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学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51319 上传时间:2022-11-12 格式:PPTX 页数:146 大小:60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景观设计学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景观设计学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景观设计学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景观设计学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景观设计学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景观设计学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景观设计学课件.pptx(1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景观设计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景观设计的产生; 景观设计的活动领域。,第1页/共146页,第一节 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景观(Landscape): 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第2页/共146页,景观的多种理解,景观是多种功能(过程)的载体,因而可被理解和表现为: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栖居地:人类生活其中的空间和环境;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和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景观的地学理解:地表现象;综合自然

2、地理区;地理单元。,第3页/共146页,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 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改造、设计、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加拿大景观设计师协会将其定义为是一门关于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专业。,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 景观设计师是以景观设计为职业的专业人员。 景观设计职业是大工业、城市化和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物。 景观设计师工作的对象是土地综合体的复杂的综合问题,面临的问题是土地、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第4页/共146页,第二节 景观设计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建筑学城市规划:

3、风景园林:市政工程:,第5页/共146页,第三节 现代景观设计的产生,景观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 可以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与工业化相随的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拥挤,聚居环境质量恶化。基于工业化带来的种种问题,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对城市,对工业化进行质疑和反思,寻求解决的办法。,第6页/共146页,主要的代表观点,刘易斯.福芒德: 奥地利城市规划师米罗.西特强调城市公园可以对城市的健康卫生起到作用。霍华德 : 大体一致认同的观点是,在城市中布置一定面积和形式的绿地。奥姆斯特德(F.L.Olmsted)是现代景观设计的创始人。,第7页/共146页,景观设计学科的发展,纵观国外的景观设

4、计专业教育,非常重视多学科的结合,包括生态学、土壤学等自然科学,也包括人类文化学、行为心理学等人文科学,最重要的还必须学习空间设计的基本知识。这种综合性进一步推进了学科发展的多元化。,第8页/共146页,第四节 景观设计的活动领域,景观设计或景观工程实践的整体框架大致应该包括: 国土规划:自然保护区区划;国家风景名胜区保护开发;场地规划:新城建设;城市再开发;居住区开发;河岸、港口、水域利用,开放空间与公共绿地规划、旅游游憩地规划设计;城市设计:城市空间创造;校园设计;指导城市设计研究;城市街景广场设计;场地设计:科技工业园设计;居住区环境设计;校园设计;场地详细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园林建筑小

5、品;店面、灯光;,第9页/共146页,第五节 国内外景观设计的发展状况,第10页/共146页,第二章 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景观生态学基础生态学定义为: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景观生态学由地理学的景观和生物学的生态学两者组合而成,是表示支配一个地域不同单元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分析。景观设计中要设计的要素:水环境,地形,植被,气候等几个方面,第11页/共146页,第二节 行为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研究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行为过程、行为空间、区位选择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要素基本上可以分为五类:道路(Path)、边界(Edges)、区域(Distin

6、ct)、中心与节点(Nodes)、标志物(Landmarks)。,第12页/共146页,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人类对其聚居地和住所的需求,第13页/共146页,第三节 景观设计要素,地形地貌 景观设计最基本的场地和基础. 植被 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之一。景观设计中的素材包括草坪、灌木和各种大、小乔木等 地面铺装 地面铺装的手法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常常采用线性、流行性、拼图、色彩、材质搭配等手法为使用者提供活动的场所或者引导行人通达某个既定的地点。水体设计景观小品,第14页/共146页,第四节 景观设计的方法,景观设计中一般以建筑为硬件,绿化为软件,以水景为网络,以小品为节点,采用各种专业技术手段

7、辅助实施设计方案。,第15页/共146页,构思: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者创造、安排出满意的空间场所,又要考虑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然后,采用构图以及下面将要提及的各种手法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构图:构思是构图的基础,构图始终要围绕着满足构思的所有功能。景观设计构图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平面构图组合和立体造型组合。,第16页/共146页,对景与借景隔景与障景引导与示意渗透和延伸尺度与比例质感与肌理节奏与韵律,第17页/共146页,第三章 (独立住宅)庭院设计,庭院设计或者住宅设计,主要指建筑群、建筑单体或者建筑内部的室外空间设计。在国外多是一些

