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3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3课ppt课件.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对接高考,时效热点,失分误区,考向1,考向2,考向3,第三课多彩的消费,考向1:影响消费的因素,对接高考,真题引路,(2014课标卷,13)下图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生活水平逐步提高A B C D,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92年至2012年,某国居民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只是增长幅度略有下降,符合题意;日用品消费支出和奢侈品消费支出都在增长,且奢侈品消费支出增长幅度较大,说明该国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符合题意。从图中推导不出居民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与题意不符。,
2、D,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与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措施,考点精讲,考点精讲,注意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除收入外,物价、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社会福利制度等都对居民消费水平有重要影响。,对点训练,(2015安徽卷,1)出境游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其需求量(Q)受出境游价格(P)、居民收入(M)等因素影响。不考虑其他因素,右图中能正确反映P与Q、M与Q关系的图形有()A B C D,解析本题通过把经济生活中的基础知识和数学中的函数图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需求量(Q)和出境游价格(P)之间是负相关关系,即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人们对它的需求
3、量会下降,反之亦然,据此符合题意,则应舍去;需求量(Q)和居民收入(M)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即当人们的收入增加,人们的需求量也会增加(不考虑其他因素),反之亦然,据此,符合题意,则舍去。本题应选,正确答案选B。,B,考向2:消费类型、结构,真题引路,(2014大纲全国卷,25)从国际经验看,当一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 00010 000美元时,消费偏好和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201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6 7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居民()A食品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B服装消费支出占比增加C旅游消费支出占比增加 D家电维修支出占比增加,解析本题考查消费结构的相关知识。收入增加会导致食品、服
4、装等基本生活资料的消费占比下降,排除A、B两项。收入增加,享受资料的消费占比会增加,C项符合题意。家电维修支出和家电的使用频率、家电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有关,所以,收入增加人们的家电维修支出占比未必增加,排除D项。,c,1. 消费类型,划分依据,特点,常见方式,贷款消费,租赁消费,预支未来收入,所有权不变,让渡使用权,消费目的,生存资料,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最基本的消费,提高自身素质,全面发展,身心愉悦,丰富生活,考点精讲,类型,2正确认识贷款消费,(1)从消费对象看,贷款消费主要用于购买大宗高档耐用消费品以及大额服务。(2)从消费群体看,贷款消费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
5、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3)从注意的问题看,贷款消费应坚持适度原则,充分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避免因贷款消费而影响未来生活。(4)从意义角度看,合理的贷款消费既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又有利于发挥消费对生产的拉动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考点精讲,3消费结构,(1)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2)影响因素:消费结构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的收入及其他影响消费的因素的影响。 (3)变化规律: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4)衡量标准:恩格尔系数公式: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消费支出总额
6、100%意义:恩格尔系数是衡量消费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越大,消费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降低,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优化。,提醒从数值看,恩格尔系数是一个相对量,是一个比例数,不是一个绝对量。恩格尔系数降低不等于食品支出金额的减少。,考点精讲,对点训练,(2017江苏卷,5)当前,消费需求日益呈现新变化和新趋势,人们更加偏好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消费。据统计,2016年1月至11月,体育服务业、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4.4%、16.4%和17.1%。材料表明()A第三产业已成为我国主导产业 B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处于支配地位C人们的收入水
7、平得到大幅提高 D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不断增加,解析从消费目的来看,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领域的消费属于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该行业的营业收入增长迅速,D正确;A的说法不符合我国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求实消费心理与题意无关,B排除;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不是材料直接表明的信息,排除C。,D,考向3:区分四种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真题引路,(2016全国丙卷,13)时下出现了一个新的消费群体试客。这一群体在购物前先从网络上索取相关商家的免费试用品,经过仔细试用并与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试客的购买行为()A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是求异心理主导的消费C是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8、D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解析本题考查对不同消费心理的理解与区分。索取相关商家的免费试用品,经过仔细试用并与其他使用者相互交流后才决定是否购买,这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后进行的消费,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答案为D。,D,1.消费心理,消费心理的表现,特点,评价,从众消费心理,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优点: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可以带动某一产业的发展;弊端: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不利;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求异消费心理,标新立异,优点:展示个性,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弊端:代价大,社会不认可;态度:过分标新立异,不可提倡,攀比消费心理,夸耀性盲目性,
9、弊端: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态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应提倡,求实消费心理,符合实际 讲究实惠,优点: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都有利态度:大力提倡,考点精讲,2对比法区分消费心理,提醒除了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之外,对从众和求异心理要辩证分析,不能简单否定。,考点精讲,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原则,要求,反对,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消费。消费要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合理消费,既反对超前消费,也反对消费滞后,避免盲从,理性消费,理性消费,健康消费,反对跟风随大流、情绪化消费,反对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
