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公司兴衰的奥妙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37645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BM公司兴衰的奥妙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IBM公司兴衰的奥妙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IBM公司兴衰的奥妙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IBM公司兴衰的奥妙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IBM公司兴衰的奥妙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BM公司兴衰的奥妙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BM公司兴衰的奥妙ppt课件.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公司兴衰的奥秘,IBM公司兴衰的奥秘,一 IBM简介 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IBM),公司1914年创立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多万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IBM全球营业收入914多亿美元。它是世界上经营最好、管理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在过去的九十多年里,世界经济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IBM始终以超前的 技术、出色的管理和独树一帜的产品领导着全球信息工业的发展,保证了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行业用户对信息处理的全方位需求。众所周知,早在1969年,

2、阿波罗宇宙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肩负着人类的使命,首次登上了月球;1981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又成功地飞上了太空。这两次历史性的太空飞行都凝聚着IBM无与伦比的智慧。 以世界一流的最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并以最快的生产速度进入市场,是IBM的产品 发展战略。IBM拥有先进的全系列产品,在复杂的网络管理、系统管理、密集型事物处 理、庞大数据库、强大的可伸缩服务器、系统集成等方面,IBM具有强大的优势。,蓝色巨人(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即 IBM 公司和蓝色有不解之缘。因为它的徽标是蓝色的,人们常常把这个计算机界的领导者称为蓝色巨人。一九九七年,IBM 的超级计算机深蓝(Deep Blue)和有史

3、以来最神奇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展开了六盘人机大战。深蓝最终以 3.5 比 2.5 胜出,这是人类历史上计算机第一次在国际象棋六番棋中战胜人类的世界冠军。IBM 在全世界掀起了一阵蓝色旋风。 IBM 公司可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成功地逃过历次经济危机,并且在历次技术革命中成功转型的公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IBM 仅仅是一个大型计算机制造商,并且在微机和互联网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它已经过气了。其实 IBM并没有这么简单,它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服务公司(consulting company),第二大软件公司,第二大数据库公司。,二 相关背景资料,IBM历史上的CEO,IBM历史上的CEO及任期

4、第一任 Thomas J. Watson(托马斯约翰沃森) 1914 - 1956 第二任 Thomas J. Watson Jr.(小托马斯约翰沃森) 1956 1971第三任 T. Vincent Learson(文森特利尔森) 1971 - 1972第四任 Frank T. Cary(弗兰克卡利)1973 - 1981 第五任 John R. Opel(约翰欧佩尔) 1981 -1985 第六任 John F. Akers (约翰埃克斯 ) 1985 - 1993 第七任 Louis V. Gerstner, Jr.(路易斯郭士纳 ) 1993 - 2002 第八任 Palmisano,

5、 Samuel J.(彭明盛 )2002至今,托马斯约翰沃森(老沃森)简介,Thomas J. Watson,托马斯约翰沃森,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创始人。1874年2月17日出生于美国纽约。毕业于美国埃尔米拉商业学校。1896年进入美国“全国收款机公司”担任推销员,1914年进入计算制表记录公司(CTR)任公司经理。1924年改计算制表记录公司(CTR)为IBM公司,成为IBM的创始人。1956年去世。老沃森是20世纪前半叶伟大的企业家之一。作为一名销售天才,他说服商家们放弃分类帐簿,而使用穿孔卡这种原始的会计机器来计帐。他使 IBM 闻名遐迩。他给世界留下了一句箴言“思考”。,小托马斯

6、约翰沃森简介,Thomas J. Watson Jr,小托马斯约翰沃森,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开拓者。1914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代顿市。1937年毕业于美国布朗大学。毕业后进入IBM公司,二战时(1942年)到美国空军服役,1946年重返IBM,1949年小沃森当了IBM执行副总裁, 1952年担任IBM总裁。1956年担任IBM董事长,1971年因病辞去董事长职务。1993年12月31日,小沃森因中风并发症去世,享年79岁。他最具价值的遗产可以归结为几个字:“IBM就是服务”。,文森特利尔森,公司首席副总裁文森特利尔森(V.Learson)哈佛大学毕业,1935年就加盟IBM,不屈不

7、挠的性格, 使他从一名推销员逐步跻身于IBM领导层。在失败阴影的笼罩下,公司许多人并不支持更新换代的决策。但利尔森坚定地说:“要干!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干! 1971年,58岁的利尔森接任IBM董事长职位。1973年,他带头制定出公司领导退休制度,并且在18个月任期后主动辞职。,弗兰克卡利,弗兰克卡利是斯坦福大学企业管理硕士出身,与IBM历任董事长一样没有技术背景,他曾开玩笑说,高中物理是自己学过的最高科技课程。在整个任期,他花了大量时间来应付美国司法部提出的反托拉斯诉讼。 据说,司法部从IBM收集了7.6亿件文件,指责IBM垄断电脑行业,要求肢解、剥夺和重组这家公司。这个案件整整拖了12年,让I

