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农田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ppt课件.ppt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53983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X 页数:71 大小:6.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3章农田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第13章农田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第13章农田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第13章农田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第13章农田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3章农田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3章农田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ppt课件.pptx(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3章 农田鼠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主讲:刘金艳,鼠类的生物学特性,一、鼠类的食性食物的种类:植食性和肉食性两类。决定鼠类食性的因素:(1)遗传本能 (2)食物来源(3)鼠类的喜食性二、鼠的活动规律1、活动强度:3个月到23年内活动能力最强,出生后3周内的幼鼠和3年以上老鼠弱。,2、活动高峰期:分为日出型、夜出型、日夜活动型。三、鼠类的洞穴 洞穴是鼠类隐藏身体逃避敌害之处,也是贮粮、越冬、休息和繁殖的场所。通常由洞口、窝穴、仓库、厕所、盲道等部分组成。称为洞系。,四、栖息环境 按栖息场所分为野栖和家栖 按生活习性和栖居方式分为树栖、地栖、 半水栖。五、越冬和蜇眠 主要越冬形式有:冬眠、贮粮、迁

2、移和改变习性。六、迁移 分为季节性迁移和扩散性迁移。,褐家鼠,小家鼠,黄毛鼠,农田害鼠的常见种类,黄胸鼠,板齿鼠,农田鼠害概述,一、鼠类的危害鼠类对工农业生产剂日常生活具有极大危害,而且是传染病的传播媒介。鼠类危害的表现(1)盗食作物种子和籽食(FAO估计,每年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全部作物产值的20%,中国相当于进口粮食的数量)(2)开挖洞穴,破坏农田(3)取食草根和作物根、破坏牧场和水土保持(4)传染疾病,破坏人们身心健康二、农田鼠害防治现状,鼠类的危害,危害农业危害林业危害牧业危害水利业传播人畜疾病,鼠类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害鼠对农业的危害虫害+病害+杂草对农业危害的总和,鼠类对林果业的危害,鼠

3、类对人居生活的危害,鼠疫、出血热等200多种病原57种使人致病,害鼠比蟑螂等威胁更为严重,鼠传流行性疾病及预防,第一节农田鼠害的种类及习性,一、鼠类的形态特征、鼠类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啮齿目,是陆生哺乳动物中种属最多的一类小型或中型的世界性广布兽类。植物保护上所说的害鼠,泛指啮齿目和兔形目中的所有有害动物。危害农作物的常见鼠类多属于鼠科。我国共有啮齿目动物13科63属180种,重要的种类大约有40多种; 另外有兔形目2科2属24种鼠类体形较小,全身披毛,体躯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5个部分。头骨的构造是分类的重要依据。 啮齿目:上下颌上各长有一对非常强大的门齿,其形状呈锄状

4、,并且终生不断生长(啮咬食物、打穴穿洞)。 兔形目:长有前后两对上门齿,后一对很小,隐于前一对门齿的后方,又称为重齿类,二、农田害鼠的生活习性,栖息环境洞穴结构食性越冬习性繁殖,三、外界因素对农田害鼠的影响,传染病的影响天敌的影响农业生产措施的影响环境因素的影响,啮齿动物的外形多样性,仓鼠,花鼠,第三节 农田害鼠的调查及预测预报,一、农田害鼠发生规律华北地区:大仓鼠、黑线姬鼠、黑线仓鼠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家鼠、黑线姬鼠珠江三角洲:黄毛鼠、小家鼠二、农田害鼠调查方法三、农田害鼠发生的预测预报,第二节 农田鼠害的防治方法,农田鼠害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方针。 预防为主,即在鼠害

5、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鼠害的发生。综合防治,就是要把鼠害防治视为系统工程,要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综合考虑各种防治方法,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目的。,一、农田鼠害的基本防治策略,(一)掌握鼠情,制定灭鼠方案(二)统一行动,大面积连片防治(三)采取配套措施,保持鼠害在低密度水平上(四)以生态灭鼠为基础,化学药物毒鼠为重点,统一行动,做好防治工作。,鼠类的防治策略,1、农业措施。农业措施主要是通过耕作等方法,创造不利于害鼠发生和生存的环境,达到防鼠减灾的目的,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1)科学调整作物布局,连片种植,可减少食源,并且有利于统一防治。(2)彻底清