8、别墅的庭院设计;在国内主要指居住区内部的景观设计,使用者主要是居住区内的居民、以及公司团体或机构的建筑庭院设计、使用者是公司职员和来访客人。,第18页/共146页,第一节 住宅基地的组成,住宅的组成前院 前院一般是住宅的公共环境。后院 后院带有一定的私密性,是住宅用地中变化最多的地方。住宅,常常指我们所说的“家”。景观设计中的住宅设计与建筑设计和室内装修设计关系密切。住宅的风格大多由建筑设计师的爱好和住宅主人的个人偏好决定。,第19页/共146页,第二节 室外空间,室外空间可以采用一定的材料组织构成 在这个空间同样存在着入口空间、娱乐空间、工作空间等 室外空间简化为地面、垂立面、顶面三个组成部

9、分 户外休闲空间分析户外空间的使用对象可能是儿童、老人,也可能是访客等等。不同的使用对象有不同的使用特点。,第20页/共146页,儿童户外休闲空间15岁儿童的户外休闲空间设施心理因素基于儿童尺度上的设计要点 青少年户外公共休闲空间建设自主性强不受压迫 在游戏中进行知识、人格的培养。传统活动空间设施的建设。青少年需要一些私密的空间。合理引导,充分利用青少年的成长心理化不利因素为有利的条件,第21页/共146页,第三节 设计过程,调研与准备设计绘制施工图施工,第22页/共146页,第四章 居住区景观设计,第一节 居住区基本组成 住宅用地公共设施服务用地道路用地绿地,第23页/共146页,第二节 居

10、住区景观设计要求、原则,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要求: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强调环境景观的文化性强调环境景观的艺术性,第24页/共146页,规划设计过程规划设计原则:坚持社会性原则坚持经济性原则坚持生态原则坚持地域性原则坚持历史性原则,第25页/共146页,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空间组织立意体现地方特征使用现代材料点线面相结合,第26页/共146页,第三节 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内容,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内容根据不同的特征可以分为: 绿化种植景观;道路景观;场所景观;硬质景观;水景景观;庇护性景观;模拟性景观;高视点景观;照明景观。,第27页/共

11、146页,住区景观结构布局,第28页/共146页,绿化种植景观,植物配置的原则(1)适应绿化的功能要求,适应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2)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3)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调上力求丰富多样。(4)要注重种植位置的选择,以免影响室内的采光通风和其他设施的管理维护。,第29页/共146页,配置组合基本有如下几种:,第30页/共146页,植物组合的空间效果,第31页/共146页,道路景观:

12、道路功能场所景观:健身运动场、休闲广场、游乐场硬质景观:雕塑小品、全民设施、音响设施、自行车架、饮水器、垃圾筒等水景景观:自然水景、驳岸、景观桥、木栈道 、庭院水景等庇护性景观:模拟化景观:高视点景观:,第32页/共146页,第五章 城市开放空间设计,第一节 城市广场设计城市广场 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城市的客厅”。城市广场具有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功能,简而言之,广场具有展示的功能。,第33页/共146页,广场源源:广场从远古走来,追溯人类发展的历史,可在原始社会发现早期“广场”的痕迹。城市广场分类: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

13、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第34页/共146页,城市广场建设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功能问题设计原则“广场热”的问题 城市广场的面积问题城市广场与周边建筑的关系,第35页/共146页,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前期需收集的基础资料,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详细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建设方及政府规划部门的倾向性意见、开发意向、前期资金投入和运作模式、后期管理办法;建设规划许可证批文及用地红线图;市域图及区域位置图;现状地形图: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植被现状:包括植物种类、位置等

14、;道路现状:包括道路等级、路面质量;,第36页/共146页,公共设施规模、分布;工程设施管网的现状、规划位置及规模容量;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资料 ;各类建筑、环境工程造价等资料;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 (包括历史演变、神话传说、名胜古迹等);民风民俗(包括文化特色、居民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 城市格局(选址、风水);建筑特色(包括街巷、民居、 地方特色建筑材料等);地形地貌特色(包括山川、河流、湖泊等);植物种植特色(包括地方植物、特色种植方式、农业、灌溉方式)等资料,第37页/共146页,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成果,第38页/共146页,第二节 城市公园设计,现代公园的产生城市公园的层次城

