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63275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PPT 页数:116 大小:5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与金融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财政与金融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财政与金融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财政与金融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财政与金融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与金融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与金融ppt课件.ppt(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财政与金融 段建新主讲,课程简介,这是一门经济经济学方面的基础理论课程。包括财政学和金融学两个组成部分。这两个部分共同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运行当中资金的运动。不同的是:财政 研究以政府为中心的资金收支;金融 研究社会货币资金的相互广泛融通。 本教材结构体系中,第一章到第六章为财政学部分;第七章到第十三章为金融学部分。,第一章 财政总论,财政的概念(定义、要点、起源发展)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稳定和发展职能),第一节 财政的概念与特征,一、财政的定义 财政是国家为满足其实现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所形成的分配关系。简称“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二、理解财政定义的要点,(一)财政概念包含的要素: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 2、财政分配的客体是社会产品 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职能的需要(二)财政概念是财政本质和财政现象的统一 财政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现象在现代社会表现为以政府为中心的资金收支活动。,三、财政的一般特征,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它与国家有内在关系,因而它的产生发展与国家的产生发展紧密相连。因此: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分配的目的是实现国家职能,表现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分配的对象是一部分社会产品,主要是剩余产品是其一般特征。,财政的起源,剩余产品出现,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促进生产力进步,贫富

3、分化,财政产生,国家产生,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财政的发展,结论: 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它的收支范围和规模与各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并受其制约。 财政支出的用途在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用途,但其共性都是为了满足国家职能实现的需要。 了解了以上两点,有助于加深对财政本质的认识。,一、市场失灵及其表现形式:公共产品;外部效应;不完全竞争;分配不公;经济泼动或失衡二、我国财政转型-公共财政的建立,第二节 市场失灵与我国财政 的转型,第三节 社会公共需要与公共财政的职能,一、社会公共需要的概念及特征: 1、社会公共需要和公共产品的概念和特征:整体性;集中性;强制性; 2、社会公共需要的层次

4、:纯、准、视同 二、公共财政的职能: 职能是指由事物的本质所决定的其客观具有的功能。它的特点是具备客观性。 财政所具有的三个职能是: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和发展。,一、资源配置职能,(一)资源、资源配置、最优资源配置: 资源可以被人类开发利用的财富。 资源配置对资源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加以开发利用。 最优资源配置通过对资源配置的活动,达到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二)两种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计划经济模式和市场经济模式(见下一张幻灯片),(三)财政的资源配置手段:1、正确地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合理比例,达到高效率地 配置资源的目的。主要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不同行业之间;政府与非政府之间和政府内

5、部的配置。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确保国家重点建设项目。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调节社会投资方向。,二、收入分配职能,(一)收入分配的概念和目标(P7) 财政分配的过程,事实上是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市场经济的模式之下,国民收入分配主要是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之下,通过市场进行的。而这种自发的市场分配必然会出现缺陷,因而,需要财政分配进行弥补和矫正. 财政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二)衡量公平分配的标准 (P8),1、洛伦茨曲线 这是用来描述一国财富和收入分配性质的一种曲线。其原理如图:2、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 = A / (A+B) 实际的基尼系

6、数界于 0 与 1 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接近平等,反之,则越不平等。,(三)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手段,这一部分的内容很重要,请大家参阅教材的第17-18页,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的两个标准: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实现手段调节企业利润水平和居民个人收入水平。从而实现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三、稳定和发展职能,(一)稳定和发展的概念基本内容包括1、充分就业 2、稳定物价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二)实现稳定和发展目标的财政手段,这一部分的内容,请大家参阅教材第20页。其中,共有二点。一是在经济发展不同时期采取不同财政政策,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二是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的

7、作用。,第二章 财政支出,关于财政支出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把它看作名词,其含义为由国家掌握集中安排使用的资金。 另一种是把它看作动词,其含义为国家安排使用资金,用于满足政府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方方面面的活动过程。,第一节 财政支出的概念与分类,首先,应该了解对支出进行分类的意义一、财政支出的概念、规模及去向:(24页)二、财政支出的分类:1、按支出的形式:无偿性与有偿性2、按支出体制:中央支出与地方支出3、按支出功能:25类4、按支出用途:12类5、按支出部门:国家管理,事业,生产经营3类6、按支出性质: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这种分类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家将财政资金具体用到了哪些方