6、除田间、地头、渠旁杂草杂物,消灭荒地,以便发现破坏;堵塞鼠洞,减少害鼠栖息藏身之处。(3)采取深翻耕和精耕细作,消灭害鼠,提高作物抗鼠能力,一般减少损失5%-10%,旱地作用尤为明显。(4)灌水灭鼠。旱地在雨季集雨灌洞,水浇地保证冬;春、夏灌,可降低本田害鼠数量的30%-60%。,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必须坚持经济,安全,高效的原则。(1)投毒时期:针对优势种群;在麦油作物返青、春播作物面积大、害鼠繁殖危害上升的早春,进行第1次防治。第2次一般在9月中旬和10月上旬,此期秋收秋播正在进行,害鼠数量大,活动频繁,利于防治和减灾保苗。(2)选择适宜饵料及药剂:饵料一般选择小麦、玉米及水果类(苹果、

7、梨等),而药剂则应选择高效、无二次中毒的0.5%的溴敌隆,7.5%的杀鼠迷及80%的敌鼠钠盐,效果均好。(3)操作:一般采用湿润拌药或浸泡饵料,药、饵比例溴敌隆为0.005%,杀鼠迷水剂为0.037%;敌鼠钠盐0.02%。准备好后,统一行动,每667m2撒150-200g,由四埂向地中心0-4m的范围内每隔5-6m放一小堆 (10g左右)或将毒饵置于鼠洞内,每洞20g,然后封洞口,效果均很好。,3、物理捕鼠。杀灭鼠类有采用鼠夹、鼠笼、粘鼠胶等器械杀灭方法。用鼠夹、鼠笼、捕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比毒饵灭鼠更费力,更需要专业技术,只适合用于小面积(如家庭)捕杀少数残存鼠或不适合使用灭鼠剂的场所。

8、器械灭鼠的效果取决于捕鼠器的摆放位置、诱饵的引诱力以及捕鼠器的数量和使用人员的技术等因素。 (1)在鼠洞边放置并固定鼠夹,上放毒饵,在乏食季节效果非常好。(2)下扎签:根据当天鼠洞口的新土,确定老鼠拱食方向,然后在其前进方向上浅插9根尖竹签,分三排,每排3根,相距10-l5cm,竹签上方将一方形重物用木棍轻微支撑好,重物与被食作物相连接。一旦害鼠取食作物,重物下落,老鼠即被刺中。此法防治东方田鼠,几乎百发百中。,二、农田鼠害的防治方法,包括防鼠、灭鼠、综合治理三大类(一)防鼠方法(生态控制)1、断绝鼠粮2、防鼠建筑3、改变鼠类生存环境,(二)灭鼠方法,包括物理灭鼠、化学灭鼠、生物灭鼠1、物理灭

9、鼠是利用力学平衡原理和杠杆原理制成的器械灭鼠方法。期特点是便于操作,灭鼠效果明显,对人畜安全。但在大面积灭鼠中功效低。,器械种类:夹类 、笼类、压板类、刺杀类、套扣类、水淹类、黏胶类、电子描鼠器,鼠夹,鼠笼,压鼠,扣鼠,吊鼠,套鼠,铡,物理防治-超声波驱鼠器,2、化学灭鼠,化学防治是措用有毒的药物防治害鼠,包括杀鼠剂,驱避剂、绝育剂等的使用。在目前鼠害防治工作中,化学防治是综合防治的主要手段,尤其用杀鼠剂制成毒饵;广泛用于防治家栖和野栖鼠类。,优点 : 见效快,效果好,使用方便,效益高等 。当大面积、大量发生害鼠时,只有化学防治才能解决问题。 缺点:杀鼠剂使用不当,不仅对人、畜及有益动物会造成

