货船和客船上每艘救生艇应配备至少3件符合

17、规则要求的浸水服(救生服),或者,如主管机关认为必需和可行时,为船上每人配备1件符合规则要求的救生服;但是,船舶还应为船上未配有救生服的每个人员配备保温用具(保温用具在救生艇筏及救助艇上的配备数量要求详见本篇第三章的相关规定)。如符合下列要求,则不必要求配备这些救生服和保温用具:(1)客船全封闭或部分封闭救生艇中的人员;如船舶一直在温暖气候航区航行,主管机关认为保温用具为不必要时。(2)L85m的货船船舶每舷配有全封闭救生艇,其总容量能容纳船上人员总数;配有能在该船船尾自由降落的全封闭救生艇,其总容量能容纳船上人员总数,并且是能从存放地点直接登乘和降落的救生艇,同时船舶每舷救生筏总容量能容纳船

18、上人员总数;一直在温暖气候航区航行,主管机关认为救生服为不必要时。,2.1个人救生设备,(3)L85m的货船L85m的货船,应为船上每个人配备符合规则要求的救生服,除非该船:配有吊筏架降落救生筏;或配有能在船舶两舷均可使用等效认可设备的救生筏,且为不必先在水中登筏者;或一直从事温暖气候航区航行,主管机关认为救生服为不必要时。SOLAS公约还规定,应为每个被指派为救助艇员或海上撤离系统的工作人员分别配备1件合身的、符合规则要求的救生服或符合规则要求的抗暴露服。如果船舶一直在主管机关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温度保护的温暖气候区域航行,则可不必配备该保护服。,2.1个人救生设备,2.1.3.2浸水服、抗暴露

19、服和保温用具的穿戴使用(1)浸水服(救生服)和抗暴露服穿着方法(如图2-4)穿着者根据身高选择尺寸合适的服装,并检查是否完好无损;打开胸部水密拉链和腿部限流拉链,松开腰带;先穿两脚,再穿双手,戴上帽子,使面部密封圈与脸部接触紧密,再缚紧腰带,合拢胸部水密拉链;收紧腿部限流拉链,拉紧袖口宽紧带,最后抽紧脑后的带子,使面部的密封圈紧绷,穿着完毕。脱险或获救后,或营救工作完毕,浸水服(救生服)和抗暴露服按穿着时的相反顺序卸装,擦干(或晾干)后叠起。,2.1个人救生设备,2.1个人救生设备,(2)保温用具穿着使用(如图2-5)撕开塑料包装袋,取出保温用具,找一相对平坦之处将其伸展开,将颈部水密拉链向胸

20、部拉开;穿着者坐下,先穿进下肢;将上体和双手置于其内,合上水密拉链;戴好头部帽子并收紧帽带,使其与面部紧贴;穿着完毕后人员采取坐或卧姿。,2.2视 觉 信 号,2.2.1视觉信号的配备根据1974年SOLAS公约修正案以及国际救生设备规则的规定,应配备不少于12支符合规则要求的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并将其存放在船舶的驾驶室或其附近。在远洋船舶所配备的所有救生艇、救生筏(即甲型筏)上,其每艘救生艇或每只救生筏均应配备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一般为红光降落伞火箭信号)4支,手持火焰信号(一般为手持红光火焰信号)6支,以及漂浮烟雾信号(通常为橙黄色烟雾信号)2支。如表2-2所示。,*:乙型筏的规定可参见3

21、.4.1.5。,2.2视 觉 信 号,2.2.2视觉信号在海上求生中的应用2.2.2.1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外观呈圆柱形,上端(发射口)与下端(触发装置)均有水密橡胶盖和防潮膜保护,其触发装置一般有压杆式和拉环式两种。使用时,先揭开上、下水密橡胶盖,撕去防潮膜,拉出底部金属触发压杆或金属拉环,然后根据不同的触发方式进一步完成施放操作。(1)拉环式:左手紧握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筒体的中下部,右手扣住拉环,举过头顶,发射口略偏向上风,人体面部偏开筒体,用力拉掉拉环后随即双手紧握筒体,约1s后即发射升空并在300m以上的空中强烈爆炸,爆炸后有红光降落伞缓缓降落。(2)压杆式:发射前,左

