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ppt课件.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鸦片战争,专制,民主,自然经济,机器生产,第十四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服装、饮食、建筑和风俗礼仪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它们的变化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迁。,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近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原因有哪些?,思考,(1)外因:西方文化的渗透和西方思想的影响;(2)内因:政治运动的影响和国民政府的推动,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衣:食:住:习俗:,长袍马褂,表现,引进西餐、面包和咖啡等,传统饮食,西装、中山装、新式旗袍,传统民居,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传统的陈规陋习,简约
2、文明的习俗,农村,传统风俗习惯坚如磐石,特点,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土洋并存,中西合璧;地区发展不平衡。,与时俱变变化中的男女服饰,帝制印痕 畸形审美,鸦片战争前男子服装主要有袍、褂、袄、衫(长袍马褂)等。图中人物合影几乎包揽了当时所有款式。,清代普通女装,满族女装,汉族女装上袄下裙,嘉庆后,女装无生气,变化甚少,袄裙似乎成了唯一的女装。对此惨状,张爱玲曾感叹:“我们不大能够想像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在大清朝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鸦片战争前的旗袍,改良后的旗袍,旗袍的变化:,进入30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袍,被称作Chine
3、se dress的旗袍,实际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三十年代的旗袍,?,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时代缩影:从孙中山服装看男装变迁,中西合璧,民国,晚清,前清,早期西装,西装革履,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后流行,三民主义,以文治国,五权分立,中山装的含义,政治色彩,中西合璧,宋美龄,倪桂珍,宋嘉树,宋子良,宋庆龄,宋子文,宋霭龄,宋子安,1917年,民国花样杂陈的男女装,土洋并存,中西合璧,南方饮食,北方饮食,异味争尝并行于世的中西餐,海鲜 米饭,面食 肉类,满汉全席是我国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巨型宴席。满汉全席原是官场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坐的一种全席。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分
4、三天吃完。满汉全席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中国 “八大菜系”,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徽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象内涵丰富、才艺满身的名士。,西餐,鸦片战争后,开始出现西餐。,表现:大城市开始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和咖啡店,有钱人吃西餐。,上海英国租界的咖啡店,上海英国租界的面包房,中西合璧,住:房屋建筑的演进,老北京的四合院,西方建筑,近代中国仿西建筑,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
5、礼兴,拜跪礼灭;律师兴,讼师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 时报1912年3月5日,发型、放足、历法、社交礼仪,找出材料中所包含的社会习俗的变化情况。,清朝发型的政治意义:大清皇帝为了推行其“削平四围,留守中原”的治国主张,于是将头发之前部到脑顶剃去,再将四周的发际全部剃光,只留下中间集中的一块,使得满人的发辫具有很强的政治意义。男人脑后的大辫子便作为“皇恩浩荡”的符号。当时,清廷把发作为归顺的标志之一.从此“五天一打辫,十天一剃头”便成为日常生活习惯,“留守中原”也成为清朝第一个中国公民的标准发型.,移风易俗习俗风尚的变革,看看想想:陈独秀变了服饰外,还变了什么?,发型,民国下令剪辫子,一双绣
6、花鞋竟不及一个巴掌大,而最宽的鞋跟部分,也最多不过一寸。,从反对传统道德,争取妇女解放的角度看,不缠足运动带有反封建的政治意义,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见面礼:跪拜、作揖鞠躬、握手,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封建迷信,清末民初的传统婚礼,近代习俗风尚的变化,旧习 婚姻包办 旧式丧礼 男子留辫 女子裹足 社交礼仪 迷信活动,改变婚姻自由新式丧礼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社交礼仪文明时尚,你知道旧中国有哪些落后的习俗?这些习俗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特征:移风易俗、删繁就简。,二、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一)改革开放前,社会风尚,(1)新中国的成立,人们当家作主(2)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改善工业
7、落后面貌,原因,表 现,特点,受意识形态支配,计划经济色彩浓,朴素;颜色款式单调(列宁装、布拉基、绿军装、灰蓝色),简单;凭票证购物,拥挤;陈设简单,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衣,食,住,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激情岁月 朴素衣着,不爱红妆爱武装,50年代女性的又一时尚布 拉 吉,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新中国成立后,生活必需品凭票证供应,食物简单,生活水平差距不大。,粮票、布票和油票,上海居民生活一景,哈尔滨一景:,天津一景:三代同堂7.3平米,聊城东关街一景,50年代,70年代,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
8、奉献为时尚,(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风尚,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目标,实行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原因,表 现,特点,多元化,与世界接轨,出现时尚中国,五彩缤纷、款式多样、彰显个性,解决温饱;注重膳食结构和营养配置,宽敞、舒适、环境优美,休闲娱乐多元化、形成社会新风尚,衣,食,住,变革年代 无限风光,改革开放以后,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使饮食更加丰富多彩。“菜篮子工程”即政府为解决城市居民的副食品消费所采取的改进副食品产供销渠道的一系列措施。 列入“菜篮子工程” 范围的副食品品种大致有五类:如肉猪、禽蛋、蔬菜、水产品、奶牛等。,改革开放后人民住房的改善:1995年
