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论语》句段断句练习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7896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3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论语》句段断句练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孟子》《论语》句段断句练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孟子》《论语》句段断句练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孟子》《论语》句段断句练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孟子》《论语》句段断句练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孟子》《论语》句段断句练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论语》句段断句练习ppt课件.ppt(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孟子论语句段断句练习,1、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众父母也?【译文】:厨房里有肥美的肉食,马厩里有膘肥的马匹,(可是)百姓却面有饥色,城外甚至还有饿死的尸骨,这应该叫做率领野兽来吃人。野兽互相吞食,人们见了尚且厌恶,而身为百姓的父母,施行政事,却不免于率领野兽来吃人,这又怎能算是百姓的父母。,2、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译文】:只要有方圆一百里的土地就可以使天下归服。大王如果对老百姓施

2、行仁政,减免刑罚,少收赋税,深耕细作,及时除草;让身强力壮的人抽出时间修养孝顺、尊敬、忠诚、守信的品德,在家侍奉父母兄长,出门尊敬长辈上级.这样就是让他们制作木棒来打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军队了。,3、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译文】: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常有善心的,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等到(他们)犯了罪,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

3、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4、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从之也轻。【译文】: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5、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译文】:文王的捕猎场七十里见方,割草砍柴的人可以随便去,捕禽猎兽的人也可以随便去,是与百姓共享的公用猎物。百姓嫌它小,不是很合理吗?,6、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

4、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译文】:人们要是得不到这种快乐,就会埋怨他们的国君。得不到这种快乐就埋怨国君是不对的;可是作为老百姓的领导人而不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国君把老百姓的快乐作为快乐,百姓也会把国君的快乐作为快乐;把老百姓的忧愁作为忧愁,老百姓也会把国君的忧愁作为忧愁。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还不能够称王的,是从来都没有过的。,7、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

5、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译文】:(因此)左右亲信都说某人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好,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好,然后去考察他,发现他是真正的贤才,再任用他。左右亲信都说某人不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不好,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不好,然后去考查他,发现他真不好,再罢免他。左右亲信都说某人该杀,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该杀,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该杀,然后去考查他,发现他真该杀,再杀掉他。,8、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矣。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

6、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译文】:灾荒年岁,您的老百姓,年老体弱的弃尸于山沟,年轻力壮的四处逃荒,差不多有上千人吧;而您的粮仓里堆满粮食,货库里装满财宝,官吏们却从来不向您报告老百姓的情况,这是他们不关心老百姓并且还残害老百姓的表现。曾子说:“小心啊,小心啊!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现在就是老百姓报复他们的时候了。您不要归罪于老百姓吧!只要您施行仁政,老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他们的领导人,肯为他们的长官而牺牲了。”,9、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7、译文】:仁就光荣,不仁就耻辱;现在的人既厌恶耻辱却又居于不仁的境地,这就好像既厌恶潮湿却又居于低洼的地方一样。假如真的厌恶耻辱,没有比得上以仁德为贵并尊敬读书人的,使有贤德的人处于一定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的职务,并且趁国家无内忧外患的闲暇时间修明政治法律制度。(这样做了)即使是大国也会畏惧你。,10、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译文】: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先王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才有不忍伤害别人的政治。用不忍伤害别人的心,施行不忍伤害别人的政治,那么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中转动它那么容易。,11、由是观之,无恻隐

8、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犹其有四体也。【译文】: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12、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而为之辞。【译文】:古代的君子有了过失就改正,现在的君子有了过失

9、却将错就错。古代的君子他们的过失就像日食月食,百姓全都看到;但他们改正的时候,百姓也全都仰头望着。现在的君子,那里只是将错就错,甚至于为了掩盖过失制造种种借口。,13、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译文】:要设立庠、序、学、校来教导百姓。庠是教养的意思;校是教导的意思;序是习射的意思。(地方学校,)夏代称校,商代称序,周代称庠;学(是中央的学校),三代共用这个名称。(这些学校)都是用来教人懂得伦理关系的。在上位的人明白了伦理关系,百姓在下自然就会相亲

10、相爱。(您要这么做了,)如果有圣王出现,必然会来效法的,这样就成了圣王的老师了。,14、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译文】:盂子对戴不胜说:“你是想要你的国君达到善的境界吧?让我明确地告诉你。有位楚国的大夫,希望他的儿子能说齐语,是让齐人来教他呢,还是让楚人来教他?”戴不胜说:“让齐人来教他。”孟子说:“一个齐人教他,许多楚人吵扰他,即使每天责打要他说齐语仍不能做到。带他到临淄的闹市里住上

11、几年,即使每天责打要他说楚语也不能做到。,15、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瞰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瞰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译文】:阳货想要孔子去拜见他,又厌恶别人说他不懂礼仪。大夫如果对士人有所赏赐,士人没有在家亲自接受的话,就得上大夫家去拜谢。于是,阳货便趁孔子不在家的时候,给孔子送去一只蒸乳猪。孔子也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前去拜谢。当时,要是阳货真心诚意地先去看孔子,孔子难道不去拜见他吗?,16、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也。”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