15、市公园的设计理念城市公园设计导则,第39页/共146页,第三节 城市滨水区设计,城市滨水区的概念是指“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其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 城市滨水区的建设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开发(development)、保护(conservation)和再开发(redevelopment)三种类型。,第40页/共146页,滨水区历史演变过程,资源经济时代工业化时代后工业时代,第41页/共146页,滨水区发展对提升城市竞争力的贡献,(一)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二) 滨水地带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三) 城市滨水区提高了城市的可居住性(四) 城市滨水区对于

16、一个城市的整体感知意义重大,第42页/共146页,城市滨水区的开发是世界性的现象,第43页/共146页,城市滨水区开发的动力和契机,(一) 滨水区原有工业、港口用地被大量弃置,提供了廉价而区位良好的城市建设用地(二) 生活方式和社会潮流的转变使滨水区成为城市中最具吸引力的区域(三) 产业调整和环境空间整治为滨水区开发创造了条件(四) 历史保护思潮的兴起促进了对滨水区历史性建筑的修缮(五) 为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对滨水区开发给予引导和鼓励,第44页/共146页,城市滨水区开发的特点和趋势,(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二)用地功能重组(三)保护历史建筑与传统文化(四)交通组织和步行化设计(五)

17、精心设计滨水区景观,形成共享性的城市亲水区 (六)开发与规划管理,第45页/共146页,第四节 城市商业步行街设计,透视步行街步行街源于一些西方国家,由于城市化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大批城市居民选择到郊区居住。为了恢复城市的活力和防止城市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政府规划出一片安逸、繁华的购物娱乐场地,这就是最初的步行街。中国的步行街步行街的作用: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休闲功能、娱乐功能、环保功能,第46页/共146页,步行街的类型,1.从形成的基础和建设过程来看,有的是以传统的商业中心和古老街区为基础,通过改造更新面成。我国绝大部分的步行街属于此类步行街。有的完全是新规划和建设的新区。 2.从形态上分,

18、有的是完全敞开的,有的是完全封闭的或室内的,有的是半封闭、半敞开的。 3.从功能上分,有的以购物为主,步行街商店林立、字号众多,商品齐全,商业设施完善,购物环境良好,购物十分方便。 4.从建筑上分,有的以中式、古式建筑为主,甚至以原有的建筑为基础,建筑成为清风一条街、唐风一条街,古色古香,显示其特色和风格。,第47页/共146页,城市步行街的问题,一是步行街的规模问题;二是步行街的结构协调问题;三是步行街的管理体制问题。,第48页/共146页,步行街的设计原则,良好的交通体系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 丰富的空间形式独特的景观构成,第49页/共146页,第六章 城市绿地景观规划,第一节 城市绿地景观规

19、划的任务区位、性质和规模的确定绿地内各种要素的组织与设计,第50页/共146页,第二节 城市绿地的功能、分类与规划内容,城市绿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城市绿地是指城市中人工种植花草树木形成的绿色空间;广义的城市绿地是在城市规划区内被植被覆盖的土地、空旷地和水体的总称、天然植被覆盖的墒地、丘陵、旷野等空旷地和水体的总称。城市绿地功能:生态环境功能、美化功能游憩功能、城市绿地分类:由城市六大类绿地组成包括公共绿地、居住绿地、交通绿地、附属绿地、生产防护绿地及风景区绿地。 城市绿地的衡量指标:规划成果规划文本,第51页/共146页,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导则,一、术 语,二、条 目 及 说 明

20、,三、景观环境规划设计方法,第一部分 总则,第 八 讲,第二部分 场地设计及总体布局,第三部分 居住区景观重点结构布局,第四部分 居住区景观元素设计,第五部分 居住区植物景观,第六部分 居住区景观维护,第52页/共146页,景观,景观通廊:指结合植物、水体、广场等景观元素 构筑的带形连续景观绿地空间,如 滨水绿带、景观林荫道、水道、花廊、 轴线绿带、艺术长廊等。,居住环境行为(环境心理学),绿地率,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 公共中心绿地/集中绿地/块状公共绿地/带状绿地/ 组团绿地(组团级)/街坊绿地/宅前宅后绿地,一、术 语,第53页/共146页,二、条 目 及 说 明,第

