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诗人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54818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7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代诗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三代诗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三代诗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三代诗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三代诗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代诗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代诗人ppt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定义,第三代诗歌潮流是肇始于朦胧诗运动的母腹,专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朦胧诗运动之后崛起、在1985至1986年达到高潮的、以不满和颠覆朦胧诗为基本特征价值取向的诗歌现象的总称。第三代诗群又可称为“新生代”(或“第三代人”“后崛起”“当代实验诗”“后新诗潮”“后朦胧诗”“后现代”等)是泛指朦胧诗派之后中国出现的一大批新诗诗人。,何谓第三代?,第一代诗人:指具有强烈政治意识的中国现实主义诗人,如公刘等。19491976。第二代诗人:指新诗潮中出现的朦胧派诗人,如北岛等。第三代诗人:徐敬亚 默默 周伦佑 蓝马 杨黎于坚 韩东 严力 西川 宋渠 宋炜 李亚伟 马松 何小竹 王家新 杨远宏 石光华 肖

2、开愚 雪迪 南野 欧阳江河 张枣 翟永明 廖亦武 雨田 柏桦 万夏 南野 丁当 吕德安 柏桦 肖开愚 牛波 陈东东 海子 骆一禾 伊蕾 钟鸣 孙文波,西川 徐敬亚,海子,何小竹 翟永明,韩东 于坚,二、背景,以1986年10月的“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为结体标志的“第三代”诗人在年龄经历上有许多共通之处。他们大都是文革前后生人,以大学生、研究生和部分喜爱文学的青年工人为主,当他们进入成年真正面对社会的时候,所面对的已经是一个商品化了的时代。在小学中学受到的传统价值观念的教育,在新的商品经济规律面前似乎不堪一击,这个世界是缤纷的同时也是杂乱的,人们的灵魂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与诱惑。青年们本来不甚坚固

3、的传统世界观开始崩塌,对以往所受到的教育包括书本上长辈们所传授的一切传统,他们都开始用怀疑的目光重新审视。,三、发展,朦胧诗衰落新诗成长 第三代诗人采用了一种和“朦胧诗”对抗、反叛的姿态,当时他们中一些人喊出“pass北岛”“打倒舒婷”的口号。还原朦胧:回到事物中去审丑审美:表现生活本来的丑社会强加的荒谬人本质的荒谬:不崇高也不绝望,1984年以后,“第三代诗”的活动和写作达到一定的规模。实验性的诗歌社团,自办的诗歌刊物纷纷出现。1986在这个被称为“不可抗拒的年代”,全国两千多家诗社和十倍百倍于此数字的自谓诗人,以成千上万的诗集诗报、诗刊与传统实行着断裂至1986年7月,全国已出的非正式打印

4、诗集达905种,不定期的打印诗刊70种,非正式发行的铅印诗刊和诗报22种。,第三代诗歌潮流人数十分可观,团体组织数目众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分化出更具体的诗歌流派,如“莽汉主义”、“整体主义”、“非非主义”、“海上诗派”、“他们诗群”等。,非非主义,1、简介,四川的诗歌试验活动,最有影响、持续时间最长的当属“非非主义”。四川的“非非主义”实验性诗歌流派创立于1986年上5月4日。主要成员有:周伦佑、蓝马、杨黎、敬晓东、刘陶、何小竹、吉木狼格、李亚伟、小安等,其诗歌阵地为1986年5月创刊的非非。他们以“诗歌交流资料”非非和非非年鉴来介绍他们的史学理论、代表作品和成员构成。后来,还出版了两期报纸形

5、式的非非评论。从1986年5月到1988年9月,非非共出版4卷。1989年至1991年停刊。1922年和2000年先后两次复刊。以1990年为界,之前为“前非非主义”(反文化、反崇高、反价值),之后为“后非非主义”( “红色写作”)。代表性作品有周伦佑的自由方块头像、杨黎的冷风景高处、何小竹的组诗等。,2、主张,这一诗派是第三代诗歌流派中唯一有明确诗歌理论主张的诗派。他们认为, 所谓“非非”,是对宇宙本来面目的本质性描述。“非非主义”的理论主张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诗歌批评与语言运用三个方面。在诗歌创作方面倡导感觉还原、意识还原和语言还原。在诗歌批评方面,他们推出创造批评法其批评致力于一切非创造