22、手握箭筒中部,右手握箭筒下部,以右手掌根部摁住压杆,摆好释放姿势后,右手根部用力压下压杆即发射。后续过程同拉环式。(3)使用注意事项: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主要在夜间使用,便于搜救船舶对求生者的发现和对难船或艇筏位置的确认。信号发射过程中绝对不能将筒体对向他人或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另外,在有风天气下发射,应在发射时将发射筒口略偏向上方风方向。,2.2视 觉 信 号,2.2.2.2手持火焰信号手持火焰信号(手持红光火焰信号)外观呈圆柱形,类似于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其上端与下端均有水密橡胶盖和防潮膜保护。根据触发装置不同,手持火焰信号一般有拉发式、击发式和擦发式等类型。使用方法:(1)首先将手持火焰信

23、号的外壳(一般有圆筒形和塑料夹状外壳两种,图26中间所示为塑料夹状外壳的手持火焰信号)对接在内筒的下部(圆筒形外壳)或将塑料夹状外壳转至下部;然后揭开信号筒的上下密封盖(膜),露出底部触发装置,将上口向外倾斜;接着,左手握住信号筒下部(或塑料夹座),右手启动触发装置,至燃烧开始。(2)使用注意事项:手持红光火焰信号主要在夜间使用,其燃烧时便于过往飞机或近距离驶过的船舶发现海上求生人员。使用时将信号点燃后要将其伸向艇筏的舷外,有风天气使用则应把信号点燃后伸向艇筏的下风舷外,眼睛要避开火焰强烈的光芒。施放时还应注意,持握部位应在信号筒中部以下的空心壳体或支持筒体的塑料夹板上,以免被火焰烫伤。,2.

24、2视 觉 信 号,图2-6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手持火焰信号和漂浮烟雾信号,2.2视 觉 信 号,2.2.2.3橙色烟雾信号橙色烟雾信号的外壳为金属或塑料圆罐,通常在其顶部中央有一突出圆孔,拉环式触发装置装于顶部圆孔防潮盖(膜)内。使用方法:(1)基本操作步骤:首先,左手握住罐体,右手旋开顶部密封盖,除去防潮膜;然后,将罐体倾斜倒出或直接拎出金属触发拉环;最后,右手用力拉掉金属触发环后再将其扔于水中,该信号的罐体即漂浮在水中(燃烧)并发出浓烈的橙黄色烟雾。(2)使用注意事项:橙色烟雾信号仅限于白天使用;有风天气,应将其点燃后扔于艇筏下风舷的水中。,2.3救生筏、救生艇及救助艇,2.3.1救生筏救

25、生筏是供海上求生人员逃生及求生用的一种专门筏体。救生筏一般有气胀救生筏和刚性救生筏(传统救生筏)两种不同形式,其根据施放方式不同又有抛投式救生筏和可吊式救生筏(吊架降落救生筏)之分。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抛投式气胀救生筏,可吊式救生筏多用于客船。气胀救生筏平时包装存放在玻璃钢存放筒内,安装在船舷的专用筏架上,可将筏连存放筒一起直接抛入水中,救生阀即可自动充胀成形,供遇险人员乘坐。如果船舶下沉太快,来不及将其抛入水中,当船舶沉到水下一定深度时,筏架上的静水压力释放器会自动脱钩,释放出救生筏,救生筏会浮出水面并自动充胀成形(如图2-7)。,2.3救生筏、救生艇及救助艇,2.3.2救生艇与救助艇救生艇是海

26、船的主要救生设备,它抗御风浪的能力比较强,稳性好,属具、备品齐全,可较长时间在海上漂泊待救,而且目标显著易为航行船舶和飞机发现。除此之外,必要时还可用于短距离水上联络交通、进行舷外作业、运送物品和带缆等作业。目前,救生艇按结构形式、建造材料、推进方式以及降落落水方式的不同有许多分类方法(详细参见精通艇筏教材)。图2-8所示为国内沿海航行船舶上配置的敞开式机动救生艇。而救助艇是专门为救助遇险人员以及在水中集结救生艇筏所用的小艇,一般情况下其操纵性能较好并具备一定的拖带能力。救助艇须符合救生艇的一般要求(见第3.5节),但如果船上配备的救生艇也同时符合救助艇的有关要求(见第3.6节),则可将此救生

