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第七版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58467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 页数:272 大小:7.9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第七版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2页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第七版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2页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第七版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2页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第七版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2页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第七版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第七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性代数同济大学第七版ppt课件.ppt(2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线 性 代 数,副教授:黄振耀,2,课程简介,线性代数是理工类和经管类高等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它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和广,泛的实用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且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素养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理论、方法和能力为一些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在各个学科领域中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因此,该课程历来受到各高等院校的高度重视。,根据成人的特点,在总结多年成人教育经验的基础下,对线性代,数的教学内容作了认真精选,叙述间明扼要,由潜入深、通俗易懂,,力求体现学科的系

2、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要求。在本课程中主要讲解,行列式、矩阵和线性方程组这三个线性代数的基本内容。,3,主要内容,第一章 行 列 式,第二章 矩 阵,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4,第一章行列式,行列式是学习线性代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初等数学中曾讲解二阶、,三阶行列式的计算,以及用这工具来解二元、三元线性方程组。,式,为此首先引入行列式的概念。,在本书研究多元线性方程组的解,以及研究矩阵性质时也要用到行列,5,第一章行列式,第一节 行列式的概念,第二节 行列式的性质,第三节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第四节 行列式的计算举例,第五节 克莱姆法则,主要内容,6,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一、行列式的概念,为了更好掌

3、握行列式的定义,我们采用数学归纳法的方法讲解行列,【定义 1.1】,【例 1.1】,要指出在本课程中如遇绝对值我们将会作出特别的说明。,式的定义。,一阶行列式由一个数组成,记为,7,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表示,且规定:,其中,元素 称为行列式的第 行第 列的元素 ;,称为元素 的代数余子式;而 是行列,【定义 1.2】,二阶行列式是由 个元素排成2行2列,用,素 的余子式。,式中划去第 行和第 列元素,后所剩下的元素组成的行列式,称为元,8,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则二阶行列式,显然在定义中, ,而 ;,这与中学里所学的对角交叉相乘之差所得结果一致。,9,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例 1.2】,求二阶行

4、列式 的值。,解,或,10,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定义 1.3】,三阶行列式是由 个元素排成的3行3列,用,表示,且规定:,其中:,11,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称 为 的余子式,它是在三阶行列式中划去 所在的行及列后,按原次序所成的二阶行列式,称 为 的代数余子式; 为 的代数,余子式。,一般地, 就是三阶行列式中划去 所在的第 行和第 列剩下,的元素按原次序构成的二阶行列式,称为元素 的余子式。,称为元素 的代数余子式。,12,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例 1.3】,解 由上面定义,因为,计算三阶行列式 的值。,所以,13,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从上面三阶行列式的定义可以看到:我们在计算三阶行列式时

5、,是,用其第一行的元素乘它的代数余子式之和,而代数余子式又是由二阶行,列式构成的。用这一思想,我们可以计算四阶、五阶等更高阶的矩阵。,下面给出行列式的一般定义。,【定义 1.4】,当 时, ,假设已定义了 阶,行列式, 阶行列式是由 个元素排成行和列组成,记为:,14,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且规定其值为:,其中, 表示元素 的余子式,它是 中划,去 所在的第1行和第 列后剩下的元素按原来的次序构成的 阶,行列式。 称为 的代数余子式。,15,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例 1.4】,解,计算四阶行列式,16,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我们也可以给出每个元素的余子式和代数余子式的一般定义。,【定义 1.5】,

6、对于 阶行列式 ,,列元素后,按原次序排列构成的 阶行列式。,称为元素 的余子式, 称为元素 的代数,余子式 。其中, 是 中划去元素 所在的行和,17,第一节行列式的概念,【例 1.5】,解,求行列式 的元素 和 的代数余子式。,所以,因为 的余子式,的余子式,的代数余子式,的余子式,18,第二节行列式的性质,在上一节行列式定义,中我们看到行列式的计算是由高阶向低阶逐阶递减过程,因此行列式的,阶数越高,计算越繁。下面的行列式性质可以简化行列式的计算。,19,第二节行列式的性质,【定义 1.6】,交换行列式D的行与列所得的行列式,称为D的转置行,列式,记为 或 。,设,则,【例 1.6】,若,

7、则,20,第二节行列式的性质,性质1,转置行列式的值等于原行列式的值,即 。,在例1.6中的二个行列式 的值相等,即,根据这一性质, 阶行列式的定义按第一行展开等于按第一列展开,即:,这一性质也说明行列式的对于每行具有的性质对每列也成立。,21,第二节行列式的性质,性质2,交换行列式的任意两行(列)元素,行列式的值变号。,【例 1.7】,交换以下行列式D的第一行和第三行,有,素(仍为D),即得 ,移项得 ,于是 。,为零。,因假设D中的第 行和第 行对应元素相同,交换第 行和第 行元,22,【例 1.8】,第二节行列式的性质,以上性质1和性质2可以用数学归纳法证得,在这我们省略。,行列式,(因