9、“安居工程”。,天津大型安居工程华苑小区,现代家居,现代的结婚照,休闲旅游,体育锻炼,夕阳红,中国志愿者赴泰国救援队凯旋归来,环保意识,新时期 新风尚,思考,外因,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内因,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政治变革:,经济发展:,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西学东渐:,近代,衣:断发易服,西装,中山装,洋衣洋袜。
10、,食:西式餐馆,面包房和咖啡店出现,有钱人吃西餐。,住:西式住宅出现。,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和改革婚姻制度 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法令; 大城市倡导婚姻自由,婚丧仪式改为简约文明; 社交礼仪采用握手和鞠躬,称呼用同志和先生; 国民政府采用公历,增添国庆,元旦等新节日。,改革之前,物质生活:生活改善,但长期没有经济温饱问题。,风俗:社会风俗大为改观;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衣:衣服颜色,款式多样化。,食:温饱问题解决,20世纪初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住:住房改善,追求舒适美观。,风俗:休闲方式多样化,现代社会风尚逐步形成。,改革之后,近代:西方侵略和西方生活方式影响;近代工商业发
11、展; 西方民主思想和文化影响;国民政府的政策等。,现代: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人民困难;改革开放解放了生 产力,调动了人民积极性。,原因,变迁,外来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变革;政府政策;一些人的倡导和追求。,风俗,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由封闭到开放;由单一到多样化;从封建传统天下走向近代化、现代化;地区变化不平衡。,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1.变化的表现,2.变化的特征,3.变化的原因,变化中的男女服饰(衣)并行于世的中西餐(食)居室建筑的演进(住)习俗风尚的变革(习俗),近代:新旧掺杂、中西合璧、土洋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化、革命化改革开放后:国际潮流化、多元化、个性化,外因:外来文化的影响,
12、内因:国内的社会剧变(政治、经济、文化),【小结】,总特征:由封建、传统、保守向开放、现代化演进,走进真题:,1(2018海南高考)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 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 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答案】D,2(2018海南高考)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出境多限于公务。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东南亚扩大到世界各地,据统计2017年出境
13、游超过1亿人次。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A进出口贸易增长B改革开放成效显著C公务出境人数减少D人民文化水平提高【答案】B,小题狂练:,1(2018河南中原名校高考预测金卷)国民政府于1934年发起新生活运动,强调培养卫生习惯、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其期目的是()A提高民众素质,实现思想觉醒B宣传传统文化,愚弄黎民百姓C摒弃粗鄙陋俗,融入国际社会D培养忠义精神,抵抗日本侵略【答案】A,2(2018陕西渭南韩城教学质量检测)1915年,中华民国司法部制定了民法草案,有关婚姻部分明确规定:“男子未满十六岁,女子未满十五岁、不得成婚”“有配偶的,不得重婚”“夫妇
14、不相和谐而两愿离婚的,得离婚”等。这反映出当时中华民国政府()A杜绝陈规陋习B顺应时代潮流C照搬西方文明D提倡男女平等【答案】B,3(2018重庆名校联盟3月联考题)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罄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该现象直接反映出()A有识之士的倡议体现风气开化B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C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注D废止缠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答案】A,4(2018浙江嘉兴选考科目教学测试题)1905年3月,有学者在其母亲病逝后,在大公报上刊登哀启,声明:凡参加追悼会的
15、同仁,只收诗文、联句或花圈花牌;拒绝接收纸箱扎彩、银钱洋圆等物。这反映()A先进习俗取代落后习俗B民国成立冲击旧思想观念C新式青年抛弃纲常礼教D现代文明影响了传统习俗【答案】D,51918年夏,上海市议员江确生致函江苏省公署:“妇女现流行一种淫妖之时下衣服,实为不成体统,不堪寓目者。女衫手臂则露出1尺左右,女裤则吊高至1尺有余,及至暑天,内则穿衣粉红洋纱背心,面外罩以有眼纱之纱衫,几至肌肉尽露。”这表明当时的上海()A道德沦丧世风日下B东西观念存在冲突C西方服饰普遍盛行D政府禁止服饰西化【答案】B,6(2018云南一模)中国学者编写出版了“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18
16、60年巨痛与自强、1895年大梦初醒、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等。以上书名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共同点是()A与战争的影响紧密相关B始终贯穿政体改革主线C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D突变和渐变交错地进行【答案】A,7(2018新疆乌鲁木齐一模)民国中期以后,一种更新式更简化的婚礼形式“集团结婚”在上海、北平等大城市流行,并很快为全国各地效仿。1935年,上海市社会局筹划组织了第一次集团婚礼,盛况空前,全国各大报纸派出记者百余名,上海市民更是比肩接踵前来一睹盛况。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集团婚礼在当时被民众普遍接受B集团婚礼效仿了西方的生活习俗C大城市民众的思想解放程度高
17、D新式婚礼形式冲击着传统习俗【答案】D,8(2018天津南开区三模)1912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之丽芙照像馆。”这则材料主要反映了()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C农村传统势力强大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答案】B,9(2018江苏宿迁青华中学质量检测题)民国天津名流叶崇质在家人“偶有小恙”时,会请孩子们的老师开中医草药处方。其长子多病,日常喝罐头牛奶,吃鱼肝油。倘若病情严重,就会请最好的受过西方培训的医生来,通常是位日本医生。一位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的中国医生最终治好了长子的肺结核。综合以上材料,可知这一时期()A欧洲医术比亚洲医术更高明B只有西医能治愈恶疾C城市居民膳食结构更加西化D西医已进入国人生活【答案】D,10(2018浙江金华十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题)1897年申报载:“梨园竞尚时调,闺阁均效时装,甚至握管文人亦各改头易有客籍之人谓沪上求时新而不知在土著之人观之,不待两三年也,有数月而即变者焉”。对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上海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B上海物质生活变迁速度不断加快C维新思想深刻影响上海消费观念D通俗性报刊满足了市民文化需求【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