8、BM大伤元气。即便如此, 卡利还是为IBM确立了备受赞赏的管理模式。,约翰欧佩尔,1981年,约翰欧佩尔正式接任IBM第五任董事长。 8月12日,IBM在纽约宣布PC电脑横空出世 ,从此,IBMPC成为个人电脑的代名词, 它甚至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它是IBM公司本世纪最伟大的产品。 1984年,IBM公司的规模已经比小沃森接手时扩大了40倍,年销售额达到260亿美元,连续多年被幸福 杂志评为全美500家最大公司中最受好评的公司之一。1987年,该公司股票总面值达1060亿, 超过福特汽车公司。IBM公司在三代电脑的潮起潮中,不断地遇险,又不断地重新奋起。应该说,小沃森所倡导的“企

9、业精神”,其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敢于革新、拼搏和冒险。可惜,约翰欧佩尔董事长沉溺在巨大的成功里,进而强化公司的“规矩”,反而促使IBM的这种“企业精神”渐渐滑向保守、僵化和作茧自缚。,约翰埃克斯,1985年,约翰埃克斯(J.Akers)接替欧佩尔担任IBM总裁,第二年,他成为公司第六任董事长。海军飞行员出身的埃克斯,上任两年内不仅业绩平平,而且遇到了各种麻烦事,其中最头痛的就是个人电脑兼容机。市场开放政策象一柄锋利的“两刃剑”,一面把IBM PC送上了成功的巅峰, 一面又造就了众多的仿造者。几年之后,被IBM扶植起来的兼容机厂商已经占领了55全球市场,超过了IBM公司本身。1993年1月, 无计可

10、施的埃克斯向董事会递交了辞呈。在历任董事长中,埃克斯创下了空前差劲的纪录,主导了世界上最大、最老、曾经最成功的跨国电脑公司的土崩瓦解。10年前, IBM的董事长曾经是世界上最抢手的职位,可10年后董事会竟然派出一个“寻人委员会”,满世界为公司找头头,谁也不愿接收这个烂摊子。,路易斯郭士纳,郭士纳,Louis V. Gerstner, Jr.,曾任IBM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出生地:纽约长岛,毕业学校:哈佛大学MBA。1993年4月1日,愚人节。郭士纳从埃克斯手中接过IBM权力之柄,担任董事长兼CEO。,郭士纳出生于纽约长岛一个贫穷家庭 在一所教会中学渡过全部的少年时光 后毕业于哈佛商业学院 28岁

11、即成为麦肯锡咨询公司最年轻的委 托代理人,33岁成为最年轻的高级主管,一直是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骄傲。 1978年,35岁出任运通公司执行副总 裁,负责收支信用卡业务。提出管理理念:“一旦你判定了一个决策,永远都不要违背它。”可有一天他给美国运通执行总裁罗宾逊留了张便条,从此便不见踪影。 1989年3月出任RJR Nabisco总裁,每次都是危难之际扭转乾坤,就在公司如日中天之际他又弃之不管。 1993年接任濒临破产边缘的IBM,90天便确立新的目标与对策,到1995年,IBM销售盈利达400多亿美元,郭士纳对IBM进行了深刻的变革转型,?问题1 试从 IBM公司“三起两落”的历程中,分析经营环境

12、的变化以及作为高层管理者各自在企业盛衰起伏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第一次兴起:50年代-60年代 领导者是小托马斯沃森,经营环境1.新兴的电子计算机领域。20世纪40年代爆发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行业是在这次革命下产生的新兴领域,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而1956年晶体管和1959年集成电路的发明激起了计算机行业技术进步的新浪潮。2.市场领先者雷明顿兰德公司。1949年,雷明顿兰德公司并购了制造了第一台把编程指令放在内存的二进制自动计算机BINAC的电于控制公司,从1950年起,他们开始制造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自动计算机UNIVAC,这台机器于次年3月问世,重1.6万磅,有5000个真空管,可