10、毒害,而且影响防治效果,甚至污染环境。 因此,在化学防治工作中必须讲究防治策略,进行科学用药。实施有关安全用药的方针政策,才能保证防治效果和避免事故的发生。,选择灭鼠剂的原则:毒力适中、配制毒饵方便安全简单、二次中毒危险小、对植物没有内吸毒性、有特效解毒剂和治疗方法、药源广价格低廉。饵料选择:鼠喜食、成本低警戒色添加剂:粘着剂、引诱剂、防腐剂、稀释剂,杀鼠剂,(一)杀鼠剂的分类及作用机理 1、按杀鼠剂的成分及来源,可分为无机杀鼠剂,如亚砷酸、碳酸钡、硫酸亚铊、磷化锌等;植物性杀鼠剂,如红海葱、番本鳖(马前子、山管兰、闹羊花等;微生物及其毒素杀鼠剂,如达尼契氏菌、C型肉毒梭菌毒素等;有机合成杀鼠

11、剂(或称化学杀鼠剂),如敌鼠、大隆、毒鼠磷等。,2、按杀鼠剂的作用速度,急性杀鼠剂(acute rodenticides):作用快速、潜伏期短,1-2天甚至几个小时内即可引起中毒死亡。但鼠类容易警觉,而且对人畜有毒,且无特效解毒剂。(磷化锌、敌溴灵等)慢性杀鼠剂 (chronic rodenticides): 抗凝血杀鼠剂。需多次取食,累积中毒才能死亡,不易引起鼠类警觉,而且剂量少对人畜相对安全。主要有敌鼠钠盐、杀鼠脒、杀鼠灵、溴敌隆、大隆、氯敌鼠。急性药在农田可使用甘氟和肉毒素。禁止使用1081(氟乙酰胺)、1080(氟乙酸纳)、424(毒鼠强、没鼠命)、毒鼠硅。,3、按杀鼠剂的毒杀作用机制

12、进行分类,根据目前所知按杀鼠剂的主要作用靶位,大致可分为抗凝血剂、神经毒剂、呼吸毒剂、化学绝育剂等。,抗凝血剂,主要有二个作用:是降低血液的凝固能力,二是损害毛细血管,使管壁渗透能力增加。中毒鼠不断出血,不能凝血,结果死于大出血。,神经毒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对胆酯酶的抑制作用,以致乙酞胆碱的积累干扰神经传导,导致动物中毒死亡。,C型肉毒梭菌毒素可能是另一类型的神经毒剂,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部位及神经末梢,抑制已酰胆碱的释放,阻塞突触神经传导,中毒鼠不表现兴奋,而是神经萎靡,肌肉麻痹,全身瘫痪,最后窒息而死。,常见杀鼠剂种类,一、速效灭鼠药磷化锌(Zn3P2) 灰黑色粉末,具有蒜臭味。适口性好

13、,对环境植物无污染,但易导致二次中毒现象。毒鼠磷白色晶体粉末,无臭易溶于氯化碳溶剂。甘氟70-80%的1,3-二氯丙醇和20-30%的1-氯-3-氟丙醇的混合物。,二、缓效药敌鼠双苯酮钠盐,无味的蛋黄色粉末,可溶于酒精和丙酮,主要破坏凝血酶原。杀鼠迷(立克命)无味黄白色结晶粉末,可溶于酒精和丙酮。溴敌隆大隆杀它仗,抗凝血剂药物,第一代抗凝血剂 敌鼠钠盐和氯敌鼠第二代抗凝血剂 溴敌隆、大隆、杀它仗,C型肉毒梭菌毒素,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无二次中毒等特点。在世界处于先进水平。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自行研制生产的C型肉毒梭菌神经麻痹毒蛋白。平均灭效在95%以上,该毒素具有毒力强、靶谱广、鼠类适口性好