21、一部分 总则,1.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总则,1.1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时代背景及发展目标,1.2 适用性,1.3 社会性原则,1.4 经济性原则,1.5 生态性原则,1.6 观赏性原则,1.7 地域性原则,1.8 历史性原则,第54页/共146页,1.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总则,1.1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时代背景及发展目标,1990年代中后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及居住理念的提升,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也成为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居住区规划设计与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的整体协调统一,鼓励优秀的住区景观设计,促进住区景观环境建设的特色和多样性,创建更加优美、舒适、经济、丰富多样的21世

22、纪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区景观环境建设的艺术美感和强化居民的社区交往,于2001年拟订中国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导则,使其成为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之后的有关居住区建设的相关条例。,第55页/共146页,1.2 适用性,本导则适用于我国二十一世纪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它基于现行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及住宅设计规范等,也对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及住宅设计等具有一定引导作用。,第56页/共146页,1.3 社会性原则,住区的景观设计应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感,并体现社区文化,促进社区人际交往,引导人(群)的交互行为及社区休闲健身活动。提倡公共参与景观设计、建设和管理。,第57页/共146页,1.4

23、经济性原则,住区景观设计应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及地方经济现状,结合地方实情,注重节能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尽可能地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第58页/共146页,1.5 生态性原则,住区景观设计应尽量保留原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原有不良的生态环境,不单纯考虑人的需求,还需保证整个住区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第59页/共146页,1.6 观赏性原则,住区景观设计应满足大多数居民视觉审美要求,并力求反映出自身特色,避免盲从俗套。,第60页/共146页,1.7 地域性原则,住区景观设计应体现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地域特征的空间环境。(见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

24、第61页/共146页,1.8 历史性原则,尊重历史,保护和利用历史性景观。对于历史保护地区的住区景观设计可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调节。,第62页/共146页,1.9 重视物业管理在住区景观营造中的作用及 相互联系,协调统一。,1.10 除遵守本导则外,还必须符合现行 的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条文等。 各地区可在此导则的基础上、针对各地实情 制订地方性景观设计导则及相关条例等。,第63页/共146页,第二部分,场 地 设 计 及 总 体 布 局,2场地设计,3总体布局,3.1 规划结构与环境景观规划设计,3.2 居住区建筑设计与环境景观规划设计,3.3 开放空间与住区整体景观,3.4 其它相关指

25、标,2.1 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等的要求,2.2 考虑场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可行性,2.3 考虑场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经济性,第64页/共146页,2场地设计,2.1 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详细 规划等的要求2.2 考虑场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可行性从场 地的基础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 候条件、动植物生长情况、市政配套设施 等分析场地景观规划设计的可行内容及规 划实施的相应措施。2.3 考虑场地景观规划设计的经济性从场 地的基础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 候条件、动植物生长情况、市政配套设施 等来综合考虑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内容及 实施过程,发挥土地在景观规划中的经济 效

26、益。,第65页/共146页,3总体布局,3.1 规划结构与环境景观规划设计,3.1.1 重视景观规划的整体布局,住区规划时,应对住区的整体结构进行一体化考虑,使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环境达到最优化。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环境空间的整体效果,采用合宜的用地配置方式(如硬、软质景观的结合及比重),并通过合理的配套设施布局(水、电管网设施,变电站、垃圾房、车库等辅助设施的布局及美化等)来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第66页/共146页,3.1.2 与住区外部环境的关系,景观设计应通过借景、障景、对景等,使住区内外关系及系统调协。 滨临城市河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设置滨水景观绿带;临近城

27、市公园或其它类型景观资源的住区,应有意识地留设景观视线通廊,促成内外景观的交流;毗邻历史古迹保护区的城市住区应尊重历史景观,满足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或其它相关规定。,第67页/共146页,3.1.3 开放空间及绿地分级,根据我国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居住区开发空间分为居住区中心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组团绿地等)和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 其中,居住区公园应1.0Ha,最大服务半径为8001000M;小区游园0.4Ha,最大服务半径为400500M;组团绿地0.04Ha,最大服务半径为150M;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应同时满足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M2,且