13、同时读、写和进行数据处理,它承担了全美人口普查中大部分的信息处理工作。1952年,雷明顿兰德公司又兼并了工程研究联合公司,这家公司拥有全美最多的计算机专业人员,并为海军研制了两三台通用型计算机。 这样一来,雷明顿兰德公司在计算机领域已处于优越的战略地位,堪称计算机产业中的最初领袖。它在20世纪一项最重要又有最大利润的工艺技术上占了上风,在技术上比IBM至少领先5年。,小沃森的选择-成功带领IBM打入计算机市场并成为行业领导者 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IBM是发展前景莫测的电子计算机,还是继续经营收益可观的打孔卡机?是依然故我,安于现状,还是奋起急迫,勇冒风险,搏击取胜?这是当时老沃森和小沃森两

14、代管理者理念上的冲突。,第一次衰退: 70年代 福兰克卡里,经营环境,1.应对当时美国司法部提出的反托拉斯诉讼。司法部从IBM收集了7.6亿件文件,指责IBM垄断电脑行业,要求肢解、剥夺和重组这家公司。这个案件整整拖了12年,让IBM大伤元气。,2.个人电脑的兴起。70年代的计算机行业已是一个多变复杂的市场,IBM高管层满足于现有的成功,忽视了市场竞争中的潜在威胁。电子计算机市场上出现了来自日本和美国国内的低成本计算机制造商,使IBM的大型机业务受到了日益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靠立足于科研用计算机的市场定位而避开了IBM公司威胁的数据设备公司在1965年率先向市场投放了小型计算机,而“后起之秀

15、”苹果计算机公司则在1977年研制出内存少、没有数据库、速度慢、计算能力差但价格十分低廉的苹果个人计算机,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车库”公司,短短几年就把微型电脑演成了大气候。事实证明,个人电脑市场是真实存在的,而“蓝色巨人”IBM在计算机革命浪潮中步子慢了半拍,其庞大机构又无法迅速作出反应,无可奈何地看着DEC公司成为小型机霸主。,卡里的战略坚持传统,迷信大机型,错失转型变革机会。 公司战略就抓主机和标准化两个方面。主机战略是:无论研究与开发还是市场销售都确保主机地位;标准化战略是“IBM即标准”。当时,IBM为了迅速实现上述战略,一切确保主机并梦想把70年代迅速推出兴起的微机形成标准化,从而迫

16、使其他厂商亦步亦趋。为了争取时间,IBM把微处理器转让出去,自己仅保留独创的动态存储器技术。然而,事与愿违,IBM对主机的迷信源于其传统,也源于其对市场趋势的错误估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中型计算机的需求增长速度放慢,越来越被体积小、价格低廉、功率大的微机的联网技术所取代。大中型机的市场在萎缩。梦想希望成为世界“标准”的战略也未获成功。,经营环境 当IBM从错失的个人计算机市场的教训中清醒过来后,发现自己犯了个在昨天的祭坛上宰杀了明天的机会的错误时,反省之余立即动手,夺回失去的阵地。但是仍然坚持大型机战略为主。,第二次兴起:80年代前期(到1985年) 约翰欧佩尔,欧佩尔兴起措施,1. 发展

17、采取进攻型战略。,IBM公司产品结构变化(),2.以闪电战术开发个人计算机市场,第二次衰退:1986-1993 约翰埃克斯,经营环境: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中型计算机的需求增长速度放慢,越来越被体积小、价格低廉、功率大的微机的联网技术所取代,大中型机的市场在萎缩。2. IBM 迅速发展壮大的个人电脑,因为核心软件和硬件全靠外购(如依靠微软为其提供DOS 操作系统,英特尔提供中央处理器芯片),为别的厂家通过仿效追赶自己提供了机会。后起于IBM的对手们则以其一波紧接一波的创新浪潮,推动着计算机市场的发展、变化。3. 组织结构和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无助于创新的进行。4.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大公

18、司调头困难,为了不被环境驾驭而转向以防御为主的战略。,埃克斯的改革 采取了万人规模的大幅精简人员、重组组织机构(允许各分部之间相互竞争和自主地向市场购售商品,并试图将包括9个新产品制造商和4个地区营销部的13个事业分部先后改组为像个人电脑业务部那样的独立机构)以及增强销售力量(进一步给本已相当强大的销售队伍增加 5000名国内销售人员)等措施。但对大型机不忍放手,转向速度不快,其措施一直未有成效,到1993年1月,IBM股票价格跌至每股40美元以下,达到了17年来最低价,从而构成了对公司高层领导改组的压力。1993年1月26日,埃克斯在宣布了将公司历史上从未有过克扣的每年超过25亿美元的红利分