6、因素的清除与否或者程度怎样,这一清除工作主要体现在感觉、意识和语言三个方面。“非非主义”的理论主张带有前文化、非文化和泛文化的色彩。,3. 在诗歌的语言方面“非非主义”认为,由于语言顽强地体现着由群体累积而成的文化传统,因此在使用语言进行诗歌创作时,他们坚持对语言施以三度程序的非非处理超越“是”与“非”的两值价值评价,使所用语言在非两值定向化的处置中,获得多值乃至无穷的开放性,赋予语言新的更加丰富的表现力;在诗歌的创作中,非抽象化地处置语言,致力于革除语言的抽象病;语义确定是使语言丧失活力的致命伤,力争在不确定语义建设和变幻中,重现老化的语言的多义性不确定性多功能性。,莽汉主义,1、简介,莽汉

7、主义成立于1984年,1986年宣布解散。主要诞生地是四川南充。主要成员有万夏、胡玉、二毛、袁媛、刘永馨、胡冬、梁乐、柳箭、马松、李亚伟等。“莽汉主义”不完全是诗歌,它更多地存在于莽汉行为。作者们写作和读书的时间相当少,精力和文化被更多地用在各种动作上,如日常生活中的吃、喝、玩、追女人、冒险等。“莽汉主义”就是“中国的流浪汉诗歌、现代汉语的行吟诗歌”。作者以“反文化”自居,自称是“腰间挂着诗篇的豪猪”。代表作品有胡冬的我想乘上一艘慢船到巴黎去、李亚伟的中文系我是中国等。,2、主张,“捣乱、破坏以至炸毁封闭式或假开放的文化心理结构!” 莽汉们极力避免博学和高深,反对那种对诗的冥思苦想似的苛刻获得

8、。他们以男性极其坦然的眼光对现实生活进行大大咧咧地最为直接地楔入。在创作原则上坚持意象的清新、语感的突破,尤重视使情绪在复杂中朝向简明以引起最大范围的共鸣,使诗歌免受抽象之苦。 莽汉诗站在独特角度从人生中感应不同的情感状态,以亲切感、平常感、及大范围连锁似的幽默来体现当代人对人类自身生存状态的极度敏感。,他们诗群,1、简介,他们文学社成立于1984年冬的南京。主要代表人物有:韩东、于坚、丁当、小君、吕德安、王寅、小海、普珉、陆忆敏、于小韦等。作为南方诗人群,“他们”的成员大多蛰居于南京、上海、昆明和福州等相对富庶的消费性城市,不过诗人之间只是形成了一种松散的联络,有的甚至在很长时间里未曾谋面。

9、没有发表过纲领和宣言,也不曾举行过社团性质的活动。韩东等人后来也不认为它是诗歌团体或诗歌流派。主要刊物是韩东主编的他们。他们自1985年1995年共出过九期,其间产生很大影响。,2、主张,强调诗歌回到当下、回到现场、回到日常 回到个人,对观念、理论的干预的警惕,将个人与现实生活所建立的真实联系作为写作的前题 日常语言,海上诗群,简介,海上诗群成立于1984年秋天,主要成员有默默 、孟浪、郁郁、陈东东等。组织的诗刊有海上大陆撒娇等。因而有了“海上诗群”“撒娇派”的名目。“撒娇派”类乎四川的“莽汉主义”,但缺乏“莽汉”的野性与酣畅。有些诗人也在他们上发表作品,因而有时会被归入他们之中。诗刊海上从1