28、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绿地面积在规定的建筑间距范围之外。 此外,公共绿地总指标,应根据组团0.5M2/人;小区(含组团)1M2/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1.5M2/人。,第68页/共146页,3.1.4 注重整体景观的文化性、地域性、个性特征,带动居民社会群体活动,通过景观实体规划设计提升居住社区的精神价值3.1.5 结合住区规模考虑分期开发,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特征及植被条件,通过坡地、水体、植物等特色景观的规划设计为住区开发创造更高价值3.1.6 注重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保障风、光、水、气等环境质量指标符合相关要求。(见下框图)(参见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第69页/共146页

29、,3.1.7光环境,2.在气候炎热地区,需考虑足够的荫庇环境,如建筑阴影区、 树荫、覆顶亭廊等,以方便居民户外活动;,1. 住区外部空间应争取良好的采光环境,促进居民的户外活动;,3.选择硬质、软质材料时需考虑该材料对光的不同反射程度, 并用以调节住区外部空间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不同光线要求; 住区小品设施设计时宜避免采用大面积的金属、玻璃等高反 射性材料,减少住区光污染;,4.户外活动场地布置时,其朝向需考虑减少眩光;,5.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住区室外灯光设计 应强调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不宜盲目强调 灯光亮度;,6.住区的道路照明宜在1520LX;,7.光线充足的住区宜利用

30、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空间 的独特景观。,第70页/共146页,1.住区内部住宅建筑的排列应有利于通风,如点条结合、 高低错落、底层架空等;2.为调节住区内部通风排浊,宜构建绿化带、水道、花廊 等景观通道;3.户外活动场地的设置应根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 并有意识地通过建筑、植物、景观设计来迎/挡风;4.住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宜达到二级。,3.1.8 通风环境,第71页/共146页,1.温度环境:住区外环境的场地设计,应通过建筑、植物、水体等 来促成北方寒冷地区的冬季保暖和南方炎热地区的夏 季降温;2.湿度环境:通过水工程设计及植物呼吸作用,住区的相对湿度宜 调节在3060;3.声

31、环境:城市住区的白天噪声允许值宜45dB,夜间噪声允许值 宜40dB。靠近噪音污染源的住区应通过设置隔音墙、 人工筑坡、植物种植、水景设计、建筑屏障等防噪。 住区环境设计中宜考虑用乐音来增强居住生活的情趣;4.嗅觉环境:在住区内部应引进芳香类植物,排斥异味、臭味植物 及垃圾等;5.视觉环境:景观设计中应综合研究组景元素的色彩、质感、韵律、 尺度、视景等。,3.1.9 其它,第72页/共146页,3.2 居住区建筑设计与环境景观规划设计,3.2.1 重视建筑的空间组合(如排列式,向心式等) 及住区景观绿地的服务半径,充分发挥景观绿 地的使用效率,力求尽可能多的居民在户内即 可欣赏住区景观,促成住

32、区景观的均享。,第73页/共146页,3.2.2 建筑造型的多样化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底层架空式建筑,底层架空式建筑适于我国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的南方城市,北方城市需慎用。建筑物架空处理时,应对住区气候环境条件(如湿度、通风等)进行可行性分析,尽可能地保护原有基地上的良好植被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利用架空底层种植耐阴性植物。架空底层还应作为居民在户外气候条件恶劣时的半公共活动空间,并配置适量的活动设施。(如南宁新兴苑、深圳百仕达小区、昆明金康园、上海泰德苑、台湾“乡城汉唐”等),第74页/共146页,平台式花园,平台花园的构筑应结合当地地形条件及使用要求,平台下部空间宜作为停车库、辅助设施用房或

33、商场、俱乐部等,平台上部空间宜作为安全、美观的行人使用场所。平台花园设计时应分析研究平台下部结构,根据下部结构的承载力及小气候条件进行种植设计。平台式花园的设计应解决好平台花园的给排水及下部采光问题,并结合采光罩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如香港太古城等),第75页/共146页,地方性建筑形式,建筑设计时,宜与外界的山、水环境等相结合,通过建筑自身形体加以高低组合变化等,突出地方特色,强化住区景观的可识别性,如下沉建筑、覆土建筑、阶式建筑、山地建筑、临水建筑等。,第76页/共146页,3.2.3 建筑外立面处理,材质鼓励建筑设计中选用美观经济的新材料, 通过材质变化及对比来丰富外立面。建筑 底层部分外

