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过零丁洋 复习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66921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壁过零丁洋 复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赤壁过零丁洋 复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赤壁过零丁洋 复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赤壁过零丁洋 复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赤壁过零丁洋 复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赤壁过零丁洋 复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过零丁洋 复习ppt课件.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赤壁过零丁洋复习,复习目标1、掌握文学常识,熟练、准确地默写诗歌。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及情感。3、赏析诗歌的艺术特点。,考情及版本导航,近八年古诗文阅读未考查,古诗文默写考查1次(2014);RJ版八年级下册第25课,SJ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YW版八年级上册第30课。,13赤壁,杜牧,考点梳理,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世称“杜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其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主题思想:这首咏史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不仅流露出了

2、诗人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而且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同时,既表现出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一、文学常识,杜牧,字 ,号 ,人称“ ”, 代诗人。与 并称“小李杜”。,重点字句赏析:1.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赏析:这两句诗借物起兴。诗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有断戟沉埋,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落江底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支锈迹斑斑的“折戟”,引起诗人的万千思绪。诗人将它磨洗干净后辨认一番,结果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诗人以这件古战场遗物来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争

3、结果的慨叹,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2.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角度一)这两句诗是久为人们传诵的佳句。其妙在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是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吴魏形势的变化。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给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情致,别出心裁。对周瑜的丰功伟绩予以怀疑,主意新奇,并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这正是本诗艺术上的成功之处。(角度二)这两句诗采用用典的表现手法。诗人通过假设“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使他能火烧曹营,那么大乔、小乔就要被锁在铜雀台里成为曹操的人”,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是有某种机遇的,并借此抒发自己生不逢时,怀才

4、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炼字:一个“锁”字,形象地写出重台密阁,更加重了藏娇之意。把战争胜负写得很是蕴藉。表现出诗人认为周瑜的取胜具有侥幸性,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备战演练,1.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2. (名师原创)“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3. 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3分) _,备战演练,1.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示例一:前两句诗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分)为下

5、文论史抒怀作铺垫。(分)(共2分)示例二:前两句诗写兴感之由。(分)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江底,经过了几百年还没有被销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分)(共2分),2. (名师原创)“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表面上是讲周郎有幸因东风相助大获全胜,实际上是强调机遇的重要性,并委婉地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意思对即可。2分),答案,3. 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3分),示例一:不好。(分)以二乔的命运代指东吴的命运

6、,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耐人寻味。(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作答均可。2分)(共3分)示例二:不好。(1分)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虽诗意未改,但诗味尽无。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是诗的生命。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言之成理即可。2分)(共3分),答案,考情及版本导航,近八年古诗文阅读考查1次(2012),古诗文默写考查1次(2015);RJ版八年级下册第25课,SJ版八年级上册第9课,YW版八年级上册第30课。,14过零丁洋,文天祥,考点梳理,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

7、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作者简介: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有文山先生全集。写作背景: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1279年)正月,元军出珠江口,进攻南宋最后据点崖山。文天祥被押解同行,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过零丁洋时作此诗,决心以死殉国。主题思想:诗人通过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进入仕途、起兵抗元,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表现

8、出其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重点字句赏析:1.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赏析:对仗工整,比喻贴切。“风飘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诗句以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国家与个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形象地展现了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同时抒发了诗人忧愤悲苦的情感。,重点字句赏析:2.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赏析:上句追忆当年兵败心忧国事的心情;下句写此时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用双关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表达了诗人因国家覆亡和

9、自己遭遇危难的痛苦心情。炼字:“说”字高度概括出诗人追忆过去,表明自己对当时时局的忧惧不安。“叹”的是眼前之状,感慨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漂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伶仃。,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赏析:一问一答,由现在过渡到将来,由残酷现实到人生理想,诗人直抒胸臆,以磅礴的气势收束全篇,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这一联将前三联的悲愤、压抑之情一扫而去,尽显激昂、高亢之感。,备战演练,1. (2012河南)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分) 2. 颈联中的“惶恐”“零丁”语用双关,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2分) 3

10、. (2012河南改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2分),答案,备战演练,1. (2012河南)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分),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1分)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1分)生动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1分)(共3分)示例二: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1分)“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1分)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1分)(共3分),答案,2. 颈联中的“惶恐”“零丁”语用双关,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2分),一

11、是指地名,二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1分)“惶恐滩头说惶恐”追忆过去,表明诗人对当时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零丁洋里叹零丁”感慨眼前,述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漂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伶仃。(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答案,3. (2012河南改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2分),示例一: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2分)示例二: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救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永垂史册,映照千古。(2分)示例三: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2

12、分),答案,默写1.在汶川地震抢险救援过程中,十五名伞兵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坚定地持有“_,_ ”(过零丁洋)的人生信念,毅然决然地高空勇跳,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2.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3.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4. 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面临生死抉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思想,在过零丁洋中留下千古名句:“ ,。”,默写1.在汶川地震抢险救援过程中,十五名伞兵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坚定地持有“_,_ ”(过零丁洋)的人生信念,毅然决然地高空勇跳,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诗篇。2.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3. 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4. 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面临生死抉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思想,在过零丁洋中留下千古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丹心照汗青,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