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68188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ppt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内容,本章学习目标: 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理念 正确把握 语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落实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关键词:工具性 人文性 课程理念 教学目标 语文素养 学习方法: 自学、讲授、讨论,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内容,语文与语文课程,“语文”名字的演变和涵义,张志公(19181997),“语文这门学问主要是语言文字之学。”:“在普通教育阶段,这门功课应当教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掌握贴近生活实际,切合日常应用的语言能力。”,吕叔湘(19041998),“语文这个词本身的意思就不清楚。可以解释是语言和文字,也可以解释成语言和文学。”,叶圣陶(189

2、4-1988),“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这门课是学习语言运用本领的。”,通常所说的“语文”是指汉语文,对其人们有不同的理解,根据叶圣陶对“语文”概念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的解释,“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综合来看,语文不是语言文学,也不是语言文章,或是语言文化,而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3、。“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母语的热爱之情和熟练运用母语的能力。,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一、 语文课程的性质,(一)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历程1、上世纪的前五十年。 1923年的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使学生有自由发表思想的能力,使学生能看平易的古书;引起学生研究中国文学的兴趣。 )29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小学国语:练习应用本国的标准语,以为表情达意的工具。32、36、40、41年的初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高级中学国文课程标准:使学生从本国语言文字上,了解固有的文化

4、,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一、 语文课程的性质,可见: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语文课程,总体说来,既有对国文功用性的强调,又注意到了国文课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和它的教育功能。,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一、 语文课程的性质 (一)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历程,2、建国以后。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政治本位阶段; 工具本位阶段; 关注人文内涵阶段。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如何按照语文自身的发展规律,实施全面的语文教育上。,讨论:你如何认识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的说法?,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

5、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内容,(二)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文是思维和想像的工具 语文是从事学习、工作的基础工具。 语文还是文化得以积淀和传承的载体。,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固有的本质属性,它指的是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可以帮助学好其他课程,同时,语文可以传承文化,可以传达社会价值观,从而维系社会的正常运作。,语文教育使学生获得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体现了其工具价值,第一章:语文课程

6、的性质与教学目标,(二)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2、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人文 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价值观念。,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具有思想性、文化性、社会性、 教育性、文学性、情感性、审美性等等内容。语文课程处处体现着人的价值、人的情感和态度,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2、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汉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中华民族民族和全人类的优秀文化,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优秀文化的作用来发展学生的思想感情,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完美的个性。语文学习过程是人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激发人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过程。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场

7、所,也是体验人生的地方。,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2、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要求我们,1、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2、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 ,选择最“有营养”和最值得咀嚼的话题来组织教学;3、在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一、 语文课程的性质(二)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语文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课程的特点。前者偏重于形式,后者偏重与内容

8、,二者紧密结合,不可偏废。,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内容,一、 语文课程的性质(二)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紧紧围绕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核心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课程的实施应将思想情感的教育融入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过程,关注学生精神方面的成长,将知识、能力的教育与立人教育融为一体。,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内容,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三)语文课程的其他性质( 从属性) 综合性知识多样;能力多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育功能多元等实践性工具性的派生属性,各课程中独有的特性;它决定着语文教育方式方法。,如何理解语文

9、的实践性?语文实践的对象?场所?方式?,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语文材料;时时处处;训练、体悟,小结: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需要我们抓住语文课程的特点,在理解、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让学生亲身感悟文章字里行间蕴涵的哲理、情趣、价值,让学生在文学艺术的殿堂里领略人生,张扬自身的生命力,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谈谈你对下面这一教学片段的看法,我爱这土地教学片段(师引导学生朗读品味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的末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生1读得平淡。师请生2点评。) 生2:他最主要的是缺少情感。缺少一种泪水含在眼里的深挚爱国情。 师:说得真好,你有这种

10、情感吗? 生2(摇头回答):没有!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师播放日本人侵略我国东北,以及屠杀我国同胞的画面。),师:艾青写此诗时正值祖国母亲惨遭蹂躏之时,画面上就是当时的局部情况。下面,我们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诗。(学生情绪高昂,纷纷举手。)(生3读得富有情感。师再请生2来点评。) 生2:他读得很有感情,但是他对朗读的停顿、重音处理还不是很好。 (师就势引导,学生展开了对语气、语势、停顿、重音等朗读技巧的讨论。学生纷纷试读、纠正,再配合背景音乐齐读,课堂呈现高潮。),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内容,二、 语文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