27、艇作为救助艇使用,图2-9所示即为可兼作救助艇用的全封闭救生艇。,2.3救生筏、救生艇及救助艇,1艇首柱;2艇首座板;3空气箱护板;4边座板;5艇舷;6桨叉孔;7艇机盖板;8吊艇钩;9舵;10螺旋桨;11龙骨;12扶手索;13艇机;14护舷材;15舭龙骨;16座板,2.3救生筏、救生艇及救助艇,图2-9耐火型全封闭救生(救助)艇,2.3救生筏、救生艇及救助艇,2.3.3救生艇、救助艇及救生筏的配备2.3.3.1客船(1)从事非短程国际航行的客船应配备部分封闭或全封闭救生艇,其在每舷的总容量应能容纳不少于船上人员总数的50。主管机关可准许以相等总容量的救生筏来代替救生艇,条件是船舶每舷应配备足够

28、容纳不少于船上人员总数375的救生艇。气胀式或刚性救生筏应符合国际救生设备规则的要求,而且应使用等量分布在船舶每舷的降落设备。此外,救生筏的总容量应至少能容纳船上人员总数的25。这些救生筏应使用每舷至少1台降落设备,或是能在两舷均可使用的等效认可设备。(2)从事短程国际航行短程国际航行是指在该航线中,船舶距离能够安全安置乘客和船员的港口或地点不超过200 n mile的国际航行。起航国最后停靠港至最终目的港之间距离与返航航程均应不超过600 n mile。且符合SOLAS特种分舱标准的客船应配备部分封闭或全封闭救生艇,其总容量应至少能容纳船上人员总数的30。救生艇应尽可能等量分布在船舶各舷。此

29、外,所配备的救生筏的总容量,连同救生艇的总容量,应能容纳船上人员总数。这些救生筏应使用等量分布在船舶每舷的降落设备。此外,救生筏的总容量应至少能容纳船上人员总数的25。这些救生筏应使用每舷至少1台降落设备,或是能在两舷均可使用的等效认可设备。,2.3救生筏、救生艇及救助艇,(3)从事短程国际航行而不符合SOLAS特种分舱标准的客船,应按非短程国际航行的客船的要求配备救生艇筏。(4)为船上人员总数弃船所需而配备的所有救生艇筏,应能在发出弃船信号后30min内,载足全部乘员及属具后降落水面。(5)SOLAS规定,为代替满足上述的要求,500总吨以下的客船,凡船上人员总数少于200人者,可符合下列要

30、求:船舶每舷配备的气胀式或刚性救生筏,其总容量应能容纳船上人员总数;除非救生筏是存放在一个能在单一开敞甲板平面上方便地作舷对舷转移的地方,否则应配备附加救生筏,使每舷可用的总容量能容纳船上人员总数的150;如救助艇也是符合国际救生设备规则要求的部分封闭或全封闭救生艇,则可计入所要求的救生艇筏的总容量,但是船舶任何一舷的总容量至少是船上人员总数的150;在任何一艘救生艇筏掉失或不能使用时,每舷可供使用的救生艇筏,包括存放在一个能在单一开敞甲板平面上方便地作舷对舷转移的地方的救生艇筏,应能足够容纳船上的人员总数。,2.3救生筏、救生艇及救助艇,(6)符合规则要求的一个或几个海上撤离系统可用来替代本

31、条要求的救生筏和降落设备的等效容量。(7)救助艇500总吨及以上的客船应在船舶每舷至少配备1艘救助艇。500总吨以下的客船应至少配备1艘救助艇。如救生艇也符合救助艇的要求,则此救生艇可以作为救助艇。(8)救生筏的集结配备于客船上的救生艇和救助艇的数量应能足以确保供船上全体人员弃船时使用,每艘救生艇或救助艇需要集结的救生筏不多于6只。配备于从事短程国际航行且符合SOLAS特种分舱标准的客船上的救生艇及救助艇的数量应能足以确保供船上全体人员弃船时使用,每艘救生艇或救助艇需要集结的救生筏不多于9只。,2.3救生筏、救生艇及救助艇,2.3.3.2货船(1)货船(包括所有油船、化学品液货船和气体运输船)

