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第五版)第七章力法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58752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PPT 页数:106 大小:4.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力学(第五版)第七章力法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结构力学(第五版)第七章力法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结构力学(第五版)第七章力法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结构力学(第五版)第七章力法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结构力学(第五版)第七章力法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构力学(第五版)第七章力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力学(第五版)第七章力法ppt课件.ppt(10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第七章 力 法,2,72 超静定次数的确定,73 力法的基本概念,74 力法的典型方程,76 对称性的利用,75 力法的计算步骤和示例,77 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79 温度变化时超静定结构的计算,710 支座移动时超静定结构的计算,711 超静定结构的特性,78 最后内力图的校核,力 法,71 超静定结构概述,第七章 力 法,3,71 概 述,1. 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静定结构:,超静定结构:,A,B,C,P,P,全部反力和内力只用平衡条件便可确定的结构。,仅用平衡条件不能确定全部反力和内力的结构。,A,B,P,HA,VA,RB,VA,HA,RB,RC,外力超静定问题,内力超静定问题,

2、力 法,返 回,4,P,A,B,C,P,2 . 超静定结构在几何组成上的特征,多余联系与多余未知力的选择。,是几何不变且具有“多余”联系(外部或内部)。,多余联系:,这些联系仅就保持结构的几何不变性来说,是不必要的。,多余未知力:,多余联系中产生的力称为多余未 知力(也称赘余力)。,此超静定结构有一个多余联系,即有一个多余未知力。,此超静定结构有二个多余联系,即有二个多余未知力。,力 法,返 回,5,3. 超静定结构的类型,(1)超静定梁;(2)超静定桁架;(3)超静定拱;,4. 超静定结构的解法,求解超静定结构,必须 综合考虑三个方面的条件:,(1)平衡条件;(2)几何条件;(3)物理条件。

3、,具体求解时,有两种基本(经典)方法力法和位移法。,(4)超静定刚架;,(5)超静定组合结构。,力 法,返 回,6,72 超静定次数的确定,1.超静定次数:,2.确定超静定次数的方法:,解除多余联系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1)去掉或切断一根链杆,相当于去掉一个联系。,(2)拆开一个单铰,相当于去掉两个联系。,用力法解超静定结构时,首先必须确定多余联系 或多余未知力的数目。,多余联系或多余未知力的个数。,采用解除多余联系的方法.,力 法,返 回,7,3. 在刚结点处作一切口,或去掉一个固定端,相当于去掉三个联系。,4. 将刚结点改为单铰联结,相当于去掉一个联系。,应用上述解除多余联系(约束)的

4、方法,不难确定任何超静定结构的超静定次数。,X2,X2,力 法,返 回,8,在超静定结构上去除多余约束,常有以下几种基本方式:,(1)撤去一根支杆或切断一根链杆,等于去除一个 约束。,9,(2)撤去两杆间的一个单铰或撤去一个铰支座,等于去除两个约束。,10,(3)撤去一个固定端或切断一根梁式杆,等于去除三个约束。,由此得出一般性结论:每一个封闭框格为超静定3次。,11,(4)在梁式杆的某一截面插入一个单铰,等于去除一个约束。,将复铰结点A 拆开,在刚结点B 处插入一个单铰并切断一个链杆,复铰A相当于两个单铰的作用,共去除六个约束,即n = 6。,12,对于框架,可采用下式计算超静定次数:,式中

5、 c 为框格数,h 为单铰数,先将结构中每个框格都看作是无铰的,每个单铰的存在就减少1次超静定。,13,n = 34-6 = 6,例1:,(a),(b),框格数c = 2,单铰数h = 2,n = 32-2 = 4,框格数c = 4,单铰数h = 6,14,例2:,n = 2,n = 4,15,n = 3,n = 4+6-2=8,16,思考:是否可将支座A处的水平链杆作为多余约束?,?,17,例题:确定图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n)。,n=6,n=37=21,对于具有较多框格的结构,可按框格的数目确定,因为一个封闭框格,其 超 静定次数等于三。当结构的框格数目为 f ,则 n=3f 。,力 法,返