8、面的用途当中了。 请大家阅读教材 第25页至第26页 的内容。二、三两种分类: (同学们自己看看,大致了解即可。),四、按经济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两大类。购买性支出的定义 - 参阅教材第26页。转移性支出的定义 - 参阅教材。 以上这两类支出对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影响因素,一、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含义:二、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影响因素:经济性;政治性;社会性;经济体制和制度因素,第三节 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及其影响,行政管理费、国防费、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是国家财政购买性支出的基本内容。,一、购买性支出的性质: 购买性支出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

9、。它具有三个特性。见教材第35页。对公共产品的认识,还可以从使用的角度来看,即对它的使用具有这样的特征:公民们都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不需要付出代价地享用。 对行政管理费、国防费和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的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既保证基本的资金需要,又尽可能地节约使用资金。,二、购买性支出的内容:(一)行政管理费支出-见教材第31页(二)国防费支出-见教材第31页(三)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见教材第31页1、教育支出:2、科学研究支出:3、卫生保健支出:,二、政府投资性支出概念与种类:公益性、基础性、竞争性三、政府投资性支出的特点:社会公益性;项目大型化和长期性;项目的宏观调控性。,四、政府采购制度的含

10、义和特点:政策性、公平性、守法性和社会责任性。五、政府采购的政策、方法程序、采购组织管理;(35页),转移性支出主要是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 (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一、社会保障支出 (包括用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这两个方面的支出)二、社会保险:三、社会福利:,转移性支出,财政补贴,一、财政补贴的概念二、财政补贴的特点:政策性、灵活性、可控性、时效性三、财政补贴的种类:1、按补贴形式分:5种2、按补贴作用分:3种3、按补贴主体分:2种4、按补贴对象分:3种5、按财政预算安排分:2种,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政府可通过购买性支出影响社会总需求2、政府可通过转移性支出促进社会稳定

11、与公平实现3、转移性支出可增加有关方面收入4、但是,由于储蓄倾向存在,转移性支出只有部分间接地增大社会总需求,第四节 财政支出效益,一、财政支出效益的含义及构成:配置效益与耗用效益二、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原则:5条(42-43页)三、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2、最低成本法 3、公共劳务收费法:3种4、综合指数法;5、公众评判法:,第三章 财政收入,第一节 财政收入的概念与分类一、财政收入的概念和作用:3点二、财政收入的分类:(一)按收入形式分:4类。税收是最主要的收入形式(二)按经济成分分:4种(三)按社会产品价值分:主要V+M,部分为C(四)按收入来源的产业部门:主要第二和

12、第三产业,第二节 财政收入的规模,一、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1、财政收入的概念: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个财政年度内所拥有的财政收入总水平,即用年度收入总量和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两个指标衡量。 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1、经济因素2、制度因素3、其他因素 如价格、战争、管理水平等,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说明:C + V + M = WC 生产中物质资料耗费V 生产中的人工费用M 纯收入,即销售或营业收入高于销售或经营成本的部分。例如:30 + 10 + 30 + 30 = 100 C V M W,财政收入的来源 显然,财政收入是来自于社会总产品,它只是社会总产品的一部分。从价值构成的角度来看

13、,在我国目前的制度下: C 不是财政收入的来源; V 的一部分会转化为财政收入,这主要是以个人所得税的形式,将在初次分配中的个人收入所得转化为国家财政收入; M 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除个人所得税之外,各项税收收入几乎都是来源于此。,既然如此,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 M 的绝对数值,降低成本,提高 M /C+V+M 的相对比重,就成为财政分配的一项重要目标。提高 M 的数值和比重,不能采用降低 C 的标准的方法,也不能采用降低 V 的标准的方法。只能通过改善经营管理的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杜绝材料浪费的办法。 由此可见,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是企业的事,也是国家财政部门的事。,

14、第三节 我国 财政收入的形式,一、税收收入二、国有资产收入:包括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和国有产权转让收入三、债务收入四、其他收入:1、政府收费2、事业收入3、罚没收入4、国有资源管理收入 以上这两节不是我们这次教学的要点,同学们自己了解一下即可。,第四章 税收理论和税收制度,本章内容提要: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也是财政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本章在介绍税收要素、分类、原则等问题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我国税收制度的特征和现行税制的主要内容。,第一节 税收要素与税收分类,一、课税权主体有关课税权主体的概念(一)本国税与外国税(二)中央税与地方税二、课税主体纳税人与赋税人的区别三、课税对象课税对象的概

