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辛弃疾词两首 》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382294 上传时间:2022-11-1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课用《辛弃疾词两首 》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上课用《辛弃疾词两首 》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上课用《辛弃疾词两首 》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上课用《辛弃疾词两首 》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上课用《辛弃疾词两首 》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课用《辛弃疾词两首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课用《辛弃疾词两首 》ppt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题目解说,“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 (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为什么古人喜欢“登高而赋”?,登高而赋是因为凭高远眺时易看到一些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而生发出慨叹。,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汉族, 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

2、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 ,有稼轩长短句。,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也天生一副英雄相貌。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少有宏愿一生求索壮志难酬,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

3、174)秋。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写作背景,注音、释义,遥岑远目,玉簪螺髻,鲈鱼堪脍,倩何人唤取,揾英雄泪,小而高的山,cn,zn,j,kui,qin,wn,把鱼、肉切细,请,擦拭,簪子、发髻,朗读诗词,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

4、,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楚地的天空辽远空阔,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浩荡的江水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遥望远处起伏的山岭,有的如玉簪般峭立,有的如螺髻般回旋,向我呈献出无限的愁苦和怨恨。在落日斜照的赏心亭上,在孤雁的哀鸣声中,流落江南的游子站在楼上瞭望。我仔细把吴钩宝刀看过,把亭上的栏杆拍遍,但没有人能领会我登高望远的心情。,上阙,“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韩愈送桂州严大夫:“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

5、簪。” 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罗髻,撒在明月中。”,作者的满腔愁恨,“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作者的孤寂与悲苦,江景,山景,落日、断鸿、游子,意 境?,修辞手法?,深层含义?,深层含义?,“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修辞手法?,深层含义?,深层含义?,“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深层含义?,深层含义?,“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深层含义?,“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游子”指谁? 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人的动作 找出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苦 闷,急切悲愤,忧愤孤寂,上片:,景色: 江天、山景、落日、断鸿

6、,动作:看、拍、会、登,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上片小结,明 手 法,水龙吟借景抒情。上阕以江水、远山、落日、断鸿、游子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景象广阔而淡远的画面 词人由水写到山,由景写到人,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气象阔大。由客观而及主观,感情也由平淡而渐趋强烈。一切都在推进中深化、升华。当夕阳西沉,孤雁哀鸣,赏心亭上的词人,怎不对远在北方的故乡万分思念。怎能不将其腰间空自佩戴的宝刀看了又看,悲愤地拍打起亭子上的栏杆呢?然而,这一切又有谁能领会他这时的心情呢?,不要说鲈鱼如何鲜美,可以切碎煮熟

7、品尝,如今秋风已起,张季鹰回到故乡没有?求田问舍的许汜,恐怕会羞于见到雄才大略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我为这风雨飘摇中的祖国而忧愁,光阴虚度,连树木都这样老大了。请什么人唤得那穿红着绿的温情女子,来揩拭英雄留下的眼泪?,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下阙,“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世说新语. 识鉴,表明词人耻于归隐,胸怀报国的雄心壮志,“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表明词人为国忘私的胸怀,批判了不顾国事、钻营私利之人,“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世说

8、新语.言语,表现了词人怀才不遇、年光虚度的愤慨和苦痛,张翰:乐于归隐,有家难回的乡思,许汜:谋取私利,不学、不愿,刘备:雄才大略,赞赏,志在为国为民,桓温:叹时光流逝,忧惧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反例,正例,用典,对比,表达自己对国家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愿望不能实现的无奈和遗憾。,下片小结,上片先描写景物,这是作者登临时即目所见,从中引出漂泊南方、渴望报国,而无用武之地的幽愤。,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以文为词”的特色。,诗歌主题 这首词作者通过写登建康赏心亭的所见所感,抒发作者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雄心壮志和功业未成

9、的苦闷心情,表现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批判,表达深沉的爱国之情。,小结: 这首词,是辛词名作之一。辛弃疾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执著于人生理想的追求,所以他的词时时流露出壮志未酬的沉郁、悲愤和愁苦。 它不仅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朗读诗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10、。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字词积累,仲谋:孙权的字,孙权曾在京口建立吴都。 风流:指英雄遗风,英雄伟业带来的影响。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金戈铁马:指精锐的军队。气吞万里:豪气能吞吐万里江山,气概非凡 元嘉:刘裕之子刘义隆的年号,指刘义隆。狼居胥:山名,在内蒙境内。汉朝霍去病击匈奴 至此,封山而还。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佛狸bl: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大好江山古今恒在,但是无处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了。当年