6、 回,18,73 力法的基本概念,首先以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力法的思路和基本概 念。讨论如何在计算静定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计 算超静定结构的方法。,A,B,EI,L,1.判断超静定次数: n=1,q,q,A,B,原结构,2. 确定(选择)基本结构。,3.写出变形(位移)条件:,(a),(b),q,基本结构,根据叠加原理,式(a)可写成,力 法,返 回,19,L,将,代入(b)得,4 .建立力法基本方程,(71),5. 计算系数和常数项,6. 将11、 11代入力法方程式(7-1),可求得,A,B,EI,L,q,(b),此方程便为一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方程。,=,EI,1,2,L,2,3,2L

7、,11=,11x1,=,EI,1,2,qL,2,4,3L,_,(,3,1,L,),多余未知力x1求出后,其余反力、内力的计算都是静定问题。利用已绘出的,M1图,和MP图按叠加法绘M图。,q,力 法,返 回,20,结 论,象上述这样解除超静定结构的多余联系而得到静定的基本结构,以多余未知力作为基本未知量,根据基本结构应与原结构变形相同而建立的位移条件,首先求出多余未知力,然后再由平衡条件计算其余反力、内力的方法,称为力法。,力法整个计算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在基本结构上进行的,这就把超静定结构的计算问题,转化为已经熟悉的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问题。,力 法,返 回,21,74 力法的典型方程,1.

8、 三次超静定问题的力法方程,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关键,是根据位移条件建立力法方程以求解多余未知力,下面首先以三次超静定结构为例进行推导。,A,B,P,首先选取基本结构(见图b),X1,X2,A,B,P,X3,基本结构的位移条件为:,1=02=03=0,设当,和荷载 P 分别作用在结构上时,,A点的位移,沿X1方向:,沿X2方向:,沿X3方向:,据叠加原理,上述位移条件可写成,原结构,基本结构,1=,(72),(a),(b),11,21、22、23和2P ;,31、32、33和3P 。,2=21X1+22X2+23X3+2P=03=31X1+32X2+33X3+3P=0,11X1,+12X2,

9、+13X3,+1P,=0,、12,、13,和1P ;,力 法,返 回,22,2. n次超静定问题的力法典型(正则)方程,对于n次超静定结构,有n个多余未知力,相应也有 n个位移条件,可写出n个方程,11X1+ 12X2+ + 1iXi+ + 1nXn+1P=0,(73),这便是n次超静定结构的力法典型(正则)方程。式中Xi为多余未知力, i i为主系数,i j(ij)为副系数, iP 为常数项(又称自由项)。,11X1+12X2+13X3+1P=0,(72),21X1+22X2+23X3+2P=031X1+32X2+33X3+3P=0,i 1X1+ i 2X2+ + i iXi+ + i nX

10、n+iP=0,n1X1+ n2X2+ + niXi+ + nnXn+nP=0,力 法,返 回,23,3. 力法方程及系数的物理意义,(1)力法方程的物理意义为:,(2)系数及其物理意义:下标相同的系数 i i 称为主系数(主位移),它是单位多余未知力,单独作用时所引起的沿其自身方向上的位移,其值恒为正。,系数 i j(ij)称为副系数(副位移),它是单位多余未知力,单独作用时所引起的沿 Xi方向上的位移,其值可能为正、为负或为零。据位移互等定理,有,i j= j i,i P称为常数项(自由项)它是荷载单独作用时所引起的沿Xi方向的位移。其值可能为正、为负或为零。,上述方程的组成具有规律性,故称