15、念根据课税对象的不同可以将税收分为三大类:,税收分类,四、税率(一)名义税率和实际税率(二)平均税率和边际税率(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有关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的概念 税额税率 = 100%, 税额 = 课税对象税率 课税对象,统一比例税率 比例税率 产品差别 差别比例税率 行业差别 全额累进 地区差别税率分类 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 定额税率 比例税率 适用于流转税累进税率 适用于所得税定额税率 适用于从量税,税率在计算中的运用,比例税率:其特点是税率不随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提高。例如: 应纳税额=100万元17% 应纳税额=1000万元17% 应纳税额=10000万元17%其优

16、点是:有利于鼓励生产经营者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因为生产经营规模扩大了,税率并不因之而提高。所以,在流转税的征收中往往使用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其特点是,税率随着课税对象数额的增大而逐步提高,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也越高。例如:需要说明的是,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当中,又分为全额累进和超额累进两种计算方法。其中的全额累进,会导致收入临界点的不公平。,全额累进税率计算弊端说明,例如:张三月收入2800元,李四月收入2801元,那末, 张三应纳税:(2800 800)X10% = 200元 李四应纳税: (2801 800)X15% =300.15元 显然,这样计算是极为不合理的。而如果采用超额累进税率的

17、方法来计算,就可以消除以上的弊端。,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方法说明,超额累进税率:特点是,将收入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分别乘以适用税率,最后,将各个等级的应纳税额加总,得出应纳税额数。 如上例: 张三应纳税:500 X 5% + 1500 X 10% = 175 元 李四应纳税: 500 X 5% + 1500 X 10% + 1 X 15% = 175.15元显然,全额累进税率在实际运用中更为合理。因此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的方法。,但是,超额累进税率在计算时又比较繁琐。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将应纳税收入划为九个级距,假如纳税人的收入数额很大,计算起来就要算好几个乘法和加法

18、。因此,在实际当中,税务部门的做法是,先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然后再减去多算的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 = 全额累进数 超额累进数应纳税数额 = 全额累进数 速算扣除数例如:200010% - 25 = 175元 200115% -125 = 175.15元,一、税收的概念及特点,1、概念(60页)2、特点: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二、税收的分类,1、按课税对象分:流转税;财产税;资源税;所得税;行为税5类2、按税种隶属关系分: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3种3、按计税依据分:从量税;从价税2种4、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直接税;间接税5、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价内税;价外税2种,第二节 税收制

19、度,一、税收制度的概念及构成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附加、加成与减免;纳税环节;纳税期限;违章处理等二、我国的税收管理:概念及“征、管、查”3个环节。我国税收征管法的内容三、现代税收原则现代税收要坚持的两个基本原则是:(一)效率原则(二)公平原则,第三节 我国现行主要税种,一、我国现行税种简介二、增值税的概念、类型及计算三、消费税的概念、范围税率及计算四、营业税的概念、范围及计算五、关税的概念、税率及计算六、企业所得税的概念、税率及计算七、个人所得税的概念、税率及计算,我国现行的税收制度,一、所得税(一)个人所得税(二)企业所得税二、流转税(一)增值税(二)消费税(三)营业税(四)关税,

20、增值税的概念及计算说明,课税对象: C + ( V + M ) = W,由此可见,增值税的计算方法可以避免重复征税。因此,上个世纪60年代由法国人创造出来后,世界各国都纷纷仿效。增值税的计算方法: 加法增值额 扣额法 减法 扣税法增值税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 = 当期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当期销项税额 = 当期销售额 X 税率不含税销售额 = 含税销售额 (1+增值税税率),增值税计算题举例,假设,开元商场从长岭电冰箱厂购进冰箱,每台销售价格为1000元,增值税税率为 17% , 1000元 + 1000 X 17% = 1170 元 开元商场以每台1500元销售,那末,不含税的销售价格为:15

21、00元 (1+ 17% )= 1500 1.17 =1282元应纳税额 = 1282元 X 17% - 170 =217.94 170 =47.94 元,第四节 国际税收,一、国际税收的含义、内容、产生和发展国际税收的定义国际税收概念的三层含义(与国家税收的区别、联系)二、国际税收的内容及特点三、税收管辖权税收管辖权的概念、分类、基本原则四、国际重复征税与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含义、特征、原因、减除方法四、国际税收协定、避税手段、避税与反避税,第五章 国债与国债市场,第一节 公债概述公债的定义公债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个是政治条件,第二个是经济条件。一、公债的分类:(一)按债权人分类:国内公债和

