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庄子》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53591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水《庄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秋水《庄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秋水《庄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秋水《庄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秋水《庄子》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水《庄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水《庄子》ppt课件.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秋 水庄子,庄子塑像,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2、把握庄子散文的文体特点、语言风格 和艺术特征。3、了解道家学派在人生理想方面的复杂 倾向。,教学重点,1、了解和掌握庄子思想的精髓,并汲取 精华,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2、理解重点词句段。 3、本文的寓言特色,景物描写的作用, 庄子散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逐层推进的论证方法。,教学内容,一、导入二、庄子及其思想概述三、秋水解读四、拓展学习五、前沿研究,一、导 入,二、庄子及其思想概述,1)先秦散文的分类,一是诸子散文:各学派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或进行争论的论说文。(以议论说理为主) 二是历史散文:由各朝、各国史官积累了大量档案资料

2、,经过加工整理编纂成书,记载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事件及统治者和谋臣策士的言论。(以叙事记言为主 ),2)诸子散文的形成和阶段划分,第一阶段是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以论语和墨子为代表。第二阶段是战国中期,以孟子和庄子为代表 。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以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3)庄子的历史影响,庄子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的瑰宝,无论是在思想史上还是在文学史上,都具有极重要的地位,它对后世的影响,无论是积极方面还是消极方面也都十分深远广泛。主要有四个方面:一、关于道的理论;二、关于逍遥齐物的论述;三、对生死问题的看法;四、关于社会政治文化的学说,1)生平,庄子,名周(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

3、战国时代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城(河南商丘县附近)人,大约与孟子同时而稍后。,1)生平,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前268年),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城人。据史记记载,庄子年轻时曾任蒙地的漆园小吏。楚威王闻其有贤才,以厚礼聘其为相。庄子不就,并表示“终身不仕”,“以快吾志”,后一直过着织履糊口的隐居生活。庄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继承者,后世将其与老子并称为“老庄”。,庄子的主要思想主张:,1、自然而自在的人: 庄子将天赋的、自然的、自由的个体生命存在当作“人”的根本依据,所以他时时以“天”的自在状态来论证“人”的存在状态,而反对人为的道德和伦理原则对这种状态的损伤。在庄子看来,自然的“

4、天性”消失之后,才会出现含有道德良知的“人性”,而所谓的“人性”的产生恰恰就断送了“天性”。在秋水篇中庄子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庄子的主要思想主张:,2、超越价值标准:齐万物一死生,物我两忘,与道合一;3、通向自由境界之路的“无用之用”。庄子追求“无待”,实际上追求一种在精神上超越了一切是非荣辱、功名利禄、完全与天地之气融为一体的自在状态,如“庄生梦蝶”,全然物我两忘,身与物化了。,庄子思想的出发点与关心点:,1、出于对所处的社会现实的彻底绝望,庄子对当时的统治者不再抱任何的幻想,庄子哲学因而也与老子学说在出发点上出现了明显的区别。老

5、子倡导“无为而无不为”的“道”,总有点为治国治民出谋划策的道术的意味。 2、庄子的全部关心点却是在于人类个体命运的生存状态,他要探讨的,所要强调的都只在于作为个体的人,在当时物欲、名欲横流的世道里,如何摆脱异化,回归自然,以达到全真保性、不为外物所累的绝对自由的境界。 3、 这种超越现实功利、追求自由获得的态度本身,就进入了审美的层次,所以庄子全部的心思,是教人怎样“审美”地活着适意、逍遥、自由。,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

6、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翻译,庄子在濮水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以管理全国的重任相委任。”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珍藏在宗庙里。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2)哲学思想,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心就是“道”。 “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又多种含义,可以指宇宙的本源,宇宙万物的总体性和同一性,事物发展变化所依循的规律,哲学领域的一种境界等。庄

7、子一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全生保身,逍遥无为2、与道合一 3、无为而治,3)后世评价,(一)庄子是一个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的知识分子。 (二)庄子服膺老子学说,继承与发展了老子关于“天道无为而自然”的哲学思想。 (三)庄子的内心充满着矛盾,他的哲学思想是作为一个因愤慨之极由积极用世而走向消极应世之心理转变的古代知识分子的特性所使然的。,三、秋水授课,(一)基础掌握 范读全文 课文翻译,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1,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

8、马。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顺着流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

9、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4,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5,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向大海观看,才知

10、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盈;尾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虚空;春天、秋天它没有变化,洪水、大旱它不知道。,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6,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计数。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以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存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

11、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 7,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象小洞在巨大的水泽里吗?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也就象在大仓里一颗稗草籽吗?称事物的数量叫做万,人类只是占其中的一类;,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 8,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都有人,个人只是其中的一个;人与万物相比,不象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9,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