32、应在船舶配备每舷1艘或多艘符合规则要求的全封闭救生艇,其总容量应能容纳船上人员总数;另配备有1只或多只气胀式或刚性救生筏,其存放在一个能在单一开敞甲板平面上方便地作舷对舷转移的地方,并且其总容量能容纳船上人员总数。如果上述救生筏不是存放在能在单一开敞甲板平面上方便地作舷对舷转移的地方,则每舷可用的总容量应能足以容纳船上人员总数。(2)为代替满足上述要求,货船可配备1艘或多艘符合国际救生设备规则要求的能在船尾自由降落的救生艇,其总容量应能容纳船上人员总数;另在每舷配备1只或多只气胀式或刚性救生筏,其总容量应能容纳船上人员总数。其中至少在船舶一舷的救生筏应使用降落设备。(3)除油船、化学品液货船和

33、气体运输船外的长度为85m以下的货船,可只在船舶每舷配备1只或多只符合规则要求的气胀式或刚性救生筏,其总容量应能容纳船上人员总数。另外,除非这些救生筏是存放在一个能在单一开敞甲板平面上方便地作舷对舷转移的地方,否则应配备附加救生筏,使每舷可用的总容量能容纳船上人员总数的150。如配备有救助艇也是符合国际救生设备规则要求的全封闭救生艇,则可计入救生艇筏的总容量,但船舶任何一舷可用的总容量至少是船上人员总数的150。在任何一艘救生艇筏掉失或不能使用的情况下,每舷可供使用的救生艇筏,包括存放在一个能在单一开敞甲板平面上方便地作舷对舷转移的地方的救生艇筏,应能足够容纳船上的人员总数。,2.3救生筏、救

34、生艇及救助艇,(4)凡从船首最前端或船尾最末端至最近的救生艇筏存放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超过100m的货船,除配备所要求的救生筏外,还应配备1只救生筏,在合理和可行范围内,尽量靠前或靠后放置,或1只尽量靠前,另1只尽量靠后放置。该救生筏可按能用人力脱开的方式系牢,并不必用认可的降落设备降落的类型。(5)为船上全体人员弃船所需配备的所有救生艇筏,一般要求应能在发出弃船信号后的10min内,载足全部人员及属具后降落水面。(6)运载散发有毒蒸气或毒气的货物的化学品液货船和气体运输船,应配备的全封闭救生艇须为符合国际救生设备规则要求的有自备空气补给系统救生艇。运载闪点不超过60(闭杯试验)货物的油船、化学

35、品液货船和气体运输船应配备的全封闭救生艇须为符合国际救生设备规则要求的耐火救生艇。(7)货船应至少配备1艘符合要求的救助艇。如救生艇也符合对救助艇的要求,则可以接受此救生艇作为救助艇。(8)所有1986年7月1日以前建造的货船,除其救生艇外,还应配备1只或多只能在船舶任一舷降落的救生筏,其总容量应能容纳船上人员总数。该救生筏应设有能与下沉中船舶自动脱开的系牢救生筏的绑扎方法或等效设施;如从船首最前端或船尾最末端至最近的救生艇筏存放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超过100m,除配备本条要求的救生筏外,还应配备1只救生筏,在合理和可行的范围内,尽量靠前或靠后放置,或1只尽量靠前,另1只尽量靠后。不论本条如何要

36、求,该救生筏可按能用人力脱开的方式系牢。,2.3救生筏、救生艇及救助艇,2.3.4救生艇、救助艇及救生筏的存放(1)每艘救生艇筏的存放应满足以下条件:使该救生艇筏及其存放装置,均不会妨碍存放在任何其他降落站的任何其他救生艇筏或救助艇的操作;在安全和可行的情况下,尽可能靠近水面,并且对除需抛出船外降落的救生筏外的救生艇筏,其位于在登乘地点,在船舶满载时纵倾至10和任何一舷横倾至20或横倾至船舶露天甲板的边缘浸入水中的角度(取较小者)的不利情况下,应离水线以上不少于2m;处在持续使用准备状态,使2名船员能在不到5min内完成登乘和降落准备工作;配齐所要求的所有装备;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位于安全的并