22、国外公债(二、三、四)按发行性质、按发行主体、按经济用途分类,(五)按流通性分类:上市公债和非上市公债(六)按利率变动情况分类:固定利率公债和浮动利率公债二、国家公债的职能:(一)弥补财政赤字(二)筹集建设资金(三)实施经济政策,灵活调节经济:在现代社会,这一职能是对政府具有更为重要意义的职能。,第二节 国债的特征和功能,一、国债的含义及理解:二、国债的特征: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三、国债的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基金;调节经济;形成市场基准利率四、国债对经济的影响:国债对财政收支;货币供给;投资行为和消费行为都会造成影响。,第三节 国债管理,一、国债的种类:6种分类(103页)二、国债的

23、规模:1、影响国债规模的因素和指标: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国债负担率三、国债的发行:1、发行的条件及价格:平价;折价及溢价2、国债发行方式:公募和私募四、国债的偿还:一次偿还法;购销偿还法;调换偿还法;比例偿还法,第四节 我国的国债市场,一、国债市场的概念(113页)二、国债市场的功能:发行国债,筹集资金;调节预算年度内财政收支不平衡;实现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调节货币供应量;偿还国债三、我国国债的交易程序:1、场内债券交易程序:开户;委托;成交;清算和交割;过户2、场外债券交易程序:分自营买卖及代理买卖四、国债的交易方式:现货;期货;回购交易等公债管理的原则第二节 公债的运行过程(略)第

24、三节 公债的规模一、公债的经济影响:(一)公债影响的微观分析(二)公债影响的宏观分析,第六章 国家预算,第一节 国家预算概述一、国家预算的概念:二、国家预算的分类: 单式预算 复式预算优点:概括性强 便于分门别类 编制方法简单 有利于平衡管理缺点:不利于分类管理 编制方法复杂 概括性不强,三、国家预算的原则公开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年度性原则,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编制、执行与决算,一、国家预算的编制、执行(一)国家预算的编制的准备工作、程序及内容国家预算编制的程序如下: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 上下结合(二)国家预算的审查批准与执行国家预算执行的基本任务国家预算的执行机关二、国

25、家决算,第三节 预算管理体制,一、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内容(127-128页)二、预算管理体制建立的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财权与事权相结合;兼顾效率和公平原则三、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演变:4个阶段四、我国现行预算管理体制:分税制,第七章 财政政策和财政管理体制,第一节 财政政策的基本问题一、 财政政策的概念:教材第131页二、 财政政策的功能:教材第132页(一)导向功能 (二)协调功能(三)控制功能 (四)稳定功能: 1、 反周期性 2、 补偿性,三、财政政策的类型:(一) 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第一、税收的自动稳定性第二、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二) 扩张性政策 :

26、定义、 主要手段 紧缩性政策: 定义、 主要手段 中 性政策: 定义、 主要手段,第二节 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一 、 财政政策目标:(一) 充分就业(二) 物价稳定(三) 合理分配(四) 经济增长(五) 社会生活提高 以上这五项目标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既相辅相成、又相互矛盾的。,二 财政政策主体三 财政政策工具(一) 财政预算(二) 税 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使其在调节社会经济当中具有权威性。(三) 公 债: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成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四) 公共支出(五) 政府投资,第三节 财政管理体制一、财政管理体制的概念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分类 (略)三、财政体制的

27、集权与分权:决定财权集中的主要因素包括:(1)稳定经济、(2)收入再分配、(3)外溢性作用导致财权分散的主要因素包括: (1)地方政府所行使的配置职能 (2)人口、民族的多样化 (3)公共产品消费的需求程度,第四节 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及运行情况一、 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具体内容:(一)中央与地方事权及其支出责任划分(二)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收入 中央固定收入包括的内容: 中央与地方共享收入包括的内容: 地方固定固定收入包括的内容:,(三)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四)建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五)预算编制与资金调度二、 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成效与问题:三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分税制的设想,第七章

28、 金融导论,第一节 金融概述一、金融的概念及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二、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第二节 货币与货币制度一、货币的定义有关货币的定义,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回答(1)从职能出发的定义:(2)从本质出发的定义: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对货币更本质的认识:为什么在家庭范围内获取物品不需要使用货币?(4)再提一个问题:在你的财产中,货币形式的财产与其他财产有什么区别?,现代社会人们持有财产的形式,流动资产 实物资产 资产 固定资产 形式 货 币:现金、存款 金融资产 ? 有价证券:股票、债券,二、货币的范围: 现金货币与非现金货币。 “货币性”即“流动性”的概念:资产变为实际的购买能