8、为第一行与第三行相同),23,第二节行列式的性质,性质3,【例 1.9】,行列式,符号的外面。这一性质可以由行列式的定义和性质2得到。,这相当于行列式中某一行(列)所有元素的公因子可以提到行列式,行列式的某一行(列)中所有元素都乘以同一个数 ,行,列式的值扩大 倍。,24,第二节行列式的性质,性质4,行列式中两行(列)对应元素都成比例,行列式值为零。,与第 行相同,于是行列式的值为零。,设第 行为第 行的 倍,由性质3,将 行提出公因子 ,即得第 行,性质5,若行列式的某一行(列)的元素都是两数之和,例如第 列,的元素都是两数之和:,25,第二节行列式的性质,利用这一性质:,则 等于下列两列行

9、列式之和:,26,第二节行列式的性质,性质6,应元素上去,行列式值不变。即,把行列式某行(列)各元素的 倍加到另一行(列)的对,这一性质由性质3和性质4直接得到。,利用这些性质可以简化行列式的计算。,另外我们用 表示第 行, 表示第 列。 表示交换第 行与第,行, 表示第 行乘 倍; 表示把第 行乘 倍加到第 行上去。,27,【例 1.10】,第二节行列式的性质,解,利用行列式性质计算行列式,下页继续,28,第二节行列式的性质,然后按行列式定义,得:,熟练以后,这几步也可以合并为:,(这里也可用 ),29,第三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根据行列式定义,行列式的值等于第一行或第一列的元素乘以它的,

10、代数余子式之和。在本节中我们将这一结果加以推广。,【定理1.1】,若 阶行列式 中除 外,第 行(或 列)的其余,元素都为零,那么 可按第 行(或 列)展开为 。,证明,设第 行除 ,其余元素都为零。,30,第三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现将第 行和第 行对换,再与第 行对换,经过 次,对换,含 的原第 行就换到第一行,行列式的值应乘 ,类似经,过 次列对换,可将含 的列变到第一列,即,因为新行列式中划去第1行划去第1列所成的余子式就是 中的,(划去原第 行和原第 列)。,31,第三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1.2】(拉普拉斯展开),的各元素与其对应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即,阶行列式等于它的

11、任意一行(列),或,32,证明,n阶行列式等于它的任意一行(列),第三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33,第三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定理1.3】,应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等于零,即,行列式 的任意一行(列)各元素与另一行(列)的对,或,证明,将 的第 行元素 换成 所成的新,行列式的第 行与第 行相同;于是新的行列式值为零,另一方面,新行,列式可按第 行展开,得:,34,第三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综合定理1.2和定理1.3,得:,也就是行列式 的任意一行(列)各元素与这一行(列)的对应元,素的代数余子式乘积之和等于行列式的值;行列式 的任意一行(列),各元素与另一行(列)的对应元素的代数余子

12、式乘积之和等于零。,利用行列式性质将某行(列)的元素尽可能化为零,然后展开,可,简化行列式的计算。,或,35,第三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例 1.11】,解1,从第三列着手,再变出一个零元素。,计算行列式,首先寻找含零个数最多的行或列。本题第3列含两个零,于是,(按第3列展开得),(再按第3列展开得),下页继续,36,第三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解2,是用第4行减第1行也可同时出现3个零,然后按第4行展开,既得:,本题也可以这样解:第4行与第1行有三个对应元素相同,于,37,第三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例 1.12】,解,的系数。,行列式 是关于 的一次多项式,求一次项,由于行列式中 在其

13、第二行,按第二行展开,可得:,可以看到,一次项 的系数就是 的代数余子式,38,第三节行列式按行(列)展开,【例 1.13】,计算行列式的值,解,(按第4行展开得),(按第3列展开得),39,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本节主要对有某些特殊的行列式的计算进行介绍。,我们把 阶行列式 的从左上角到右下角含 的连线称为,主对角线。,40,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一、对角行列式,其中,除主对角线上的元素 外,其余省略的元,素皆为零。,显然:,即对角行列式的值等于主对角线上元素之积。,对角行列式等于零的充要条件为对角线上至少有一个元素为零。,41,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例 1.14】,计算行列式 (没