1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思考:如何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当下的中学生,大多是话说不太好、书读不深透、文写不像样。他们大多思想低幼,思维混乱,其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思辩能力等几乎都上不了台面。 某教师,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内容,(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

12、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语文课程标准,语文素养(一般概念) 是指学生通过语文教育与训练在先天生理条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文方面的一定水平。,课标对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和要素做了明确规定:情感态度,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质属性和三维目标。,

13、因此,语文素养是指学生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修养,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学习态度和文风、情趣、价值观等人格修养。,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内容,语文素养是一种综合素养。语文素养各要素有机组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贯穿于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它在整个课程标准中处于核心的地位。语文“课程目标内容”,实际上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具体要求。,思考:在语文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内容,(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基本特性:人文性、实践性、民族性,教学

14、中应明确:,1、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并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2、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3、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内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思考:1、课标为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如何有效地实施这一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是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有大视野,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15、念。,思考:你如何理解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内容,(二)高中语文课程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目标内容,三、 语文课程总目标概说,(一)语文课程目标的构成:语文课程目标是从语文的角度出发,对语文课程人才培养的个体规格和质量要求所作出的规定。是希望学生学习语文后发生思想和行为变化的说明,是表述学习者经过学习要达到的状态是语文课程编制、实施、课程评价的

16、准则和指南。,思考:初高中语文课程目标涉及哪些方面?,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内容,(三)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总目标与阶段目标)1、整个目标系统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两个部分。纵向 三个维度:隐性的线索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横向 五个领域:显性的呈现 (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与内容(义务教育 )一、总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

17、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

18、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内容,2、纵向目标涉及1)知识能力目标:汉字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读写、口语交际知识、文学知识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目标2)过程、方法目标:

19、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口语交际方法、思维方法,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内容,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热爱祖国科学文化的情感、热爱社会生活、热爱学习和读写的情感、体味自然界的情感、关心世界多样文化的情感热爱国家、民族的态度;热爱生活的态度;关注生存环境的态度;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自觉学习的态度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文化观、民族观、国家观、自然观,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二、语文课程目标概说,(四)高中语文教学 目标,积累整合 感受鉴赏,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突出学生本位;强调改变学习方式;重视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语文实践;强调在语文实践中的发现和创新。,第

20、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高中语文课程包含:必修与选修必修:阅读与欣赏:,突出鉴赏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高度重视阅读的过程和方法;提高了古典诗词和文言文的要求;强调扩大阅读教学的空间。,表达与交流:,在写作活动中,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思想者;兼顾“为自己写作”和“为不同读者写作”的双层目标;鼓励个性化表达,激发创新精神;强调写作是一个宏观的过程,强调写作与学生生活的统一;强调口语交际中的情感态度,重视口语交际效果,突出公开讲演式的口语交际能力。,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诗歌与散文:重鉴赏、重方法、重实践 小说与戏剧:重评价 新闻与传记:强调养成阅读习惯;明确阅读要求;强调落实

21、写作实践。 语言文字应用 :提出应用语文文字的领 域、方式和程度。 文化论著研读:提出阅读程度、阅读方式方法上的要求。,选修,选修课教材,2005年以来,已有多家出版社编写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在实验区使用,这些教科书涵盖了课程标准规定的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语文版:第一批: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中外现代诗歌鉴赏中国现代散文鉴赏论语选读红楼梦选读汉语学习与应用写作基础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红楼梦选读中外戏剧名著 选读传记欣赏史记选读鲁迅作品选读 写作语言规范和创新,教学目标评析,1、紫藤萝瀑布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整体感知课文

22、;理清文章思路,归纳中心思想;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2、中国石拱桥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3、明月几时有教学目标设计,知识和能力:1.掌握文体知识“词”;2.识记两大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及代表词人;3.了解苏轼生平及词作。过程和方法:1.采用诵读法让学生熟悉课文;2.通过让学生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来初步掌握词作的大意;3.学生分组讨论词作的艺术手法,从而进一步掌握词的特色;4.鉴赏名句,使学生在经典句中学会领悟其意境,加深对全词的把握;5.拓展延伸,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在其他词作中较好地领悟其意境。情感态度

23、和价值观:1.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从而珍惜身边之情;2.认识苏轼在该词中流露的情感有个人和社会等多种因素。,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主体错位;贪多求全;目标泛化;脱离实际(文本、学生甚至语文);目标虚化;盲目照搬;流于形式;割裂三维目标;表述不当等。,思考:如何确立语文教学目标?,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四、 教学目标(课文或课时)的确立与实现,(一)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达到“两化”要求:具体化、序列化。具有“两性“特点:可操作性、可检测性。,依据: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教材实际、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教学目标有不同的分类,根据目标涉及的不同的具体范围,可以划分为:识字与