11、为力法典型方程。,基本结构在全部多余未知力和荷载共同作用下,基本结构沿多余未知力方向上的位移,应与原结构相应的位移相等。,力 法,返 回,24,4. 力法典型(正则)方程系数和自由项的计算,典型方程中的各项系数和自由项,均是基本结构在已知力作用下的位移,可以用第七章的方法计算。对于平面结构,这些位移的计算公式为,对不同结构选取不同项计算。系数和自由项求得后,代入典型方程即可解出各多余未知力。,力 法,返 回,25,75 力法的计算步骤和示例,1. 示例,P,A,B,C,I1,I2=2I1,a,n=2(二次超静定),原,选择基本结构如图示,P,A,C,B,基,X1,X2,力法典型方程为:,11X

12、1,计算系数和常数项,为此作,a,a,a,计算结果如下,(a),a,21X1 + 22X2+2P=0,+ 12X2,+1P=0,2EI1,1,2,a2,3,2a,=,6EI1,a3,2EI1,1,2,a2,a,=,4EI1,a3,力 法,返 回,26,a,a,a,P,将以上各系数代入方程(a)并消去(a3/EI1)得,解联立方程得,多余未知力求得后其余反力、内力的计算便是静定问题。,例如,最后内力图的绘制用叠加法,15/88Pa,M图,13/88Pa,P,A,B,C,3/88Pa,a,MAC=,a,.,11,4P,+,a(,88,3P,),2,Pa,力 法,返 回,27,2 、力法的计算步骤,

13、(1)确定原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2)选择静定的基本结构(去掉多余联系,以多余未知力代替)。 (3)写出力法典型方程。 (4)作基本结构的各单位内力图和荷载内力图,据此计算典型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 (5)解算典型方程,求出各多余未知力。 (6)按叠加法作内力图。,力 法,返 回,28,例 71 用力法分析两端固定的梁,绘弯矩图。EI=常数。,A,B,L,a,b,P,解:,n=3,选取简支梁为基本结构,P,X1,X2,X3,基本结构,典型方程为,11X1+ 12X2+ 13X3+1P=021X1+ 22X2+ 23X3+2P=031X1+ 32X2+ 33X3+3P=0,1,1,MP图,P,3

14、=0,故,13= 31= 23= 32= 3P=0,则典型方程第三式为,33X3=0,330(因X3的解唯一),故,作基本结构各,和MP图,由于,X3=0,M图,11X1+ 12X2+1P=021X1+ 22X2+2P=0,由图乘法求得,代入典型方程(消去公因子)得,解得,代入典型方程解得,作弯矩图。,按式,力 法,返 回,29,例 72 用力法计算图示桁架内力,设各杆EA相同。,解:,n=1(一次超静定)。,0,1,2,3,4,P,P,2a,2a,a,选择基本结构如图示。,0,1,2,3,4,P,P,X1,基本结构,写出力法典型方程,11X1+1P=0,按下列公式计算系数和自由项,为此,求出

15、基本结构的,和NP值,0,1,2,3,4,X1=1,-1/2,对称,0,1,2,3,4,P,P,NP,+P/2,对称,0,列表计算(见书137页)后得,EA11=(3+,) a,EA1P=Pa,力 法,返 回,30,0,1,2,3,4,X1=1,-1/2,对称,0,1,2,3,4,P,P,NP,+P/2,对称,0,0,1,2,3,4,P,P,N,对称,代入典型方程,解得,各杆内力按式,叠加求得。,0.586P,0.828P,+0.414P,+0.172P,例如,N03=0.7070.172P -0.707 =0.586P,=0.172P,力 法,返 回,31,例73. 力法解图示结构,作M图,

16、32,解:,另一解法,33,例74. 力法解图示结构,34,另一解法,35,例75. 力法解图示结构 EA=常数.,解:,变形条件仍为:对吗?,36,q,l,l,l,(1) worst,例76. 选择恰当的基本结构,作弯矩图(基本结构的选择直 接影响解题过程的繁简) EA=常数,37,X1,X2,38,解:,例77. 选择恰当的基本结构,作弯矩图,39,例78. 选择恰当的基本结构,作弯矩图,解:,40,例79. 选择恰当的基本结构,作弯矩图,41,解: 1),42,2) 求剪力、轴力,43,内力图,44,例710. 选择恰当的基本结构,作弯矩图,45,46,47,排架计算,力法解排架:将横梁