12、所劳碌的,全不过如此而已。伯夷以辞让君王位置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象你刚才自我夸耀河水之多一样吗?”,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庄子散文的总体艺术特色:深邃的哲理以审美化的文学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1)寓言的体式:庄子擅长以寓言故事来阐发道理,且大多是根据表达的需要而虚构的,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造。 本文整篇就是一个虚构的寓言故事,文中将黄河拟人化为河伯,将大海拟人化为北海若,通过其对话来架构全篇,构思可谓相当巧妙。庄子将河伯假设为自己思想的对立面,让北海若代表自己的思想,通过两种视野、精神境界的交锋与对比,鲜明地表现认识无止境的哲理。寓言说理的方式,不仅形象

13、生动,而且含蓄隽永。,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2)形象的描绘:寓言故事的说理方式离不开形象的描绘。以生动的形象的方式表达,这显然是文学艺术的审美表达途径。河景与海景的描绘与比照;河伯与北海若拟人化的形象;海水不可为量数、小石小木之在大山等景象,都是形象描绘、意境呈现的表达,具有化抽象、艰涩为具体可感的功效。,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3)比喻中的隐喻意义:庄子擅长比喻,而且往往是连类而及,层出叠出。但这些比喻的意义,不在喻体,也不在被喻体,而在于其隐喻的意义。例如“吾在于天地之间(被喻体),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喻体),这个 比喻的意义决不是为了说明天地大而自我渺小,而是让读者由此而连类升华出宇

14、宙无限大而个人十分渺小、认识无止境而个人的认识十分有限的哲理。本文的所有比喻,其喻义都不在喻指本身,而在于其隐喻的意义。,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一切说明普遍事物的比喻,都具有隐喻与象征的功能。宇宙无限、认识无止境是普遍性哲理,其具体内容和现实体现是无法用语言来穷尽的,故略举三四,便有了连类生发、以一寓万的功效。因此,本文实际上是整体性设喻、整体以例喻理、整体隐喻象征。本文援譬设喻、隐喻象征的过程,也就是论证说理、连类生发、升华哲理的过程。,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4)对比:从局部到整体都应用对比的论证方法。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这一中心旨意,本身就是一个对比见义的哲理,两者构成一种关系,并互为

15、依存,没有对比,自然也就无法具体说明。因此全文的意理内容、思想方法与表现方法,都是建立在对比的基础之上的。,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5)排比与反诘:大量使用排比句,有些排比在意义表达上还有层递的意味,有些排比又以反诘的语气表达,从而增强了行文的气势与说理的力度。(6)由小到大、由大到小的逐层论证方法。从“河”“海”“天地万物”“社会人事”,体现出内在逻辑的严谨性。,需要掌握翻译的句子,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4、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5、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请从课文中找出1、词类活用 2、通假字 3、虚词 4、古今异义 5、成

16、语6、特殊句式 7、固定格式,根据课文注释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答案:,1、词类活用秋水时至:名状,随时令,按时。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做名,美景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东面而视(名词用为动词,面对。)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词,以),2、 通假字 不辩牛马辩同辨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虚同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豪同毫,3、虚词的用法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语气助词,放在句中表停顿。于是焉河伯旋其面目:介词,当“在”讲。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介词,引出行为的对 象。东面而视,不见水端:连词,用在中心语与修饰语之间。,4、古今异义河: 古义特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于是:古

17、义在这时,这时候;今义表 承接。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 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北海:河:古义北方的大海;今义我 国的一部分海域,即东海的北部。,东面:古义面朝东;今义 东边。 面目:古义脸;今义脸的形状,相貌。 大方:古义深明大道的人,或专通某种学 问的人;今义1) 不吝啬 2)自然, 不拘束,不俗气。,5、成语望洋兴叹:望洋,仰视貌,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狭小的人。,6、 特殊句式定语后置闻道百;宾语前置莫己若,我之谓;被动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7、 固

18、定格式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于”,被所),归纳修辞句,1、比喻: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以上比喻,说明人的认识受条件和环境的制约,世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因此,盲目地自夸是愚蠢的,必定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些比

19、喻以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形象,把深奥而抽象的哲理表达得浅显易懂。,排比: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3、反诘: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大

20、量的排比句和反诘句(有些既是排比又是反诘)的运用,连贯而下,造成了文章滔滔不绝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雄辩力量。,(二)解读课文,1、 文章的主旨及客观意义(见提示)2、 重点段落分析 (提问) 1)课文第一节 这里描写了哪两种景物? 这两种景物起到了什么作用? 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 河伯为什么望洋向若而叹? 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答案,描写了河水上涨、两岸不能辨别牛马和海水浩瀚、不见水端两种自然景物。,为河伯心情和认识上的变化及海若的议论提供了形象的背景,衬托了河伯与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形象的渲染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文章主旨。,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