29、力的大小。 从流动性的角度说,一切资产都有一定程度的货币性。 货币只是一切资产中流动性最大的资产而已。三、货币层次的划分:划分的标准是流动性的大小 M0=流通中的现金 M1=现金+活期存款(可使用转帐支票的)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第二 货币的职能,职能的定义:由事物的本质决定其所具有的客观功能。 职能不等于作用一、价值尺度:价值尺度职能的定义二、流通手段:流通手段的定义和要求三、储藏手段:储藏手段的定义和意义四、支付手段:支付手段的定义 以上四个职能当中,前两个是最重要的。马克思曾说“价值手段和流通手段的统一就是货币。”有关世界货币的说法,第三 货币的种类,一、货币形态的发展:(一

30、)商品货币阶段:齿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二)金属货币阶段:布、刀、环钱、秦半两、元宝、称量货币、铸币、银两、银圆(三)纸币阶段现代社会的“信用货币”制度:银行券、纸币、存款货币(支票、本票、汇票、信用卡) 关于电子货币二、货币的种类:见教材图表,货币形式发展演进概要,名义价值 = 实际价值 (实物货币特征)名义价值 实际价值 (信用货币特征) 一般实物 实物 信用 银行券 货币 货币 纸 币 金 属 存 款 (贱 贵),第四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有关货币流通的一切法律、法令和规章制度的总称。一、货币制度的内容:二、货币制度的演变:(一)银本位(二)金银复本位(三)金本位(四)纸币本位信

31、用货币制度三、新中国的货币制度:,第五节 货币流通,一、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联系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二、货币流通的渠道:(一)现金流通渠道以中央银行为源头,以商业银行为中心,现金货币往复运动。(二)非现金流通渠道自始至终存款货币的收付都不离开银行,始终在银行内部转辗运动。,三、货币流通规律: 规律事物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事物发展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结果。 商品价格总额 现金货币需要量 = 货币流通的速度四、纸币和纸币流通规律:纸币也是货币,所以,纸币流通规律也是货币流通规律。不同的是,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流通规律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第三节 信用和利息与利

32、率,一、信用的概念:信用从道德的角度,是指信任;信用从经济的角度,是指借贷,它包括债权人和债务人两方面,特点是价值物(货币或实物)的运动分为借出和偿还两个阶段,中间有一段时间间隔。事实上,经济的信用是以道德的信任为前提的。,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一)高利贷(二)借贷资本三、信用的功能现代经济=信用经济马克思说“信用是实现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杠杆”。三、信用的基本要素和形式,一、商业信用二、银行信用以上二种信用是现代社会信用的基本形式;二者之间相互渗透,紧密联系。三、国家信用四、消费信用五、国际信用,各种信用形式的主要特征,商业信用: 债权人债务人双方都是企业银行信用: 债权人债务人必有一方是银行国

33、家信用: 债权人债务人必有一方是国家消费信用: 消费者是债务人国际信用: 债权人债务人有一方是非居民,债权人 债务人 1月1日 4月1日 债权人 债务人,信用(金融)关系说明,国内金融 际 国 信 用 离岸金融,第三节 信用工具,一、信用工具概述:二、短期信用工具 票据(一)票据的特点和种类: 票据的定义:证明短期债权债务的合法凭证。 票据的特征: (1)抽象性 (2)无条件支付性 (3)流通性 有关票据的特征也可以按教材上的阐述理解。,支票:由存款人签发的指定银行支付一 给收款人的凭证。 商业汇票:由债权人签发的指定债 票 汇票 务人到期付款的命令式的凭证。 银行汇票:是银行为客户办理异地据

34、 汇款的凭证。 商业本票:由债务人签发的承诺到 本票 期付款的承诺式的凭证。 银行本票:由银行签发的承诺支付 款项的承诺式的凭证。,(二)商业票据:是为商业信用服务的信用工具(证明债权债务的凭证)。商业票据包括商业汇票和商业本票。其中商业汇票的票据行为内容多样。承兑:这是汇票必须具备的法律行为。是指由付款人在汇票上签字盖章承认到期付款的手续。背书:票据持有人在转让票据时在票据背面签字并承担连带清偿的责任。贴现:由银行购买未到期的票据。见教材199页。商业本票,三、长期信用工具:股票与债券股票与债券的共同点有价证券股票与债券的区别股票、股份公司、股票市场为股份制的三个构成要素。 i有价证券的行市