34、墙处理宜细。外墙材料选择时 需注重防水处理。,形体住区建筑的立面设计提倡简洁的线条和 现代风格,并反映出个性特点。,色彩居住建筑宜以淡雅、明快为主。在景观单 调处,可通过建筑外墙面的色彩变化或适 宜的壁画来丰富外部环境。,室外管线及建材设施住宅建筑外立面设计应考虑并预留室外风机、管线等室外设施的位置,保持住区景观的整体效果。应严格控制和引导居民入住后对建筑外立面的“二次施工”。,第77页/共146页,3.2.4 建筑屋顶:平顶、坡顶 根据地方气候、地理条件、周边环境及居民喜好等选择合适的屋顶形式,在美化建筑第五立面的同时丰富城市的天际轮廓线。3.2.5 建筑造型及风格,与住区内外环境的联系 (

35、沿街立面的处理) 建筑设计不拘一格,鼓励高水平的建筑设计,鼓励尊重并改进住区景观环境及周边城市公共空间整体性的建筑形态,建筑高度、体量和密度等应满足该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有关控制要求。,第78页/共146页,3.3 开放空间与住区整体景观,住区开放空间的设计不应盲目追赶潮流,提倡简洁明快、 符合自身艺术特征的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住区开放空间的景观设计宜精宜细,富于变化,通过景观 元素的选材、色彩、质地等延长居民的室外驻留时间。开放空间设计时,应考虑居民从高视点室内空间(特别是 从高层住宅中)俯瞰室外住区景观的总体图案效果;集中绿地的空间形式不限于平面,可根据场地条件及使用 需求向三维空间发展。开

36、放空间的景观设计应因地制宜,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 重视空间的旷奥开合及层次感,鼓励有地方特色和独有意 境的设计风格。住区景观环境应尽可能地吸引居民的参与性活动,用多数 人的活动来增强居住社区的生活氛围。住区外部环境塑造应力求反映出住区认同的文化形式, 营建“家园”的归属感。,第79页/共146页,3.4 其它相关指标,绿地率:新区建设应30;旧区改造宜25;,生态小区的绿地率35%,绿地本身绿化率70%;种植保存率(成活率)98%,优良率90%。,硬质场地:住区中的硬质铺装场地及道路所占比率 宜在15%30%,硬质景观中自然材料宜 为工程量的20%。,第80页/共146页,第三部分,居 住 区

37、 景 观 重 点 结 构 布 局,4. 总体景观,5陆地景观,5.1 块状空间,5.2 带型空间,6. 水/岸景观,6.1 总述,6.2 分类,第81页/共146页,4.总体景观,第82页/共146页,5陆地景观,5.1 块状空间,第83页/共146页,第84页/共146页,分论,5.2 带型空间,第85页/共146页,6.水/岸景观,6.1 总述,第86页/共146页,6.2 分类,第87页/共146页,第88页/共146页,第四部分,居 住 区 景 观 元 素 设 计,7住区景观小品及公共设施设计,7.1 总述,7.2 分类,第89页/共146页,7住区景观小品及公共设施设计,7.1 总述

38、,第90页/共146页,7.2 分类,第91页/共146页,第92页/共146页,第93页/共146页,第94页/共146页,第95页/共146页,第96页/共146页,第97页/共146页,第98页/共146页,第99页/共146页,第100页/共146页,第101页/共146页,第102页/共146页,第五部分,居 住 区 植 物 景 观,8.绿化布置的原则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8.2 绿化植物栽植间距和绿化带最小宽度规定,8.1 绿化在建筑环境中的作用和布置的一般要求,8.3 绿化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及各设施间距的规定,8.4 道路交叉口植物布置的规定,8.6 居住区绿地景观的布局,8.5

39、 居住区内绿地布置的分类和规定,8.7 景观园林植物及基本种植形态,8.8 常见绿化树种,9.景观园林植物种植设计,9.1景观园林植物造景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9.2景观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方法,9.3植物绿地边界的生态型规划,第103页/共146页,8.绿化布置的原则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8.1绿化在建筑环境中的作用和布置的一般要求:8.1.1美化建筑环境、丰富街景。 绿化布置应满足城市规划要求,并与场地布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绿化面积指标应符合规定。 绿化布置应尽量朝阳、集中、与建筑物、地下建筑和管线按规定留出间距,确保植物生长良好,并照顾到临街景观。,第104页/共146页,8.1.2 调节改善