17、看成多余联系,铰两端的相对位移等于零。,例 711,48,例 712,49,50,例 713,例 714,对称性的利用,无弯矩,不需求解,51,52,例 715,53,例 716,54,55,例 717 求作图示圆环的弯矩图。 EI=常数。,解:,取结构的1/4分析,单位弯矩(图)和荷载弯矩(图)为:,(b),(a),56,57,例 718 试用对称性对结构进行简化。EI为常数。,方法 1,58,无弯矩,不需求解,59,60,方法 2,无弯矩,不需求解,61,62,练习:,63,64,65,根据对称性桁架杆件的内力为零。,66,例2. 力法解图示结构,作M图.,解:,两端固支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

18、没有水平反力.,67,解:,例 4. 求作图示梁的弯矩图。,当,当,EI,当,68,解:,例 5. 求解图示加劲梁。横梁,当,有无下部链杆时梁内最大弯矩之比:,通过改变连杆的刚度来调整梁内弯矩分布.,69,当,令梁内正、负弯矩值相等可得:,当,梁的受力与两跨连续梁相同。(同例4中 ),70,下侧正弯矩为,设基本未知力为 X,则,跨中支座负弯矩为,根据题意正弯矩等于负弯矩,可得,有了基本未知力,由典型方程可得,71,对称性的利用,72,解:,例6:求图示结构的弯矩图。EI=常数。,73,练习:,q,74,例7:作图示对称结构的弯矩图,Pl/2,解:,75,例8:作图示对称结构的弯矩图,解:,Pl

19、/7,76,例9:作图示对称结构的弯矩图,解:,77,例10:求作图示圆环的弯矩图, EI=常数。,解:,取结构的1/4分析,若只考虑弯矩对位移的影响,有:,78,例 11. 试用对称性对结构进行简化。EI为常数。,方法 1,79,例 12. 试用对称性对结构进行简化。EI为常数。,方法 2,80,温度变化时,超静定结构的计算,81,解:,例13. 求图示刚架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内力与K点的位移。 t1=+250C t2=+350C,EI=常数,矩形截面,h=l/10.,M,温度改变引起的内力与各杆的绝对刚度 EI 有关。,Mi,温度低的一侧受拉。,82,支座移动时的超静定结构计算,83,解:,

20、例. 求图示梁由于支座移动引起的内力.,支座移动引起的内力与各杆的绝对刚度 EI 有关。,84,练习:写出典型方程,并求出自由项。,D1C=b/l,几何法:,D2C=-b/l,D3C=0,公式法:,85,练习:写出典型方程,并求出自由项。,86,支座移动时,结构中的位移以及位移条件的校核公式如下:,制造误差引起的内力计算:,AB杆造长了1cm,如何作弯矩图?,87,76 对称性的利用,用力法分析超静定结构,结构的超静定次数愈高,计算工作量就愈大,主要工作量是组成(计算系数、常数项)和解算典型方程。利用结构的对称性可使计算得到简化。简化的原则是使尽可能多的副系数、自由项等于零。,结构的对称性:,

21、例如:,EI1,EI1,EI2,a,a,对称,EI1,EI1,对称,指结构的几何形状、约束、刚度和荷载具有对称性(正对称或反对称)。正对称简称对称。,力 法,返 回,88,1. 选取对称的基本结构,EI1,EI1,EI2,对称轴,基本结构,X1,X2,X3,多余未知力X1、X2是 正对称,X3是反对称的。,基本结构的各单位弯矩图(见图)。,、,是正对称,,是反对称。,则,13= 31= 23= 32=0,于是, 力法典型方程简化为,11X1+12X2+1P=021X1+22X2+2P=0 33X3+3P=0,下面就对称结构作进一步讨论。,力 法,返 回,89,(1)对称结构作用对称荷载,a,a