37、有遮蔽的地方,并加以保护免受火灾和爆炸引起的损坏。尤其是油船上的救生艇筏,除可以舷对舷移动的救生筏外,不应存放在货油舱、污油舱或其他含有爆炸性或危险性货物舱的上方。(2)顺船舷降落的救生艇应存放在推进器之前尽量远的地方。在船长为80m及以上但少于120m的货船上,每艘救生艇应存放在使救生艇尾端至少在推进器之前不少于该救生艇长度的地方。在船长为120m及以上的货船与80m及以上的客船上,每艘救生艇应存放在使该救生艇尾端至少在推进器之前不少于一倍半救生艇长度的地方。如适合,船舶的布置应对在存放位置的救生艇加以保护使其免受巨浪引起的损坏。,2.3救生筏、救生艇及救助艇,(3)救生艇应附连于其降落设备

38、上存放。(4)每只救生筏的存放应将其首缆牢固地系在船上。对于不是舷对舷移动的救生筏,每只救生筏或救生筏组的存放应设有一个符合SOLAS要求的自由漂浮装置,以使每只救生筏能自由漂浮。如为气胀式,在船舶下沉时能自动充气,同时,这类救生筏的存放应能使其从系固装置上解脱时人工释放1只筏或容器。(5)吊艇架降落的救生筏应存放在吊筏钩可到达的范围内,除非设有某些转移设施,该设施船舶满载时纵倾至10和任何一舷横倾至20或横倾至船舶露天甲板的边缘浸入水中的角度(取较小者)的不利情况范围内或因船舶摆动或动力故障而不致造成无法操作。(6)用于抛出舷外降落的救生筏的存放,应能容易地转移到船舶的任一舷降落,除非船舶每

39、舷已按SOLAS要求的总容量存放了救生筏,且能在任一舷降落。(7)救助艇的存放应满足以下条件:处于不超过5min的降落持续准备使用状态;在适宜于降落并收回的位置;救助艇及其存放装置均不干扰存放在任何其他降落站的任何其他救生艇筏的操作;如救助艇兼作救生艇者,应符合救生艇的存放要求。,2.4其他救生设备,2.4.1救生浮具救生浮具是一个用钢质空气箱或泡沫塑料包以帆布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成的矩形或圆形浮体,以供遇险者扶着它,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救助的救生工具。浮体当中有绳网或活动木板踏脚,可供遇险者乘坐之用,浮体的外侧应设有环绕整个浮具的悬挂半连状扶手索一根,扶手索应为直径不小于10mm的合成纤维绳(如

40、图2-10)。以模压法闭孔型软质聚乙烯泡沫塑料为浮力材料的睡垫、枕头或坐垫式救生浮具则适用于江、河、湖泊及水库水域中的各类船舶。在海船中,救生浮具主要配备在乙类航区航行的客船上,按船员和旅客总数的3%配置。,2.4其他救生设备,2.4.2抛绳设备(1)每具抛绳设备的配备、一般要求及存放见本篇第38节。(2)抛绳设备的操作使用发射前,将抛绳的一端与火箭头部的细钢丝索相连,然后将火箭插入抛射器的枪筒里。接着,再将抛射绳的另一端与被传递的缆绳相连。发射时,手持抛射器,对准目标,保持发射角45,这时扣动扳机就能发射火箭,将绳抛出。如果救助或被救助的一方是油轮等载运危险品的船舶,则应由油轮发射比较安全。

41、,2.4其他救生设备,2.4.3降落与登乘设备2.4.3.1降落设备或装置降落设备或装置是指将救生艇筏或救助艇从其存放位置安全地转移到水上的设施。自由漂浮下水是指救生艇筏从下沉中的船舶自动脱开并立即可用的降落方法。自由降落下水是指载足全部乘员和属具的救生艇筏在船上脱开并在没有任何制约装置的情况下,任其下降到海面的降落方法。2.4.3.2登乘设备登乘梯是指设置在救生艇筏登乘地点以供安全登入降落下水后的救生艇筏的梯子。,2.4其他救生设备,2.4.3.3海上撤离系统海上撤离系统是指将人员从船舶的登艇甲板迅速转移到漂浮的救生艇筏上的设备。其通常置于船舶两舷,多见于客船,便于旅客在遇险时及时撤离大船。