24、写字目标,阅读目标,写作目标,口语交际目标等。按层次划分,可分为:总目标、阶段目标、学年或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目标、课时目标等。,明确。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学主体要明确) 全面。 (兼顾三维目标,有所侧重而不是面面俱到) 具体。 (不能过于笼统。可测量,可评价) 突出重难点。 符合实际。(教师、学生、教材、当地教学资源的特点) 具有弹性。(共同性目标和个别目标有机结合起来。预设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的结合),1、需要注重的几点:,同时,在目标设计中要兼顾阶段目标和教材特点。总之目标确立要科学、准确、具体。,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内容,2、教学目标的表述:,明确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

25、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其制定要求把复杂的学习行为分解为从简单到复杂的、序列分明的几个部分,它不但规定了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最终结果,而且提出了达到这一最终结果的一般教学活动的程序,即通过对简单行为的逐个实现达到对复杂行为的最终实现,因而对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有明确的具体的指导作用,确保教学目标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内容,2、教学目标的表述:,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行为主体:学习者。表述应是“学生能”、“学生会”等,行为动词:用以

26、描述学生通过教学形成的可观察、可操作、可测量的具体行为,旨在说明“做什么”。如, “说出、勾画、背诵、列举、复述、概述、辨别、比较”等(知识性目标 );“经历、参与、模仿、交流、尝试、分享”等(过程性目标);“感受、体会、体验、欣赏、养成、敢于、乐于、领悟”等(情感性目标)。,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目标的表述:,行为条件: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等,说明学生在什么情境和条件下完成学习活动。如“通过小组合作”、“借助汉语词典”、“在了解作品创作背景的基础上”等等。,表现程度:行为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或所达到的程度,说明“有多好”。如“能流利地朗

27、读”、“能准确无误地背诵”等等。,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求:阐明学习行为的主体(学生或师生);行为动词指向必须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操作,可检测;必要时要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目标表述要分领域、分层次,条目化、序列化且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教学目标示例:醉翁亭记教学目标,看注释后,能解释文中的几个难词(环、壑、辄、暝、觥、筹等)。 反复阅读课文之后,能结合自己的感受说出“也”、“而”的作用。 能独立找出“文眼”,并据此说出文章的主旨。 学完课文之后,能说出自己喜欢本文语言的理由(至少两条)。 能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造句。,1.自读课文

28、,能分段、理清文脉,说出作者在描述的秋景画面中寄寓的深情。 2.理解课文内容,划出表现故都之“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内容,结合背景说说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为何有此独特感受。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讨论文章缘情写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赏析不少于三个用得好的词语或结构精妙的句子,领会作者谴词造句的娴熟技巧。,故都的秋教学目标,中国石拱桥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的含义;2、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3、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征。,1、学习生字词,能准确使用其中一些常用词语来造句。2、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题目,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3、能画出文中表述中国石拱桥特征的语句,能概

29、括其特点。,教学目标示例:变色龙教学目标,目标1: (一)知识与技能:1.分析把握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 2. 学习细节描写和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的重要作用。 3.领会文章的讽刺语言艺术。 (二)过程与方法:1.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有意义的主题。 2.结合小说的社会背景,分析小说的主题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高尚的人格。 2.认识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变色龙教学目标2,1、借助工具书正确地写、读劈、蔑。(略)等 字词,并能够口头组词,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2、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字词句;结合课 外资料合理分析归纳奥、赫、市民等人物形象,清楚表达自己对小说人物形象的

30、认识,养成正直、诚信、有正义感的性格,在评价奥的同时理解变色龙的实质(差生可做一般的了解,优生应该查阅资料,结合时代背景有创造性、有见解地分析评价)。,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内容,四、 教学目标的确立与实现,(二)确定教学目标的步骤,1、研读课标:明确其在不同阶段所提出的不同要求,把握总方向。2、吃透教材:与文本对话,有独到见解,寻找思维的激发点;充分利用课后练习、教学提示和学习建议。3、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4、准确概括。,散步教学设计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 邓艳萍,教学目标:1概括文章要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和谐美. 2涵泳体味课文,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