14、,人畜相对安全、无污染环境,无二次中毒等特点。是当前理想的高效安全、无残留、亚急性生物杀鼠剂该技术为国内首创,居国际领先水平。其特点为:高效性。低毒、低残留。无二次中毒,不伤害鼠类天敌,不污染环境。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稳定。,毒饵的配制方法,毒饵类型:颗粒(谷物)毒饵、蔬菜毒饵、蜡块毒饵、毒水毒饵成分 杀鼠剂 载体 引诱剂 警戒色,1.粘附法 2.浸泡法 3.湿润法 4.混合法,毒饵投放方法与投放量,1,堆投 每堆1-2g2,条投 每延长米1-2g3,洞口投饵4,毒饵盒,毒饵的使用,农田使用毒饵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突击性防治,二是长期性防治。前者的防治对象、防治时间及施药环境等变化较大,使用技

15、术比较复杂,害鼠密度高,毒饵的消耗量也较大;后者比较单纯,鼠密度低,毒饵用量相对较少。两者均要求将毒饵投放到害鼠的活动场所,使害鼠能充分摄食毒饵,才能达到好的防治效果。,1突击性防治。鼠密度超过防治指标,需进行大面积的害鼠防治。当毒饵配制好以后,如何投放毒饵,也是关系到农田鼠害防治成败的重要一环。 毒饵投放场所:要求将毒饵投放在害鼠栖息洁动范围之内,经常出没的地方,使害鼠能吃到毒饵。根据各种害鼠的生活习性及生活环境进行投放毒饵。 毒饵投放的方法:毒饵投放量是很据田间鼠种及其密度,以及药剂种类而确定的。如为大中型鼠,密度高时,投放毒饵量要多些,以小型鼠力主,密度较低时,则毒饵投量可少些。一般急性

16、药投饵量为750-1500g/ha;慢性药投饵量,高密度区为3750-4500g/ha,一般密度区为2250-3000g/ha,低密度区为1500-2250g/ha。无论急性或慢性药剂,在田间大面积防治往往采用一次性饱和投饵,并按一定距离设点投放毒饵。如“满天星”、“棋盘式”、“五边法”、“封闭式”等设饵点方法进行投饵。饵点之间距离及每个饵点投饵数量与每次总用饵量、投饵方法等育关。,所谓饱和式投饵法,就是将单位面积总投饵量分为若干次投撤。通常第一次投饵量占总量的1/2,间隔不超过48h,接连进行第二和第三次等补投余下的毒饵。每次补投时,依据前次投饵点的毒饵量被吃掉多少补多少,全部被吃光则加倍补

17、投(实际上这是多次饱和投饵)。这样在灭鼠期间有足够的毒饵供鼠取食。饱和投饵法,适用于抗凝血剂的使用,尤其第一代抗凝血剂。而且适用于室内防治家栖鼠类。但在田间大面积防治,多次投饵费工。难以做到,因此,往往采用适当提高毒饵浓度,进行一次性饱和投饵。,2.长期性防治。农田经大面积突击性防治以后,将毒饵投放在一定规格的容器里,让残存鼠进人容器中慢慢取食,进行较长期的防治害鼠,能有效的控制害鼠的数量回升,长期保持害鼠低密度水平。盛毒饵的容器,各地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进行制作,如毒饵盒、毒饵罐、毒饵箱、毒饵筒等。无论哪种形式,其两端都有一个鼠进出方便的小洞,毒饵放在中央。通常将毒饵箱或毒饵罐安放在田边、地角、沟渠边等处,相隔一定距离安放1个,井经常检查毒饵箱中的毒饵被食情况,随时补充毒饵。在我国南方,将竹截成单节,两头直通,毒饵放入其中,竹筒架固定于田边防治害鼠。,3、生物防治,鼬类,安全处理死鼠的措施,尽量不要直接接触死鼠 尽可能将死鼠收集起来,以免污染环境 死鼠要就地深埋 如需要接触,应先用熏鼠筒熏蒸去掉体 外寄生虫 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处理完,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