42、海上撤离系统的存放,SOLAS要求:(1)在海上撤离系统的登乘站和最轻载航行水线之间的船侧不应有任何开口,并应设有保护该系统免受任何突出物影响的设施。(2)海上撤离系统应布置在能安全降落的位置,应特别注意离开推进器及船体陡斜悬空部分,并应尽可能使海上撤离系统能从船舷平直部分降落下水。(3)每一海上撤离系统的存放应使其通道或平台,或其存放或操作装置均不会妨碍任何其他救生设备在任何其他降落站的操作。(4)如适合,船舶的布置应对在存放位置的海上撤离系统加以保护,使其免受巨浪引起的损坏。,2.4其他救生设备,2.4.4其他船舶救生设备还包括船舶通用应急报警和公共广播系统,静水压力释放器,救生艇、救助艇

43、以及救生筏上配备的各种属具如雷达应答器(SART)、雷达反射器、应急无线电示位标(EPIRB)、中(高)频数字选择性呼叫系统以及双向甚高频(VHF)无线电话等应急无线电设备等。2.4.4.1船上通信与报警系统应配备1套固定式或手提式设备构成的或为两种形式构成的应急设施,供船上应急控制站、集合和登乘地点与要害位置之间的双向通信联系使用。应配备符合国际救生设备规则要求的通用应急报警系统,以供召集乘客与船员至集合地点和采取应变部署表所列行动之用。该系统应以符合国际救生设备规则要求的有线广播系统或其他适宜的通信设施作为补充。当通用应急报警系统启动时,娱乐声响系统应自动关闭。客船通用应急报警系统启动后应

44、在所有开敞甲板上都能听到。配备海上撤离系统的船舶应确保登乘地点和平台或救生艇筏之间的通信联络。,2.4其他救生设备,2.4.4.2无线电救生设备(1)双向甚高频(VHF)无线电话设备每艘客船和每艘500总吨及以上的货船,应至少配备3台双向甚高频(VHF)无线电话设备。每艘300总吨及以上,但小于500总吨的货船,应至少配备2台VHF无线电话设备。该设备应符合不低于本组织通过的性能标准。如果在救生艇筏上装有固定式双向VHF无线电话设备,也应符合不低于本组织通过的性能标准。(2)雷达应答器(SART)每艘客船和每艘500总吨及以上的货船,每舷应至少配有1台雷达应答器。每艘300总吨及以上,但小于5

45、00总吨的货船应至少配有1台雷达应答器。该雷达应答器的性能应不低于IMO的标准。雷达应答器应存放在能迅速放入任何救生艇筏的位置处(可舷对舷移动的救生艇筏除外)。或者,在每一救生艇筏上存放1台雷达应答器(可舷对舷移动的救生艇筏除外)。在至少配有2台雷达应答器以及配备自由降落救生艇的船上,其中的一台雷达应答器应存放在一艘自由降落救生艇内,另一台存放在紧邻驾驶室的附近(如报房),以便能在船上使用,并能便于转移至任一其他救生艇筏上。其他无线电救生设备(包括应急无线电示位标)的操作使用详见精通艇筏教材,而中(高)频数字选择性呼叫系统在船上由适任的GMDSS操作员负责使用和保养。,(1)船舶上通常有哪些救生设备?何谓个人救生设备?(2)SOLAS公约对客船及货船救生圈的配备有何不同要求?试述救生圈使用要领。(3)SOLAS公约对客船及货船救生衣配备各有何要求?试述各种救生衣、浸水服、抗暴露服和保温用具的穿着方法。(4)视觉信号在船上的配备有何要求?如何正确使用视觉信号?(5)客船及货船上救生筏、救生艇及救助艇的配置各有何不同要求?(6)现阶段国际航行的客船、货船上一般配备有哪些无线电救生设备,其分别按什么样的标准配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