14、写出的元素皆为零),解 经过 次列交换,可将最后一列换到第1列。,42,二、三角行列式,上三角行列式,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下三角行列式,43,很容易得出三角行列式的值仍等于主对角线元素的积。,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如行列式 就是一个上三角行列式,,其值等于 。,44,一般行列式计算都可采用化为上(下)三角行列式来计算。,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例 1.15】,计算行列式,解 因为每行各元素之和相等(为6),我们可以“统加”,即多次用,的性质。本例可采用第2列加到第1列,第3列加到第1列,第4列,加到第1列,得,45,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例 1.16】,解 从第2列起,每列加到第1

15、列上,得,解 阶行列式,(从第2行起每行减去第1行得),46,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例 1.17】,解 从第2行起,每行减去第1行,得,解 阶行列式方程,于是:,解得:,47,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例 1.18】,解 将各列加到第一列,得,计算 阶行列式,48,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第1列提取公因子。从第2行起,每行减去第1行,得,49,三、按行或列展开,解 按第1列展开,得,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有些行列式不易变成某行(列)只有一个非零元素,例如变成两个,非零元素,则行列式值等于这两个元素与对应代数余子式积的和。,【例 1.19】,计算 阶行列式,50,四、采用递推方式来解行列式

16、,解 按最后一列展开,得,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例 1.20】,计算下列 阶行列式,同样推理可得:,于是,51,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例 1.21】,计算下列 阶行列式,(没写出的元素皆为零),下页继续,52,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解 按第1行展开,得,两个行列式分别再按最后一行展开,得,同样推理可得,于是,53,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例 1.22】,解 从第一列提取公因子 ,然后把第1列加到第2列,得,计算 阶行列式,下页继续,54,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第二列提取公因子 后,按第1行展开,得,55,五、范德蒙行列式,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行列式 称为 阶的,范德蒙行列式,

17、下面我们来计算此行列式的值,56,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解此题自下而上,即从第 行开始,后行减去前行的 倍。即得,分别按各列提取公因子,得:,57,同理可推得,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其中, 符号表示统乘,即各 之间用乘号链接。,可以看到:范德蒙行列式为零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中至少有,两个相等。,58,【例 1.23】,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计算行列式,解,59,第四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例 1.24】,求证:,证明等式左边各行分别乘 :,(提 因子),(三次列对换),60,综合以上例题,行列式的计算可以按以下步骤来进行:,首先尽量寻找行与列的公因子, 将其提到行列式外面.如果发现行列,第四

18、节行列式的计算举例,然后利用性质总能将行列式变换成上三角或者下三角行列式, 再计,或者利用性质将行列式的某行(某列)变换成只有一个元素不为0, 其,式有两行或者两列成比例, 则行列式的值为0。,算其对角线上的乘积。,其余元素均为0, 然后再按那行(列)展开, 降阶成低阶的行列式。,61,第五节克莱姆法则,一、用行列式表示二元及三元线性方程组的解,二元线性方程组,用二阶行列式可表示为 ,,若 ,可用消元法解得,62,其中: 为二元线性方程组中未知数 的系数构成,第五节克莱姆法则,的行列式;,为用常数项代替 中的第一列;,为用常数项代替 中的第二列。,63,【例 1.4】,解二元线性方程组,第五节

19、克莱姆法则,解 可用二阶行列式得,64,第五节克莱姆法则,对于三元线性方程组 同样可以由消元法得到;,当 时,,其中:,65,第五节克莱姆法则,用三阶行列式表示以上的 ,可以得到:,当 时,有,其中:,66,【例 1.5】,第五节克莱姆法则,解线性方程组,解,故,67,【定理 1.4】 (克莱姆法则),第五节克莱姆法则,如果 元并非齐次线性方程组,(1),的系数行列式 ,则方程组有唯一解,且,其中, 是将 中的第 列用常数列替换而成的行列式。,二、克莱姆法则,以上用行列式解线性方程组可以推广为n元线性方程组情形。,68,【例 1.25】,第五节克莱姆法则,解,解线性方程组,故,69,第五节克莱

20、姆法则,线性方程组(1)中等式右端常数均为零时,称为n元齐次线性方程,组,也称为n元非齐次线性方程组(1)导出组。,由克莱姆法则,若系数行列式 ,则n元齐次线性方程组(2),只有零解:,要方程组有非零解(即至少有某个 ),必须有 。,关于解线性方程组的问题,我们在第三章还要祥细介绍。,70,【例 1.26】,第五节克莱姆法则,解 由于非齐次线性方程组有非零解,则其系数矩阵的行列式为零,即,设线性方程组 有非零解,求 的值。,71,第二章矩阵,矩阵是应用非常广泛的数学工具,也是线性代数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运用矩阵的运算法则,会用伴随矩阵法求逆矩阵,熟练掌握矩阵的初等,行变换,以及运用初等行变