19、配削减55%以后,引咎提出了辞职。,第三次兴起:1993年到2002年 路易斯郭士纳,经营环境:1、由于技术迅猛发展,世界经济处于产业结构重新调整和经济低速发展时期,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普遍不景气的阴影笼罩着世界计算机行业。在当前世界性市场迅速形成、国际竞争日趋加剧的形势下,IBM别无选择,只能全力以赴,凭借实力,组合使用低成本和高差异战略,使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加速改革以适应形势变化。2、面对新技术层出不穷,产品价格下降而顾客增加,市场对计算机的需求将持续到下个世纪的现实,计算机行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3、当时市场强调客户需要的服务,也就是代表客户的利益为顾客提供信息技术服务,而不是站在IT厂商的立

20、场上。,4.当历史跨进90 年代后, IBM的主要财源大型主机业务也遭到接连不断的打击,由于个人电脑和工作站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大型主机需求量剧减,IBM公司终于走进泥潭,遭遇到“地雷阵”。IBM的状况迅速变得惨不忍睹:从1990年到1993年连年亏损,连续亏损额达到168亿美元,创下美国企业史上第二高的亏损纪录;公司股票狂跌到史无前例的每股40美元;IBMPC机被挤出国际市场前三名,大型机产品大量积压,无人问津。5.当时,IBM主导产业的大型计算机业务大面积下滑,个人电脑的出现,使计算机市场发生重大变化,IBM首创的捆绑式销售模式受到挑战,IBM的竞争对手一下子由过去的少数几个演变成数百个甚至

21、上千个信息技术公司,有的提供数据库,有销售操作系统,有的专做存储设备。大部分竞争对手只销售单一的小部分的电脑产品。面对这种情况,内部、外部的主导意见都是把IBM拆分成几个独立的专业公司,以对付公司所处的困难。,郭士纳改革打破保守,发现新问题,开创新局面,实现战略转移。1.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更换了公司23的高层经理人员,以同他本人一样的“外来者”来取代公司原首席财务审计官、市场营销副总裁、磁盘驱动器业务负责人和人事部门负责人等职务,从而给公司注入了新鲜的血液。2.重申IBM商标的价值和集中使用营销力量;3. 反对将公司的13个事业分部都改组为独立单位,而是相反地强调各部门间资源、技能和思想的更

22、大程度的共享。为此,格斯特纳和他新组阁的高层管理班子花了近一年时间研究如何对公司进行“再改造工程”,以强化企业与顾客之间以及公司总部与分部之间的联系。,4. 重新强调了技术创新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指出,创新不应该围绕公司产品展开,而必须着眼于顾客和市场的需要。5. 从硬件向软件和服务转型,由PC制造商向IT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1998年,IBM开始进入IT服务业,向IT服务业转型。IBM将其苦心经营多年的IGN产品卖给AT&T,再次明确将服务、软件及领先技术的销售作为公司的发展重点领域。2002年,IBM通过收购的专业咨询服务公司使其咨询能力加强。公司越来越把重点放在推动企业解决咨

23、询、服务及软件,并且着重硬件和高价值的芯片技术。,总得来说,其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1995 生存保持公司的完整。重新建立传统产品的领导地位精兵简政第二阶段:19961997 成长重组核心流程将IT作为战略手段发展新业务增长点:服务、中间件和技术第三阶段:19982002 重回领导地位电子商务流程、IT和网络的整合知识管理,启示,1.IBM 的三次兴衰经历确实耐人寻味。从中不难看到,IBM 的“兴”,多来自正确的决策和内部管理,适当的外部竞争策略。而其“衰”,则主要因为决策的失误。如果IBM 早年(60 年代中)适时开发个人电脑,80 年代中期适时尽早采用英特尔公司的386 机芯,

24、那么一、二次“衰落”是可以避免的。 而IBM公司在三代电脑的潮起潮中,不断地遇险,又不断地重新奋起。应该说,小沃森所倡导的敢于革新、拼搏和冒险的“企业精神”,功不可没。,2.不可否认,领导者从来都是企业兴衰的关键影响因素,要么领导企业稳步前进,在世界舞台上打响知名度,要么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将企业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反过来,脱离了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只强调领导力的重要性是片面的。在企业常规发展情况下,管理系统的力量远大于领导者个人的力量;而在于面对重大环境变化时,管理系统需要随之适应,此时领导者的个人领导力在推动组织变革中至关重要,正所谓时势造英雄。3.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变革创新。创新和转型的融合是IBM多年来屹立于市场的法宝。如果说是业务转型另恐龙重获新生,那么是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令大象翩翩起舞。”目前,IBM 正处于第三轮“兴势”。能否保持这一势头,关键就看IBM 能否汲取前两轮的教训,自觉地坚持围绕市场需求抓好高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用户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