10、984年到1990年共出了4期。1990终刊号名为“保卫诗歌”,扉页引用的里尔克的话“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寄寓着诗人们对特定时代中诗歌“责任”的理解。,这一诗群诗人在80年代大多就读(或毕业)于上海几所著名大学。“海上”这一名称,来源于“上海”的“被推了过来”所暗示的孤独:或者正向岸靠近,或者正在远离,而诗,是他们脚下的船,一种恢复人的魅力的手段。从80年代中期起,他们开始关注城市中人的生活与精神处境。他们的一些作品,写城市日常生活的荒诞、人的孤独。死亡是他们经常涉及的主题。另外,怀旧作为一种“逃离”或“自救”的方式,也普遍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整体主义,1、简介,整体主义成立于

11、1984年,主要活动时间在19851989年之间,1989年之后,整体主义的活动逐渐停止。以石光华、宋渠、宋炜和杨远宏等人为主。石光华、杨远宏集创作和评论于一身,宋渠、宋炜兄弟专攻写诗,宋氏兄弟共同创作共同署名。,2、主张,整体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于其存在与整体的联系和生成,只有包括人在内的整体才是具有确定意义的存在,人也只有超越自身的存在而上升到整体的层次才是真实的。他们提倡整体主义思想在诗学域中的还原,并强调直接面对整体向存在开放,及对具体生命形态和人类现存生存状态的超越。,徐敬亚韩东李亚伟程蔚东海子,徐敬亚,当代诗人、文学批评家。第一届青春诗会成员,1949年生于吉林长春市。1982年毕

12、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1985年,迁居深圳。著有诗歌评论崛起的诗群、圭臬之死、隐匿者之光及散文随笔集不原谅历史等。曾主持“中国现代诗大展”,并主编中国现代诗大观。 1983年,当代文艺思潮公开发表了徐敬亚于两年前在大学时期创作的学年论文崛起的诗群。这篇诗论甫一发表便如一枚炸弹在诗坛炸响,随后引发了一场针对这篇诗论乃至朦胧诗运动的大批判。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与此前发表的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及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被批判者们统称为“三个崛起”。,既然,既然 前,不见岸 后,也远离了岸 既然 脚下踏着波澜 又注定终生恋着波澜 既然 能托起安眠的礁石 已沉入海底 既然 与彼岸尚远 隔一海苍天 那么,便

13、把一生交给海吧 交给前方没有标出的航线!,赏析,本诗是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篇便暗示了人生的坎坷与艰险。诗人认为人生如前也无岸后也无岸的大海。而且,能给人以暂息的礁石也沉入海底,前方连航标线也没有。 “岸”指目标,“波澜”指生活的坎坷、艰险等。 以四个“既然”组成排比句式,音节和谐自然,意象鲜明、具体。叠合出四个蒙太奇镜头,逐层递进,力量一次比一次强烈,深化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传达出一股豁达顽韧的向上气概。这些诗句充分展示了新诗潮诗人觉醒了的主体性力量,虽然新诗潮诗人一时尚未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但他们却始终保持着不灭的探求方向、探求自身价值的英雄主义精神,而这种精神本身也证明了新诗潮诗人的

14、这一探求过程的价值,亦即人本主义文学的主体性价值,所以,他们的这一反思过程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是新诗潮不可或缺的部分。,韩东大雁塔,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为了爬上去做一次英雄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或者更多那些不得意的人们那些发福的人们统统爬上去做一做英雄然后下来,走进这条大街转眼不见了也有有种的往下跳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那就真的成了英雄当代英雄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什么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这里有两首同样写“大雁塔”的诗作,杨炼以“位置”、“遥远的童话”、“痛苦”、“民族的悲剧”、“思想者”五节的篇幅,具体表现了大雁塔的人格化历史:“我被固定在这里/山峰似的一动不

15、动/墓碑似的一动不动/记录下民族的痛苦和生命。”在杨炼笔下,大雁塔被赋予了浓重的历史感和人文色彩,它是民族命运的象征,是民族苦难的历史见证者。可韩东的有关大雁塔就完全是另一种境界,“有关大雁塔/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不过如此而已。大雁塔不再是一种历史和文化的积淀物,它没有任何美丽的侧面和深度象征,它完全切断了与历史的某种联系而成为一个在此时此地存在着的物体。我们爬上去,就如爬上一个有一定高度的其它什么东西一样,只不过为了看看四周的风景,然后再下来。,所谓的反文化,即超越文化的樊篱,而回到诗的本体世界,这个本体世界的任何事物,均是借助语言的形式而呈现出来的