21、换法求逆矩阵。,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矩阵及其各种特殊类型矩阵的定义,熟练,72,第三节 逆矩阵,第二章矩阵,第一节 矩阵的概念,第二节 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第四节 分块矩阵及其运算,第五节 矩阵的初等变换,第六节 初等方阵,主要内容,73,第一节矩阵的概念,一、矩阵的定义,矩阵作为一种常用的数学工具,能够简洁地贮存信息,通过矩阵运,【例 2.1】,算,可以方便地处理信息,下面通过实际例子引入矩阵的概念。,某超市公司的第I、II两部门都销售甲、乙、丙三种小,包装食品,其某一天的销售量(单位:包)可由下表表示:,74,第一节矩阵的概念,如果我们每一天都做这样的统计,就没必要像上表那样繁琐,只要,

22、把以上数字按一定的排列次序记成如下数表形式:,75,第一节矩阵的概念,简洁地表示出来。无论是在数值求解还是理论推导方面,此数表足以清,【例 2.2】,晰表示这一线性方程组。,对于线性方程组,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数表,76,一般由大写字母A,B,C表示矩阵。,由上两例可以看到,在我们生命活动中的许多方面,都可以用数表,第一节矩阵的概念,1矩阵定义,来表达一些量以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这类数表,我们统称为矩阵。,【定义 2.1】,由 个数 排成的 行,称为一个m行n列矩阵,简称mn的矩阵, 称为此矩阵的第 行第,列的元素 。,矩阵(2.1)也可简化为:,77,即,第一节矩阵的概念,【例 2.3】,是一个

23、三行四列矩阵,,位于矩阵第二行第三列位置的元素是9,,而,78,第一节矩阵的概念,2矩阵相等,另外,行数或列数不同的矩阵也不是相等的。,即 , 则称矩阵A与B相等,记为:,例如,当且仅当 时,矩阵,又如:,79,第一节矩阵的概念,3 阶方阵,当矩阵的行数 与列数 相等,即 时,矩阵 称为,阶矩阵或 阶方阵,如矩阵 是一个二阶方阵。,阶方阵 与 阶行列式是不能混淆的两个概念,行列式的值是,在一个阶方阵 中,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对角线连线,称为主,对角线。元素 都在主对角线上,称为主对角线元素。,一个数,而矩阵仅是数表。,80,第一节矩阵的概念,二、几种特殊矩阵的介绍,1.行矩阵和列矩阵,只有一行元

24、素构成的矩阵 称为行矩阵。,只有一列元素构成的矩阵 称为列矩阵。,2.零矩阵,时,也记为 ,或 。,行列数不同的零矩阵是不相等的,如,元素全为零的矩阵称为零矩阵,记作 。当零矩阵的行列数是,81,第一节矩阵的概念,4上(下)三角阵,如一个方阵的主对角线下(上)方的所有元素均为零,则称该方阵,为上(下)三角矩阵。,如 , 是上三角阵。,而 是下三角阵。,82,第一节矩阵的概念,5对角阵、单位矩阵,如一个方阵除主对角线以外的元素均为零,则称这个方阵为对角矩,阵。即,有时可简单记为:,记 为或 ,在不致混淆时,也可简记为 或 ,如:,特别地,主对角线元素全为1的 阶对角矩阵,称为 阶单位矩阵,,83

25、,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一、矩阵的线性运算,1矩阵的加法,【定义2.2】,设 和 都是 的矩阵,则以A与B相对应的元素之和 为元素的,矩阵,84,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称为矩阵 与 的和,记作A+B,或 ,用矩阵形式表示即,为 。,85,【例2.4】,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设,即由 , 对应元素之差构成的矩阵。,他们才能进行相加和相减;否则,他们的加法和减法将是无意义的。,类似于加法的定义,我们规定矩阵 与 的减法(即差),应注意的是,只有当两个矩阵的行数对应相同、列数对应相同时,,则,86,【定义2.3】,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数 与矩阵 的数乘记为 ,规定其为:,且当 时:

26、,称为矩阵 的负矩阵,记为,列式的联系将在以后介绍。,数乘矩阵与数乘行列式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而数乘方阵及与它的行,2矩阵的数乘,87,【例2.5】,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则,设,88,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3矩阵线性运算的性质,我们不难证明矩阵的加法和数乘满足以下运算规律(设,都是 矩阵, 为实数):,(2)加法结合律,(3),(4),(5)数乘分配律,(6)数乘交换律,89,【例2.6】,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解,设 求,90,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二、矩阵乘法,1定义,【定义2.4】,设 是一个 行 列矩阵, 是一个 行 列的矩阵,即,则由元素,构成的 矩阵 称为矩阵 与