22、,P,P,P,P,MP图,MP图是正对称的,故3P=0。,11X1+12X2+1P=021X1+22X2+2P=0 33X3+3P=0,则 X3=0 。,这表明:对称的超静定结构,在对称的荷载作用下,只有对称的多余未知力,反对称的多余未知力必为零。,a,a,P,P,P,P,MP图,(2)对称结构作用反对称荷载,MP图是反对称的,故,1P= 2P=0,则得 X1=X2=0,这表明:对称的超静定结构,在反对称的荷载作用下,只有反对称的多余未知力,对称的多余未知力必为零。,力 法,返 回,90,例 74 分析图示刚架。,10kN,10kN,6m,6m,6m,解:,这是一个对称结构,为四次超静定。,选

23、取对称的基本结构 如图示,,X1,只有反对称多余未知力X1,基,为计算系数和自由项分别作,和MP图(见图)。,EI=常数,3,3,图,(m),10kN,MP图(kNm),60,60,120,由图乘法可得,EI11=(1/2332) 4 +(363)2 =144,EI1P=(3630+1/23 380) 2=1800,代入力法方程 11X1+1P=0,X1=,弯矩图由,作出。,解得,力 法,返 回,91,这样,求解两个多余未知力的问题就转变为求解新的两对多余未知力的问题。,当选基本结构为时,,2. 未知力分组及荷载分组,(1)未知力分组,A,B,P,X1,X2,P,为使副系数等于零,可采取未知力

24、分组的方法。,P,Y1,Y1,Y2,Y2,有,X1=Y1+Y2 ,,X2=Y1Y2,作,、M2图。,图,M2图,正对称,反对称,故,12= 21=0,典型方程化简为,11Y1+1P=022Y2+2P=0,力 法,返 回,92,(2)荷载分组,当对称结构承受一般非对称荷载时,可以将荷载分解为正、反对称的两组,分别求解然后叠加。,若取对称的基本结构计算,在正对称荷载作用下将只有对称的多余未知力。,若取对称的基本结构计算,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将只有反对称的多余未知力。,P,P,2,P,2,P,2,P,2,X1,X1,X2,X2,2,P,2,P,2,P,2,P,力 法,返 回,93,3.取一半结构计算,

25、当结构承受正对称或反对称荷载时,也可以只截取结构的一半进行计算,又称为半刚架法。下面分别就奇数跨和偶数跨两种对称刚架进行讨论。,(1)奇数跨对称刚架,p,p,对称,p,二次超静定,对称荷载,反对称荷载,p,p,反对称,p,。,一次超静定,力 法,返 回,94,(2)偶数跨对称刚架,对称荷载,p,p,对称,p,三次超静定,反对称荷载,p,p,I,p,I/2,三次超静定,p,p,I/2,I/2,p,p,I/2,I/2,C,QC,QC,力 法,返 回,95,77 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上一章所述位移计算的原理和公式,对超静定结构也是适用的,下面以75的例题予以说明。,求CB杆中点K的竖向位移KY,K

26、,P=1,P,A,B,C,I1,I2=2I1,a,原,虚拟状态如图,为了作,8/44a,3/44a,需解算一个二次超静定问题,较为麻烦。,K,图中所示的M图就是实际状态。,基本结构的内力和位移与原结构完全相同,则可以在基本结构上作,。,K,P=1,a/4,图乘得,6/44a,(),力 法,返 回,96,结 论,综上所述,计算超静定结构位移的步骤是:,(1)解算超静定结构,求出最后内力,此为实际状态。 (2)任选一种基本结构,加上单位力求出虚拟状态的内力。 (3)按位移计算公式或图乘法计算所求位移。,力 法,返 回,97,78 最后内力图的校核,用力法计算超静定结构,因步骤多易出错,应注意检查。