11、繁华景象的歌舞楼台,连同英雄业迹都被历史的风雨吹打而随时光流逝了。如今夕阳映照着荒凉草木,在那普通的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南朝宋武帝刘裕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刘裕率领精锐军队北伐,气势像猛虎一样,扫荡万里,把盘踞中原的敌人都赶走了。,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轻率地兴兵北伐,想要效法前人再封狼居胥山。却只落得个兵败逃跑,仓皇失措。南归至今,四十三年过去了,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怎能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帝佛狸的祠庙前,眼下一片神鸦的啼叫声和祭社的鼓噪声!由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12、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本词运用了五个典故:孙仲谋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 的理想。 寄奴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 佛狸祠今昔对照,不堪回首。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 与前人对比鲜明。 廉颇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即景言事。用孙权、刘裕建功立业史实,表明作者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 开篇远眺大好河山,借景抒情,缅怀曾在京口建都的孙权。赤壁一战,孙权以少敌多,败曹操军队。辛弃疾先以“英雄”一词颂扬,转而以为,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找寻。暗示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忧国之心已见。,上阙,再写曾起事于京口的另一个英雄南朝刘裕,他出身寒微,仍能以英雄气概北伐中原,气吞胡虏,先灭

13、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功业的煊赫,都因一个“无处寻觅”,而成了流风余韵。当时韩侂胄急于北伐,辛弃疾,歌颂刘裕实是机带双敲,讽谏当权者应采纳正确的北伐战略。显示了作者对光复大业的深谋远虑。既表现了词人抗金救国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抒发了对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用人才的愤懑。,鉴史述怀。刻意用刘氏父子功业相反的故事,以事说理。词人展开的是一幅令人沮丧的历史图景: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之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轻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都城震恐。词人回溯历史,意在告诫权要。次年,下阙,韩侂胄(tu)伐金败绩,果为辛弃

14、疾言中。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诗歌主题 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孙、刘功业的赞扬、向往,对南宋统治者草率用兵和不思收复中原的讽刺、不满,表现了作者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鉴赏点拨,这首词怀古抚今,以词论政,是其特色。词作于词人镇江知府任上,时诗人66岁。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执政的韩侂(tu)胄意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重要基地。辛弃疾不同意韩侂胄草率北伐的主张,韩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几乎是给韩的一封“谏书”。词借“怀古”赞颂孙权、刘裕的英雄业绩和刘义隆兵败故事,批评南宋当政者草率北

15、伐急于事功,表达自己积极抗金,恢复中原热切愿望。,词人追忆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战火过后的惨象,用心很深:有眼见朝廷不思进取,致时日迁延的无奈;更有岁月催人老,壮志难酬的痛苦。“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的细节描写,使人警醒。身为志在恢复的词人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既久,民众会安于异族风俗,忘记自己是宋朝臣民,后果不堪设想。从中也见南宋朝廷昏聩无能。篇末以廉颇自比,感叹良将被弃置不用,一腔忠愤溢于言表。,技巧说要,用所在地历史事件来表达思想,是本词一大特色。这首词除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归宋的一节外,全属用典。有孙权称雄、刘裕挥戈、义隆北顾、去病封山、佛狸建祠、廉颇饭否。廉颇一事见于史记

16、,其余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内容关合“京口怀古”这个题目。这和一般诗文用典很不同。词中提到几次南北战争,全是几十万人的大战,都不过用了三四句,或正面铺叙(金戈铁马),或反面点染(仓皇北顾),或亲身经历(烽火扬州),或借用遗迹(佛狸祠下),境界全出而色彩各异。也使全词情调回旋跌宕。,苏辛词比较,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境,建立起豪放的词风。但豪放词到辛弃疾手里才臻于完善而达到高潮。 苏轼的词:具有豪迈奔放的感情,坦率开朗的胸襟,形成了豪放而飘逸的风格。 辛弃疾的词:既表现出慷慨激昂的感情,跃跃欲试的雄心,又表现出深沉的苦闷和报国无门的悲愤,形成了豪放而沉郁的风格。,裴松:吴历曰:“权行五六

17、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谓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孙仲谋,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刘裕生长于京口,起兵北伐,灭南燕,后秦,又废晋帝,建立刘宋。,寄奴,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筑土为坛祭祀山神,纪念胜利)而还。,封狼居胥,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军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兵追击,中途建立一座行宫,称佛狸祠,佛狸是拓跋焘的小名。,佛狸祠,靠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作者以廉颇自比。 史记记载:廉颇被免职后,到了魏国,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想再起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状况。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金,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