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夜视技术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55823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夜视技术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第八章夜视技术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第八章夜视技术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第八章夜视技术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第八章夜视技术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夜视技术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夜视技术ppt课件.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科技在军事中的应用,第九章 夜视技术,第一节 夜视技术及其简要原理第二节 夜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第三节 夜视技术对战争的影响第四节 对抗夜视技术器材的方法与措施,第一节 夜视技术及其简要原理,一、什么叫夜视技术 夜视技术是指在夜间低照度条件下,通过应用光电探测和成像器材,将肉眼不可视的月光、夜天光及红外光图像放大并转化成可视影像,从而扩展人眼在夜间低照度下的观察视力范围,实现夜间低照度下隐蔽观察的信息采集、处理和显示技术。,二、夜间自然光照特征,在一个月中,有半个多月的夜间有月光。在那些无月的夜晚,则还可见到星光、微弱星体光、大气辉光、黄道光等微弱的自然光。夜间的自然光,除月光外,统称为夜天光

2、,也称微光,我们后面要介绍到的微光夜视仪就是由此而得名的。此外,夜间地面上的各种景物和目标还散发着丰富的肉眼看不到的红外线。,三、军事目标的光反射特征,通常军事目标等物体本身是不发光的,我们之前之所以能看得见它们,是因为它们能反射阳光、月光、星光和灯光等光线,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物体实际上是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眼中并聚集成像。如果某种物体本身不发光,而又没有光线照射的话,我们就看不到了。,物理学上,人们把物体的这种对光线向各个方向的反射称为漫反射,而能产生漫反射的物体就称为二次光源。某个目标能否被看到,决定于该目标反射光能量的大小,也就是说与目标的亮度有关。这种特性,称为目标的光反射特性。,

3、公式,此式表示,二次光源的亮度与其反射率及光线的照度等因素有关。在同样照度的光线照射下,若目标与背景的反射率不一样,亮度也就不一样,就可容易地区分出来。 由于军事目标的反射率在昼夜等不同的环境光照明下各不相同,从而为开展夜间观察和揭示伪装创造了条件。,四、军事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任何物体,包括军事目标,只要其温度高于绝对零度,都会不停地向外散发出红外热辐射。而军事目标由于有发动机、火器及运动体的存在,其温度一般都会高于周围的物体(背景),所以,军事目标的红外热辐射比起一般目标来,将更加明显。这种特征就是军事目标的红外热辐射特征,也称发射特征。,第一个特征,理想物体单位面积热辐射功率W与其绝对温

4、度T的四次方成正比。,第二个特征,热辐射峰值波长m(微米)与绝对温度T(K)之积为一不变常数。,第三个特征,实际物体热辐射功率通常都低于理想物体的热辐射。 其中是发射率。发射率表示的是目标的实际辐射量与理想物体辐射量间的比值,理想物体的辐射率是1,其他物体的辐射率都小于1。,五、大气衰减对观察 的影响,大气衰减是大气对光线的散射与吸收现象。 散射是由于大气中的雨、雾、霾、冰、尘和烟等微粒使光线偏离了原传输方向而引起的;吸收则是大气中的各种物质微粒对光线具有的吸收作用,这种吸收随着传输路程的增长而按指数函数衰减。,大气这种对光线散射和吸收的现象,对于波长不同的光线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些波长的光线散

5、射和吸收作用小,光线就传得较远,有些作用大,光线就难以传得远,这种现象称为大气窗口现象。 夜视器材正是工作在光线在大气中衰减较弱的几个大气窗口中的,如0.31.3微米以下的近紫外光、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35微米的中红外波段和814微米的远红波段。,六、增强夜视能力的技术措施,人眼对夜暗的自适应能力。 当人在室内灯光下,其瞳孔直径约为2毫米,来到室外经过约1小时的适应后,其瞳孔直径已扩大到8毫米以上,此时对光波的敏感也从0. 55微米的绿光下降到0.5微米的蓝绿光,并且所看到的景物没有颜色的区别。同时,其最小分辨角则由60 分下降到15 分。,(一)影响夜间观察能力的原因,1.视角太小。由于同