16、原生状态。仅仅是呈现,而不是表现,因为事物只能是事物自身,而不是别的什么。它不负载任何其它的意义,任何文化的价值评判对它都不起丝毫的作用,它就那么存在着,无所谓有意义或无意义。,李亚伟中文系,中文系是一条撒满钩饵的大河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群讲师正在撒网网住的鱼儿上岸就当助教,然后当屈原的秘书,当李白的随从当儿童们的故事大王,然后,再去撒网有时,一个树桩般的老太婆来到河埠头鲁迅的洗手处搅起些早已沉滞的肥皂泡让孩子们吃下。一个老头在讲桌上爆炒的时候放些失效的味精这些要吃透野草花边的人把鲁迅存进银行,吃他的利息 在河的上游,孔子仍在垂钓一些教授用成绺的胡须当钓线以孔子的名义放排钩钓无数的人当钟声敲响

17、教室的阶梯阶梯和窗格荡起夕阳的水波一尾戴眼镜的小鱼还在独自咬钩,当一个大诗人率领一伙小诗人在古代写诗 写王维写过的那块石头一些蠢鲫鱼或一条傻白鲢就可能在期末渔汛的尾声挨一记考试的耳光飞跌出门外 老师说过要做伟人就得吃伟人的剩饭背诵伟人的咳嗽亚伟想做伟人想和古代的伟人一起干他每天咳着各种各样的声音从图书馆回到寝室,就真的咳嗽不止 亚伟和朋友们读了庄子以后就模仿白云到山顶倘徉其中部分哥们在周末啃了干面包之后还要去啃地狱的第八层,直到睡觉被盖里还感到地狱之火的熊熊有时他们未睡着就摆动着身子从思想的门户游进燃烧着的电影院或别的不愿提及的去处,一年级的学生,那些小金鱼小鲫鱼还不太到图书馆及茶馆酒楼去吃细

18、菌,常停泊在教室或老乡的身边,有时在黑桃Q的桌下快活地穿梭诗人胡玉是个老油子就是溜冰不太在行,于是常常踏着自己的长发溜进女生密集的场所用鳃唱一首关于晚风吹了澎湖湾的歌更多的时间是和亚伟在酒馆的石缝里吐各种气泡二十四岁的敖歌已经二十四年都没写诗了可他本身就是一首诗常在五公尺外爱一个姑娘节假日发半价电报由于没记住韩愈是中国人还是苏联人敖歌悲壮地降了一级,他想外逃但他害怕爬上香港的海滩会立即被警察抓去,考古汉语万夏每天起床后的问题是继续吃饭还是永远不再吃了和女朋友卖完旧衣服后脑袋常吱吱地发出喝酒的信号他的水龙头身材里拍击着黄河愤怒的波涛,拐弯处挂着寻人启事和他的画夹,大伙的拜把兄弟小绵阳花一个月读完

19、半页书后去食堂打饭也打炊哥最后他却被蒋学模主编的那枚深水炸弹击出浅水区现已不知饿死在哪个遥远的车站中文系就是这么的学生们白天朝拜古人和王力和黑板晚上就朝拜银幕或很容易地就到街上去凤求凰兮中文系的姑娘一般只跟本系男孩厮混来不及和外系娃儿说话这显示了中文系自食其力的能力亚伟在露水上爱过的那医专的桃金娘被历史系的瘦猴赊去了很久最后也还回来了,亚伟是进攻医专的元勋他拒绝谈判医专的姑娘就有被全歼的可能医专就有光荣地成为中文系的夫人学校的可能诗人杨洋老是打算和刚认识的姑娘结婚,老是以鲨鱼的面孔游上赌饭票的牌桌这根恶棍认识四个食堂的炊哥却连写作课的老师至今还不认得他曾精辟地认为大学就是酒店就是医专就是知识知