12、来年?【译文】:现在有个人每天偷他邻居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那人说:“我先少偷些,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再完全改正。”如果知道这样做不符合正道,就赶快改正,为什么要等到明年?,17、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译文】:周室衰微,正道荒废,邪说、暴行随之兴起,臣属杀害自己君主的事出现了,儿子杀害自己父亲的事出现了,孔子为之忧虑,写作了春秋。春秋所记述的是天子的事,因此孔子说:“将使世人了解我的恐怕只有春秋了,将使世人责怪我的恐怕只有春秋了。”,18、我亦欲正人心,

13、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译文】:我也想去端正人心,破除邪说,抵制偏颇的行为,批驳错误的言论,来继承三位圣人。我难道喜好辩论吗?我是不得已啊!,1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译文】:(所以)一个人总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一个家庭总是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一个国家总是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尚书太甲说: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20、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

14、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译文】:桀和纣之所以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老百姓的支持;之所以失去老百姓的支持,是因为失去了民心。获得天下有办法:获得老百姓的支持,便可以获得天下;获得老百姓的支持有办法:获得民心,便可以获得老百姓的支持;获得民心也有办法:他们所希望的,就满足他们,他们所厌恶的,就不强加在他们身上。如此罢了。老百姓归服仁德,就像水往低处流,兽向旷野跑一样。所以,替深池把鱼赶来的是吃鱼的水獭;替森林把鸟雀赶来的是吃

15、鸟雀的鹞鹰;替商汤王、周武王把老百姓赶来的是残害老百姓的夏桀和殷纣王。,21、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22、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译文】:君主把臣下当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腹心;君主把臣下当狗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一般不相干的人;君主把巨下当泥土草芥,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仇敌。,23、君子所以异于人者,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

16、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译文】: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尊敬他。,24、禹稷当平世,三过其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译文】:大禹、后稷处在政治清明的时代,多次路过家门都不进去。孔子认为他们很贤能。颜回生活在乱世,住在僻陋的巷子里,一个小竹筐装饭吃,一个瓢子舀水喝,别人忍受不了那种清苦,颜子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孔子认为他很贤能。,二、论语1、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

17、,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译文】:孔子说:“弟子在父母师长面前要讲孝道,出门则尽弟职(敬爱兄长),言行当谨慎信实,与众人友爱相处,而亲近那些仁德之人。如此修行还有余力,就要多学知识。”,2、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译文】:一个人能好人之贤德胜过其好色之心,奉事父母能尽力,事君上能奉身尽职,交朋友能有信,(这样的人)纵使他自谦说未经学问,我必说他已有学问了。”,3、君子,不重则不威;不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文】:君子(举止)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态度)不庄重,学习的知识学问就不巩固。做人做事要以求忠诚

18、,守信用两种道德为主。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4、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译文】: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译文】:用行政命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暂时能避免犯罪,但他们还是不知道犯罪是可耻的;用德来治理老百姓,用礼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

19、规矩了。”,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于矩。【译文】:我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7、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译文】: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

20、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8、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译文】:没有仁德的人不可以长期处在贫困中,不可以长期处在安乐中。仁人安于仁道,智者利于仁道。,9、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译文】:富贵是人人都想要的,但不是依道的要求而得到富贵,就不去接受它;贫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是依道的要求而得以摆脱贫贱,就不去摆脱它。君子如果丢弃了仁德,又怎能成就他的名声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就是

21、在仓猝匆忙的时候也一定按仁道去做,就是在颠仆困顿的时候也一定按仁道去做。,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译文】:宰予白天卧寝。孔子说:“腐朽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似的墙壁不能涂抹。对于宰予这个人,还怎么责备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从宰予这里我改变了原来考察人的方法。”,11、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

22、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给他谥号叫文。”,12、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其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译文】: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23、”,1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译文】: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 智者快乐,仁者长寿。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1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16、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24、: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信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译文】: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君子所应当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使自己的容貌庄重严肃,这样可以避免粗暴、放肆;使自己的脸色一本正经,这样就接近于诚信;使自己说话的言辞和语气谨慎小心,这样就可以避免粗野和背理。至于祭祀和礼节仪式,自有主管这些事务的官吏来负责。,17、士不可之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他们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才罢休,难道不

25、是太遥远了吗?18、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译文】: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努力学习它,誓死保全它。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祸乱的国家。天下太平,就出来工作;不太平,就隐居。政治清明,自己贫贱,是耻辱;政治黑暗,自己富贵,也是耻辱”,19、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译文】:仰望孔子和他的道理,高不可及;钻研孔子和他的道理,坚不可入;看看在前面,忽然又在后面了。夫子教人循循善诱,用文章使我博大,用仪礼来约

26、束我,我想停下来都不能,即便我竭尽才力,但孔子及其道,仍如峻绝高山站在面前。虽然我想跟从它,但却无路可以到达啊。,20、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译文】:子贡问道:“这里有一块美玉,把它放在柜子里藏起来呢,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卖掉呢?”孔子道:“卖掉它!卖掉它!我是在等待识货的人哩。”21、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译文】: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22、益者三友,损者三者。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

27、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23、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译文】: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有害的。,24、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译文】:君子有三戒:年轻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 25、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下矣。【译文】: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26、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译文】:后生们何不学诗,诗,可以起兴,可以观赏,可以群处,可以讥讽,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