10、气,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实现可持续性消费,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做到戒奢从俭,铺张浪费,骄奢淫逸,考点精讲,4何谓合理消费,(1)从消费支出看:与自身的收入相适应,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既不超前,也不滞后。(2)从消费内容看: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合乎科学,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从消费心理看:不盲从、不攀比、不情绪化消费,提倡求实心理。(4)从消费原则看:适度、科学、环保、绿色消费,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考点精讲,5全面理解绿色消费,(1)什么是绿色消费?绿色消费
11、有何特征?绿色消费的内涵:绿色消费是以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绿色消费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倡导消费者在消费时选择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三是引导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方向转变,在追求舒适生活的同时,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性消费。,考点精讲,绿色消费的特征:人们形象地把绿色消费概括为“5R”,即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duce);绿色生活,环保选购(Reevaluate);重复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类回收,
12、循环再生(Recycle);保护自然,万物共存(Rescue)。,考点精讲,(2)怎样才能促进绿色消费的发展?国家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发展绿色经济,引导消费趋势。企业要面向市场,生产环保绿色的产品。消费者要学习和掌握绿色消费相关知识,要积极宣传绿色消费知识,要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倡导绿色消费。如多使用环保产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积极参与废品的分类回收和利用等。,考点精讲,(1)区别:消费心理是指贯穿消费活动全过程的思维活动的总和,有求名心理、求新心理、爱美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等。消费行为是一种有目的的、满足消费需要的活动。(2)联系: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消费心
13、理贯穿于消费者的消费活动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消费行为的方向性和目的性。,影响制约,表现,6. 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关系,考点精讲,对点训练,(2016江苏卷,7)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热,大学生借助“校园网贷”进行消费的方式悄然“走红”。但一段时间以来,“校园网贷”引发的借贷纠纷甚至债务悲剧也不时见诸媒体。这警示我们()A要反对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消费 B要避免贷款消费C要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倾向 D要做理性消费者,解析本题考点:消费心理,正确的消费观。标新立异的消费并非都不可取,我们要辩证看待,而不应全盘否定,A错误,不选;C与题意无关;贷款消费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是可以的,也不应全部否
14、定,但是贷款消费要理性,不能超出自己的偿还能力,B不选,故正确答案是D。,D,失分误区,混淆消费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示例1社会保障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2014江苏卷,6)示例2出国旅游趋势热的根本原因是从众心理影响(2015上海卷,17),剖析矫正,混淆消费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提醒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收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社会福利制度等都对居民消费水平有重要影响,但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其他所有影响因素都不能夸大为决定因素。,剖析矫正,调查显示,上海市居民消费出现右图所示特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消费水平越高消费结构就越合理B收入水平越高恩
15、格尔系数也越高C收入水平制约消费行为的选择D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渐被享受资料消费取代,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水平高并不意味着消费结构合理,生活健康,排除A。收入越高,生活水平越高,恩格尔系数越低,排除B。图表表明收入水平与消费行为的关系,故选C。生存资料消费是人必需的,排除D。,C,矫正训练,四种消费心理、消费原则区分不清,示例1企业高薪聘请影视明星作为产品代言人利用消费者的攀比心理示例2有物质无文化、有奢侈品无品质的“土豪”消费违背了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原则,剖析矫正,四种消费心理、消费原则区分不清,提醒对于不同的消费心理,要作出正确的区分,一是看其表现,二是看其造成的结果或影响。人有我
16、有是从众,人有我异为求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为攀比,注重实用为求实。适度消费强调的是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理性消费强调的是坚持从个人的生活实际需要出发。,剖析矫正,(2015浙江卷,24)“双十一购物狂欢节”那天,不少商家推出购500元商品返还280元购物券的活动,很多消费者为了获得购物券而凑足购买500元商品。狂欢之后,一些消费者发现“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是自己不需要的。这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A是求异心理引发的,不值得提倡 B是攀比心理引发的,并不可取C违背了理性消费原则 D违背了适度消费原则,解析材料中的购买行为不是求异、攀比心理引发的,排除A、B。适度消费强调消费与自身的经济承受
17、能力相符,材料未涉及收入与消费,D不当选。“凑单”购买的许多商品自身不需要,体现了一种盲目跟风,违背了理性消费原则,故答案为C。,C,矫正训练,时效热点,分层突破,倡导绿色消费建设美丽中国,热点点击 信息解读,绿色消费,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2017年3月1日,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发布一周年。为加快推动消费向绿色转型,意见要求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厚植崇尚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大力推动消费理念绿色化;规范消费行为,引导消费者自觉践行绿色消费,打造绿色消费主体;,绿色消费
18、的主旨是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分层突破,热点点击 信息解读,严格市场准入,增加生产和有效供给,推广绿色消费产品;完善政策体系,构建有利于促进绿色消费的长效机制,营造绿色消费环境。加快畅通绿色产品流通渠道,鼓励建立绿色批发市场、绿色商场、节能超市、节水超市、慈善超市等绿色流通主体。2017年10月18日,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战略。,生产决定消费,消费环境影响消费。政府要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
19、核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绿色消费建设美丽中国,命题预测,1.绿色,代表生命、健康和活力,是充满希望的颜色。去年3月,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环保部等10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绿色消费的指导意见,旨在加快推动消费向绿色转型,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之所以鼓励绿色消费,是因为它()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经济增长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A. B C D,A,命题预测,2新能源汽车是指使用除汽油、柴油之外的其他新能源作为动力来源,具有
20、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被认为能减少空气污染和缓解能源短缺。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新能源汽车()体现了绿色消费的主旨对汽车产业调整有导向作用体现了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是为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A B C D,A,命题预测,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闲暇时向往寄情山水、体验农趣的田园生活。为此,休闲观光、绿色生态、科技示范、创意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蓬勃发展起来。这说明()A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B要发挥区域经济优势,注意经济效益C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D新的消费需要对农业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