20、识就是书本就是女人女人就是考试每个男人可要及格啦,中文系就这样流着教授们在讲义上喃喃游动学生们找到了关键的字就在外面画上漩涡画上教授们可能设置的陷阱把教授们嘀嘀咕咕吐出的气泡在林荫道上吹到期末教授们也骑上自己的气泡朝下漂像手执丈八蛇矛的辫子将军在河上巡逻河那边他说“之”河这边说“乎”遇着情况教授警惕地问口令:“者”学生在暗处答道:“也”根据校规领导命令学生思想自由命令学生在大小集会上不得胡说八道二十二条军规规定教授要鼓励学生创新成果可在酒馆里对女服务员汇报不得污染期终卷面中文系也学外国文学重点学鲍狄埃学高尔基,在晚上厕所里奔出一神色慌张的讲师他大声喊:同学们快撤,里面有现代派,中文系在古战场上

21、流在怀抱贞洁的教授和意境深远的月亮下边流过,河岸上奔跑着烈女那些石洞里坐满了忠于杜甫的寡妇和三姨太,坐满了秀才进士们的小妾中文系从马致远的古道旁流过以后置宾语的身份被把字句提到生活的前面中文系如今是流上茅盾巴金们的讲台了现在中文系在梦中流过,缓缓地像亚伟撒在干土上的小便像可怜的流浪着的小绵阳身后那消逝而又起伏的脚印,它的波浪正随毕业时的被盖卷一叠叠地远去啦,本诗语言的刻薄和幽默可谓达到了极致。教授们自然代表着知识和经验,也是博学和高深的象征,诗人在亵渎一种荒诞现象的同时,也嘲弄了师长们这种伟大的崇高感。诗人在文化亵渎、他人亵渎的过程中,也给予自我以同样无情的嘲弄。我们随之也消失了所谓的庄严与崇

22、高,而被一片世俗的潮流所裹挟,进而还原到一个真正的存在的世界。,程蔚东别了,舒婷北岛,别了, 舒婷北岛。 我们不仅想告别你们的诗意识, 而且想告别你们的诗形式。 你们这个意象, 那个具象, 这个象征, 那个浪漫, 是不是写得太累了?,你们月亮呀,船呀,溪呀,窗口呀,花呀,雪呀,风呀,泪呀,是不是写得太玄了?我们只想通过汉文字流动出我们的意识,我们追求这种流动的语感、诗感、节奏感,哪怕是大白话。,韩东你见过大海,你见过大海 你想象过 大海 你想象过大海 然后见到它 就是这样 你见过了大海 并想象过它可你不是 一个水手 就是这样,你想象过大海 你见过大海 也许你还喜欢大海 顶多是这样 你见过大海

23、你也想象过大海 你不情愿 让海水给淹死 就是这样 人人都这样,舒婷曾写过致大海:“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在这首诗里舒婷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启发人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充满了哲理的意味。韩东这首关于大海的诗读完以后就好像一无所获,诗人只是在绕口令一样的不停的提及大海。一切不过如此罢了。这首诗已失去了任何美丽的背景和深度,它只是以大体相近的语句反复回环,以此显现大海的单纯性、表象性:大海就是大海,它是湛兰色的、咸咸的一种液体,而不是任何别的什么。这里意象消失了,意义又能在哪里呢?你尽可以诅咒它,但却不能否认这是一种新的感受。,海子,海子是第三代诗的终结者,

24、被誉为中国二十世纪最后一个诗人。在第三代诗人当中海子和骆一禾是游离于任何流派的孤独的抒写者,他们是大地乌托邦、乡村乌托邦的两个构筑者,他们是八十年代末期中国诗坛上两个真诚而富于激情的诗人,构筑鸿篇巨制是他们共同的诗歌追求。他们同为北京大学毕业的优秀的天才诗人,也称为“北大诗群”。,1、简介,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省怀宁县人。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政法大学任教,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的一段慢速列车轨道卧轨自杀。海子生前留下大量诗稿和各种遗稿,后经其友人骆一禾、西川整理,先后刊于十月人民文学等杂志,并出版诗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诗全集等。其代