40、小气候,防尘、防风、减 弱噪音空气的污染。 道路两侧应栽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减少交通造成的尘土、噪音及有害气体,有利于沿街建筑保持室内安静和卫生;还由于人行道和建筑外墙受到树荫遮挡,避免夏日烈晒起到降温作用。 停车场的道边应栽植阔叶乔木、灌木和绿篱,以减少日光对车辆的辐射和交通造成的噪音对建筑物的干扰。 垃圾站周围应栽植树木,减少尘土和不洁空气对环境的污染。,第105页/共146页,8.1.3绿化布置应起到疏导车辆、引导交通、栏护和阻挡人流、车流作用。在行车安全视距内绿化不得遮挡行车视线。道路绿化带(如绿篱、花带等)宜相隔30m留出空隙,便于行人穿过。8.1.4绿化布置应充分利用发展用地

41、、零散空地和陡坡,及地质不良地带,以发挥土地利用最大效果及绿化加固坡地和稳定土壤的作用。8.1.5绿化布置应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发挥绿化对建筑点缀、陪衬、组织空间的作用。,第106页/共146页,8.2绿化植物栽植间距和绿化带最小宽度规定8.2.1绿化植物栽植间距,绿化植物栽植间距,第107页/共146页,8.2.2 绿化带最小宽度,绿化带最小宽度,第108页/共146页,8.2.3 绿篱树的行距和株距,注:一般南方树木生长快,可取高植,而南方宜取低植。,绿篱树的行距和株距,株行距(m),第109页/共146页,8.3绿化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及各设施间距的规定8.3.1绿化植

42、物与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间距绿化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间距,绿化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间距,8.3绿化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及各设施间距的规定8.3.1绿化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间距,第110页/共146页,绿化植物与管线的最小间距,8.3.2绿化植物与管线的最小间距,第111页/共146页,8.4道路交叉口植物布置的规定8.4.1道路交叉口处种植树木时,必须保证行车安全视距,在该视野范围内不应栽植高于1m的植物,而且不得妨碍交叉口路灯的照明,为交通安全创造良好条件。行车速度=40km/h, 考虑行车安全视距,不应小于30m。行车速度=25km/h, 考虑行车安全视距,不应小于14m

43、。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叉口, 考虑行车安全视距,不小于10m。机动车道与铁路交叉口, 考虑行车安全视距,不应小于50m。8.4.2自由生长的灌木高度小于0.600.70m时,可伸入安全视距内。,第112页/共146页,公共绿地:含公园、居住绿地、游戏场,辅以小品,多样 树种类型。专用绿地:如幼儿园、托儿所、俱乐部、机关厂矿、商业 用地等场所,按功能及使用要求设计各类场地 及植物配置。宅旁绿地:宅前绿地包括居民家庭附属庭院,也有小区统 一种植管理形式的绿地;后种形式的宅旁绿地, 可设置以居民活动为主的场地,东南方向不宜 种植高大乔木,一般应离建筑=5m, 朝西应尽 量种植高大乔木或攀缘植物,以

44、便改善西晒炎 热的环境。道路绿地: 即道路红线内侧的绿地,可设置草皮及各种灌、 乔木。,8.5.1居住区内绿地分类,8.5 居住区内绿地布置的分类和规定,第113页/共146页,一切可绿化的用地均应绿化,并宜发展垂直绿化。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居住区内的公共绿地,应根据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设置相应的中心公共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居住区级)、小游园(小区级)和组团绿地(组团级),以级儿童游戏和其它块状、带状公共绿地等。小区中心集中公共绿地,应尽量朝阳,大部分面积不宜在建筑阴影之下;绿地内应有一定的供人活动、休憩场地;小面积的硬地、水体和建筑小品设施可计

45、入绿化面积。中心公共绿地的设置应基本符合以下规定,8.5.2 居住区内绿地应符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 规范的规定,第114页/共146页,各级中心公共绿地设置规定,第115页/共146页,公共绿地面积公共绿地占总用地的百分比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人)绿化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在5580%的绿化效果良好。绿视率:游人活动面积率:,8.5.3 居住区公共绿地其它参考指标:,第116页/共146页,各类场地的植物配置应有主调和层次,考虑四季植物 的搭配衬托;水池应少种水生植物而多留水面倒影;大片草坪可用孤植、丛植等树木来划分空间;山坡绿化应与自然景色相结合;适当的堆土方,可增 加绿地的视觉效果。绿地景观