21、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河伯面对黄河的广阔,觉得天下之美为尽在自己这里,因此欣然自喜。,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面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他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与鄙陋,所以望洋而叹。,河伯先引用俗语“闻到百,以为莫己若”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继而说自己曾经不相信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现在亲眼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才深深意识到自己目光的短浅,接着,发出了慨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河伯深深认识到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广,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也得不到改正,自己的浅陋将长久的被大方之家所耻笑。,2)井蛙不可以语

22、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和三个层次的大意。采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答案:,个人的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有限的。三个层次大意:“井蛙”句受空间限制;“夏虫”句受时间限制;“曲士”句受后天教育的限制。比喻使说理形象具体;排比增强了文章气势比较中的类比论证法,归纳,1、本文的寓言特色(见提示) 2、景物描写的作用(同重点段落第一段分析) 3、庄子散文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见提示+比喻句) 4、逐层推进的论证方法。(见提示第3节),分组讨论: 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提示:,下述观点都符合文意。1

23、)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贵有自知之明;2)谦受益,满招损; 3)自大由于无知;4)知耻近乎勇; 5)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6)有比较才能有鉴别。,课文小结,秋水这篇课文虽然仅仅节选了庄子秋水的第一自然段,但我们同样领略到了庄子散文的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设喻巧妙,机趣横生的特点。不仅如此,还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只有开拓视野,不断创新,才能有所提高,顺应时代的潮流。同学们生活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握机遇,超越自我,用我们的智慧、知识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四、拓展学习,1、庄子中的成语,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成者英雄败者贼东施效颦 盗亦有道 鹏程万里/扶

24、摇直上无中生有枯鱼之肆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运斤成风 标新立异 呆若木鸡 题意解说无用之用 明镜止水 寿长辱多 螳臂挡车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以貌取人,2、庄子中的名句,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3、庄子外篇秋水第十七 两则庄子故事,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n ch),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ch)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随堂小练习:翻译这则

25、短文。小组讨论:庄子讲这则故事用意是什么?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3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翻译:,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yun ch (传说中与鸾凤同类的鸟),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

26、我吧?”,这则故事很富有趣味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故事发展出于人的意料之外。其二,人物形象形成鲜明对照。 其三,比喻巧妙贴切,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庄子讲这则故事用意是什么? 故事里,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刺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且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

27、,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翻 译:,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的。”,分析1、,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

28、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关于这一点,历来争论不休。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3、从逻辑上看,庄子其实并不应该输,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分析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参考资料:,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流沙河:庄子现代版,成都出版社1992年版。范曾:范曾谈艺录之“庄子心解”部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五、前沿研究,1、庄子研究现状,中国期刊网 199

29、4-2005 2005 检索项:篇名/关键词/摘要 4193篇 841篇 中文摘要 50931篇 1115篇检索词: 庄子,2、2005年论文自选目录,1、此心安处是吾乡从词看庄子对苏轼的影响 2、试论老庄思想对红楼梦的影响 3、论庄子的理想人格及其文化意义 4、论庄子天地篇中“玄珠”与道教的关系 5、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论庄子的人性素朴论与德行修养观 6、庄子逍遥游疑难词语训诂六则 7、论庄子中的杂文及其影响 8、庄子的平等思想对女性学走出现代困境的意义 9、庄子的仁义与海德格尔的原伦理学,10、老子之道与庄子之道探析 11、客观必然与精神自由的对立统一庄子生死观内在矛盾初探 12、论庄

30、子的蝴蝶梦人生在梦幻中超越 13、宋代统治者对庄子的阐释接受 14、狂欢与逍遥巴赫金与庄子喜剧精神比较 15、庄子内篇到外杂篇的嬗变过程浅论 16、行走的精神从“逍遥游”到“文化苦旅” 17、忘生死而顺自然庄子的养生之道 18、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特色,3、论文选读,【篇名】 庄子散文的浪漫主义特色 【作者】 丁桂英. 【刊名】 名作欣赏 2005年08期 【摘要】 庄子是庄周及其门人后学的一部哲学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文献,也是一部具有文学性的优秀作品。文章从形象刻画、景物描写、故事情节几个方面来分析其浪漫主义特色,并探索形成的原因及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主要观点,一、浪漫主义特色的表现 1、刻画形象极富想像力 理想人物形象 、劳动者的形象 、动植物的形象 2、描摹自然景物,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3、 寓言故事情节生动传神,充满了浪漫主义色 二、 探索浪漫主义形成的原因 1、与庄子所处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有关 2、 从庄子所处的时代看 3、从庄子的出身和处世态度来看,七、布置作业 写一则读后感(600字左右,可参照前面有关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的讨论提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