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37981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报告按照2022年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方案要求,我市严格对照8个方面评价重点,逐项认真开展自查自评。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一、20XX年履行教育职责及2022年重点工作落实情况(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情况市委书记李同志率先垂范,带头落实联系学校制度,先后主持召开全市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座谈会和加强高校思政工作座谈会,市领导同志全年深入学校讲思政课、开展思政工作110余次。建立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独立学院结对共建和党建责任包联机制,构建高质量的高校党建工作体系。制定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办法,推动学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实落地和

2、议事规则规范化、制度化。深入推进党建“领航工程”,1个标杆院系和21个样板支部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高校专职辅导员师生比达到1:191,率先实现专职思政课教师与专职辅导员配备双达标。(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情况坚持投入、规划教育优先,制定教育现代化“十四五”规划,明确教育改革发展思路目标及不同领域重点任务。20XX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472.98亿元,比上年增加32.45亿元,增长7.37%,实现第一个“只增不减”。同时,全市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等6个学段实现第二个“只增不减”。稳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建设,制定义务教育学位资源建设三年规划实施方

3、案,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配置教学仪器设备91万台套,提升改造运动场馆53.62万平方米。(三)落实“五育并举”情况制定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和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对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美育工作和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做出系统部署。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向学生免费开放,解决青少年体育活动场所问题。制定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制定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手册,全面深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开展“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系列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将未成年人

4、近视防控纳入市政府20XX年民心工程,为全市中小学生进行全员视力筛查。(四)统筹落实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任务情况率先设立校外培训监管机构,线下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92.89%。出台加强课后服务、教学视导、作业管理等政策文件,100%义务教育学校建立作业管理和公示制度,“5+2”课后服务实现100%全覆盖。启动教育评价改革试点,落实“正面清单”。成立市教材委员会,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教材建设和管理主体责任,组织开展全市大中小学教材教辅和中小学幼儿园课外读物排查整改工作。制定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若干举措,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工作。部市共建新时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标杆,深入实

5、施“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计划”。建立高校招生计划动态调整机制,安排研究生招生计划16682人,本科招生计划79660人,高职招生计划64100人。支持部市共建高校发展,5所高校共认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8个,占全市高校总数49.5%o深化“顶尖学科培育计划”,新增1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4个基地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Oo高校“双一流”建设项目全部通过国家首轮验收,“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增至14个。新增理工农医类专业17个,占新增专业布点总数62.9%o启动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评估,开展学位论文抽检,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高校智库建设,推动新发展

6、阶段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建设“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动教育数字化战略转型工作。制定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推进天津中医药大学医教协同建设。(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举措,建立健全师德承诺书、师德档案制度,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违反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行为,持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持续做好义务教育教师收入保障专项工作,16个区全部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要求。建立中小学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审批报备制度,制定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严格落实教师减负要求。深化教师职称和评价制度改革,制定关于

7、深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未来教育家行动计划”“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计划”“特级教师训练营计划”等培训,着力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六)保障和促进教育公平情况落实普惠性民办园分级补助机制,全市普惠性民办园总数增至592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2.3%。强化特殊教育保障机制,适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8%。实施基础教育优质资源辐射引领工程,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57所,新增中小学学位5.9万个,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启动实施普通高中“强校工程”,进一步加

8、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启动高职“双高计划”和中职“双优计划”建设,推进“创优赋能建设项目”。将技工学校招生计划纳入当年普通高中阶段中职学校招生计划。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发放各类奖助学金、助学贷款10.9亿元。(七)校园安全维稳工作情况推出加强校园安全工作16条措施,制定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规定。教育、公安、交通、卫健等部门协同联动,全力抓好寒暑假学生返乡返校、疫情防控和校园维稳工作。开展春秋两季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强化校园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启动安防示范校建设三年行动,为3990所中小学幼儿园提升改造一键报警装置。制定深化预防和治理校园欺凌专项行动方案,深入推进预防和治理校

9、园欺凌工作。(八)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情况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全面推进实习管理优化升级。成功举办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天津茱莉亚学院落成启用,鲁班工坊增至20个,教育日益成为提升我市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靓丽名片。印发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我市学校招收、培养、管理国际学生的行为。二、存在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对照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我市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问题,主要是:一是财政教育投入增长压力较大。国家明确要求,各地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各级财政教育投入要做到“两个只增不减”,即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

10、只增不减。近年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天津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20XX年我市本科高校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比2020年有所下降。截至2022年8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预算安排481.12亿元,比20XX年实际执行数472.98亿元,增加8.14亿元,增长1.87%,能够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但实现当年教育支出预算仍存在较大困难。改进措施:1.加强数据动态监测。在认真总结20XX年落实“两个只增不减”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22年建立了“两个只增不减”数据直报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持续加强数据动态监测,并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两个只增不减“落实情况。2

11、.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建立财政、教育部门定期会商通报制度,明确支出责任链条、倒排工期、规范使用,对于资金拨付进度和支出进度低于序时进度的区和市级学校将进行通报,对各学段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长幅度出现较大差异的,加强资金调度。3 .督促各区落实投入责任。为督促各区落实“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市教委会同市财政局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印发关于建立财政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常态化数据监测制度的通知,督促各区履行教育责任,并以联合督导的形式,定期深入各区调研推动。二是教育资源供给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力度,但是,受学龄人口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学前