46、设计,应同时考虑从高层建筑等高视点处往 下看时,图案化、大色块的高视点效果。居住区布局,住宅的景观视野,可运用“借景”的手法, 巧于因借,考虑周边环境,依山傍水,或临近公园, 均可作为借景的依据。,8.6居住区绿地景观的布局8.6.1 绿地总体布局的景观要求,第117页/共146页,生物的多样性:居住区的植物种类应尽量采取多样化, 有利于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 衡,提高居住区的“生态容积率”。水生植物的: 应注重生物的群落关系,考虑水体的 自净和生态平衡,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湿地的设计: 居住区可根据当地的生态情况,充分利 用自然条件,营造具有湿地特点的自然、 人文景观,如建设湿地公园等。

47、,8.6.2 居住区植物群落的生态性设计,第118页/共146页,8.7 景观园林植物及基本种植形态8.7.1景观园林植物的分类 乔木 灌木 藤本植物 竹类 花卉 草坪,第119页/共146页,根:突出地面部分干:构图主形态,有挺直型、变化型 树干姿态:A直立 B井立 C丛生 D攀缘 E匍匐 F悬崖枝:形态变化丰富 枝条姿态:A向上 B平展 C下垂叶:观色,观形花:色彩最丰富,季节变化明显果:随季节有特殊观赏效果树冠:构图形态有尖塔形、圆球形、圆锥形、圆柱形、 椭圆形、伞形、 匍匐形、垂枝形,8.7.2景观园林植物各组成部分和观赏特性,第120页/共146页,8.7.3景观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及

48、要求:,温度: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阳光:阳光植物、耐阴植物水分:水生、旱生、中生、湿生土壌:酸性、碱性、中性植物,第121页/共146页,8.7.4景观园林植物的基本配置形态:,孤植:成为开阔空间的主景对植:有对称式和自然非对称式对植丛植:以各植物组合的优美形态成为观赏的主体,通常突出乔、 灌、花木个体美组合的综合效果。树群:以观赏树木的群体美为主体,可由同类或异类树种组成 起伏变化的背景,以衬托前景或建筑。树林:有自然式树林和棋盘式(矩阵式)树林树篱:起到限定空间、边界、背景作用,树冠密度高,易于修 剪花坛:应注意花卉形态、色彩、适应性和密度,植床 高度15cm,缘石宽度10cm。式样众

49、多,常布置在入口 处、广场中央、主要道路旁,突出重点美化装饰效果。花台:台高40100cm, 有独立式、组合式、靠墙式、台阶式 等,边缘通常考虑与休息座椅设计相结合。花境:自然带状花坛(花径)草坪:开敞草坪大小要考虑当地气候和遮荫要求,通常成为绿 地景观的前景。,第122页/共146页,8.7.5 植物在美学观点上的功能,植物作为大自然的天然产物,可以消除人造物的粗糙及冷硬感觉,是美化环境的最佳工具。视觉上的因素:以植物本身为主体的美,如运用本身的 色彩、质感、树形,或作辅助特性以隔 离,引导或柔化建筑物,或用植物形成 优美天际线的变化。触觉、嗅觉、听觉美:植物触觉质感的光滑粗糙或是有 刺,花

50、果的香味,风吹时发出的声音,这 些都是美学上的影响因素。变化与生命美:植物具有生命的不断生长,四季不同的 开花植物,金秋落叶和色叶植物的美,让 人感受季节环境的变化。情趣及意境美:中国传统庭园中植物人格化,如竹、莲、 梅等,具有更深的文化内涵。,第123页/共146页,8.8 常见绿化树种,8.8.1常绿针叶树乔木类:雪松、黑松、龙柏、马尾松、桧柏灌木类:(罗汉松)、千头柏、翠柏、匍地柏、日本柳杉、五针松8.8.2落叶阔叶树(无灌木):乔木类:水杉、金钱松8.8.3常绿阔叶树:乔木类:香樟、广玉兰、女贞、棕榈灌木类:珊瑚树、大叶黄杨、瓜子黄杨、雀舌黄杨、枸骨、石楠8.8.4落叶阔叶树:乔木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