6、样一个目标,在白天或强光照射下,其大小正好位于人眼视角范围内,因此可以观察到其细节。而到了夜晚,由于光线强度下降了69个数量 级,因而使人眼的视觉分辨率大大下降,原本能观察到细节的物体,只能看到其大致的轮廓。因此,夜暗对视角的影响是造成夜间观察能力低的重要原因之一。,2.对比太小。阳光下,目标与背景间的反差和对比较大,颜色上的差别也更加明显,所以观察起来比较容易。但到了夜晚,月光、星光强度太弱,人眼看出去没有颜色的差别,其明暗对比也很小,所以,夜暗对对比度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3.光能太弱。夜晚军事目标反射的光线能量太弱,所形咸的图像能量达不到人眼观察的最低阈值,人眼不能感知,也不能进行观

7、察。,4.非可见光。在无月无星的夜晚,夜天光几乎衰减到10-4勒克斯以下,相当于晴天正午阳光垂直照射下光照的10-9倍,人眼几乎无法再通过暗适应进行观察,所以,也就几乎是看不清任何东西了。然而,这时的自然界却存在着大量的红外热辐射。只是这样的红外线,我们人眼无法看到。如果设法使非可见光转化为可见光,就可进行有效的观察了。因此,将非可见光转化为可见光,就是实现夜间低照度下隐蔽侦察的一种最先想到的,也是最有效的办法。,(二)增强夜视能力的技术措施,在夜间,自然界有人眼能感知的微光,也有人眼无法感知的红外热辐射,利用微光和红外线这两个自然条件,通过把微光增强到足以引起人的视觉的强度,把看不见的红外线

8、转变为可见图像,从而改善和扩大人眼的视觉范围。这种增强微光和转变红外线的过程,就是增强夜视能力的两条基本途径。,具体六条措施,集光,即通过大入瞳、大相对孔径光学成像装置,并延长曝光时间等办法,最大限度地接收目标辐射的光能; 扩角,即用物镜将物像放大; 转化,利用光电效应将红外、紫外等不可见弱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通过电子放大转化为荧光信号,供人眼观看;,增幅(增亮),如微光夜视仪用像增强器将整幅图像亮度增亮50 000倍以上; 处理,用计算机处理图像信息,用于识别伪装等; 辅助照明,即在不会造成己方暴露的前提下,对目标进行瞬间辅助照明,提高观 察能力等。,第二节 夜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概括地讲

9、,夜视技术是指能将非可视目标转化为可被人或装备感知的信息传感技术。,工作方式,夜视技术根据其工作方式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 主动式,即工作时需要使用人工探照器照射目标,其作用距离和观察效果主要取决于人工照明条件,受外界自然条件影响较小,所以称为主动式。 被动式,即工作时不需要人工照明器,其工作距离和观察效果取决于自然光对客观景物的照度或目标自身辐射的红外线强弱程度等,受外界条件影响大,故称为被动式。,所适应的波段,夜视技术根据所适应的工作波段,可分为红外夜视技术和微光夜视技术两大类。 红外夜视技术:包括红外像转换技术、红外热成像技术、红外照相技术等,红外夜视技术已发展成为红外应用技术领域的一个重

10、要分支。 微光夜视技术:包括微光像增强技术、微光电视技术、微光照相技术,可视为应用光学领域的一个新发展。,一、夜视器材及其分类,夜视器材是指在夜间低照度情况下,通过对月光、夜天光图像放大,或对红外光图像放大并转化,从而扩展人眼在夜间低照度下观察能力的技术器材。,夜视器材按工作方式分,有主动式和被动式两大类。主动式仅有主动式红外夜视仪一种,而被动式有微光夜视器材和热成像器材等,其中微光夜视器材包括微光夜视仪和微光电视两种,热成像器材分为热成像仪和红外电视等。,主动式红外夜视仪,是指在夜间低照度情况下,用近红外光主动照射目标,再将目标反射红外光形成的红外图像转化为可见图像,供夜间观察、瞄准的夜视器