27、尤其是最后的内力图,是结构设计的依据,应加以校核。校核应从两个方面进行。,1.平衡条件校核,取结构的整体或任何部分为隔离体,其受力应满足平衡条件。,(1)弯矩图:通常检查刚结点处是否满足M=0的平衡条件。例如,取结点E为隔离体,E,MED,MEB,MEF,应有 ME=MED+MEB+MEF=0,M图,力 法,返 回,98,(2)剪力图和轴力图,可取结点、杆件或结构的某一部分为隔离体,检查是否满足 X=0和 Y=0的平衡条件。,2.位移条件校核,检查各多余联系处的位移是否与已知的实际位移相符。对于刚架,可取基本结构的单位弯矩图与原结构的最后弯矩图相乘,看所得位移是否与原结构的已知位移相符。例如,

28、P,A,B,C,I1,I2=2I1,a,原,检查A支座的水平位移 1是否为零。,将M图与,相乘得,=0,力 法,返 回,99,79 温度变化时超静定结构的计算,对于超静定结构,温度变化时不但产生变形和位移,同时产生内力。,用力法分析超静定结构在温度变化时产生的内力,其原理与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相同。例如图示刚架温度发生变化,选取基本结构(见图),,t1,t1,t2,t3,t1,t1,t2,t3,X1,X2,X3,典型方程为,11X1+12X2+13X3+1t=021X1+22X2+23X3+2t=031X1+32X2+33X3+3t=0,其中系数的计算同前,自由项1t、 2t、 3t分别为基本结构

29、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沿X1、X2X3方向的位移。即,力 法,返 回,100,例76 刚架外侧温度升高25,内侧温度升高35,绘弯矩图并求横梁中点的竖向位移。刚架EI=常数,截面对称于形心轴,其高度h=L/10,材料的膨胀系数为。,L,L,+ 25,+35,解:,n=1,选取基本结构,X1,基,+ 25,+35,典型方程为:,11X1+1t=0,计算,并绘制,图,1,图,L,L,0,0,-1,求得系数和自由项为,=,故得,=230L,力 法,返 回,101,按,M图,作弯矩图,求横梁中点K的位移K,作基本结构虚拟状态的,图 并求出,,然后计算位移,K,1,0,图,L/4,138EI/L,1/2,1

30、/2,力 法,返 回,102,710 支座位移时超静定结构的计算,超静定结构当支座移动时,位移的同时将产生内力。,对于静定结构,支座移动时将使其产生位移,但并不产生内力。例如,A,B,C,A,B,C,力 法,返 回,103,用力法分析超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时的内力,其原理同前,唯一的区别仅在于典型方程中的自由项不同。,例如图示刚架,,A,B,h,L,a,b,可建立典型方程如下:,11X1+12X2+13X3+1=021X1+22X2+23X3+2=31X1+32X2+33X3+3=a,A,B,X1,X2,X3,基,式中系数的计算同前,自由项按式(74)计算。,(74),最后内力按下式计算,在求位

31、移时,应加上支座移动的影响:,力 法,返 回,104,例:77 两端固定的等截面梁A端发生了转角,分析其内力。,A,B,L,解:n=3,选取基本结构如图,,X1,X2,X3,基本结构,因 X3=0,则典型方程为,11X1+12X2+1=21X1+22X2+2=0,绘出,图,,1,1,图乘得,,,,,由题意知: 1 = 2=0,将上述结果代入方程后解得,按式,作弯矩图。,A,B,M图,力 法,返 回,105,解:,例. 求图示梁由于支座移动引起的内力.,支座移动引起的内力与各杆的绝对刚度 EI 有关。,106,711 超静定结构的特性,超静定结构与静定结构对比,具有以下一些重要特性:,1.由于存在多余联系,当结构受到荷载外其他因素影响,如温度变化、支座移动时结构将产生内力。,2.超静定结构的内力仅由平衡条件不能全部确定,必须考虑变形条件,因此内力与杆件的刚度有关。,3.超静定结构的多余联系被破坏后,仍能维持几何不变,故有较强的防御能力。,4.超静定结构由于存在多余联系,一般地说要比相应的静定结构刚度大些,内力分布也均匀些。,力 法,返 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