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章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标准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824400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3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二章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标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一、二章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标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一、二章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标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一、二章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标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一、二章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标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二章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标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二章课程性质和任务课程标准课件.ppt(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1、谈谈中国教育的现状,说明中国的教育必须改革。,2、谈谈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3、谈谈你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你的人生观、价值观。,课程介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论是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两个特点,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小学语文教学,既研究其基本规律(如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目的,教学内容、过程等)问题,也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问题,既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应采用的教学方法,(包括教材教法和教学实践)。它是和教育心理学、语言文学学、学科教学论、美学等相关科学相联系的交叉学科。,这门课程主要包括小学语文课程论;小学

2、语文教学论;小学语文评估理论。其中教学论包括: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具体的教学理论,如:识字教学的基础理论;阅读教学的基本理论;作文教学的基本理论;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理论等。教学论在本书用了13章节来论述,可见,教学论是这门学科的核心部分。,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与任务,一、小学语文课程 (一)“语文”的含义 要正确理解这一概念,得追溯“语文”始用之时 (1)清末小学开设国文科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我国影响深远的启蒙识字课本。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小学校教则及课程,规定初小和高小均设国文科。表明小学语文学科的确定,语文教学与经学相分离,提出国文教学要练习口语。(2)五四以后“国文”改为

3、“国语”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国民学校令将“国文”科改为“国语”科。小学教科书淘汰了文言文,改为白话文。(3)建国之初“国语”改为“语文”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将民国期间小学的“国语”和中学的“国文”统一称为语文,作为中小学国语课的课本,供全国使用。这一课程名称一直使用至今。,小学语文课程的演变 一九四年(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颁布于清光绪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公历当为1904年1月13日) 小:中国文字 国语 国文 语文中:中国文学 国文 (文言文) (白话文),语文的含义,当时参与审订工作的叶圣陶先生对“语文”课程名称作了诠释:“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

4、面为文”简明扼要地揭示了“语文”的本质涵义。 语文=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语言(广义),(二)课程的概念1、课程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广泛的课程:是指儿童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全过程。(美国教育家杜威)狭义的课程:学科的同位语,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英国教育家恩宾塞)2、课程又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国内: 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注释诗经小雅时说:“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此处“课程”的意思即以一定程序来授事。 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也多次使用“课程”一词,如“宽著期限,紧著课程”,又说“小立课程,大做工夫”。这里的“课程”已有课业、进程的意思。,国外: 由拉丁语“currere”一

5、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马道”,指赛马场上的跑道,后转义为“学习过程”。 1861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中“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最早使用“课程”一词,他把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统称为“课程”。课,指课业,即教育内容;程,指程度、进程。课程,就是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当前普遍认同的课程定义:课程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的总和。,(三) 小学语文课程的结构 1.学校的课程表内开设的语文学科的各项课程。 2.学校计划并实施的语文课外活动。 3.学校中的隐性课程。,(四)小学语文课程内容呈现的三大形态,语文课程形态语文教材形态语文教学形态,二、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6、,1.工具性2.人文性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工具性,(1)语文是彼此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2)语文是进行思维和开发智力的工具。 (3)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 (4)语文是传承文明、人类价值观的工具。,“人文”一词是易传首先提出的,泛指人类文明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引自周易贲封 天文,即自然“文明以止”。“文明”指光明、公平、正确地处理人际之间、社会上的各种关系,借指由社会发展而形成的能实现社会亨通与和谐的道德、伦理、风俗、典章、制度等等。“以止”,指将“文明”作为栖趾之枝、立足之石,作为处理各种关系的标准、规范。这样的“文明以止”

7、,就是人文。显然,本质上这指的就是人文文化。,语文课程人文性的内涵,一是指语文教材中蕴育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它囊括了中华五千年光辉灿烂的精神文明和世界各国的先进文化,包含着主体意识、创造思想、责任感、独立人格和审美精神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二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情怀,它主要体现在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是相互对立的,也不是“工具”与“人文”的简单相加,而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的。工具是就其形式而言,人文是就其内容而言;工具性是从语文教育的外在目的角度进行考察,人文性是从语文教育的内在目的角度进行考察;工具性是躯壳,人文性是灵魂。没有语言

8、这个工具,人文内涵无以依托;舍弃人文,语言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语文应是这样的一门课程:发展语言,发展思维,传承文化,培养人格,促进人的社会化,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三小学语文课程的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就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第二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建国以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建国至今,我国一共颁布了二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五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修正草案)1956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1978

9、年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2001年7月,国家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九年一贯制)。,一、语文课程标准的功能 1.编写教材的依据 2.教师教学的准则 3.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尺,二、小学语文课程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素养的概念:“素”有向来之意,故“素养”一般指平时的修养和训练。由此观之,“语文素养”的含义,则是指学生通过语文教育与训练在先天生理条件的基

10、础上发展起来的语文方面的一定水平。语文素养是一个复合性的概念,它的内涵和构成要素十分丰富,这些要素可以分为四个层级:听说读写,这是形诸于外的显性言语行为(操作层),支配这些行为的知能因素是语文知识言语技能、语文感悟和语文思维(实施层);参与和支配这些行为的直接心理因素是语文的动机、情感和态度、语文的习惯和语文行为的意志(动力层)。作为言语行为的背景要素则涉及到言语主体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知识积累、智力水平、人格个性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等等(基础层)。因此,“语文素养”是一个分层级的、成系统的完整结构。,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容: a.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b.正确地理解和

11、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c.丰富的语言积累 d.良好的语感 e.思维和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f.品行修养和审美情趣 g.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 (1)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 (2)面向全体学生 (3)教学全过程,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关注人文精神)(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加强言语实践)(3)语文学习应重视感性把握、整体把握。,(1)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指学

12、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4.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1)从功能上看,开放的语文课程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2)从结构方面看,开放的语文课程应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层面。在课程类型方面,应包括语文学科课程和语文综合性课程。,(3)从课程目标上来看,开放的语文课程应该包括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态度和情感、语文

13、学习过程和方法等层面,而不应仅仅限于系统的语文知识的传授。 (4)从语文课程存在的方式来看,开放的语文课程不限于教科书、教师,不限于校园,而是与家庭、社会生活密切相连。 (5)从实施来看,开放的语文课程强调师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强调师生对课程的构建。,一位老师在教完惠崇春江晚景后设计的作业是这样的: 爱写作的你,不妨写写你对春天的感受;爱绘画的你,不妨发挥想像,把诗变成画;爱文学的你,不妨写首春天的小诗;爱历史的你,不妨查查苏轼与惠崇的背景材料;爱唱歌的你,不妨创编一首春天的歌给大家听听,三、小学语文课程目标 1.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2.五个领域协调一致 3.三个维度有机融合,1.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1)九年一贯,通盘安排。 (2)突出主体,注重实践。 (3)阶段分明,大体有序。,3.三个维度有机融合 (1)凸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关注“过程和方法” (3)落实“知识和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