11、材。,主动式红外夜视仪,主动红外夜视仪由红外探照灯和红外探测器组成。红外探照灯好比是手电筒,它用于发射人眼不可见的波长范围为0.91.2微米的近红外光,照射被观察的景物。红外探测器就是把被照景物的反射光所形成的红外图像转变成人眼可视图像。 探测器部分是红外夜视仪的主体,由红外物镜、红外变像管、目镜、电源等组成,其中红外变像管是它的核心,内部由光电阴极、电子透镜、荧光屏组成。,主动红外夜视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工作原理,用红外探照灯发出的红外光主动照射目标,目标反射回的红外线经物镜聚焦,在红外变像管的光电阴极上形成红外图像,使光电阴极产生光电效应,放出电子,各点的电子流密度与入射红外光强度成正比,

12、从而形成电子潜像。这些电子在电子透镜的高压作用下得到聚焦和加速,加速后的电子流轰击荧光屏,发出荧光,各点的亮度与电子流密度成正比,这样,从目镜中就能看到目标的荧光图像了。,主动式红外夜视仪是应用最早、技术最成熟的一类夜视器材,早在二战后期美军和德军就开始使用了。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大量研制和装备部队,主要有步兵武器红外瞄准镜、红外驾驶仪、红外观察仪等该类夜视系统性能指标如下: 1. 红外夜间观察装置,广泛用于夜间军事活动中观察目标和监视一定的重要区域等。使用600瓦的红外探照灯时,红外夜视仪可以探测400米远处的人、600米远处的吉普车、750米远处的坦克。在港口用作监视船舶的夜视仪可以

13、探测到160013000米的目标,而作机场信标探测用的红外夜视仪探测距离可达16000米。 2. 红外瞄准装置,供步枪、机枪、火炮等夜间瞄准用,作用距离一般是300500米。 3. 红外驾驶仪,主要用于坦克、汽车驾驶员夜间行车,作用距离是50200米。,主动红外夜视仪,主要特点,1优点 亮度高、成像清晰。由于主动式红外夜视仪工作时红外探照灯发出的红外光很强,所以在红外夜视仪的目视镜中看到的图像亮度比其他夜视仪要高得多。而由于亮度高,其成像自然十分清晰。 操作使用方便。主动式红外夜视仪的结构非常简单,其工作过程也不复杂,操作起来很是方便。一般来说,一个士兵只要通过半天左右的学习,就可学会其基本操

14、作使用方法,并能使用其进行夜间观察、射击瞄准。,2缺点 作用距离近。由于红外光线要来回双程传输,所以损耗较大,作用距离受到了限制,最远只有一千多米。 隐蔽性差。在仪器发出红外光照射目标的时候,其本身也成了对方红外观察仪中一个非常醒目的亮点,所以隐蔽性很差,极易暴露。,主动红外夜视仪主要缺点是容易暴露,试验表明,如果红外探照灯一次照射超过8秒钟,就容易被敌方探测到红外信号。例如,1973年中东战争中,埃及和以色列双方的坦克都配有主动红外夜视仪,许多坦克就是因为使用了红外探照灯而被对方发现和击毁的。,装备主动红外夜视系统的苏式坦克,装备主动红外夜视系统的机枪,微光夜视仪是在夜间低照度下,将目标反射

15、月光、星光等微弱自然光形成的图像增强、放大成人眼可见图像的夜视器材。 微光夜视仪由微光物镜、像增强器、目镜及电源等组成。其核心部分是像增强器,也称微光管,由光电阴极、电子透镜、荧光屏组成。,微光夜视仪,工作原理,微光夜视仪的工作原理同主动式红外夜视仪基本类似,也是一个从光到电子流、电子流再到荧光的转化过程,所不同的是:它的工作光源不是仪器本身发出的,而是由目标反射的月光、星光等夜问微弱的自然光,这也就是微光夜视仪名称的来历。,1962年,美国研制出用光学纤维面板耦合的三级级联像增强器,并制成实用的微光夜视仪,即所谓“星光镜”,1960年代末用于越南战场。 光学纤维面板:是由大量光导纤维组成的薄