27、的乘积,记作 。,91,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定义显示,一个 矩阵 与一个 矩阵 的乘积 是一个,矩阵, 的第 行 列元素 等于 的第 行元素与 的第 列元,元素的对应乘积之和。,要使乘积 有意义,当且仅当左矩阵(即乘积项中的第一个矩阵),的列数等于右矩阵(即乘积项中的第二个矩阵) 的行数才成立。,92,【例2.7】,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设 求矩阵乘积,的矩阵。由定义:,列数等于右矩阵 的列数,故 有意义,且 是一个二行三列(23),93,【例2.8】,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是一阶的矩阵。,乘积,【例2.9】,94,2线性方程组的矩阵形式,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对于包含 个方

28、程 个未知量的线性方程组,其 个方程左端的系数可以构成矩阵 , 称为方程组(2.2),(2.2),的系数矩阵,未知量可构成列矩阵 ,其 个方程右端的常数项可构成,列矩阵 ,即,95,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由于,于是,线性方程组(2.2)可以用矩阵形式表示为,96,3性质(假设涉及的乘积形式都是有意义的):,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1)乘法的结合律,(3)乘法的分配律,(4),(其中, 为 阶单位矩阵, 为 阶单位矩阵),(5),(2)数乘的结合律 , (其中 为常数),97,4注意:矩阵的乘法与数字之间的乘法有许多不同之处。,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从例2.10中看到,在矩阵的乘积中

29、,矩阵的位置不能随意交换。,【例2.10】,设矩阵 求 与 。,解,98,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关于矩阵的乘法,除了要求乘积有意义外,还要注意下列几点:,(1)矩阵的乘法不满足交换律,即一般地:,(2)两个非零矩阵相乘,结果可能是零矩阵,如在例2.10中,然而 。因此,命题“若矩阵乘积 ,则 或 ”不真。,(3)矩阵乘法不满足消去律,即由 不断推断出 ,即使是在,。,如在例2.9中,我们求得了 ,但 却是没有意义的;,而例如2.10,显然 。,(如果矩阵 与 满足 ,则称 乘 是可交换的。),从而,用一个矩阵去乘另一个矩阵,有左乘和右乘之说。,时,这是因为仅由 即由 ,不能得出 或,99,

30、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三、方阵的幂,1定义,【定义2.5】,设 是 阶方阵, 是自然数, 个 连乘的积,称为方阵 的 次幂,记作 。,2性质,根据矩阵乘法性质,我们可以得到方阵的幂满足一下规律:,但要注意的是,一般说来:,(这可由矩阵乘法不满足交换律直接推出。),100,【例2.11】,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设矩阵,求:(1) ; (2) ; (3) ; (4),解,或,(1),(2),(3),(4),101,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四、矩阵的转置与对称矩阵,1转置矩阵,【定义2.6】,把 矩阵 的行列元素对换,所得到的 矩阵,称为,的转置矩阵,记为 或 。,【例2.12】,102,

31、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1),(2),(4),(3) ( 为常数),可以验证,矩阵的转置运算具有以下性质(假定运算都是有意义的):,与转置行列式不同,矩阵A与转置矩阵 不一定相等。,103,【例2.13】,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解法1:,所以,设 求,先求出 ,再转置。,104,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解法2:,所以,利用性质(4): ,先分别求出 与 ,再计算 。,因为,105,3.对称矩阵,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都是对称矩阵。,【定义2.7】,设 是 阶方阵,并且满足 则称 为对称矩阵。,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到对称矩阵一定是方阵,且,即关于主对角线对称元素都对应相等,例如,10

32、6,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由以上定义我们不难证得以下结论:如果 是同阶对称矩阵, 是,常数,则 也都是对称矩阵;但要注意的是, 不一定是对称阵。,例如 都是对称矩阵,,但 不是对称矩阵。,107,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五、方阵的行列式及伴随矩阵,1方阵的行列式,【定义2.8】,设 阶方阵,由 构成的行列式 称为方阵A的行列式,记作 。,108,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应该指出,只有方阵才有行列式。且我们利用行列式的相应性质与,例如,矩阵 的行列式,结论可以得出方阵的行列式应满足以下性质:,(1),(2),(3),(n为A的阶数),109,2方阵的伴随矩阵,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

33、定义2.9】,设 是一个 阶方阵,由其行列式 中元素 的代数余,子式 所构成的方阵,称为方阵 的伴随矩阵。,110,【例2.14】,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解,所以,设矩阵 求 的伴随矩阵 。,的代数余子式 ; 的代数余子式,的代数余子式 ; 的代数余子式,111,第二节矩阵的运算及其性质,同理,一般地,由第一章第三节的定理1.2和定理1.3,可推得以下定理:,容易验证,在例2.14中: 而,【定理2.1】,若 为 阶方阵 的伴随矩阵,则,从定理的结论中可以看到,方阵 与其伴随矩阵 是满足乘法交换,律的。,112,在第二节中,我们介绍了矩阵的加法、减法和乘法。那么,是否矩,第三节逆矩阵,阵也