31、境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4、结合生活体验,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学策略: 1、散步语言虽然朴实,但文章还是洋溢着诗情画意,自然美、人性美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在教学中,要能让学生能欣赏到这种美、体验到这种美,所以在课堂上设置柔和舒缓的音乐,成为课堂中师与生,生与文本相融的一个大背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沉浸于亲情的氛围之中。 2、文中优美的景物描写,仿佛平静的湖面中泛起的点点金光,亮丽多彩而又摇曳多姿,让学生随着跳跃的文字,感受生命的蓬勃与伟大,只有通过反复深情的朗读才能深深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赞颂和身上沉沉的责任。 3、对于文章的主题,一直有着多元化的解读,

32、是生命的赞歌,也是人性的颂诗,对于主题允许学生有多种认识,并提倡个性化的理解,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课堂上设计看似简单却内蕴深刻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这样既容易让他们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又能巧妙地与文章的主题相吻合。,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品读法。,教学过程:一、听歌坊里谈感受,引入亲情。 1、学生听歌感恩的心,谈感受。 2、引入课文。人世间,我们第一个要感谢的就是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有人说,这世上,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和

33、安适。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重负,让我们搀扶着他们一起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课件出示音乐画面),二 、朗读苑中知内容,感受亲情。1、听读入境。听老师课文,学生思考: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生小结:团结和睦、互敬互爱、相互宽容、相互理解。最后归纳成一个词,和谐。让我们把自己融入到这样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中去,请带着深沉而欢愉的情感跟着舒缓的音乐读起来)。 2、朗读入情。学生以深沉而舒缓的语调读文章。3、比读入法。学生竞读,比一比谁读出了文中的深情。教师点拨:在把握感情基调的基础上读出语气、语调、读好重音,注意字和词所传达出的情味。,4、自读知内容:

34、(1)自读课文:作者在文中写了何事?何人?何景?何情?让一个平凡的家庭尽显和谐。 (2)集体交流。 (3)同桌讨论:在浓浓的亲情氛围中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情?(母子情、夫妻情、祖孙情。教师点拨:要抓住人物的性格: “我”的孝顺,母亲的慈爱、妻子的温顺、儿子的乖巧;要抓住作者的意图:借人物之间亲情不可割舍,矛盾难以抉择的心理,来赞亲情、颂生命、展人性),三、合作园里寻美点,品味亲情。1、学生大声朗读,追寻文中的美点。(美景的铺设,句式的对称、大词的小用、情节的巧设等)2、男女生合读,思考:景物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及语言的优美。 A、女生读,全班思考,写了初春的哪些景物?(田野、新绿、嫩芽、冬水、菜花

35、、桑树、阳光) B、男生读,全班思考:哪些句子和词语用得较好?(课件出示初春景色的影片)归纳景物描写的作用:为散步铺设背景、为后文分歧作铺垫、歌颂生命。3、师生合读文中的对称句,品味形式上的音韵美,感受内容上的和谐美。 4、师生共结。(课件出示内容小结)小结 巧设矛盾 调节和谐旋律 人物互爱 奏响和谐颂歌;景物渲染 铺设和谐氛围 句式对称 形成和谐音韵,四、智慧泉中探真爱,提升亲情。1、学生分组探究。和谐的家庭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一个家庭怎样才能达到和谐?(1)你认为在整个散步过程中,谁做得最好?(教师引导:老人的慈爱、我的孝心、儿子的乖巧、妻子的温顺,真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2)在这

36、个家庭中,谁的权力最大?(我听母亲的、母亲听儿子的,儿子又听我的,这是多美的一条亲情链啊!) 2、学生交流小结 :对子女有一份爱心,对长辈有一份孝心,每个人有一份责任心,我们的家才会和谐。善待儿女,孝顺父母,古来有之。(课件出示:陈情表:“圣朝以孝治天下,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相依为命”培根:“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让我们带着这份爱心、孝心与责任心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

37、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

38、创造的空间。,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如阅读:总要求:(1)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2)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3)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情感态度方面:(1)强调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2)要求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到阅读的内容和方法中。,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与内容,(三)中学语文教学目标1、初中语文教学目标(与内容)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分类总目标:10条。前5条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上有所侧重。后5条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着眼,侧重“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方面:(1)强调要加强朗读。(2)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知识能力与方面:(1)指导思想: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运用,应该促使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化,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2)重视加强积累。A、从阅读数量入手,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B、提出积累各种素材,加强背诵的要求。(3)循序渐进培养阅读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