16、板阵列,每根纤维传导一个像素减少了光的散射,传导效果好,由于可以将纤维的末端排列成曲面,避免了像差,大大提高了成像质量。 将多个具有灵敏度极高的光电阴极和光学纤维面板的像增强管串联起来,使微弱光线经物镜会聚后在像增强器的阴极面上成像,光线逐级放大,将极其微弱光线下的图象放大到了人眼可以清晰观看的程度,便实现了无须红外照明的微光观测。,第一代微光夜视仪,1970年,美国在研制成功微通道电子倍增器的基础上,研制成微通道板像增强器和相应的夜视仪,如美国的AN/PVS-2星光镜,AN/TVS-2班组武器瞄准镜和AN/TVS-4微光观察镜等。 连续型通道像增强器的原理是一根内壁涂有电子发射材料的细管,在

17、管两端的电极上加上直流电压,当电子从管一头射入时,便在管内来回碰撞,激发出越来越多的电子,这些电子被管壁的电压加速,并且碰撞出的几何级数增加的电子,使得管末端出射的电子获得很高的增益。 通道电子倍增器的电子增益与管壁内的电子发射材料、通道的长径比、电压有关,但与通道的大小无关,可以做的极小,将其并列起来组成阵列,即可用来传递显示图象。单根通道的直径一般为10-12微米,长500微米,一块通道板包含数百万根通道管,既数百万像素,可以使图象的亮度增加几千乃至上万倍。,第二代微光夜视仪,微通道板实质上是一个薄的二次电子倍增器。这种像增强器又可分为薄片管和倒像管两种。前者将微通道板放在光电阴极与荧光屏

18、之间,形成双近贴像增强器;后者则相当于在单极像增强器的荧光屏前面,加了一块微通道板。,微通道板像增强器示意图,第二代微光夜视仪比第一代有如下优点: 总长度是第一代的1/3甚至更短,质量轻,使制成的夜视仪整机尺寸大大降低。例如1970年美国步枪用AN/PVS-3微光瞄准镜比第一代长度缩短2/3,质量减轻一半,价格降低一半,灵敏度却大幅度提高了。 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研制成功了第二代微光夜视仪,可以用做班组武器的瞄准具,也可以单独作为观察仪器使用,具有排除强光干扰的功能。,1979年,美国研制出用砷化镓负电子亲和势光电阴极带微通道板的像增强器和相应的夜视仪,如飞行员用夜视眼镜等。 电子亲和势指的

19、是半导体导带底部到真空能级间的能量值,它表征材料在发生光电效应时,电子逸出材料的难易程度。电子亲和势越小,就越容易逸出。如果电子亲和势为零或负值,则意味着电子处于随时可以脱离的状态,用电子亲和势为负值的材料制作的光电阴极,由光子激发出的电子只要能扩散到表面就能逸出,因此灵敏度极高。砷化镓正是研究人员寻找的合适材料。 由于高灵敏度负电子亲和势光电阴极制作难度大,所以目前该技术只掌握在少数国家手中。,第三代微光夜视仪,1998年,美国研制出无膜微通道板像增强器,在不降低夜视仪寿命的前提下,探测距离和分辨率显著提高(第三代管为了防止离子反馈损坏精致的光电阴极,都镀有一层离子障膜,但对夜视效果有一定影

20、响)。 新式的夜视仪还采用了自动门控电源和无晕成像技术,可以自动控制光电阴极电压,改善在环境光线过强或有照明的情况下的夜视效果。无晕成像极大的减少由电子在像增强管的光电阴极到板的空隙中散射而引起的光晕。,第四代微光夜视仪,已知最大性能指标: 200米发现人 136米识别人 565米发现坦克 395米识别坦克。 易于佩戴在驾驶员和单兵头盔上,现已在美军大量装备。,美国AN/PVS-5A微光夜视眼镜,已知最大性能指标: 弱月光下观察距离600米,在星光下观察距离400米,质量不超过1千克。,英国“风筝”单兵武器微光瞄准镜,已知最大性能指标: 1310米发现人员,990米识别人员,2664米发现坦克