34、存在“除法”运算呢?,我们首先来考察一下数的除法。设 是两个数,且 ,,则 ,从而除法问题可转化为求 的倒数 问题。,当然倒数应该满足: 。,另外,对于方阵,都有,因此,从乘法的角度看, 阶单位阵 在矩阵中的地位类似于数1的地位。,113,矩阵只限于方阵,下面我们给出逆矩阵的确切定义。,第三节逆矩阵,要满足:,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对矩阵的“除法”讨论可转化为求 ,当然,由矩阵的乘法规则,满足上式的矩阵 只有方阵,从而本节讨论的,114,一、逆矩阵的定义,第三节逆矩阵,【定义2.10】,则称方阵 是可逆矩阵,称 是 的逆矩阵,记作 。,设 是 阶方阵,若存在 阶方阵 ,使得,矩阵就是它自身。,单

35、位矩阵 都是可逆的,且 ,因 ,即单位矩阵的逆,阶零矩阵 是不可逆矩阵,因为对任一个 阶方阵 ,都有,115,二、逆矩阵的存在性,第三节逆矩阵,【定理2.2】,所以,若方阵 可逆,则 。,证明,由定理2.10,对可逆阵 ,必存在 ,使得:,即,从而,116,【定理2.3】,第三节逆矩阵,证明,由定理2.1, ,而因 ,所以,若 ,则方阵 可逆,且 ,其中 是 的伴,随矩阵。,根据定义2.10, 可逆,且 的逆矩阵 。,有时我们将 的方阵 ,称为非奇异方阵,称 的方阵 为,奇异方阵。,。,定理2.2、定理2.3给出:方阵 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的行列式,117,所以,第三节逆矩阵,就举例予以说明

36、。,又因为,如果 ,试求矩阵 的逆矩阵。,定理2.3也确切给出了求可逆方阵 的逆矩阵 的一种方法。下面,【例2.15】,解,因为 ,则 是可逆的。,118,又因为代数余子式:,【例2.16】,第三节逆矩阵,解,因为,设 问是否可逆?若可逆,试求出其逆矩阵,所以 是可逆的。,于是有,所以,119,又由例2.16求得:,【例2.17】,第三节逆矩阵,解,所以,因为 ,则 存在。在式 两端同乘 ,得,试解矩阵方程 ,其中,120,【例2.18】,第三节逆矩阵,解,下页继续,利用逆矩阵求下列方程组的解,设所给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为 ,未知量矩阵为 ,常数项矩阵,为 ,即,于是,线性方程组可以写成矩阵方程:

37、,因为,所以 存在,在上式 两边同乘 ,得:,121,又因为,第三节逆矩阵,所以,则,即原方程组的解为:,122,与未知量个数相同,即系数矩阵是方阵,且该方阵是可逆时,才能用逆,矩阵法去求线性方程组的解。,计算逆矩阵相当繁琐,所以在以后的有关章节中,还将介绍其它求逆矩,阵的方法。,第三节逆矩阵,需要注意的是:,另外,在计算过程中,我们看到当矩阵的阶数较高时,用此种方法,因只有方阵才有逆矩阵,所以,只有当一个线性方程组中方程个数,123,证明,如果 都是 的逆矩阵,只要证 与 相等即可。,1若 可逆,则 的逆矩阵 是唯一的。,所以,三、逆矩阵性质:,第三节逆矩阵,及,则 的逆矩阵 是唯一的。,由

38、定义可得:,124,性质2、性质3、性质4作为习题请同学们自己验证。,第三节逆矩阵,4若 可逆,则 也可逆,且,3若 可逆, 为非零常数,则 也可逆,且,2若 可逆,则 也是可逆的,且 。,125,第三节逆矩阵,因为,以下就性质(1)、(4)予以证明。,所以 可逆,且 。,证明,只需证 即可。,5若 为同阶可逆方阵,则 也可逆,且,6,126,第四节分块矩阵及其运算,一、分块矩阵的定义,若矩阵 的阶数比较高,在运算时,我们经常进行矩阵的分块工,若干块小矩阵称为矩阵的子块,以子块为元素的矩阵 就称为分块矩阵。,作,将大矩阵的运算化成小矩阵的运算。,把 用一些横线和纵线分成,127,第四节分块矩阵