12、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办学资源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虽然我市从学前教育学位总量上,已经能够满足常住适龄人口入园需求,全市普及普惠指标已经达到国家要求,但是各区之间普及普惠水平发展不平衡,优质资源供给与群众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义务教育领域学位存在结构性缺口,特别是市内六区和涉农区的城区义务教育学位缺口比较大。随着普通高中生源不断增加,中心城区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不足问题亟待解决。改进措施:1.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九部门“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十四五”

13、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对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评估认定、“一老一小”重点工作任务专项考核等评价指挥棒作用,推动有关区政府落实履行发展学前教育职责,进一步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2,深入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三年行动。扎实推进2022年民心工程,完成义务教育学位建设项目37个,实现新增小学、初中学位3.3万个目标。以优质均衡区国家评估认定为契机,持续加大义务教育资源建设力度,增加学位供给。3.加快推进普通高中资源建设。制定实施普通高中资源建设行动方案,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支持普通高中建设一批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社团活动室,打造一批数字校园,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14、,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力争到2025年底前,完成新增2.6万个学位目标任务,有效扩大全市普通高中学位供给。4 .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改造义务教育学校C级校舍,改扩建中小学体育运动场馆,按照课程改革要求,新增配置中小学仪器设备,推进普通高中资源建设。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深化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切实办好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三是“五育并举”的实际成效有待提升。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待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还需持续提升,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还需加大力度。我市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稳中向好趋势,但各学段男生引体向上和100O米跑、女生800米跑仍为弱势项目,学生的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还有较大的提升

15、空间。劳动教育硬件设施保障不够到位,随着劳动教育的深化以及课后服务的开展,专职教师、实践基地等建设相对滞后。受师资、场地的影响,课外文体活动内容和形式仍较为单一。改进措施:1.持续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针对不同学段儿童青少年、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区近视防控实际,分类制定防控指南,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近视防控措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双减”决策部署,把课余时间还给孩子,让其有机会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真正减少近距离用眼行为,从源头避免近视发生。持续推动我市中小学教室灯光改造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六大工程”,实施中小学生全员视力筛查,建立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努力完成总体近视率每年

16、降低1个百分点目标。2 .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落实学前教育体育活动指南、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指南、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建设指南,实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计划,继续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加强阳光体育锻炼,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比赛,开齐开足体育课,严格落实“大课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3 .加强“五项管理”。深入落实教育部作业、睡眠、体质、手机、读物管理文件精神,加强家校协同和部门联动,将“五项管理”落实情况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重点内容,建立常态化督导检查机制,坚持长期抓、持续抓、经常抓

17、,确保将“五项管理”要求落实到学校、班级和学生身上,取得实实在在成效。4 .创新劳动和实践育人模式。落实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及课程建设指南,培育一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课程、示范课程,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劳动育人工程,建设一批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推动实践育人规范化组织、制度化运行、常态化发展。在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5 .实施美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学校美育质量提升工程,推进师资队伍、专用教室、设备器材配置三年行动方案,落实美育课程建设指南,开齐

18、开足艺术课程,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天津特点的美育课程,建设美育学科特色课程基地,构建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的美育课程体系,探索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课外活动“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模式。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校计划和学生艺术团提升计划,推进戏曲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6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组织编写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漫画读本,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将安全教育作为学生和家长重要一课,加强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涉水安全、消防安全等多方面安全教育。四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

19、制还没有完全落实落细。教师职称评价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落实。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相对较少。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还需加大力度。改进措施:1 .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建立健全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增强教师政治品质和课程思政意识。落实新时代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强化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和师德建设主体责任,坚持把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学校的基础性工作,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推行师德承诺书和师德档案制度,完善师德失范行为监测、通报警示及责任追究机制。完善师德师风表彰激励制度,持续开展“津门师德巡讲”

20、系列活动,弘扬高尚师德,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2 .推动我市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落实、落细。充分发挥高校、各区教育局和中职学校在教师职称评审中的主体作用,持续推进教师职称自主评审。各单位在不低于市级标准的前提下,制定并完善学校教师职称评价标准、丰富评价方式、创新评价机制,评价中“破五唯”,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引导教师注重学生工作经历、重视家校共育,聚焦国家战略、服务创新发展,注重实践教学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效果。3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依托高校“双一流”学科、重点实验室等平台,面向海内外聚集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支持高校“一人一策”精准引

21、进学科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实施职业院校领军人才引育计划,开展职业院校“卓越校长”“工匠英才”专项培训,打造一批“大师工作室”。深入实施杰出津门校长、班主任、教师支持计划,扎实推进未来教育家行动计划、特级教师训练营计划。4 .加大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力度。谋划推动市属本科高校青年人才支持计划行动方案,围绕顶尖学科和服务产业学科群建设,引进、培养一批高校高水平中青年人才。持续推进第六周期中小学教师全员继续教育,实施骨干师资专业发展助力计划,加强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培养培训。三、20XX年反馈意见整改情况今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印发20XX年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有关情况报告,提出了2020年全国各省级政府在履行教育职责中存在的8个方面21个主要问题,涉及我市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2020年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未完全落实;二是学前教育普惠率、公办率未达到国家要求。高度重视,深入研究查摆,采取有力举措,坚决落实整改要求。20XX年教育经费实现第一个“只增不减”,以及幼儿园、中小学、职业学校等6个学段的第二个“只增不减”。20XX年学前教育普惠率、公办率分别为82.3%.52.3%,已达到国家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