21、,1903米识别坦克。,美国AN/TVS-5多人武器瞄准镜,微光电视,微光电视,实际上是在微光夜视仪的目镜之后加装一套摄像设备和电视机等组成的。其前半部分是微光夜视仪,后半部分为微光摄像机,通过电缆将信号传到远处的电视机上,这样就可以进行远距离夜间观察了。,主要特点,1优点 隐蔽性强。由于工作时仪器本身不发光,所以隐蔽性好,不易暴露。 作用距离远。最好的远距离微光夜视仪视距可达4 0006 000米。,2缺点 难以揭示伪装。微光夜视仪工作在0.30.9微米的近紫外、可见光及近红外波段,目标及背景在这个波段范围内的反射率相差不大,加上仅依靠微弱的夜天光作光源,因而揭示伪装的能力也就不强。 易受闪

22、光影响。因其工作在可见光及临近波段,对可见光极其敏感,所以,当受到舸光、火光等强闪光的照射时,会因微光管放大太强而无法正常工作,并可能损坏仪器。,热成像仪,热成像仪是指通过探测目标与背景之间的温差而成像的一种全天候观察器材。 热成像仪的结构不同于前两种夜视仪,以光机扫描式热成像仪为例,它由四个部分组成,即:红外光学系统、红外探测器、电子线路、显示器。,基本原理: 它利用景物本身各部位的温差及景物与背景间的温差来成像。由于物体的不同部位、物体与物体之间、物体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着温差,凡是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会发射红外线,温度不同,发射的红外线的波长和强度也各不相同,红外热像仪直接接收目标物体

23、自身发出的红外光进行光电、电光转换,把景物的红外图像转变为人眼可见的图像。和其他夜视系统相比,红外热成像优点突出。,热成像仪,一栋房屋的彩色热成像夜视图(暖、冷色调分别为温度高、低区),热成像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 系统工作时以一种内光电效应的红外探测器作为接收元件,光学系统将目标各处根据自身温度辐射的中长波红外辐射,通过光机扫描或其他扫描技术转变成电信号,经处理后,由显示器转变成可见图像。利用这种技术的夜视器材,称为热像仪。,主要特点,1优点 隐蔽性好。由于热成像仪是真正的被动式工作,所以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并能全天候工作。,能揭示伪装。热成像仪揭示的是目标与背景之间的温差,目前最好的热成像仪识别

24、温差的能力已达摄氏0. 07度,所以具有极强的揭示伪装能力。目前,热成像仪一般能穿透1米左右的土层及不太大的雨、雪、雾等发现目标,作用距离远。如一般的手持式热成像仪用于对地面观察和瞄准时,视距可达 23千米,对舰艇等的水面观察,可达10千米,对空监视则可达20千米。,2缺点 主要是结构复杂,一旦某一部分损坏,整个系统就难以运转,恢复起来更加困难。,用于战场监视和观察、火炮和迫击炮火力控制以及制导武器的跟踪。该成像系统配有激光测距仪和测角仪,并有手持式和车载式两种。重10.7千克,视场12.9度*7.9度和4.9度*3.2度,最小可分辨温差0.3摄氏度。,英国“OTIS”侦察员用热成像系统,机载

25、热像仪对坦克夜视效果,高炉彩色热像效果,热成像夜视,夜视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目前已发展成为高科技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夜视器材已成为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装备之一,它使军队夜间观察能力、射击精度、机动能力、夜战能力等大大提高,给夜间作战行动和作战指挥带来了深刻影响,在战斗层面上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 观察、监视敌人行动 2 夜间射击 3 车辆驾驶 4 成像制导,第三节 夜视技术对战争的影响,1 夜视技术使夜战的地位更为重要2 夜视技术使夜战的能力空前提高3 夜视技术使夜战规模扩大、形态多样4 夜视对抗成为夜战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战争层面上,夜视技术的影响主要有:,随着夜视技术的发