39、及其运算,若设,则该分法的分块矩阵可简记为:,例如:对于矩阵 的一种分块形式(I):,即 是以子块 为元素的分块矩阵。,128,第四节分块矩阵及其运算,或形式(III),等,关键是根据构成矩阵的元素特征以及相应运算的实际需要来分块,,同一个矩阵的分块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上述 也可分成形式(II):,并能简化运算。,129,第四节分块矩阵及其运算,二、分块矩阵的运算,分块矩阵的运算形式上与普通矩阵的运算类似,但其各种运算对分,块法有各自不同的限定。,130,1. 分块阵的加减法,相同,且分块以后, 对应位置的子块阶数也分别相同,则 与 相加,如果 , 都是 阶矩阵,并且分块形式相同,即大矩阵的

40、阶数,减就是将对应的子块相加减。,设,第四节分块矩阵及其运算,则,131,2. 分块矩阵与数的乘法,第四节分块矩阵及其运算,设 为任意实数, 为以上的分块矩阵,则,132,3. 分块矩阵的乘法,第四节分块矩阵及其运算,即乘积 均有意义,,设 为 矩阵, 为 矩阵,即 乘法有意义,且 分别,分块成,其中, 的列数分别等于的 行数,,则,其中,子块,133,【例2.19】,第四节分块矩阵及其运算,则,设 求,解,将 分成块,下页继续,134,其中,第四节分块矩阵及其运算,所以,135,4. 分块矩阵的转置,设,第四节分块矩阵及其运算,则,136,第四节分块矩阵及其运算,三、特殊的分块矩阵,1. 分

41、块对角阵的定义,其中 都是方阵,称为分块对角阵或准对角矩阵。,形如 的分块矩阵,,137,2. 分块对角阵的性质,第四节分块矩阵及其运算,则有,设 是同阶方阵,且分块方式相同,又都是分块对角阵:,(1),(2),138,第四节分块矩阵及其运算,即相同结构的分块对角阵的和、积仍是分块对角矩阵。,(4) 可逆的充要条件为 都可逆,且有,(3),139,【例2.20】,第四节分块矩阵及其运算,解,下页继续,因为 ,则 都可逆,且,将 分成块,设 求,140,所以,第四节分块矩阵及其运算,141,对于其它特殊的分块矩阵,我们也可以相应得到一些结论:如,第四节分块矩阵及其运算,142,第五节矩阵的初等变

42、换,一、矩阵的初等变换的定义,【定义2.11】,下列三种变换称为矩阵的初等行变换:,(1)互换矩阵某两行的对应元素。以下用 表示矩阵的第 列,用,表示其第 行,如互换第 与第 行,则记为 。,(2)以非零常数乘 矩阵某一行元素。如第 行的元素乘 ,记为,(3)把矩阵中某一行元素的 倍加到另一行相应元素上去。如把第,行的 倍加到第 行上去,记为 。,将上列定义中的“行”、“ ”分别以“列”、“ ”代之,即为,矩阵的初等列变换定义与记号。,矩阵的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统称为矩阵的初等变换。,143,第五节矩阵的初等变换,一般来说,一个矩阵经过初等变换后,变成了另一个不同的矩阵。,当矩阵 经过初等变

43、换变成矩阵 时,记作 。有时,为了便于检验,运算过程,往往用记号注明所作的变换。,例如,将矩阵 的第一行与第三行作交换,有,144,第五节矩阵的初等变换,又如,表示将三阶单位矩阵的第1列元素的5倍加到第3列相应元素上去。,145,第五节矩阵的初等变换,二、行阶梯形矩阵的定义,如果在一个矩阵中,任一行的第一个非零元素所在的列中,在该非,零元素下方的元素皆为零,则称此矩阵为行阶梯形矩阵。,行阶梯形矩阵的特征为:元素全为零的行(如果存在的话)在矩阵,的最下方,而各个非零行(即元素不全为零的行)中的第一个非零元素,的列标随着行标的递增而严格增大。,146,例如,以下矩阵,第五节矩阵的初等变换,都是行阶

44、梯形矩阵,辅助虚线形象地显示了它们各自的阶梯形状。,矩阵,个非零元素的列标相同。,不是行阶梯形矩阵,因为其第二、三行的第一,又矩阵,也不是行阶梯形矩阵。,147,但是,这两个矩阵通过初等行变换都可化为行阶梯形矩阵,即,第五节矩阵的初等变换,一般地我们有结论;任何一个非零矩阵都可经过有限次的初等行变,换化简为行阶梯形矩阵。,148,【例2.21】,解,第五节矩阵的初等变换,将矩阵 化为行阶梯形矩阵。,149,第五节矩阵的初等变换,三、矩阵的标准形,1 行最简形矩阵:矩阵是行阶梯形的,而且各个非零行的第1个元素都,是1,又这个元素所在列的其他元素都是零。,【例2.22】,分别将下列矩阵化为行最简形