25、表诗作有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四姐妹亚洲铜黑夜的献诗春天,十个海子等。,渗透在海子的作品中的,主要是以浪漫主义为底色的生命意识和乡愁意识。他出身于乡村,对天空、自然、土地有一种特别本真和敏锐的感受,而这一感受一旦经过都市、历史剧变的催发,就很容易转向以“生命关怀”为中心的写作意识,尤其是诗人的精神期待不能落实、以至他发现在现代都市找不到精神世界的栖息之地时,那么死亡和以写作就易于彼此不分,变成一种腾跃于世俗人生和现实世界之上的一缕青烟,一种坦然弃绝于人世的终极价值认同。可以说,这是海子作品中反复出现“天空”“土地”“村庄”“麦子”“农妇”“孩子” “风”“夜”“月亮”“大海”等等指归性诗歌意象的

26、潜在原因。,2、诗作分析春天,十个海子,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它们一半而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 (写于1989.3.14 凌晨3点-4点),赏析,这是海子的最后一首诗,一首抒情短诗。

27、它在内容、意象上的独特性、私人化更为突出,文本散发着一种独自绝望的情绪。悲哀而断续的思路分裂而破碎的意象,不连贯的臆语,传达着伤痛而荒凉的心境,诗句带来了不祥的惊恐。复活了的十个海子,它们都在“低低地怒吼” 着。他是这个春天的幸存者,是最后剩下的一个海子,一个黑夜的孩子,他几乎是变态地“沉浸于冬天,倾心于死亡”,他一往情深,不能自拔。他虽然极度悲伤,已无视黑夜和黎明,但他仍“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臆念着高高堆起的谷物,一家六口的吃用,有一种不可断绝的乡村情结,他还在怀疑中追逐曙光。但,矛盾、痛苦、幻灭、绝望,不能自拔。,四、特征,他们在诗歌的创作手法上,依然受到前朦胧诗人的影响,而又更多地

28、借鉴了欧美后现代主义的写作原则,反文化、反崇高、反英雄、平民化、口语化、非意象是他们创作的主要特征。他们人物众多、流派纷呈、各种旗帜铺天盖地,具体主张相当复杂多样,他们往往以集团利益的群体出发尔后又反代、反集团,或努力在个体上趋于成熟后独立和孤独,或游离于一切社会、文化意义,但他们的统一大旗一直是生命意识即强烈树立个体的趋于完全向内转的本体价值建构文学,是从反民族传统劣根性开始的深层次反文化的泛文学本体思想,是较之前朦胧诗人更加具有现代意识的本体论上的诗歌革命运动。,五、意义,第三代是一代人的自发行动,是一次诗歌的造山运动,是中国诗歌自朦胧诗后一次最伟大的诗歌高峰,它的成就、触及诗学问题的深度

29、和广度及其影响中国文学之深远,都远远超过了轰动一时的朦胧诗运动。第三代诗人极其众多,分布在中国大陆各地,鱼龙混杂,各不相识,但是都以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参与了那个年代风起云涌的诗歌进程,在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原上,隆起了一座伟大的诗歌山系。第三代诗歌运动,是中国诗歌自朦胧诗以后的一次具有实质意义的深入,是中国诗歌的一个最值得关注的美学拐点。第三代人的艺术探索是多极的,指向诗歌的多种可能,在它的每一个向度上,几乎都产生了自己的代表性诗人。这段长达十余年的峥嵘岁月,演绎着当代诗歌的许多重大主题,此后中国诗歌里的所有重大现象,都能在这里找到原因。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知识分子与民间写作分裂,风云激荡的第三代诗歌进程这才正式划上了句号。,六、局限,观点极端化理论的夸大与试验的渺小良莠不齐将诗歌推向边缘化,参考文献,徐敬亚,孟浪等: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溪萍:第三代诗人探索诗选王明科:解构的狂欢略论第三代诗黄树红,翟大炳:“时尚胡闹”与诗意的丧失第三代诗潮的得失回顾,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