26、展及夜视器材的大量装备与使用,夜战变得更加频繁。世界近期的几场局部战争的经验充分表明,拥有夜视器材优势的军队已越来越重视在夜间实施进攻。,1 夜视技术使夜战的地位更为重要,战例一: 1982年6月,英国与阿根廷的马岛战争中,斯坦利港是马岛首府。其一面背山,三面环海,易守难攻,阿军在这里构筑有坚固的格尔铁里防线,并企图依托有利地形固守,和英军打持久战。 6月12日深夜,英军特种部队利用夜视器材先期潜入阿军后方,在阿军障碍区中秘密开辟通路,并用特殊显影粉标上箭头。随后,3000名英军利用热成像夜视器沿着箭头指示的路线行进,在阿军毫无察觉的情况下,顺利穿越障碍地带。尔后,英军突然向阿军发起攻击。由于

27、英军枪炮都配有夜视器材,能够在黑夜中清楚地发现阿军目标。而阿军却缺少夜视仪,不能发现英军,只有被动挨打。为判别英军方位,阿军出动飞机投射照明弹,但由于英军分散、阿军集中,阿军反而进一步暴露了己方的位置。结果,阿军重要制高点沦陷。6月14日晚9时,被困的14000名阿军向英军投降,阿军的格尔铁里防线宣告崩溃。先进的红外夜视器材为英军赢得了一场兵力悬殊的战斗。,战例二: 1991年的海湾战争,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伊拉克发动大规模空袭,揭开了海湾战争的序幕,其时间为1月17日的凌晨2点40分。 美军及其盟军等一些本来不善于夜战的军队,之所以进攻都选择在夜间或凌晨,主要是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大量先进的

28、夜视器材,使其在夜战中处于主动地位,并希望在战争初期借助夜视技术的优势,尽可能大量摧毁伊拉克的武器装备。,提高了夜视侦察与识别能力 提高了夜间瞄准与射击能力 提高了夜间机动与协同能力,2 夜视技术使夜战的能力空前提高,(1)提高了夜视侦察与识别能力: 夜视器材的使用,使人眼在夜间的观察距离加大,识别能力增强。如美国1975年研制的AN/PAS-7热像仪,不仅能发现1000米处的人员和车辆,而且可发现丛林中60米以内的行人。,2 夜视技术使夜战的能力空前提高,(2)提高了夜间瞄准与射击能力: 在夜间,由于视力减弱,发现、识别和瞄准目标比较困难,限制了武器性能的发挥,使射击距离缩短。夜视器材的使用

29、,使夜间瞄准距离大为增加。如美军装备的AN/TAP-4热红外瞄准具,对坦克的作用距离为1000米;法国生产的MARIT第三代微光夜视仪,对人员的作用距离为1000米,对车辆的作用距离可达6000米。,2 夜视技术使夜战的能力空前提高,我军99式坦克 装备两套夜视系统,一套是微光夜视仪,另一套是热成像仪。,微光夜视效果,热成像夜视效果,(3)提高了夜间机动与协同能力: 夜视器材的使用,使部队在夜间能够容易地克服复杂地形和其他障碍,采取近似于昼间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式机动,并能迅速展开、变更部署和转移兵力兵器。 美军近期资料表明:一个坦克排夜间一次跃进的标准距离为150250米,使用夜视器材后一次跃

30、进的标准距离为400700米,跃进速度明显提高。同时,夜视器材的使用,使步炮协同、步坦协同和空地协同的能力也大大提高。,3 夜视技术使夜战的能力空前提高,以往的夜战,主要是在战术范围内的袭击性交战,作战地域小、时间短,通常是小分队作战,短兵相接,陆地为主。 随着夜视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夜战则变为海、天、空、地一体,大纵深、全天候、全时辰交战的情况,火力战、导弹战、电子战和心理战等昼战的各种形式均向夜间延续。夜间奔袭、机降渗透、夜间火力运用等新战术不断出现。,3 夜视技术使夜战规模扩大、形态多样,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夜战的主动权将为拥有先进夜视器材装备的一方所掌握,他们可以将黑夜变为对已方有利的