45、矩阵,解,(1) (2) (3),(1),150,第五节矩阵的初等变换,(2),(3),151,第五节矩阵的初等变换,2. 矩阵的标准形,上面我们介绍了一个 阶非零矩阵 经过初等行变换,可以化为,行阶梯形即行最简形矩阵。事实上,对行最简形矩阵(不妨设其恰有 行,非零行),还可以作初等列变换,使之进一步转化为如下 阶最简形,式的矩阵 :,152,我们将这类矩阵 称为矩阵 的标准形。,第五节矩阵的初等变换,其标准形矩阵是唯一的。,任何一个矩阵经过有限次的初等变换都可以化为标准形矩阵 ,且,153,【例2.23】,求例2.22中矩阵的标准形。,第五节矩阵的初等变换,解,所以矩阵 的标准形为以上的,(

46、1),(2),即 的行最简形就是 的标准形矩阵,154,第五节矩阵的初等变换,(3),即 就是矩阵 的标准形矩阵。,需要指出的是,将矩阵通过初等行变换化为行阶梯形矩阵,以及通,过初等变换化为其标准形矩阵,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方法,它的实用性将,在下节方阵求逆以及下一章解线性方程组、向量组的秩中得以体现。,155,【定义2.12】,第五节矩阵的初等变换,四、矩阵的等价,(3)传递性: 如 与 等价, 与 等价,则 与 一定是等价的。,(1)反身性: 任何矩阵 与自身等价;,任何一个 阶矩阵 都与其标准形矩阵 等价。,的初等变换得到,则称矩阵 与 是等价的。,设 都是 矩阵,如果矩阵 可以由 经过有限

47、次,那么,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实际上可以得到以下定理:,【定理2.4】,且由定义2.12,我们立即可以得出矩阵等价的以下三个性质:,(2)对称性: 如 与 等价,则 与 也是等价的。,156,第六节初等方阵,一、初等矩阵的定义,【定义2.13】,由于初等变换有三种,而每种初等变换都有一个与其相应的初等方,等方阵。,阵,从而以下三类矩阵揭示了初等方阵的所有形式。,157,到的都是初等矩阵,我们记为 ,即,(1)互换单位矩阵 的第 行与第 行(或第 列与第 列),得,第六节初等方阵,158,【例2.24】,第六节初等方阵,是一个由 交换第1行与第3行得到的初等方阵。,159,第六节初等方阵,等方阵

48、,记为 ,即,(2)用非零常数 乘单位矩阵 的第 行(或列),得到的都是初,【例2.25】,是一个由 交换第1行与第3行得到的初等方阵。,160,第六节初等方阵,【例2.26】,是将 的第1行的7倍加到第3行上去得到的一个初等方阵。,列上去)得到的是初等方阵,记为 ,即,(3)把的第 行的 倍加到第 行上去(或把第 列的 倍加到第,161,1. 初等方阵的转置矩阵仍是初等方阵;,第六节初等方阵,二、初等方阵的性质,因为三类初等方阵的行列式:,2. 初等方阵是可逆的;,所以初等方阵是可逆的。,3. 初等方阵的逆矩阵仍是初等方阵。事实上,这三类初等方阵的逆矩,阵分别是:,162,【例2.27】,第

49、六节初等方阵,(3),(2),(1),163,1. 定理,第六节初等方阵,三、用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求逆矩阵,方阵与初等变换之间的关系。因此给出下面的定理:,为了导出用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求逆矩阵的方法,我们必须讨论初等,【定理2.5】,相当于在 的左边乘上一个相应的 阶初等方阵;对 施行一次初等列,设 是一个 的矩阵,则对 施行一次初等行变换,就,变换,就相当于在 的右边乘上一个相应的 阶初等方阵。,此定理证明我们予以省略。,164,【例2.28】,第六节初等方阵,设矩阵 如果 都是初等方阵,且满足,试求出 。,解,同样,由于 右乘 的第4列的-5倍加到第2列上去,所以 是一个4,阵,所以 是一个3

50、阶初等方阵,且,由于 左乘 ,且 是以数9乘矩阵 的第1行,且 是 阶矩,阶初等方阵,165,第六节初等方阵,推论1,此推论可由上节的矩阵等价定义2.12以及定理2.5直接推得。,由推论1即初等方阵的可逆矩阵仍是初等方阵,可得:,证明,推论2,如果,则有,如果矩阵 与 等价,则 与 也等价。,两个 阶矩阵 与 是等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有限个 阶,即 与 也等价。,166,【定理2.7】,第六节初等方阵,证明,必要性:,充分性:,推论1,推论2,两个 阶矩阵 与 等价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 阶可逆方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与单位矩阵等价。,由初等方阵的逆矩阵也是初等方阵可得: 等于有限个初等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