35、:p= r,利息与利息率,一、利息的性质与作用二、利率的表示和计算方法(一)利率的表示(二)单利与复利三、利率的种类四、利率的决定及计算方法,第四节 金融机构体系,一、银行机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专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二、非银行金融机构:保险;信托;信用合作社;租赁公司;基金组织;财务公司三、我国金融机构体系四、国际金融机构体系,第八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第一节 融资方式与金融市场一、融资方式:直接融资、间接融资这两个名词的解释二、金融市场的概念它是市场经济中一个统一、完整的市场体系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金融市场的四大构成要素:三、金融市场的特点每个市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区别与其他市

36、场的特点,四、金融市场的类型五、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六、金融市场的功能:融资投资;配置资源;调节经济;反馈信息第二节 金融工具一、金融工具的概念和特征:偿还性、流动性、安全性、收益性二、金融工具的种类三、票据、股票、债券、与投资基金;,第三节 货币市场,一、同业拆借市场:期限短;利率低;信誉好;手续简便二、票据市场见教材第184页三、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 四、国库券市场五、证券回购协议市场,第四节 资本市场一、证券的发行市场直接发行和间接发行二、证券的交易市场:场内交易、场外交易三、证券交易所现货交易、期货交易、信用交易、期权交易四、股票价格指数:计算原理和方法五、债券市场,第四节 外汇黄金市

37、场一、外汇市场的含义二、外汇市场的作用三、外汇市场的业务四、黄金市场第五节 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一、金融衍生工具的含义、特点二四:略,第九章 商业银行及其业务,第一节 金融机构概述一、金融机构存在的意义金融机构的定义及特征二、金融机构的分类银行,特别是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的主体。但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种类、数量以及其业务范围是一个社会金融水平的标志。三、我国的金融机构,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产生发展,一、现代银行的产生二、现代银行发展的趋势三、现代银行的功能和作用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性质和职能一、商业银行及其特征二、商业银行的类型及组织形式重点是了解商业银行的两大类型和发展趋势,三、商业银行的业务负债业务、

38、资产业务、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三大主要业务。负债业务组织资金来源的业务。资产业务进行资金运用并以此获利的业务。中间业务不提供资金而是通过提供服务而收取费用的业务。此外,还有一种叫作表外业务,它与中间业务的基本特征类似,所不同的是它有可能转化为表内业务,并且存在一定的风险。,四、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业务构成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一、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三性二、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三个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法 (略),第十章 中央银行及其业务,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中央银

39、行的性质;地位;职能:公共服务、调控、金融监管,中央银行的职能理解:货币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第四节、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清算业务、反洗钱业务,第十一章 国际金融,第一节 外汇与汇率一、外汇的概念和内容:二、外汇的种类:自由外汇;记账外汇三、汇率的概念及标价方法:四、汇率的种类,第二节 国际收支,一、国际收支的概念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及内容1、经常项目2、资本与金融项目3、平衡项目,第三节 国际金融市场,一、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二、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三、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积极与消极:四、国际金融市场的新特点:4点,第四节 国际资本流动与外债,一、国

40、际资本流动的概念二、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短期;长期三、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影响:1、对国际宏观经济2、对资本输出国3、对资本输入国四、外债的概念、特点及监测指标,第五节 国际货币体系,一、国际国际货币体系的概念、产生与发展二、国际金本位制度与布雷顿森林体系三、牙买加体系的内容、特征及评价,第十二章 货币供求与均衡,第一节 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的概念1、什么是货币需求2、货币的需求动机:(1)交易动机 (2)预防动机 (3)投机动机二、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一)利率水平和融资条件(二)市场规模及交易方式,(三)资产收益率和投资环境(四)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预期(五)收入水平和理财技术(六)个人取得收

41、入的形式和时间间隔(七)金融市场效率与交易成本三、货币需要量的预测 (略),三、货币需求理论1、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2、古典货币数量学说3、凯恩斯学派观点,第二节 货币供给,一、有关货币供给量的概念参考教材第154页关于“内生性”和“外生性”的问题二、存款货币的创造(一)派生存款、原始存款、货币乘数、基础货币的概念三、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公式 M=B * m四、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五、货币供给模型与理论,第三节 货币均衡,一、货币均衡的含义二、货币均衡的实现条件三、货币均衡的实现途径第四节 通货膨胀与 通货紧缩一、通货膨胀与紧缩及其特征二、通货膨胀与紧缩的成因三、通货膨胀与紧缩的影响及治理;正面影响、负面影响,第十三章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第一节 财政政策的概念、类型及目标、手段第二节 货币政策的概念、类型及目标、手段第三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的必要性及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