31、夜幕屏障,充分利用夜战场“单方透明”的优势主动实施进攻作战,靠夜战取胜。而夜视器材处于劣势的一方为了改变被动的防御作战地位,也会千方百计想方设法采取措施,对抗敌方的夜视器材。 因此,在现代战争中,交战双方不可避免地要把更多的兵力和精力投入到夜视对抗与反对抗的行动中,竭尽全力地争夺制夜权,从而使夜视对抗更加激烈。 夜视设备真正使部队突破夜幕的障碍、获得夜战的自由。随着夜视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夜视技术由直视夜视设备向电视夜视设备的迅速发展,使得夜视技术也渗透到公安、消防、科学、交通、工业等部门和领域。,4 夜视对抗成为夜战的主要内容之一,第四节 与敌夜视技术器材对抗的方法与措施,一、夜视技术装备

32、的弱点分析二、与敌夜视技术器材对抗的方法和措施,一、夜视技术装备的弱点分析,由于受到技术规律、现阶段水平和视 觉生理等方面的限制,目前夜视技术装备 器材在使用和技术性能方面不可避免地表 现出一些局限性:,一是色觉消失分辨不出景物间的颜色差别;二是立体感消失,分不出目标的远近;三是空间分辨率下降,难以观察目标的细节;四是目标轮廓的可见性下降,对目标的判断准确性差;五是夜视仪器的视场有限,搜寻目标困难;,六是观察景深有限,景物图像模糊不清;七是敏感波段有限,在35微米和8 -14微米波段以外的红外波段不敏感;八是机载、星载平台临空时间有限,难以对同一地区进行全时观察;九是作用距离受天候的影响较大,

33、难以全天候工作;,十是作用距离受人工施放光学衰减物质的影响也较大;十一是观察效果受强闪光的影响较大;十二是观察者的眼睛和仪器 中的光电阴极及光电探测器等部位十分脆弱,在激光攻击下极易受损,恢复和修复困难。,二、与敌夜视技术器材对抗的方法和措施,一是对目标进行减、避、骗。即减弱目标的特征;采取快速、低姿、疏散和多变的战术规避动作;伪装器材隐真,模型示假,灯光信号示假等欺骗手段并用。 二是对传输通道(大气)等采取衰、散、断。即利用天候加大衰减系数,使大气 的能见度降低;用扬起尘土等方法增大光线散射,使器材成像不清;利用天然和人工遮障阻断观察的光路。,三是对夜视器材的光、机、电部件采取毁、伤、探。即

34、用强光毁坏敌夜视器材的光电元件;用电磁脉冲破坏仪器的电子线路;探测敌夜视器材的位置,并对其进行火力摧毁。 四是对观察者进行盲、眩、乱。用强光(激光)使观察者致盲;用强光照射使观察者目眩;用不断变化的强光信号扰乱观察者的视觉,使其观察不清。,五是对敌方照明器材巧应变。当敌人忌用照明器材时,我方用照明手段挫败其隐蔽企图;当敌使用照明器材时,我方用烟幕削弱其照明效果;我方巧用照明器材,布设疑兵,诱敌上当。,六是对敌方对抗措施进行反对抗。针对敌方采取的强光致盲、定向能武器损 坏光敏元件、新型伪装涂层遮挡、设置假目标欺骗、施放烟幕干扰等探测和打击等对抗措施,我方应进行对应的反对抗。如进行阻断与衰减,利用反射、吸收或衍射削弱敌对抗信号,通过多种途径识别敌假目标,加强保守秘密措施的落实等。,七是充分发挥己方夜视器材的效能。要正确、适时地使用,巧用主动式红外夜视仪,巧妙利用地形、地物,采取必要的辅助照明等多种手段配合的方法,全面挫败敌方的反对抗,夺取夜间战场的主动权。,思考题,1、简述微光夜视仪的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2、夜视技术对现代战争产生了哪些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